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蓮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正文

和小艾聊哲學

(2006-11-30 00:05:44) 下一個



    艾麗絲筆記最近很熱鬧,一幫人聊著哲學,我也就附庸一下風雅,跟著學習一下,再看個熱鬧。

    說真的,看著哲學這兩字就有些心虛,因為沒學過。總覺得這哲學很神秘,說又說不清,永遠沒有對錯。我從小對於那些有點兒神秘,有點兒莫名其妙的東西都有絕大的好奇心,越是搞不清楚的,越想探探究竟。這一點和小艾很像。

    好在小艾也說:“其實哲學從來都不是象牙塔裏的玩意,從它產生的那天起,根植於生活,來源於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哲學”。
既然哲學就是生活,誰還沒生活過阿,我也就不怕了,大著膽子談一談了。

    小艾的哲學已經聊到第六回了,一直都在談論這麽幾個問題:自由、選擇、信任和親密。

    在自由這一點上,好像大家達成了共識,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心靈的自由。

    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自由是有前提的。自由的前提是喪失一些自由,比如,你希望別人不侵犯你的財產,你必須放棄掠奪的自由。簡單一句話,你希望別人怎麽對待你,你就怎麽去對待別人;你不希望別人怎麽對待你,你也別那樣去對待別人。社會就是一麵鏡子,鏡子的畫麵好不好看,全是我們每個人的影子。

    小艾說到:“凡是談到心靈的自由,都會有一種放飛的狀態”這個我同意,但她接著說:“我們的自由不是獨立的。獨立的前提是個人,而個人永遠是孤獨的存在,不能有任何名義的依附。”我猜想她是不是說,因為自由不獨立,而人永遠是獨立的,所以我們不自由。這個沒看明白。那麽我還是自顧自的談一下心靈的自由吧。

    心靈的自由是什麽?是任意的思考,不受約製地愛想什麽像什麽嗎?有那麽點意思吧,但這還遠遠不是心靈的自由的本質。真正心靈的自由,應該是我們和世間萬物不再有任何溝通障礙。我們應該能聽懂鳥語,聽得懂鯨魚的歌聲,聽得懂世界上的任何語言,並且可以運用自如,甚至不需要語言,心和心之間就可以互相明白。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心靈的自由,不過是一點思考的自由而已。

    因此,我認為在凡人的世界裏,無論是行為上還是心靈上,絕對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隻有當我們完全放棄自己的身體和自我的妄想後,我們才絕對自由了,解脫了。而這實際上就是大菩薩的境界了。

    關於選擇,我不如小艾樂觀,我認為大部分的事是沒有選擇的。這世間所謂大事,沒幾樣兒是我們可以掌握得了的,比如說,出生、性別、智慧、和誰結婚、有怎樣的孩子、自己的命有多長、是否能健康等等,都不由自己說了算,除了日常生活裏的小事我們還可以安排一下,其他的,哪由自己安排?年紀越大,看過的事越多,就越接受宿命的思想。付出和回報不一定成正比。小的時候喜歡問“憑什麽?”,“為什麽?”,現在想明白了,我問 “憑什麽?”, “為什麽?”是因為自己看事情不透徹。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中國人的這句老話不信也不行。例子太多了,也就不舉了。

    可選擇的事情不多,究其原因,還是佛教的解釋最合理,這一切都是因果。我們的命運大部分被定好了,是因為前世造的因,今世受報應。

    上帝說:“我是全能的”隻要你信我,我包你一切。

    而佛說:“我不是全能的,我改不了因果”,命運是一定的,但也是可以改變的,全看你自己怎麽做。

    因此,人也沒有絕對自由的選擇。對過去的事我們已無能為力,我們可選擇的隻有將來怎麽做。《太上感應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信不信,這也是個人的選擇了。

    寫到這裏,我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雖然我知道思考的自由對大家來講是多麽的重要,但很遺憾,我還是明確告訴了希望你如何思考才是對的。

    現在你信任我了嗎?答案應該是:不一定。如果你認同我的看法,你會信任我;但如果你懷疑我說的話,你就會不相信我。小艾說:“信任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我覺得很對。

    信任和被信任不一定是對等的,你可能信任一個人,但並不被那個人信任,反之亦然。我覺得信任的基礎是認同和理解,而不一定和自由的思考有多大關聯。我們信任一個人,一定是對這個人的行為和價值觀有充分的了解和認同。當然這需要有很好的判斷力。

大部分人是不會信任陌生人,畢竟人心隔肚皮,你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麽。但我們自己通常希望別人信任我們,給我們機會。這真的是很矛盾。我經常會信任陌生人,但不得不說我必須判斷信任的風險,如果這個風險我承擔得起,我不會猶豫。

比如有一次我逛完商場,在停車場碰見一個中國人,他說他的車沒油了,又沒帶錢,想向我借20塊錢。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太相信他的話,但我還是給了他20塊。我想,萬一別人是真的需要呢,這點小忙都不幫嗎?再說了,就算他是騙子,不過是20塊,沒什麽了不起的。結果證明我的第一感覺是對的,這就是個騙子,但我真的不覺得後悔。

    即使有騙子會利用別人的信任,我們難免上當受騙,我還是始終認為信任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信任,我們將失去更多。如果完全不相信別人,自己要隨時提仿他人,這很累的。還有,如果沒有信任,人與人之間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親密。

    小艾說,親密可能是盲目的,這句話我比較疑惑,希望她能舉個例子。她認為信任比親密困難得多,我認為正相反,親密比信任困難。親密的前題是信任,如果不信任怎麽能親密?但信任卻不一定要親密。我可能會信任一個人,但不一定是身體上或是精神上的親密。

人和人之間,真正的親密是非常難得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知己的朋友和愛人。難怪人們常感歎地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幾乎每個人都有深刻的孤獨,親密隻在極少數人之間存在。我們往往會認為父母和孩子之間一定存在著親密關係,事實上並非如此。真能和父母什麽都講的人,並不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真正自由、沒有太多選擇、人與人之間沒有多少信任、親密極為難得的現實世界,我們應該怎麽辦?

    《國際歌》唱道: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艾麗思說的:“哲學的存在,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提醒我們身邊還有別人。”我懷疑哲學最終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我們應該向這個目標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嗬嗬,不好意思,一個人的親密的文章我還沒看,你引用了一些他的話,我並不是很懂。等我看了之後再說。

有絕對的真理嗎?我還是認為有,但不是我們的語言和文字可以表達的。

“其實我強調的“自由”,在某些方麵應該是一種“掙脫”,掙脫更多的外在的影響,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這點我很同意,向外求隻會越來越迷惑,正確的路一定是“格物致知”

是阿,我隻是選擇了“信任”,有點無奈。

“當信任和親密能夠自然發生的時候,老天,那是人生最美的時候”正是這樣阿,向往一下:))

又看了一遍CLOSER,非常有意思。談信任的時候你一直用“GOOD WIIL HUNTING”來舉例,談親密可不可以也談談CLOSER?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嗯,蓮花這篇很意思:)

怎麽說呢,我覺得哲學的(所有)目的都是沒有盡頭的,它所達到的每一步都僅僅是思考的一個階段,或者是一個台階,讓我們登上去往上再走。

總的來說,我感到你的大致觀點和一個人的親密更接近,你覺得呢?

你寫到的“心靈的自由”一段,很有意思,我的體會是你覺得最大的自由是“沒有溝通的障礙,人與人的,人與社會的,人與自然的...”這個方向和你對命運的看法一致。

絕對的自由,永遠不存在,我認為絕對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真理也隻是相對真理。

其實我強調的“自由”,在某些方麵應該是一種“掙脫”,掙脫更多的外在的影響,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心。

我的確認為親密有時是盲目的,關於這一點,我會再寫一點東西。

對了,你提到在停車場被人騙的事情,嘿嘿,我覺得你說的有點兒象小風說的那樣,是你“選擇”了信任他,而不是你真的信任他。

換句話說,你們所信任的,是自己的善良。你之所以知道了被騙也不後悔,就是因為你的善良給你的信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