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蓮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正文

是誰讓我們孤單?

(2006-04-19 18:24:40) 下一個

    又看了一篇關於孤獨和緣分的文章,說實話,這不是什麽新鮮的話題。劉若英有首歌唱道:“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麽孤單,當孤單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習慣到我已經不再去想該怎麽辦……”是啊,誰願意一輩子孤單?可又是誰讓我們孤單呢?

    有些人的孤單是與生俱來的。這些人喜歡用和常人不同的視角看世界。曾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喜歡和精神病人聊天,他認為所謂精神病人就是那些從特殊視角看世界的人,我們普通人可能是站著看,他們卻是躺著或斜著看,角度不同,世界當然就普通人看到的不一樣了。再想想那些天才的畫家、音樂家、文學家、詩人、思想家等,大多都人格分裂的厲害,他們既有過人的一麵同時也有大家覺得有缺憾的一麵。這種的人畢竟不多,所以他們注定孤獨,一輩子都逃不掉的孤獨。如果你有幸成了其中一位,恭喜你,你很可能是個天才,好好享受孤獨吧,它將是你永遠的形影不離的朋友。

    單身的人容易感到孤獨,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孤單。家庭、孩子、事業都有的人是不容易感到孤獨的,每天忙得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感覺孤單啊!年輕的人也不會孤單,無論男女,十幾、二十歲時,個個是青春 少艾、青蔥少年,生理成熟了,心裏沒有框框。放眼看去,到處是緣分,合適的另一半很多很多。但過了三十歲後,人的心性都成熟了,這時候選擇的犯錯率就會低很多很多,但遇到條件都合適的另一半的機會也低了很多。而到了四十歲後,真正在靈性與價值觀上相匹配的另一半,就可遇而不可求了,用大海撈針來形容也不為過。身、心、靈都相通的,幾人遇得到?怕是和中六合彩也差不多吧。

    現在的世界是一日千裏,給人到來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人們為學業、事業錯過了人生的花季。長大成熟之後,人的要求自然也多了,良緣難尋也就在情理之中。還有那些本是同林鳥的人,飛著飛著也飛散了。哎,怪隻怪這個世界太精彩,怪隻怪這個世界變化快!

     除了天才們,孤不孤單其實是你自己的選擇。常言道:曲高則和寡,通俗便易懂。放寬條件,緣分便紛紛而至;增高門檻,緣分也隻好知難而退;堅守目標,就要耐住寂寞,靜待天時,不與命爭了。剛剛看了Before Sunrise, 敞開心扉的兩個男女,17 小時,緣分已瓜熟蒂落,這難道不是緣分的真相嗎?不想孤單其實很簡單,別用知己的要求去尋另一半,大概也就容易多了。真相不複雜,難易之間,取舍全憑各人了。

    其實,所有的人都是孤獨的,我們隻是自己不知道,或是自欺欺人。不過,孤單也有孤單的好處,自由的你可以幹你喜歡的任何事情,少了羈絆不也很好嗎?自由和落寞之間該怎麽換算?如此看來,單身又何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