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冤大頭論(又名《簡要解讀朝鮮戰爭》
(2006-12-04 18:39:17)
下一個
文/我說不得 (網上已廣為轉載,百度《簡要解讀朝鮮戰爭》即可)
一、誰發動了朝鮮戰爭
關於朝鮮戰爭,國人應該說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對於朝鮮戰爭,其實很多是個謎,國人所知道未必是曆史上真實的朝鮮戰爭。要討論朝鮮戰爭,必須先要了解朝鮮戰爭到底是因為什麽而爆發的。現在的史料解密後,大家對誰先挑起戰爭的基本是沒什麽爭論了,事實已經很清楚,這個戰爭是由北方先發動的,而不是南朝鮮先挑起的。盡管朝鮮南北雙方在分界線上在戰前有槍擊摩擦,但大規模的進攻顯然是北朝鮮金大胖有預謀的發動的。從戰局的開始階段可以看出,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是大規模進攻,而南韓當時隻有少量的軍隊,是不可能首先向北方發動戰爭的,況且當時的美國軍隊正在撤離韓國,這樣的條件是無法向北方發動進攻的。弄清楚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這涉及到這個戰爭的正義性,也涉及到我們是否應該出兵和對整個戰爭的評價。顯然,我們通常說是為了抵抗美國侵略的宣傳是站不住腳的。
朝鮮戰爭的爆發和蘇聯的關係最大。斯大林開始是不支持金日成開戰的,因為他怕把蘇聯卷進去。當時對於蘇聯來說,二戰結束後最重要的是要把東歐穩定下來,特別當時東德的問題還沒解決,局勢很緊張,蘇聯並不想把戰線拉大到遠東去。關於蘇聯後來在1950年上半年同意金開戰的原因,華東師大沈誌華老師認為有幾個因素促成了這個決定,一是中國革命勝利,和蘇聯結盟,遠東的社會主義陣營相對強大了,萬一美國出兵,先讓中國頂上去。這就是為什麽斯大林一再跟金大胖說開戰前一定要和中國同誌商量一下,並告誡他萬一美國出兵,蘇聯是幫不上忙的,隻能找中國同誌,因為他不想蘇聯和美國發生直接的衝突。可金大胖子自大得很,以為自己能搞定,都沒跟毛商量就出兵了。二是1950年初美國的艾奇遜聲明,把朝鮮劃在防禦圈外,被斯大林誤人為美國在東亞戰略政策收縮,他心裏想美國連中國都放棄了,朝鮮更沒什麽價值了,因而認為美國應該不會出兵,於是決定在朝鮮問題上冒險。三是由於中蘇談判後中國把蘇聯的東北利益收回,蘇聯想在朝鮮統一後找新的出海口,如果沒有風險,金大胖出兵統一也是件好事,既擴大了社會主義陣營,又讓蘇聯獲得遠東的出海口,何樂而不為?這樣看來,斯大林的考慮是很周到的,前提的保證蘇聯的利益。當然,斯大林也估計到最壞的結果,那就是萬一美國出兵,但他已經把棋布好,就讓中國頂上去。戰略決定最終結果。雖然斯大林判斷錯誤,但棋先一著,最大的贏家顯然是老毛子。
對於美國來說,它是不希望中國加入蘇聯集團的,這從他們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下美國外交文件集,外麵書店有賣的,美國的外交文件都是30年後進行解秘,現在已經解到七五年了)可以看出。1950年初艾奇遜聲明把朝鮮劃在防禦圈外,其實和當時毛澤東在莫斯科的中蘇談判有關。當時美國很關注這個談判,希望對這個談判施加影響,想通過緩和東亞局勢來向新中國示好,以避免中國倒向蘇聯。當最後中國決定和蘇聯結盟後,美國開始調整它的遠東政策,特別是北朝鮮發動進攻後,這被美國認為是共產主義世界在蘇聯是慫恿下發動了進攻,如果美國不做出反應的話,將發生連鎖反應,使得日本、台灣、甚至東南亞地區也將會卷入,從而使得整個遠東“赤化”,這樣的話,美國的國家利益將受到嚴重的破壞,失去對遠東的控製。基於這個考慮,美國決定出兵朝鮮,要從源頭上遏止這個攻擊波,當然美國借用了“聯合國”的名義。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立刻派第六艦隊封鎖台灣海峽,並加強在東南亞的防備,這證明了美國當時把朝鮮戰爭看作是共產主義世界進攻的一個信號。美國的思維是大戰略,而不是局限於朝鮮。
正當北朝鮮快要取得勝利的時候,金日成被勝利衝昏頭腦,希望立刻解決南朝鮮,結果戰線太長(後來誌願軍也犯了這個錯誤),被美國抓住破綻,美軍在仁川登陸,切斷金日成的補給線,並把金的軍隊分割,結果戰局立刻逆轉。金的軍隊節節敗退,大量的軍隊被擊潰或俘虜,不但退回了三八線,而且原有的領土也保不住了。
這裏就牽涉到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三八線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中國出兵的底線。美國人出兵恢複南朝鮮中國沒意見,但是要打過三八線是中國不能接受的,這個意見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美國方,那為什麽美國人置之不顧,一意孤行呢?
其實美國這裏也有誤判。麥克阿瑟的考慮是希望一勞永逸的解決朝鮮問題,不讓它成為今後美國利益的累贅,就現實條件來說,美國也可能是被勝利衝昏頭腦(戰爭就是這樣),特別是統帥麥克阿瑟,認為可以把整個朝鮮拿下。麥克阿瑟認為,和北朝鮮交戰後,蘇聯不出兵,說明蘇聯不想和美國發生正麵衝突,因而可以大膽的向三八線以北進軍。
但中國呢?中國的抗議一再傳到美國決策部門,但當時美國低估了中國的決心和能力。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第一,蘇聯不出兵,中國作為附屬國,更不會出兵,所謂抗議不過是表示一下姿態。第二,美國認為中國剛建國,國內局勢還不穩定,實力也是很弱的,即使出兵也是象征性的,不會對戰局有影響,畢竟中國已經錯過最好的出兵時機。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決定繼續向三八線以北進軍。可惜,美國對蘇聯的判斷對了,卻低估了毛澤東的決心和中國軍隊的實力。悲劇往往就是這樣釀成的。(更多奇談怪論,請參觀我說不得的博客:http://woshuobude.tianya.cn/)
二、美國有侵犯中國的意圖嗎
那美國有沒有侵犯中國的意圖呢?這是我們這裏爭論的關鍵問題,因為這將涉及到我們抗美援朝的正義性和必要性。從美國的外交文件看來,的確沒有發現要侵犯中國的證據。基於美國的決策機製和文件解密製度,這基本可以定論了。當然有人不相信這個外交文件,或許我們從外圍可以來解釋這個問題。中美之間當時沒有直接的外交關係,出現誤判也很正常,當時中美雙方觀點都是通過第三國如巴基斯坦的外交關係或者電台播出的政府聲明等間接渠道來傳遞的。應該說中國的意見美國很清楚,但基於前麵的判斷還是決定向北朝鮮進軍。但是不是越過三八線就證明了會侵犯中國呢?這顯然不能這樣斷定。事實上,美國通過很多渠道告訴中國美國沒有侵犯中國領土的意思,它甚至提出戰爭結束後可以保留中朝邊界上水電站的中國所有權和安全。但美國人的思維太簡單了,中國關注的不是簡單的電力問題,而是不能有敵對勢力和我接壤。有人會說,你說美國不會侵犯中國領土,為什麽美國飛機向中國邊界投炸彈?不錯,是有這樣的事情,這主要是出於軍事角度考慮,因為當時已經有中國的援助物質向朝鮮運送,美國這樣做是為了切斷這個供應。但注意一下,這隻是出於軍事角度的考慮,而且是在邊界地區,大不必草木皆兵,並不能作為美國將要向中國大舉進軍的證據。
如果我們反過來說,美國決定要侵犯中國,那他為什麽一定要選擇從朝鮮進軍?以美國的實力,就算不大舉進攻中國大陸,選擇攻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比如上海就可以達到震懾和破壞目的。很明顯,作為軍事目標,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更有價值也更容易受到打擊。美國不這樣做的原因顯然不是實力不夠。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美國不想把戰爭擴大化,道理很簡單,美國的戰略重點不在遠東,而是在歐洲。從戰略的角度來說,不應該在次要的地區放置主要的力量,美國根本沒必要在遠東擴大戰爭,因為這和它的戰略利益是不相符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根本就沒有要侵犯中國的意思,如果侵犯中國變成全麵戰爭的話,遠東的戰爭將變成第三次世界打戰,這不符合美國利益,甚至不符合蘇聯的利益。毛澤東後來也領會到這個意思,後來打打停停是給蘇聯壓力,乘機向蘇聯索要武器,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就當時而言)就是這時開始的,加起來大約有60個師由蘇聯武器武裝。
有人說,美國派第六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就是侵犯中國的意思。在外交上或許可以這麽認為,但在軍事角度卻很難定義,因為就當時而言,大陸海軍根本沒實力去進攻台灣,美國第六艦隊橫在台灣海峽間的意圖是把大陸台灣隔開,防止這裏戰爭爆發,進而避免可能的遠東戰爭擴大化。說實話,美國其實就是看準了大陸沒有近海作戰的實力,所以敢大膽的開進台灣海峽,一來鼓舞親美勢力包括蔣政權,表明美國沒有拋棄他們的打算,二來防止國共戰爭再度爆發導致局勢動蕩。(當時蔣就提出要派精銳部隊去朝鮮助戰,並聲稱自己軍隊熟悉共的軍隊,一定能發揮作用,但被美國拒絕了,原因還是不想刺激大陸一方,避免誤解增加而導致戰爭擴大化。)
三、中國為什麽要參戰
那中國為什麽要參戰?這又是個重大的問題。對於剛建國才一年的新中國來說,出兵朝鮮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毛澤東不可能不考慮到這點。但美軍越過38線後,正如周恩來指出的,“不是我們要不要打的問題,而是敵人逼我們非打不可,現在朝鮮一再要求我們出兵援助,我們怎能見死不救呢?”除了道義上的原因外,後來學者還總結了其他出兵的理由:
一出於保護東北工業基地,在朝鮮建立緩衝區的考慮;
二承擔社會主義陣營分工的責任,有蘇聯的敦促和毛的大國雄心雙重因素在裏麵;三因台灣問題引發的要和美國在陸戰中較量並可能獲勝的考慮,這樣有利樹立國威,打擊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四是出於維護中蘇同盟的考慮。如果美國奪取朝鮮半島導致東北局勢緊張的話,蘇聯有可能根據同盟條約重新進入東北,與其這樣,不如在朝鮮遏止美國的進攻。事實上蘇聯也一再督促中國出兵,如不出兵,中蘇同盟關係能否保持就很難預料了。如果中蘇關係走向破裂的話,新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將大打折扣。
五是維護中蘇結盟的考慮。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這關係到新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失去蘇聯的結盟,對新中國的危害是最嚴重的,就好比一個新生的孩子沒有了靠山一樣,所以無論如何也要代蘇聯出兵,維護中蘇結盟。
從諸多方麵考慮,已經不是一個朝鮮的問題了,事實上是關係到當時中蘇結盟時考慮的最核心利益的問題。最後,毛澤東得出結論,“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四、朝鮮戰爭,誰是贏家?
毫無疑問,南北朝鮮是最大的受害者,到今天都沒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人雖然付出了血的代價,但基本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有所失,有所得,達到了最初的目的,維護了它的威信,打退了它認為的共產主義進攻,防止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維護了整個遠東由其支配的地位。
對於蘇聯來說,由於這個過程基本在它的操縱之下,所以基本是漁翁得利。蘇聯基本沒有派出正規的軍隊參戰,避免了損失(有少量蘇聯空軍參戰,但是沒有著蘇聯軍隊服裝,美國人後來發現了他們的飛行員使用俄語,但也怕戰爭擴大,加上蘇聯比較克製,所以也大家裝不知道,從這點來說,美蘇還是很默契的)。蘇聯成功的利用中國牽製了美國的力量,並把中國捆綁在自己一邊,從而在歐洲的壓力減輕(但美國實力太強,也沒給蘇聯多大的讓步,如果沒有朝鮮戰爭的話,蘇聯可能會更加被動)。斯大林犯的錯誤卻要北朝鮮和中國來買單,斯大林果然是戰略高手。
中國的得失是大家最關心,也是最難厘清的。中國應不應該出兵,首先要看美國是不是真的要侵犯中國這個前提。前麵已經論證了是不存在美國侵犯中國的前提,下麵主要在這個前提下展開評述。
從原來的地緣政治來說,美國萬一控製朝鮮將對中國構成威脅,將影響中國東北工業基地的安全。從曆史上來看,日本侵略中國就借道朝鮮更堅定了很多人的這個看法,所以說,“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深入人心,“唇亡齒寒”頭頭是道。看起來非常的有道理,無法辯駁。很多人也因此認為中國出兵是必要的。但其實這是一個對地緣政治僵化的觀點。曆史上日本借道朝鮮侵略中國,並不能證明凡是進攻朝鮮的就一定會入侵中國。如果現在美國要對朝鮮動武的話,中國一定置之不理。這又是為什麽?為什麽50多年前我們認為是威脅,而現在不認為是威脅了呢?地緣政治不能僵化的看問題。如果說威脅,美國控製朝鮮並不比美國控製衝繩的威脅更大,那為什麽我們能接受美國駐軍衝繩而不能接受美國控製朝鮮呢?事實上朝鮮戰爭後美國駐軍南朝鮮,中國也沒覺得必須要除之而後快。也許是因為我們對這種肉體式的接壤過於敏感?有人會說沒,現在武器發達了,大家都是飛彈打來打去,接壤不接壤不重要了,可在毛時代,接壤的話威脅是很現實很明顯的。這恰好是個悖論,因為所謂現實威脅,當時美國並沒有侵犯中國的意思,哪來的現實威脅呢?在北朝鮮駐軍和在南朝鮮駐軍在軍事角度來說,區別並不是很大。
當然,如果能不讓美國的勢力進入朝鮮,那當然很好。但問題是應該付出多大的代價呢?這才是問題所在。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衡量得和失,就像經濟學講的投入和產出一樣。在不存在很現實威脅的前提下,特別在剛建國國內百廢待興的條件下,去打一場難以承擔的大規模戰爭,犧牲這麽多的子弟兵,花費巨額的國民財富,這一切是不是值得?況且金大胖和二胖還不承認,人家教科書裏打敗美帝國主義根本沒你什麽事,都是金大胖的功勞。文革時期把我們那些誌願軍烈士墓給掘了,還說我們是在他們的國土上保衛了自己,中國應該感謝他們才對雲雲。最後還落得每年得給這個白眼狼經濟援助,不給就搗亂。這難道就是我們的現實利益?
有人說打敗了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中國人民從此揚眉吐氣,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這樣的話完全是胡話。這些東西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難道我們因為這個戰爭就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大錯特錯!恰恰相反,國際上由此認定中國是個危險的好鬥的獨裁國家。從來就沒有人會認為在戰爭裏麵會贏得尊重的,如果說的,那也是畏懼。
戰爭的結果是使得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加緊了對中國的敵視和圍困,這對中國的國際環境是很不利的。我們往往認為西方勢力一定是敵意的,要對我們進行顛覆,這種想法太簡單化了,其實我們實行什麽製度並不重要,關鍵是能不能在交往中實現利益,比如貿易。西方還是很樂意和中國貿易的,比如英國。戰爭的結果是使得中美和好最後的一點可能都沒有了。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把中國看成是遠東最大的敵人,這樣對中國的壓力是很大的,單純的依靠蘇聯是很危險的,中國和美國本來就沒什麽大的仇恨,中國的古訓,遠交近攻,按道理來說,美國應該是中國天然的盟友。
當然,也不是無所得。那就是贏得了蘇聯的信任。斯大林很清楚中國同誌的犧牲,也很感動,在戰爭中基本對中國的要求有求必應。特別在武器裝備方麵,中國軍隊基本是靠蘇聯完成了武器的現代化(就當時而言)。這就是後來戰事並不吃緊的時候,毛還不是不斷向蘇聯要整師整師的武器裝備。老毛子雖然心裏不痛快,但還是基本給了,不過後來我們是要付錢的,這就是三年自然災害所謂的逼債說(當然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嚴重)。戰後蘇聯給中國的無私援助應該也算在朝鮮戰爭的所得上,這些援助基本幫中國建立的工業的主要體係。我們實事求是的說,是應該感謝蘇聯人的。當然話說回來,老毛子還是精打細算的,基本吃虧的。
本來從蘇聯的所得可以再大一點,可後來毛妄自尊大,想當什麽社會主義的頭,非得和蘇聯鬧翻,結果自己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導致被世界孤立和中國最孤立無援的歲月,甚至中國老百姓的災難都不為外人所知,真是莫大的悲劇。反倒是到了70年代,蘇聯強大甚至有壓倒美國的趨勢,美國居然主動和中國講和,倒是讓普通老百姓轉不過彎來,不過,毛這次轉過來了,他終於清楚國際政治是怎麽回事了。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中美聯合對付蘇聯不是誰求誰的問題,而是利益所在。
五、朝鮮戰爭的一些啟示
朝鮮戰爭給我們的一些啟示就是,我們在思考一些地區性重大問題時,一定要有戰略性的、格局觀的眼光來觀察和分析問題,盡可能避免戰略誤判,至少保證在大的方向上不能犯錯誤。在正確判斷格局並保障國家重大利益的前題下,我們應該保持對外政策的靈活性,盡可能的維持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至少是正常關係。這也是一個大國崛起的重要條件之一。
作為中國參加朝鮮戰爭來說,考慮是欠妥當的,毛的戰略決策是不科學也不民主的,事實上很多將領如林彪等都是反對出兵的。即使不出兵,也未必就會導致蘇聯反目,事實上還可能導致蘇聯進一步倚重中國和美國抗衡。這樣,中國倒可以在美蘇爭霸裏左右逢源,當然,這是高超的戰略和外交藝術,老毛這個農民是不懂的。其輕率的決定出兵朝鮮,事實上隻是給蘇聯擦屁股,即所謂代理人戰爭,而讓幾十萬中華兒女埋骨異國,國力大大浪費,並導致和強者對抗,這決不是好招數。在國際政治裏,跟著強者走總是對的。
朝鮮戰爭,中國是當了一回冤大頭的。其決策的不科學不民主,毛是要負主要責任的。而在戰爭中大量使用人海戰術,誌願軍的傷亡是驚人的,這個以人員大量傷亡換來的不勝不敗之結果,是可怕的。何況,戰爭打了三年,又回到了起點,空流下血腥的戰場和無數軍人的冤魂,金大胖罪不可恕。但是,我說不得還是要為長眠他鄉的誌願軍戰士致敬!他們的犧牲是無辜的,但他們的表現是英勇的,願他們的英靈長駐天國!
更多奇談怪論,請參觀我說不得的博客:http://woshuobude.tian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