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蓮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正文

端午憶屈原 (圖)

(2006-05-31 21:13:29) 下一個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忙著包粽子,賽龍舟,歡歡喜喜來過節。中國的傳統節日還真不少,有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等。 中國曆史也悠久,五千年的文化,其中產生的偉人、名人更是數不勝數,但好像隻有這個節日是紀念一位偉人的,那就是端午節。為什麽屈原會如此的受人崇敬呢? 屈原的生平資料,比較可信的僅有《史記》中一篇傳記。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國的同姓貴族。從屈原在當時社會中的身份來說,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詩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創作成就來說,他又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詩經》中也有許多優美動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眾性集體性的創作,個性的表現甚少。而屈原的創作,卻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熱情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詩人。他關心國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為堅定的愛國者受到高度評價。他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同時又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對自己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有堅定的信念,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與自身所屬社會集團的大多數人對抗,寧死不渝。保存了獨立思考、忠於自身認識的權利。作為理想的殉難者,後人曾從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處世的方式,也被後世正直的文人引為仿效的榜樣。 屈原是一位愛美的詩人,他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他讚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他大量借用了楚地的神話材料和奇麗的幻想,所以他的作品讀起來有一種激蕩人心的美麗。 屈原如此的被後人懷念,當然不僅僅因為他是位偉大的詩人,更是追懷他高尚的人格: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對百姓懷抱的深切同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對理想的不懈追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讓我們再讀一讀他的詩,感受一下他 “獨立不遷”的氣節,一起緬懷這位偉人吧! 九章·橘頌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誌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誌,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原歲並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是啊,像屈原這樣的人物實為罕見,值得後人紀念。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屈原最令人感動的是其愛國主義情愫。他留下的所有文字便是這種情愫的直白,而其秀美的文字更讓人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投身汨羅的壯烈。這是真正的文如其人。由此想到: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