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小站

心情小站,信手拈來。
正文

時間, 寂寞的時間

(2006-08-01 21:14:28) 下一個
我很早就喜歡手工製品,特別是那些有很多年曆史的,靜靜陳列在博物館的玻璃櫥窗裏的手工製品。有時甚至喜歡它們更勝過喜歡高高懸掛著的名家畫作,如果看到真是工藝精美或極富匠心的作品,我常常會在它們麵前駐足許久。

以前在芝加哥美術博物館看到過一件很特別的銀器,一半已經氧化得看不出來細節,黑漆漆的一團;另一半經過去氧化的處理,完全恢複到幾千年前剛剛打好時的樣子,無比精細。它的麵前,沒有喧囂的人聲,沒有華麗的讚美。它就是那樣,貯立著,美麗著。

每次看到它的時候,我的呼息都象是靜止了似的。這幾千年的時光,好象也靜靜地沉澱在那裏。沒有人知道是誰打造了它,解說牌上陳列的隻有它的出土日期,科學能夠推斷的也不過是個大概的製造年代。當初做它的工匠,早已歸回成塵土。我們不知道是誰做了它,是為了什麽,更無從知道它出爐的那天,是個什麽樣的日子。它跟隨了不知道多少人,終於也被掩埋,如果不是偶然被發掘,它仍然靜靜地沉睡在地下呢。

愛的就是這樣一種沉默的美。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做了它?是為了什麽?它出爐的那天,是個什麽樣的日子?這些問題就象風一樣掠過,但又不會真地讓我太多牽掛。

和一個來美國出差的本科同學,也是我的好友說起我心中的想法,他表示不是太理解。他說,這些作品大多出自無名的工匠,並不象大師生平還有據可查。就算知道,也不過是一個平凡的事件。為什麽我會對這些感興趣,甚至勝過對那些名畫作?

我一時語塞,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都和我有一樣的感觸。那麽,到底是為了什麽?

大師和工匠一樣,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會離去,帶著他們輝煌的成就,和很多年都不會再出現的才華。但是總還是有書,有各樣的記錄,可以告訴我們他們曾經經曆的,曾經愛過的,曾經...總算是有些東西讓我們了解他們,雖然有的是真,也有的是臆測。可是這些藉藉無名的匠人們,他們也許是為了生活所迫,也許是子承父業,他們造的東西,若非是年代久遠,誰也不會在乎。但是,那有怎麽樣,他們和這些大師一樣,也曾愛過,恨過,迷失過,或是狂喜過。雖然沒有碑,沒有傳,他們也和那些名人一樣地活過。在千年光陰之後,他們的作品被陳列在博物館中,就象複原了匠人們在一點點打造時它們時的心情。是的,我讀不懂,也沒有人讀懂。可是我不需要讀懂,我知道他們就象我一樣,會哭會笑有喜也有悲。無字,也無聲,卻給了我更多暇想。也正因為平凡,才讓我更容易想象。它們美得親切,讓我想起金庸筆下黃藥師的小徒弟打鐵時叮叮鐺鐺的想聲;也美得高貴,象幹將莫邪投身鑄爐時的熱烈。時間在任何一個人的麵前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喧囂,離開讚美,或是輕視。但它也讓一個無名氏的作品有機會出現在大眾的麵前,隻要,你做得足夠好。

有句詩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也曾照古人”。隻是這天上懸掛的月亮,還不如這些手工製品這樣能夠深深地打動我。我不是匠人,也沒有太多的天賦,雖然很容易被各樣虛浮的東西所誘惑,但是真是希望自己也有,哪怕一件,認真的作品。也許不夠好,但是夠認真。

現在流行開博客,更多的作品有機會出現在大眾麵前,也有更多的機會被人評論,被人讚美。當然,有的是真的,也有的是客套地恭維。這互動容易給人更多的動力,也讓人迷失。而陷在其中,難免就忘記了一個匠人的本分。我們不再有耐心去打磨,去雕刻,人們關注的似乎更多是點擊,跟貼,而不是作品本身。記得小的時候讀過很多優美的詩詞和散文,盡管經曆了時間和語言的變遷,仍能深深體會到其中的美。不知道以後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隻有那些詩詞可讀了。匠人們打造這些器皿的時候,應該是相當寂寞的吧!

真的,時間,也隻有時間,把平凡磨成美麗,把美麗歸於平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