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小站

心情小站,信手拈來。
正文

關於林徵因

(2006-04-12 23:27:26) 下一個
從很早的時候,就不大喜歡林徵因。並不是覺得她不美,也不是覺得她不聰明,恰恰相反,總覺得她有些辜負了她天生的條件。

曾經看到過一張她年輕時的照片,恬靜美麗。但這些詞似乎不足以描述她那種不能被任何東西掩蓋的驕傲,一種帶著靈秀的驕傲。是的,她是應該可以驕傲的,盡管不是嫡出,但美麗如她,聰明如她,從小就享受那個年代女孩子所不能享受甚至想象的教育,接受很多人從沒有機會接觸的思想,被這樣多人深切地愛慕著,她真得是應該驕傲的。盡管參與了國徵設計,景泰藍製作工藝的搶救,但作為一名建築學者的徵因,罕有作品流傳下來,作為一名文人的徵因,也沒有太多深刻的文字。有的隻是那熱鬧廳中紅顏才女的想象,那與詩與畫相交映的歲月的痕跡,讓後來的人們感懷著,憑吊著。

我從不懷疑她的聰明,除了聰明,她也應該是善感的,也是理性的。一個揉合了這麽多矛盾的優點的女子,該是一個怎樣的傳奇!

可這樣一個傳奇,卻淹沒在那個時代(也許現在仍然是)大眾對於女性的審美中。人們需要的是一個紅顏,需要的是一個被人欣賞或妒羨的紅顏。而聰明如徵因,也淹沒在這樣一個審美的洪流之中。也許有人會說我太過刻薄,也許有人會說我同樣不過是妒羨。作為一個女子,還要怎樣呢?

是啊,如果是個男人,風流倜儻也許會引得溫香玉軟留情,但建功立業才是心中的正事。若是個女子,或者一生所求的不過是相愛的人和甜蜜的家,而在此之外還能有高山流水的知音,已經是太不平凡了。可是觀之丁玲的文字,潘玉良的畫作,甚至陸曉曼整理的愛眉小劄,才情並茂的林徵因,似乎總是讓我覺得心頭有一種遺憾。至於相比許多人可能根本無從知曉的吳健雄,那似乎就更多不同了。或許有人奇怪我怎麽會把搞科學研究的人和從事建築藝術的人放在一起相提並論,因為她們天生的因子就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因為她們都是女子,都是才華橫溢的女子。

徵因因為才情而成名,也因為才情而枯萎。在太多愛慕者的包圍中,也在同時代同性別人的妒羨中,她已耗盡了這一生。

因為是女人,所以對於很多事情的認知就"要"異於男子,這是禮教中的;因為是女人,所以我們對生活的要求就會不同於男子,這是天性中的;也因為是女人,我們對於生活的努力就可以不同於男子,這是思想中的。這本沒有什麽不對,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為人妻為人母,就是盡到了自己的天職。但是,對於林徵因,一個生就在不同的背景,對生活有著完全不同認知和期待才女,因了這些差別,就浪廢了她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秉賦。 想起一句話,似乎是愛因斯坦說的:"我與別人並沒有什麽不同,隻是我象放大鏡把別人做很多事情的精力和時間聚集在一點上"。當然愛因斯坦是有些太謙虛了些,平常人就是研究十輩子也不見得就明白相對論,更別說發現了。不過有一點大概是對的,若是忍心舍棄很多浮華的東西,人生的建樹總是會有不同。就象陸曉曼辭別了燈紅酒綠,所感所得總是和以前不同吧。徵因所曆,和陸曉曼當然不同,但較之曉曼,反似乎少了些不顧一切的真性情。 常常想我們也許可以做點什麽,當然平常人是不會象林徵因那樣聰明,但是總是也會些所長吧,女子用的名義多是盡情享受人生的滋味,但之中有多少是人生的真味,又有多少是虛浮的呢?這樣鬆鬆怠怠地過了多年,可是手中不知不覺已漏過了大把的光陰。

寫是寫了,然而自己又能做到多少呢?想到這裏不禁歎息,也就停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好,很獨特。我不喜歡林徽因,並不是為她惋惜,隻是不喜歡她。我認為她的才情的確浪費了,隻是這樣的結局她自己的個性恐怕要負一定的責任。
席琳 回複 悄悄話 見解很獨到。才女林徽因,確實如曇花一現。

人的一生,機會的東西很多。抓著了,就一舉成名。林的時代,是一個偏愛才女和美女的時代。林二者兼居,就成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就目前來說,不會有第二個林徽因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