個人資料
林貝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念你們的名字

(2010-05-14 22:36:01) 下一個



散文:念你們的名字(節選) 作者:張曉風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輸遲而透明,讓人流溢著一種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已久的發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念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者中,我隻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再說一次,我愛你們的名字,名字天下父母滿懷渴望的刻痕,在萬千中國文字中,他們所找到的是一二個最美麗最醇厚的字眼,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

           這些日子以來,也許你們的名字已成為鄉梓林間一個幸運的符號,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已模模糊糊和你們的名字連在一起,許多人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們,一方無形的匾已懸在你們的眉際。有一天,醫生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名字,但是,孩子們,什麽是醫生呢?一件比別人更白的衣服?一筆比平民更保障的收入?一個響亮榮耀的名字?孩子們,在你們不必諱言的快樂裏,抬眼望望你們未來的路吧。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於自己的無行,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於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擁有。

            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裏蘊藏著一些神秘的象征意義,你們能否想象用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的脈搏的神聖畫麵。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以及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地念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地說:“我還保持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      

      
            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麽,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歎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鍾七十二響的雄渾堅實如祭鼓的人類的心跳。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隻是協助生命神跡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

          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裏,書浮在暗紅色的古老圖書管裏,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台北三月的杜鵑。

            念你們的名字,在鄉間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念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間小路上,或是曲折迂回的山野林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苗青青的評論:

苗青青,謝謝你如此詳細專業地回答了我的好奇。我讀了好幾遍,每讀一次,就有新的收獲。

讀到了你寫的:“法律是有生命力的, 不完全是在書本裏的, 而是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找到的。”讓我感觸頗深。我以前總認為,法律就是按條文辦案,把法律賦予生命,就有震撼力。生命是彌足珍貴的。而這大千世界就是有一個個獨特的生命而組成的,這世界的美好,就是因為這多彩的生命。

Thanks again for your fantastic reply. I really appreciate it.

Have a nice day,

Rebecca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林貝卡的評論:

1。我把打官司當作一個學習機會,每個案子都有新東西學,難以比較。

打動我的從來不是案子本身,現實生活裏有利益衝突有各種糾紛很常見,沒有什麽問題是很特別的,隻不過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

打動我的是參與在過程裏麵的人的行事為人, 法官,律師,政府官員, 作證的專家學者都有。比如,一個86歲的法官開庭時作主席,連開四天會,時刻全神貫注,每天堅持絕對準時開庭的敬業精神。比如,麵對對方律師的諷刺譏誚,老資格的對手堅持就事論事,反應平靜,從不回敬對方的諷刺, 隻是專注於就事論事的謙虛和自我約束。 比如某國的著名經濟學教授作證,其證詞與他祖國政府的當前利益完全相反,而對麵的本國政府官員律師們十分平靜,絲毫沒有把這位學者的作證上升到愛國不愛國的角度去看待。

當討論發生嚴重分歧,關鍵時刻誰能妥協, 容許別人有再思考的時間空間,冷靜思考然後再議。出了大難題時,誰能承擔責任拿出建設性建議, 誰又是隻管牢騷不擔責任的人。

他們就像一麵麵鏡子, 教我盡力向好的學習, 避免像差的那樣思考和行動。

3。 律師不能按國家分,隻能按個人來分。 很幸運的是,西方東方, 我都見過極優秀的,也見過糟糕的律師。 政客, 學者, 都是一樣道理吧。

2 其實嚴格地說,職業是個中性的東西, 信念和職業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衝突。信念第一, 是因為它會幫助我用我信的原則來做我的工作, 事半功倍。 認識真理, 正確處事,對我的職業完善非常有好處。 沒有對的做人的原則, 就難做一個好律師。

表麵的衝突可能有,比如時間上的衝突。 我要花時間去研究聖經,就減少了讀和寫專業文章的時間。 可是,專業文章其實有多少是真有價值的呢。 法律是有生命力的, 不完全是在書本裏的, 而是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找到的。聖經給我的很多原則是解決人與人間關係的基本準則。 對於判案者的思考總有引路作用, 常常是可以類推適用的。

法學,哲學,神學的曆史本源應該是一家,隻不過後人人為分開了而已。沒有一個職業禁止人持有某種信仰。大家應該從人類文明的寶庫中汲取各種知識。 我們這裏一位很資深的退休法官曾推薦大家讀書要廣, 讀人類思想的精華, 而不隻是專業文章, 他推薦的閱讀內容裏就包括了,新約裏耶穌的登山寶訓。

信仰不必然與職業衝突, 總的來說是有助於職業發展。基督徒與人合作的方式可能與別人不同, 但這不同對別人也會有益。這並不是說, 我和別人和老板沒有意見衝突, 但我知道什麽樣的衝突都有對的解決辦法, 而我要努力的不是避免衝突, 而是用對的辦法解決矛盾。

4, 如果讓我再選,我還會做律師, 因為我從中學了太多東西,也因為幫助人公平解決矛盾是對雙方都有益的事情。我很高興。另外,麵對真實的衝突,讓我認識人生的現實,思考我的生命怎樣度過對改善現實有幫助。

5。雖然我很喜歡這個職業,但如果上帝說,你可以為我做更多的事, 我要用你去幫助挽救更多人的靈魂,我也會按他的引導去做, 因為我信上帝信基督, 比信我自己更多。我同情那些不認識真理的人,日子過的很不幸, 很恐懼。如果能給人帶來真理和幸福, 這個職業比什麽職業都不差。

沒漏答吧。

問好!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苗青青的評論:

問好,謝謝評論。

苗青青,你是律師,突然好奇地想問你幾個問題:

1。在你處理的無數的案例裏,哪個案例曾經打動過你?哪個案例對你來說最棘手?

2。你是否有過職業和信念的衝突,如果有的話,你是如何解決的?

3。中國律師和西方律師有何實質性的不同?

4。如果有重新選擇職業機會的話,你是否願意再做律師?

以上問題如果不便回答,也無需答複的。這隻是我今天早晨心血來潮,隨便問問而已。

Have a nice day,

Rebecca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

說的很懇切,真實。

我想起卻年我們教會營會,李牧師說,“中國不缺少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文學家,缺少的是優秀的傳道人”,我在想中國應該也缺少律師,也缺少傳道人。

這個周末是我們教會今年的營會,因為下周一是五旬節, 也稱聖靈降臨節,歐洲都休公假,慶祝上帝賜下的聖靈與我們同在。 我這幾天要幫忙做一些組織的事情。每年的營會都會見到聖靈改變人心,歸向神, 讓人特別的高興。

謝謝介紹分享這位作者,也是信仰基督的姐妹的誠摯好文。

問好。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rbing的評論:

My pleasure.

Have a nice weekend,

Rebecca
arbing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sharing.
Have a good day.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張曉風簡介

張曉風,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它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歎人生的虛無,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裏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致、淒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裏,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的史傳、唐朝的詩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戲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 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鬱的“現代”色彩。

  著有小說:《梅蘭竹菊》;散文:《初雪》、《孤意與深情》、《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綠色的書筒》、《愛情篇》、《春之懷古》、《一個女人的愛情觀》、《花之筆記》等。(來源:百度百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