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蓮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正文

新年話紅包

(2008-02-16 21:38:30) 下一個

    小時候過年,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等父母給我們發紅包。那時候還不像現在,有精美的利是封,裝錢用的紅包是媽媽自己用大紅紙折的,通常裏麵放一塊錢。三十晚快睡覺的時候才給,收到之後連忙放在枕頭底下,所以又叫壓歲錢。

    初一,給外婆拜年,同時也會見到姨媽、舅舅們,長輩們都會給些個小紅包。收到錢的孩子們高興的要命,等著買平時沒有的東西。那時沒有儲蓄的概念,這些錢還等不到正月十五,就一分不剩了。

    孩子們口袋裏有了錢,街上賣哄小孩錢的東西,自然比平時多得多,小孩子哪裏經得起這些誘惑?拿錢買了煙花、炮竹,還要去買“滴咚”,這是一種很薄的像燒瓶一樣的玻璃瓶,瓶口特細,輕輕一吹就會發出“滴咚”的聲音,挺喜慶的,也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小販在街上挑著擔子賣,有大有小,價錢不等。它的弱點是短命,往往吹不了幾下就報銷了,所以大人們常說:“滴咚,滴咚,來錢來送。”好在並不很貴,即使短命,也不妨礙小孩子買幾個來玩個熱鬧。

    街頭藝人也不少,有耍把式賣藝的,偶爾還有耍猴的,玩魔術的,叮叮咚咚,好不熱鬧。當然,小孩子看熱鬧是不會給錢的。還有賣花花綠綠的捏麵人,有些藝人的手藝真好,孫悟空、白骨精捏得活靈活現,還記得孫悟空的紅袍子,那樣鮮豔的紅色,猶如冬天裏的一把火,吸引著大大小小的眼球,圍觀的比買主多許多。這等隻能看不能玩也不能吃的玩意,好像我沒買過,圍在邊上看著捏,已經足夠了。

    還有樣東西也是過年才有,忘了叫什麽名字,反正就是一個人,擺個小攤,攤子上有一個轉盤,轉盤上有各種圖案,圖案有簡單有複雜,從簡單的小鳥到複雜的龍,應有盡有,當然,越複雜圖案出現的機率就很小了。客人先交錢,再轉輪盤,指針停在哪個圖案,那人就用熱糖稀在一塊大理石的案板上畫那個圖,畫好之後,趁熱粘上一根竹簽,等一小會,糖涼之後變硬,拿薄薄的鐵鏟輕輕把它從石板上取下,交到客人手裏。這種好玩還能吃的東西,我自然會掏錢的,總希望能轉到那條龍,可惜從來沒成功過。但我也曾親眼看到過有人轉到龍,攤子周圍的人都立刻興奮起來,因為做一條立體的龍可不是件容易的是,費時費料,考功夫的活。隻見那人先是一塊一塊畫平麵圖案,然後組裝,當一條栩栩如生的立體的龍完成的時候,有人不禁大聲喝彩。這時做的人也麵色複雜,有人喝彩自然得意,可是這筆賠本的買賣也讓他心裏酸溜溜的。收貨的那個笑得隻見牙不見眼,和中了六合彩一樣開心。

    嗬嗬,好像有些扯遠了,聊紅包怎麽聊到舊時過年趣事上了,打住,繼續講紅包。

    以我們家鄉的習慣,是否有權收紅包是以工作為界限,工作之前,長輩會給,工作之後就隻能發沒資格再收了。紅包也隻是親戚之間才相互給,外人,即使是朋友,也不會互相給孩子們紅包的。這個習慣現在改了沒有,我也不大清楚,好多年都沒在家鄉過年了。那時候都不富裕,當然不能多給,可現在大家都富了,規矩可能也不一樣了。

    後來工作去了廣東,才發現廣東的規矩很不同,紅包叫利市,而且隻有結了婚的人才有資格發利市,不結婚的,就是三十歲了也隻能收。發利市儼然是一種權利,老板給員工,大人給小孩,到平時喝茶的茶樓,也要給那裏相熟的經理和服務生 …… 一聲聲“恭喜發財”,一封封紅紅的利市派出去,過年的氣氛就出來了,一團和氣。照老習慣,利市要給就給雙份,好意頭嘛,好事成雙。別指望一封裏麵有很多錢,可能隻有五塊、十塊,錢不是最主要的,大家都圖個吉利。當然也有大方的,一百塊一封的利市,見人就派,看你運氣好不好了。

    有朋友的孩子剛從國內過年回來,六歲的孩子告訴我她有錢了,她說:爸爸給兩千,媽媽給兩千,小姨兩千,舅舅兩千 …… 她的銀行卡裏有一萬多了。我女兒在一旁聽了,心裏就開始不平衡。

和父母通電話,他們今年外出過年,爸爸告訴我這次過年的見聞,談到小孩子的紅包,感慨良多。哪怕是幾歲的孩子,有錢的太有錢,窮的太窮,在同一間教室裏上課,窮孩子的心裏,能平衡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小壞蛋,輪到你發紅包了!恭喜你升級了,哈哈。。。

小丫頭 回複 悄悄話 對啊,就是不平衡!!! 今年我沒紅包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