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話說英國兩千年(從凱爾特人部落到盎格魯薩克森人的大英帝國)

(2006-09-18 14:35:51) 下一個




『煮酒論史』 [西事紀聞]話說英國兩千年(從凱爾特人部落到盎格魯薩克森人的大英帝國)


作者:大軍馮毅 提交日期:2006-9-6 19:41:00

一,阿爾弗雷德大王(威塞克斯王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以其民族性中特有的頑強老辣,力抗強大德國,顯示了其不屈的精神氣質。
    
     大英帝國的這種獨特的民族氣質,自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來有自。
    
     說起這英國人,是經過多個世紀,不斷加入新鮮血液而形成的。英倫三島上的原住居民,是伊比利亞人,他們自新石器時代,就居住在那裏。伊比利亞人,來自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他們身材矮小,皮膚較黑。
    
     當曆史的腳步進入鐵器時代,來自大陸的凱爾特人,進入英倫三島,其中以不列吞人人數最多。這些凱爾特人,身材高大,毛發金黃,他們同化了島上的伊比利亞人。凱爾特人成為島嶼的主要居民。
  
   “不列顛”這個名稱來源的一種說法是,大陸人把英倫島上的人稱為“島民”“海邊之民”(即“布列塔尼”),羅馬人稱之為“不列顛”。
  
   公元前55年,羅馬大軍殺到,凱撒征服了不列顛。羅馬人統治了不列顛三個世紀。不列顛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羅馬人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長城以保護境內的不列顛人。羅馬統治時期,是英國至近代以前的各曆史時期中最文明的時代。
    
     後來,當羅馬帝國在蠻族的進攻下漸漸衰落後,羅馬人在本土自顧不暇,不得不撤出不列顛。
    
     從五世紀末開始,英國曆史進入了一段黑暗時期,蠻族開始入侵不列顛。在這些日耳曼蠻族中,入侵勢頭最為凶狠的是薩克森人和盎格魯人。不列顛人拚命反抗,但是遭到殘酷的鎮壓。
    
     經過長達三個多世紀的征服和混合,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漸漸混合成了一個民族,英格蘭人。英國的稱呼也由“不列顛”變成了英格蘭,意為“盎格魯人的土地”。
  
     這是黎明到來前的一段黑暗時期。正如邱吉爾所說:“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顛,在黎明時醒來的已是英格蘭。”
    
     到公元七世紀,不列顛島上漸漸形成七個小國,它們互相征戰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爭當英格蘭之主。
    
     公元七世紀,羅馬教廷派來的傳教士,使得這些日耳曼人開始信奉基督教。
    
     公元九世紀時,來自北歐的丹麥海盜開始入侵英格蘭,島上的英格蘭人奮起抵抗。丹麥人為主的維金海盜,禍害英格蘭三百年。
    
     這時,七小國中的威塞克斯王國最為強大,成為英格蘭人抵抗丹麥人的中流砥柱。
  
   威塞克斯王國在埃格伯特國王(803年-839年在位)的率領下,成為七小國的盟主。
  
   威塞克斯王族,祖祖輩輩英雄輩出,老國王是老英雄,他的兩個孫子埃塞爾烈德和阿爾弗雷德,也都是英雄好漢,其中,阿爾弗雷德更是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老國王的孫子埃塞烈德一世繼位後,於公元871年派出他的軍隊迎戰丹麥人。戰鬥是由埃塞爾烈德之弟,阿爾弗雷德王子率兵進行的。英格蘭人擊敗了丹麥人。阿爾弗雷德初露鋒芒。
    
     此戰後不久,埃塞爾烈德一世去世,24歲的王弟阿爾弗雷德繼位為蘇塞克斯國王,因為他做國王期間的文治武功,後世稱他為阿爾弗雷德大王。
    
   文武雙全的阿爾弗雷德於871年-899年在位,做了近三十年的國王。
  
   他六歲時被帶到基督教的中心羅馬朝聖,此後就留在那裏接受教育。這使他擁有良好的知識文化背景,受到先進文化思想的熏陶。教皇列奧四世,對他頗為看重。
  
     阿爾弗雷德繼位後,麵對強大的丹麥人,他苦苦周旋,一年中與丹麥人交戰十九次。
    
     878年1月,丹麥人對英格蘭人發動突襲,威塞克斯軍民大敗,阿爾弗雷德僅以身免。
    
     此時的阿爾弗雷德,有些象劉備,雖屢遭失敗,卻不墮誌向。他慢慢收集潰散的舊部,重新聚集力量。
    
     恢複了元氣的阿爾弗雷德,隨後與丹麥人進行了愛丁頓之戰,大破丹麥王古斯倫,這一仗打得丹麥人好幾年沒敢再來侵犯。丹麥王古斯倫還皈依了基督教。阿爾弗雷德以其驚人的大智大勇,把英格蘭從亡國的邊緣拯救了過來。
    
   經此一戰,阿爾弗雷德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實行封建世襲製,形成以後的騎士階層。
  
   在戰鬥中,阿爾弗雷德身先士卒,勇猛善戰,深受士兵愛戴。
  
     七年以後,885年,丹麥人撕毀了和平協議,再度來犯。阿爾弗雷德和丹麥人進行了決定命運的一次大戰。英格蘭人大獲全勝,阿爾弗雷德的軍隊收複了倫敦。他和丹麥王古斯倫簽訂和約,通過這個和約,威塞克斯占據英格蘭南部,而丹麥人退守英格蘭北部,在那裏建立了“丹麥區”。
    
     戰敗的丹麥人退回了島上的丹麥區,有些還退回了法蘭西。
    
     阿爾弗雷德抗擊侵略者,解放了倫敦,保衛了英格蘭。自886年開始,倫敦成為英國的首都。
    
     阿爾弗雷德不僅是領導軍民抗擊外敵的英格蘭民族英雄,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他在文治方麵也頗有建樹。
    
     首先,阿爾弗雷德組織編寫了《盎格魯——薩克森編年史》,為英格蘭的統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他頒布了著名的《阿爾弗雷德法典》,把基督教原則與日耳曼傳統法結合起來。他修改了《聖經新約》中的“已之所欲,施之於人”,將其改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且告訴大家:“如果法官可以牢記這一點,就可以維護正義,而不需要其他法典了。”後來,《阿爾弗雷德法典》成為英國習慣法的基礎。阿爾弗雷德的思想,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由於阿爾弗雷德傑出的文治武功,深受英格蘭人的愛戴,他被尊稱為“大王”。
    
     阿爾弗雷大王的子孫後代,也都個個出色。
    
     公元899年,阿爾弗雷德大王去世,傳位於其子“長者愛德華”(899-924年在位)。公元909年,丹麥人再度來犯,威塞克斯國王愛德華,聯合其妹,麥西亞王後埃賽芙麗達,兩小國合兵,大破丹麥侵略軍。
    
     愛德華采用阿爾弗雷德大王修道築壘之策,步步為營,向丹麥區步步緊逼。918年,埃賽芙麗達去世,愛德華趁機將威塞克斯和麥西亞兩個強悍的小國合並,勢力更為強大。
  
   公元925年,愛德華之子埃塞斯坦繼位(925-939年在位),繼續推進,這又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國王,他施展計謀,使丹麥人的各小國彼此不和,趁機收複了約克城,逐步將英格蘭北部並入威塞克斯領土。
  
   公元939年,埃塞斯坦去世,其異母弟埃德蒙一世繼位(939-946年在位)。埃德蒙一世曾在丹麥人的打擊下喪失大片國土,不過,他在公元944年以後,亦能收複失地。
  
   公元946年,埃德蒙一世去世,其弟埃德烈德繼位(946-955年在位)。阿爾弗雷德大王的這幾個孫子,都很能幹,威塞克斯小霸的霸業,在他們手裏祖孫父子兄弟相傳,長盛不衰。不象中國春秋時的鄭國,鄭武公鄭莊公父子精明強幹,鄭國小霸,但鄭武公的幾個孫子不爭氣,鄭國霸業很快煙消雲散。
    
     955年,埃德烈德去世,埃德威(955年到959年在位)和埃德加(959-975年在位)先後繼位。國王埃德加在位時,完全收複了丹麥區。此時,英格蘭開始設置“郡”,政治製度開始發生重要變化。
  
   這幾位國王統治的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他們一邊抵抗丹麥人的侵略,一邊致力於英格蘭的統一,為英格蘭的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英國國家機構開始完善,比較規範的英語開始形成。
    
     敗退的丹麥人,消停了半個多世紀。公元980年,丹麥人卷土重來。此時的國王是外號“沒頭腦”的埃塞列德三世(待我查查,是否還有外號叫“不高興”的君主),祖先的英雄基因到他這兒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他畏懼丹麥人,企圖用金錢換取和平。但金錢擋不住凶悍的丹麥人。
    
     公元1016年,強大的丹麥王子克努特,兵臨城下,埃塞列德三世這節骨眼上去世,他兒子繼位為埃德蒙二世,半年後也去世了。丹麥王子克努特,一舉成為英吉利國王。
    
     整整半個世紀後,1066年,來自大陸的諾曼底公爵威廉,跨海西征,發動了著名的“諾曼征服戰爭”,擊敗了英格蘭人和丹麥人的反抗,一舉征服英國,英國曆史上的諾曼朝開始,英國曆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6 21:54:50 
  二,克努特的北海大帝國
  
   在寫第二篇之前,先糾正一下,外號“沒頭腦”的威塞克斯國王是埃塞烈德二世,非三世。抱歉。
  
   這位國王雖然軟弱,他的大兒子埃德蒙二世也早早跟著他去了,不過,他的兒子還不少,而且有一個還對英國的曆史至關重要。
  
   埃塞烈德二世的兒子,除了埃德蒙二世兩兄弟以外,埃塞烈德二世還曾與法國的諾曼底公主埃瑪結婚,也生有二子,長子,小阿爾弗雷德,次子,小愛德華。
  
   小阿爾弗雷德早死,埃塞烈德四個兒子,隻剩下小愛德華,愛德華後來成為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國的諾曼朝建立,在此之前的英國曆史,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曆史時期:
  
   1,前三千年--前八百年,伊比裏亞人;
  
   2,前八百年到前43年,凱爾特人;
  
   3,前43年--公元407年,羅馬統治時期;
  
   4,五世紀--七世紀,日耳曼人入侵;
  
   5,七世紀--1016年,七小國時期,其中,828年--1016年,威塞克斯王國稱霸英格蘭,抵抗入侵的丹麥人;
  
   6,1013年--1042年,丹麥朝;
  
   7,1042年--1066年,英吉利朝。
  
   從這個簡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丹麥朝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威塞克斯國王,“沒頭腦”埃塞烈德二世在位期間,維金海盜再度猖獗。埃塞烈德二世每年以高達數萬英鎊的巨款贖買和平,這筆巨款稱為“丹麥金”。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東方,宋帝國也正用“歲幣”向遼帝國贖買和平。屈辱自不必說,而威塞克斯王國的“丹麥金”並未起到阻擋北歐海盜的作用。維金海盜比當時遠在東方的契丹武士更為生猛,倒很象後來的金兵,他們拿了錢,但看透了埃塞烈德二世的軟弱,不肯罷手,繼續侵略。
  
   1013年,丹麥海盜的首領斯溫,決心奪取整個英格蘭。他統率丹麥海盜艦隊,進入英格蘭。丹麥區立即擁他為王。
  
   英格蘭人無力抵擋,隻好跟著承認斯溫為英格蘭王。此為英國的丹麥朝的開始。
  
   埃塞烈德二世隻好流亡大陸的諾曼底避難。
  
   1014年,新國王,大海盜斯溫,還沒把國王的位子坐熱,就暴病而死,想來是無福消受吧。
  
   英格蘭貴族忙又把埃塞烈德二世接回來,不過,他也沒活多久,1016年死於倫敦。
  
   倫敦貴族和市民又立埃塞烈德二世之子埃德蒙,是為埃德蒙二世。
  
   而此時,丹麥朝英王斯溫的兒子,丹麥王子克努特,早就殺回來了,要從埃塞烈德父子手中奪回英王之位。他當年跟隨父王血戰英倫,豈肯把如此尊貴的英國王位讓給他人?
  
   埃德蒙二世很快也死了。於是,英勇的丹麥王子克努特,順理成章地成為統一的英國國王(1016--1035年在位)。英國的英格蘭人和丹麥人,都成為他的臣民。
  
   1017年,克努特與埃塞烈德二世的王後,諾曼底的埃瑪結婚。這個諾曼底的埃瑪,是個對英國曆史至關重要的人物,以後我們還會說到。
  
   1019年,克努特繼承丹麥王位。
  
   1028年,克努特繼承挪威王位。由此,他建成了克努特北海大帝國。
  
   克努特統治初期,采取打擊英格蘭人,偏袒丹麥人的做法,但他很快改變了做法,改為對英格蘭人進行拉攏。收效明顯。尤其是,他英格蘭教會關係良好,取得了教會的支持。
  
   英格蘭人的勢力仍然很大,不過,他們沒有反抗克努特的統治,而是盡到了臣民的本分。克努特獲得丹麥王位和挪威王位,就是英格蘭軍隊幫助他進兵北歐而奪得的。
  
   為了拉攏人心,克努特在英國設立了四個伯國,其中,威塞克斯伯國由丹麥人戈德溫統治,四個伯爵,都是一方諸侯,都有很大權勢,而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溫,在四個伯國裏,勢力是最強的。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英國,已經統一,所以,此時的威塞克斯伯國,是英國國王分封給大臣的,與以前的獨立的威塞克斯王國,截然不同。
  
   1035年,四十歲的克努特去世,他建立的克努特北海大帝國,隨之土崩瓦解。
  
   埃塞烈德二世流亡在諾曼底的兩個兒子,小阿爾弗雷德和小愛德華,聽到克努特的死訊,不由得蠢蠢欲動。阿爾弗雷德借口來看母親埃瑪,從法國回到英國。埃瑪此時已嫁給克努特多年,此時,第二個丈夫又死了。
  
   阿爾弗雷德一踏上英國的土地,就遭到毒手,被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溫所害。
  
   因此,英國王位仍在丹麥人的手裏。國王克努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他前妻埃格娜所生的哈羅德,二兒子則是續弦的諾曼底的埃瑪所生的哈德克努特。你看這埃瑪厲害不厲害,她為兩個英國國王,生了兩個英國國王。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說哈德克努特的母親另有其人,姑且作為說法之一。
  
   且說那大權臣戈德溫,害死了前朝國王埃塞烈德的王子,扶保當朝太子,先王克努特的長子哈羅德為王,倒也一時無事。
  
   不過,這哈羅德卻是個短命鬼,在位不到五年,就於1040年去世了。戈德溫繼續扶保先王的次子,哈德克努特為王。沒想到,這位次子命更短,在位不到兩年,就於1042年去世了。
  
   哈德克努特是丹麥朝的末代君主,他一死,丹麥朝絕嗣。
  
   這下,丹麥人再也想不出新花樣了,朝中的英格蘭人,早就想迎立前朝國王埃塞烈德二世的兒子了,大太子被丹麥人所害,這回,他們就將次子愛德華迎了回來。丹麥人也無話可說。
  
   於是,愛德華於1042年,即位為英國國王(1042--1066年在位)。
  
   他也是諾曼底公主埃瑪所生,所以說,埃瑪很了不起,可稱超級國母。
  
   自小生長在法國的愛德華,隻是血緣是英國的,心卻是法國心,他從法國帶來的諾曼人,成為英國新貴。於是,新國王愛德華與大權臣戈德溫之間,免不了有一場大動幹戈。而生長於法國的愛德華成為英王,也為日後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埋下了伏筆。


作者:owishannenr 回複日期:2006-9-7 1:44:42 
  坑?
  頂!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7 10:43:23 
  三,英吉利朝
  
   公元八到十一世紀的維金海盜時代,最終造就了英國的第一個統一的王朝,丹麥朝。1042年,丹麥朝亡,威塞克斯流亡王子愛德華被英格蘭人從法國迎回,建立了英吉利朝,亦即盎格魯薩克森朝(1042-1066),這是英國的第二個統一王朝。
  
   這位愛德華,性情文靜,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被稱為“懺悔者愛德華”。他在法國諾曼底長大,從內心來講,他更象是一個諾曼人。
  
   愛德華即位不久,為紀念聖彼得,他在倫敦的泰晤士河畔,修建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又譯作西敏寺)。愛德華並且將他的王宮遷到這裏。
  
   再說那大權臣戈德溫,為了權力的穩固,於是將他的女兒伊蒂絲嫁給了新國王愛德華,以圖控製新國王。
  
   愛德華雖然文靜,但並不傻,心裏對這位曾殺害他弟兄的權臣,怎麽也無法產生好感。他一方麵重用他帶來的大批諾曼人,一方麵傾向於四伯國中的麥西亞和諾森伯裏亞,以牽製戈德溫。
  
   1051年,雙方矛盾激化,撕破了臉皮。愛德華尋機挑釁,宣布將戈德溫一家逐出英國,將他父子的土地沒收,分給國王的親信諾曼人。國王如此偏袒諾曼人,自然引起英國人的反感。
  
   於是,戈德溫很快於次年率艦隊卷土重來,並受到英國人的熱烈歡迎。愛德華隻好把沒收的土地又還給戈德溫一家。戈德溫一家勢力比以前更大。
  
   1053年,戈德溫去世,其子哈羅德繼位為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勇將,此時,威爾士人發起了對英格蘭的入侵。文弱的愛德華國王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哈羅德率兵奮起迎戰,不但擊敗了威爾士人的入侵,並且於1063年徹底擊敗威爾士,殺死威爾士王格裏菲斯。哈羅德的戰功,使他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1066年,越來越傾向於諾曼人的愛德華國王去世,對此極為不滿的英國人鬆了一口氣。不過,英國人高興得太早了,諾曼化的國王人雖去世了,但他的親諾曼人的傾向,仍然引起了一場對英國曆史造成重大影響的大亂。
  
   愛德華的兒子年幼,所以,賢人會議的大老們,為避免立幼君引起動亂,遂一致推舉聲望極高的哈羅德為新的英國國王,是為哈羅德二世(哈羅德一世是丹麥朝克努特的兒子)。他是英吉利朝的第二個國王。
  
   本來,哈羅德英武賢明,英國人立了一個好國王,但是,怎奈天不遂人願望,偏偏就有人出來攪局。
  
   在海對岸的大陸,有一個強悍的小國,諾曼底公國。諾曼底公國是法國的一部分。
  
   諾曼底公國位於塞納河下遊,首府魯昂。顧名思義,這個公國由諾曼人所建。諾曼人,就是入侵法國的北歐人,以丹麥人為主。維金海盜,不僅入侵英國,而且是向整個遼闊的南方全麵出擊,東麵一直進入俄羅斯。
  
   公元991年,有一支丹麥人開始在法國的魯昂一帶定居下來,逐漸建立了諾曼底公國。法國國王拿這些硬闖進來的北歐海盜沒辦法,隻好捏著鼻子,息事寧人,封丹麥人的首領羅龍為諾曼底公爵。諾曼底公國算是正式成立。羅龍就是第一代諾曼底公爵。
  
   前麵說起的超級國母諾曼底公主埃瑪,就是第三代諾曼底公爵理查一世的女兒,第四代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妹子。
  
   1035年,第四代諾曼底公爵羅伯特去世,留下個年僅七歲的私生子威廉。這威廉繼位為諾曼底公爵。轉眼間,二三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小私生子成長為叱吒風雲的鐵血英雄,智勇雙全,建立了蓋世功業。
  
   這位威廉,埃瑪是他的姑母,他和前任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是表兄弟,愛德華就成長於諾曼底宮廷之中,這哥兒倆是打小一起和尿泥長大的。
  
   愛德華到英國任國王後,和諾曼底公國交往甚密。
  
   哈羅德繼位為英國國王後,諾曼底公爵威廉立即跳了出來,說某年他訪問英國時,國王愛德華曾親口答應,死後將英國國王傳於威廉。
  
   雖然以愛德華的親諾曼底傾向,此事也許可能發生過,但英國人擁護哈羅德,而且威廉的話沒憑沒據,英國人是寧可信其無,不願信其有。
  
   威廉見口頭提出是不管用了,好在他兵強馬壯,講不通,那就動武好了。
  
   當時的形勢,對威廉非常有利。威廉在法國內部的兩個主要的敵人,法國國王和安茹伯爵,相繼去世。威廉如果遠征英國,無後顧之憂。而羅馬教皇也支持威廉。
  
   反觀哈羅德。其父戈德溫死後,戈德溫的三個兒子就同室操戈,鬥得個你死我活。而外部,挪威國王哈得拉達也對英國王位虎視眈眈。
  
   威廉信心滿滿,在教皇的支持下,招兵買馬,打算以武力奪取英國王位。
  
   不過,以當時的情形看,英王哈羅德文武雙全,賢明能幹,而英國,又是一個大國,以諾曼底一個小國,去攻打英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一切有利於諾曼底公爵威廉的事情,都奇妙地發生了。勝負強弱,就在不經意間,悄悄地發生了轉變。強大的英吉利朝,已經接近了它的末日,諾曼人就要來了。
  
   套用一句前幾天看男籃世界錦標賽的套話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索爾斯克亞 回複日期:2006-9-7 12:04:52 
  更象是家族史啊,,
  
  不過的確寫得很清楚
  
  等,


作者:舊邦新命可乎 回複日期:2006-9-7 12:24:39 
  寫得好,等著看這個坑填滿了


作者:無政府主義 回複日期:2006-9-7 12:50:15 
  記號


作者:彭雷 回複日期:2006-9-7 12:54:31 
  記號


作者:皖漂一號 回複日期:2006-9-7 14:35:47 
  記號


作者:我是來學的 回複日期:2006-9-7 15:04:30 
  頂下


作者:芽天 回複日期:2006-9-7 15:38:40 
  好貼


作者:Cistiniani 回複日期:2006-9-7 15:57:11 
  樓豬好文章,趕緊努力續完小的好收藏之!!
  隻是有一問:樓豬提到不列顛原住民係伊比利亞人,這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想向樓豬詳細請教此事:)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7 18:52:27 
  四,諾曼征服戰爭
  
   說起諾曼底公爵威廉,這是英國曆史上大大有名的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故事,是非常精彩的。
  
   威廉生於1027年。威廉的父親,是第四代諾曼底公爵羅伯特。這羅伯特外號魔鬼,已經娶妻的他,拐來農家女子阿利特,威廉是他們的私生子。在那個年代,私生子是沒有繼承權的,沒有地位。
  
   不過,威廉的命運不錯,他雖是私生子,卻是羅伯特唯一的兒子,所以,當1035年羅伯特去世時,年僅七歲的威廉,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第五代諾曼底公爵。
  
   從威廉七歲繼位,到他二十歲親政的十幾年間,他經曆了多次的陰謀和暴亂。在艱苦的甚至是充滿敵意的環境中,威廉不屈不撓地成長起來。他的三個監護人先後被殺,他的老師也被殺害。在充滿爾虞我詐的宮廷中成長,威廉的性格鍛煉得堅強而冷酷。
  
   法國國王亨利一世,對威廉欣賞有加,這使得威廉有了一定的保護。1042年,威廉十五歲時,受封為騎士。1046到1055年間,威廉平定了多起貴族的叛亂。這種環境,造就了威廉既勇敢堅強智勇雙全,又冷血殘忍多疑猜忌的性格。
  
   不少人背地裏稱威廉為“私生子威廉”。威廉對自己的出身非常敏感,誰要是敢拿這個話題做文章,那對威廉可不是一般的冒犯,必將受到極嚴厲的懲罰。威廉在征討阿朗鬆城時,阿朗鬆人知道威廉的母親家出身低賤,威廉的外祖父曾做過皮匠,於是,他們故意在城牆上掛出一些皮革,並大喊大叫:“這是給皮匠的皮子。”
  
   威廉的回答是,全力攻城,破城後,大開殺戒。該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被處決,而且他們都被活活剝皮或者砍斷四肢。
  
   一時間,威廉的恐怖之名震動遠近。
  
   威廉具有不屈不撓的意誌,勇敢頑強的性格,還有為達目的而軟硬兼施的手段。他的婚姻,也成了他為爭取強大而進行的政治婚姻。1053年,威廉娶弗蘭德爾公主瑪蒂爾達為妻。要說起來,這兩人實在不般配,威廉相貌堂堂,身高1米8,而瑪蒂爾達身高隻有1米3,但是,瑪蒂爾達父親的弗爾德爾國家,勢力強大,威廉為得此強援,毫不猶豫地娶了瑪蒂爾達。而且夫妻感情還很好。夫妻倆共生了四男五女九個孩子,其中有兩個成為後來的英國國王。
  
   有了如此強大的嶽父老泰山做後盾,威廉的腰杆更硬了。1063年和1064年,他先後控製了與他同為法國封建諸侯的曼恩伯國和布列塔尼公國。威廉連連獲勝,接下來,雄心勃勃的威廉,把目光投向了海岸對麵的英格蘭。
  
   1066年,英國國王愛德華去世,威廉立即提出要求,聲稱愛德華曾答應將英國王位傳給他,但是,英國人拒絕了威廉的要求,理由是,威廉並無英國貴族或平民的血緣,表兄弟也不足以成為繼承王位的理由,英國人推舉哈羅德為新的國王。
  
   威廉譴責英國人背信棄義,開始準備兵馬糧草,打算用武力奪取英國王位。
  
   在教皇的支持下,威廉在歐洲各地招募武士,很快集結了一支擁有八百艘艦船的艦隊。至1066年八月,遠征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但是,威廉的諾曼底公國雖然強悍,但畢竟是一個小國,而對岸的英國,則是一個富強的大國。諾曼底隻相當於英國的一個郡。以諾曼底一己之力去征服英國,在當時看來近乎天方夜談,也隻有威廉這樣意誌力超強的人敢想並且敢於付諸實施。
  
   威廉準備進犯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國王哈羅德立即趕到南部的懷特島,著手防禦,隨時準備擊退來犯之敵。
  
   哈羅德也是一個精明強幹文武雙全的國王,但是,怎奈天命不在他一邊,一係列的事件,使得本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最終成為了現實。
  
   哈羅德嚴陣以待,就等著威廉自投羅網,如果是這樣,兩邊強弱分明,哈羅德的精銳部隊可以很有把握地擊退敵人的侵略。但是,威廉那邊卻遲遲沒有打過來。這可不是威廉的性格,那麽,是什麽原因使得威廉一直按兵不動呢?原來,威廉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集結兵力於海岸邊,他也急著早一天打到海峽對岸去。但是,這幾天,一直刮的是西北風,在那個年代,航行主要靠風力,逆風使得威廉的艦隊無法起航,隻好耐心地等待。
  
   而哈羅德這邊,卻發生了突發事件。前文說過,哈羅德是英國大權臣戈德溫之子,戈德溫死後,他的三個兒子自相爭鬥,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正當哈羅德在南部嚴陣以待準備擊退入侵者的時候,沒想到他後院起火了。他的兄弟托斯提格引來了挪威國王哈得拉達。哈得拉達也對英國王位有野心,他進犯英格蘭北部,擊敗了北方的英軍,一舉奪占約克城,大有進軍全英國,奪取王位之勢。
  
   哈羅德得知約克失守,再也沒法在南部等下去了,他隻好先回師去解決挪威人和他兄弟的進攻。9月25日,哈羅德率領他的精銳部隊,在約克的斯坦福橋與挪威軍隊展開激戰。哈羅德的精銳英軍力戰獲勝,殺死了挪威國王哈得拉達,收複了諾森伯裏亞。但是,經此一戰,英軍部隊也元氣大傷。
  
   就在哈羅德北上迎戰挪威人的時候, 英吉利海峽的風向變了,轉為西南風,在對岸等待多時的威廉立即下令起航。9月28日,諾曼人在英國海岸登陸,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因為英軍這時還在遙遠的北方。
  
   威廉一下船,一下沒站穩,跌到在地,他急中生智,用誇張的語調興奮地說:“各位,我的雙手抱住了英格蘭!”頗有中國曹操的風範。
  
   英王哈羅德這時又匆匆率兵南下,但是,英軍以逸待勞的優勢已不存在,而且,與挪威人的激戰,也損耗了他們的實力。消滅挪威人,也是替以後的威廉除掉了一個競爭對手,但是,哈羅德隻能這麽做,一切都別無選擇。隻有盡快與威廉進行會戰,消滅威廉的入侵,就什麽問題就沒有了。真正是“王國興廢,在此一舉”。
  
   等到英軍趕到南方海岸時,這時,以逸待勞的一方成了諾曼人。
  
   雙方部隊在黑斯廷斯山一帶對峙。威廉派人給哈羅德傳話,說他才是真正的英國國王,哈羅德隻有投降一條路。哈羅德自然不聽這一套。於是,10月14日,決定英國命運的大戰爆發了。
  
   當時雙方的兵力是,哈羅德的七千步兵,對陣諾曼人的五千騎兵。哈羅德對他軍隊威力非常自信,他用陣形嚴密的“盾牆”來對付諾曼人。諾曼人傾巢出動,諾曼騎士向英國步兵發起潮水般的進攻。英軍的嚴密陣勢,粉碎了諾曼人的騎兵攻勢。諾曼人的騎兵弓箭,對英軍的“盾牆”毫無作用。英軍擊退了諾曼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諾曼騎兵從未遇到過如此頑強的步兵。久攻不下,威廉焦急萬分,突然,他心生一計,命諾曼人佯敗退走。英軍由於在北方作戰中損失不小,所以在部隊中有一些民兵助戰。當諾曼人敗退之際,哈羅德的老戰士不為所動,而一些民兵卻按捺不住,衝殺出來。這樣,英軍的“盾牆”的嚴密陣形出現了很大的缺口。先使用了“拖刀計”的諾曼人,此時突然殺了個“回馬槍”。失去了陣形的英國步兵,再也無法抵擋諾曼鐵騎的衝殺。
  
   英國步兵漸漸抵擋不住。哈羅德率英軍與凶狠的敵人展開殊死血戰。夜幕降臨時。英軍隻剩下哈羅德和他的禁衛軍仍在浴血奮戰。在激戰中,哈羅德眼睛中了一箭。強悍的英國國王,就象中國的夏侯惇一樣,怒拔敵箭,但是,他卻沒有象夏侯惇那樣熬過去。哈羅德傷重而亡。他的精銳衛隊繼續作戰,全部戰死。哈羅德的王旗,倒下了。
  
   哈羅德戰死了,這是英國曆史上悲壯的一幕。哈羅德的頑強抵抗,代表了英國人血液中那種頑強的不屈精神。哈羅德和他的禁衛軍,成為英國不屈精神的象征。
  
   威廉拒絕了哈羅德母親贖回哈羅德遺體的請求,他認為,把哈羅德埋葬在他為之戰鬥並獻身的薩克森海岸更為恰當。
  
   諾曼人的勝利,是西歐大陸集中完整的封建軍事製度對正在由軍事民主製度向君主製度過渡的相對落後分散的軍事製度的勝利;在具體戰術上,是靈活機動的新式騎兵弓箭手對長矛戰斧的舊式步兵的勝利。
  
   1066年諾曼人在英國的成功登陸,是曆史上最後一次大陸人在英國海岸的成功征服。此後,無論是強大如拿破侖還是希特勒,都再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諾曼征服戰爭從1066年威廉登陸英國開始,一直持續到1070年。
  
   黑斯廷斯之戰以後,威廉繼續向英國內地挺進。諾曼人向東征服了德文和坎特伯雷,渡過泰晤士河,兵鋒直逼倫敦。
  
   倫敦人在得知國王哈羅德戰死的消息後,悲痛之餘,擁立哈羅德幼小的堂弟埃德加王子。數千諾曼人從西北方向包抄人口一萬的倫敦。倫敦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但是,諾曼人的兵力也不足以攻下倫敦。這時,威廉顯示了他手腕靈活的一麵。他和倫敦人談判,答應保持盎格魯薩克森人原有的權利和習慣。於是,外無救兵,已經無力再戰的倫敦人,不戰而降。
  
   賢人會議在經過幾周的掙紮後,不得不同意擁立威廉為英國國王。英吉利朝,二世而終。
  
   1066年聖誕節,諾曼底公爵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正式由約克主教主持加冕為英國國王,是為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稱“大征服者威廉”。英國曆史上的諾曼朝開始。
  
   威廉同意作為哈羅德的繼承者。但是,實際上,諾曼征服戰爭並未結束。大片英國國土還沒有被征服。
  
   就在加冕儀式上,正當教堂裏麵的人發出呼喊慶賀威廉即位時,外麵警衛的諾曼士兵卻以為是英國人作亂,加害他們的威廉公爵,於是鬧將起來,殺了不少英國人,燒了不少房子。
  
   威廉一世即位,立即封許多諾曼人為高官,並將法語作為英國宮廷的官方語言,一直延續了三百年之久。
  
   威廉一世巡視各地,把大片的英國土地封給諾曼男爵們。諾曼男爵們紛紛到自己的封地去上任,並在封地上修建城堡。後來很著名的倫敦塔,就是在那時修建的。
  
   英國人並不甘心屈服於諾曼人的統治,紛紛起兵反抗。威廉四處征討,繼續他的征服戰爭。
  
   在英國南部,大批英國人跟隨哈羅德國王的兒子起兵反抗法國人的統治;英國中部和西北部,也是到處發生反抗法國人的起義。
  
   1068年,丹麥國王出手幫助英國人,丹麥人和威爾士人聯手,也加入了英格蘭人反抗諾曼人的的陣線。
  
   對待反抗他的人,威廉從來就是殘酷無情的。怒不可遏的威廉一世,率兵四處征戰。1069年,威廉率軍北伐,他擊敗了反對法國人的聯軍。威廉軍隊所到之處,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其燒殺之慘烈,以至於十幾年後,有些地方仍然沒有人煙。
  
   1070年,威廉攻克了英國人反抗的最後一個據點,伊利島。曆經四年的諾曼征服戰爭終於結束了。


作者:冬瓜城 回複日期:2006-9-7 19:43:03 
  支持


作者:西瓜8006 回複日期:2006-9-8 10:01:32 
  寫得好,我正想知道這方麵的曆史


作者:話說當年 回複日期:2006-9-8 10:49:16 
  太簡單了,兩句話七百年過去了。
  期待愛德華們和黑太子,期待伊麗莎白,期待工業革命。


作者:中華傳統 回複日期:2006-9-8 11:03:08 
  凱爾特人並不是金發,金發是日耳曼人的標誌。看看英超曼聯和熱刺的基恩兄弟,還有曼聯的基格斯,凱爾特人的頭發應該是黑色稍微帶點紅,凱爾特人眼睛和日爾曼人一樣,都是藍色。


作者:jackal1225 回複日期:2006-9-8 11:06:54 
  繼續啊 樓主
  


作者:winter699 回複日期:2006-9-8 11:23:14 
  好大題目,等著看


作者:啞巴也想叫喊 回複日期:2006-9-8 12:22:35 
  看看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8 13:12:17 
  五,諾曼朝的統治
  
   且說嚴厲的威廉一世,經過四年的戰爭,征服了英格蘭全境,開始了諾曼朝的統治。
  
   諾曼朝的建立,對英國的曆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諾曼人將西歐大陸的封建製度引進了英國。封建製度,產生於法蘭克墨洛溫朝末期,簡單來說,是指國王將領地分封給部下,產生封臣和采邑,各級封臣都效忠於上一級的封主。
  
   經過諾曼征服戰爭,原來的大批盎格魯薩克森軍事貴族們喪失了他們的土地和地位,威廉將在征服戰爭中奪來的大片英國土地,分封給諾曼將士。不過,他的采邑製比西歐大陸的又有所變化。在西歐大陸的封建采邑製的特點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威廉在英國推行的是,所有各級封臣,全部是國王的附庸。騎士們對封地,隻有占有權和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1086年,威廉強迫英國的各級領主接受“索耳茲伯裏盟誓”,其內容的實質是,英國的各級封臣,無論是哪一級,除了宣誓效忠上一級領主之外,首先要向國王效忠。就這樣,威廉大大加強了對王國的直接管理,加強了王權。
  
   同一年,威廉下令對全英國的土地人口財產等情況進行“搜山檢海”般的詳細調查。其詳細和嚴厲程度令英國人感到窒息,仿佛末日來臨,於是調查記錄被稱為《末日審判書》。其正式名稱在十二世紀後稱為《土地賦役調查書》。這是英國中世紀最早的經濟檔案。
  
   不管英國人願意不願意,這次賦役調查,明確告訴英國人,他們所生活的所有土地,都是屬於國王的,不是他們個人的。同時,調查還顯示了當時英國的社會情況。其中的一些數據是,當時英國人口為一百五十餘萬,其中95%為鄉村人口。貴族的人口一萬多,其中絕大部分是諾曼人,他們占據了英國的絕大部分土地,原先的盎格魯薩克森軍事貴族們消失殆盡。城市有80個,最大城市倫敦,人口一萬,第二大城約克。人口在六千到八千的城鎮有約克,諾裏奇,林肯。
  
   調查顯示,1086年英國地租總收入為73000英鎊,其中一半屬於170家諾曼貴族,四分之一歸威廉王族,其餘的屬於五十個高級教士。原來的盎格魯薩克森人,平民就不用說了,連原來的貴族,他們的土地也統統被諾曼人奪去,占為己有。
  
   調查也顯示了諾曼征服戰爭對英國的破壞情況。《末日審判書》顯示,有一千個多個地方成為荒地。
  
   調查也顯示出,諾曼征服戰爭使英國出現了農奴化的自由租佃農,這也大大不同於英吉利朝時代。
  
   隨著威廉在英國統治的逐漸鞏固,眼看已經坐穩了英國的江山,威廉又回到諾曼底,打理他的另半壁江山。因為此時,他需要對付的是對他的諾曼底虎視眈眈的法國國王斐利一世。
  
   斐利一世挑撥威廉的長子羅伯特,唆使他反對父親,導致他們父子不和。這使得威廉非常惱火。
  
   1087年,法軍入侵諾曼底。忍無可忍的威廉,向法國國王發動進攻。在向法軍發動反攻時,威廉受傷而死,一代豪傑與世長辭。在臨終前,威廉一世將英國王位傳給了在他身邊的二兒子小威廉,是為威廉二世(1087-1100年在位),英國諾曼朝的第二個國王。
  
   當時,威廉一世的長子羅伯特正躲在法王斐利一世的宮廷裏。按照以前早已經確定的安排,威廉的諾曼底公爵之位還是傳給了他。
  
   當時在威廉身邊的還有三兒子亨利,他得到了父親給他的大量錢財珠寶。
  
   此後,英國國王威廉二世與諾曼底公爵羅泊特,兄弟兩人展開激烈的鬥爭。羅伯特多次唆使英國的諾曼人反對威廉二世,都被威廉二世鎮壓。
  
   威廉二世,人稱“紅臉威廉”。他在殘酷鎮壓貴族們的反抗之後,於1089-1096年,連續七年進行對諾曼底的戰爭。後來,羅伯特因為要參加十字軍東征,卻缺乏軍費,將諾曼底抵押給威廉二世,換了一萬馬克,威廉二世對諾曼底的戰爭才告結束。諾曼朝在海峽兩岸的兩部分又重新統一。
  
   1100年,羅伯特返回法國,正想用錢贖回諾曼底,威廉二世當然不幹,他積極準備武力,打算將羅伯特拒之門外。正在此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一天,威廉二世率人到森林裏打獵,被隨行侍從射箭誤殺。當時,威廉二世的三弟亨利也在隊伍之中。出事後,亨利顧不上二哥的屍體,卻帶著侍從飛馬趕往溫徹斯特,先控製住國庫,然後趕往倫敦威斯敏斯特,宣布即位為英國國王,是為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
  
   總的來說,威廉二世是個暴君,對待人民十分嚴厲,而且與教會關係緊張,亨利一世即位後,卻采取了和解政策,他著力緩和與教會的關係,在加冕典禮上,頒布“自由憲章”,宣布停止前朝國王的橫征暴斂。在他的統治下,英國得到了空前的和平和發展。英國人稱亨利一世為“賢明者亨利”。
  
   對於三兄弟中的老大羅伯特,亨利一世也不敢怠慢,他讓羅伯特繼續為諾曼底公爵,統治諾曼底。但是,英國的一些諾曼貴族仍對羅伯特抱有好感。於是,1106年,亨利一世率兵渡過海峽,生擒羅伯特,將他關押在英國,後來這位老公爵活到八十歲,死在獄中。
  
   緊接著,亨利一世連續擊敗法國國王路易六世和安茹伯爵對諾曼底的進攻,法王與亨利一世講和;安茹伯爵表示臣服。亨利一世穩定了在諾曼底的統治,最終統一英格蘭和諾曼底。
  
   亨利一世作為一代明君,在他的統治下,統一的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和平穩定地發展,國泰民安。
  
   國家大事看著是很稱心了,不過,亨利一世也有他的煩惱。這就是他的繼承人問題。
  
   亨利一世隻有一子一女,他兒子小威廉,在渡海時落水身亡,亨利一世隻剩下一個女兒瑪蒂爾達。
  
   瑪蒂爾達先是嫁給德國皇帝亨利五世為後。1125年,德皇亨利五世死,亨利一世將瑪蒂爾達召回英國,強迫貴族們同意立她為繼承人,貴族們卻因她是女人而極力反對。1128年,亨利一世將瑪蒂爾達再嫁給法國安茹伯爵傑弗裏,遂為後來的江山變色埋下了隱患。
  
   安茹伯國是諾曼底公國的宿敵,這使得諾曼貴族們更加反對瑪蒂爾達為接班人。
  
   1135年,一代明君亨利一世去世,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接班人問題,但他也隻好眼睜睜就這麽去了。唉,接班人問題,多少強人都無法解決的千古難題。
  
   亨利一世死後,他的外甥史迪文,立即從法國趕到英國,在諾曼貴族們的擁護下,成為新一任英國國王。
  
   瑪蒂爾達豈肯善罷甘休,於是,在亨利一世治理下享受了幾十年和平的英國,又一次陷入內戰之中。


作者:casanovaloveall 回複日期:2006-9-8 14:30:41 
  好貼,但還請讓我指出樓主的白璧微瑕。
  征服不列顛的羅馬統帥不是凱撒,而是著名的白癡皇帝克勞狄烏斯手下的大將波拉蒂烏斯。凱撒渡過了海峽,但沒有去征服這個島。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8 18:28:27 
  六,金雀花朝建立之前的混亂
  
   “大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的諾曼朝(1066-1154),使得英國的麵貌改換一新。英國自此建立了封建製度,後世的人們也往往將英國曆史的正統從這裏開始算起。
  
   威廉在英國建立了空前強大的王權。為了鞏固統治,他將盎格魯薩克森舊貴族幾乎全部鎮壓了。英國的統治階層換成了清一色說法語的法國人。原來的五個英國主教全部被免職,都由大陸人取而代之。
  
   諾曼人的征服,也是英國城市和工商業發展的一個裏程碑。自諾曼朝開始,英國工商業城市開始逐漸興起。
  
   總之,諾曼人的到來,給英國曆史帶來了一次重大的進步。
  
   曆經諾曼朝三個國王的統治之後,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經過一段時間的短暫混亂,新王朝建立,英國的曆史在諾曼朝開創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這段混亂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十九年。
  
   繼承亨利一世王位的,是大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外孫史迪文。史迪文英勇善戰,同時又性情溫和,是一個具有高貴品質的國王。不過,也正是由於他缺乏那種“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狠勁,也決定了王國終究不能在他手裏延續下去,而最後隻能落到別人手裏。
  
   史迪文是先王亨利一世的外甥,是亨利一世的妹妹阿黛拉和法國布魯諾伯爵的兒子。亨利一世生前,對他非常寵愛,把他當兒子一般待。不過,關於王位的繼承,亨利一世當然隻想傳給他自己的女兒瑪蒂爾達。
  
   亨利一世死時,史迪文搶在瑪蒂爾達之前,從法國趕到英國。英國的諾曼貴族們本來就反對瑪蒂爾達,對史迪文的到來是雙手歡迎。史迪文正式被擁立為英國國王(1135-1154年在位)。
  
   瑪蒂爾達不肯罷休,遂求教皇主持公道,但教皇則支持史迪文做英國國王。
  
   瑪蒂爾達於是在她舅舅蘇格蘭國王和她的異母弟羅伯特(亨利一世的私生子之一)的支持下,起兵殺入英格蘭,和史迪文爭奪英國王位。
  
   文武雙全的史迪文起兵迎戰,蘇格蘭人被擊敗,退回本國。史迪文連連獲勝,控製了英格蘭的西南部。
  
   不過,由於史迪文拘捕了索爾茲伯裏主教羅傑及其親屬,失去了教會的支持,勢力有所減弱。瑪蒂爾達趁機率領她的安茹軍隊於1139年進攻英國。
  
   1141年,史迪文被安茹軍隊擊敗,並被俘獲。瑪蒂爾達進入倫敦,實際統治英國將近一年時間。倫敦人並不接受她,所以她一直未能加冕。
  
   這年的十一月,支持史迪文的部隊抓住了瑪蒂爾達的兄弟羅伯特,換回了被俘的史迪文。史迪文於十二月重登王位,和瑪蒂爾達重新開戰。國王的軍隊占了上風。1148年,漸漸不支的瑪蒂爾達逃離牛津,一口氣跑回諾曼底,從此,她再也沒有踏上英國的土地。
  
   此後,原先統一的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又分裂成兩部分:史迪文占據英格蘭,瑪蒂爾達占據諾曼底,雙方隔海對峙。
  
   瑪蒂爾達雖然失去了英格蘭,但是在諾曼底站住了腳,而且由於史迪文得罪了教會,大主教西奧博德拒絕承認他的長子尤斯塔斯為王位繼承人,並且逃到了諾曼底。更重要的是,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小伯爵小亨利已經成長起來。1153年,亨利已經是個十九歲的青年。瑪蒂爾達派他率領安茹軍隊,再次攻入英國。
  
   此時的史迪文,雖然奪回了王位,但是,隨著連年戰爭,亨利一世建立的中央政權早已分崩離析。貴族們紛紛割據獨立,國王的權威蕩然無存,而且由於多年的戰亂,城鎮被毀,田地荒蕪,生靈塗炭。史迪文焦頭爛額。此時他也無暇多顧了,隻求他以後能把王位傳給長子尤斯塔斯,但是,由於他此前得罪了教會,教皇尤金三世明確下令不得為尤斯塔斯加冕。更有甚者,就在小亨利打進英國不久,史迪文的妻子和長子尤斯塔斯相繼去世,史迪文的次子威廉目睹父王的艱難處境,對王位避之惟恐不及,絕無繼位的念頭,再加上小亨利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史迪文萬念俱灰,隻得於1153年11月同意由亨利繼承王位。
  
   1154年,苦命國王史迪文死於多佛。他在位十九年,沒享過一天的福,幾乎都是在戰亂中渡過。早知今日,當初還不如老老實實在他的布魯諾伯國安享榮華富貴。
  
   諾曼朝結束了,它給英國留下了一個有效的政府框架。
  
   英國王位最終還是落到了瑪蒂爾達一係的手裏。這符合老國王亨利一世把王位傳給女兒的心願,但是,對整個諾曼人來說,這個結果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因為瑪蒂爾達是安茹伯國的太後,所以,英國王位實際上落到了安茹伯國的手裏。
  
   1154年12月19日,瑪蒂爾達之子,安茹伯爵亨利,正式登上英國王位,是為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英國曆史上的安茹朝建立。
  
   安茹朝在英國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後的各個朝代,直至今天的溫莎朝,都是安茹朝的延續。


作者:費正清 回複日期:2006-9-8 20:27:45 
  頂! 繼續!


作者:92層口罩 回複日期:2006-9-8 21:19:09 
  寫得好啊,請繼續


作者:cup1 回複日期:2006-9-8 22:20:38 
  諾曼底威廉的登陸才真正結束了大不列顛總是被入侵的受傷的曆史!知道原因嗎?因為威廉建立起了一個很合理的政治體製格局,這是在吸取了法國的封建體製教訓的基礎上總結出的,正是這個政治格局使得以後的英格蘭逐步強大,甚至產生了現代議會製這樣的曆史性突破,所以我一向認為諾曼底威廉有相當的政治智慧!!就同滿清的創始人努爾哈赤一樣。


作者:raycar 回複日期:2006-9-9 19:57:39 
  有點兒累了,作個記號先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9 20:22:06 
  七,金雀花朝,七倍於法國的跨海大帝國
  
  
  
   1154年,英國的安茹朝建立,亨利二世即位。就在安茹朝建立前二十餘年,1125年,遠在東方的北宋帝國滅亡,1127年,南宋帝國建立。
  
   在小說《水滸傳》中,北宋梁山好漢中,有一位浪子燕青,他喜歡“耳旁常戴一枝花”。無獨有偶,亨利二世的父親,安茹伯爵傑弗裏,也喜歡在帽上戴一枝金雀花,所以,英國的新王朝,安茹王朝,又稱為“金雀花朝”。
  
   金雀花朝的開國君主亨利二世,他從父親那裏繼承了安茹,曼恩,布列塔尼等諸侯國,從母親瑪蒂爾達那裏繼承了諾曼底公國,後來又從妻子愛琳娜那裏獲得了阿奎丹,伯瓦圖,加斯科尼等諸侯國,他自己又奪得英格蘭,從而建立了疆域廣大的金雀花朝。這個大帝國的疆土,從蘇格蘭一直延伸到西班牙邊境,疆域之廣,七倍於法蘭西。
  
   這個地跨海峽兩岸的大帝國,實力雄厚。亨利二世即位時,隻是一個年僅二十出頭的青年,但是,他是第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來自大陸的英國國王,憑借他的大帝國的雄厚實力,他很快鎮壓了在前王史迪文時期割據獨立的貴族們,摧毀了他們私自建立的城堡,更換大批郡守,利用英國已有的行政機構,迅速恢複了秩序,結束了史迪文以來英國的混亂局麵。
  
   亨利二世不會說英語,但是他工作勤奮,精力充沛,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
  
   亨利二世在英國曆史上最顯著的功績是,他進行了重要的司法改革。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中,有兩方麵最為重要,其一是,他擴大了王室法庭的管轄權,這就大大減少了各封建領主的法律管轄權,極有利於英國的司法統一,英國習慣法由此而產生,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民事法庭的雛形;其二,亨利二世司法改革的又一重要內容是實行陪審團製度。在英吉利時代,實行的是“神命裁判法”,即,將男性當事人投入水中,如果他在規定時間裏不浮出水麵的話,即宣布無罪,對女性當事人,則命其手執燒紅的鐵,被燒傷者,即判有罪。亨利二世的改革廢除了“神裁法”,實行了陪審團製度,其意義影響深遠。
  
   亨利二世是個不折不扣的法國人,他生於法國,死於法國,葬於法國,英格蘭相對於他的故鄉安茹來說,有些偏遠地區窮鄉僻壤的味道,大陸上還有其他的部分也需要他的照看,所以他在位的三十四年中,有二十年在法國大陸渡過。但是,他非常勤奮,不停地在海峽兩岸奔忙操勞,把西歐大陸的先進文化帶給落後的英國。
  
   亨利二世在位期間,他和教會的衝突,也非常激烈,世俗權力和教會權力的衝突,這是歐洲各國的普遍現象,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衝突使得歐洲國家的王權,始終有所牽製,無法發展到象中國皇權那樣登峰造極的程度。
  
   英國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柏克特,原出身於富商,是亨利二世最信任的國務大臣。亨利二世把他當成鐵哥們兒,遂支持他成為英國兩大主教之一的坎特伯雷大主教。
  
   亨利二世原以為柏克特會對自己言聽計從,不料,上帝的仆人終究是上帝的仆人,不是國王的仆人。1162年5月,柏克特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後,完全站在教會的立場上,再三強調,教會獨立於國家權力之上,世俗國王無權幹涉宗教事務。
  
   亨利二世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逐漸地,他和柏克特由朋友變成了死敵。
  
   在教士犯罪由誰處理的問題上,雙方矛盾激化,柏克特隻好逃到大陸,尋求教皇的保護。
  
   亨利二世則乘機在自己有生之年,為自己的兒子小亨利加冕,他乘柏克特出走之際,命英國另一大主教,約克大主教,主持了加冕儀式。這更激起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柏克特的極大不滿。
  
   1170年,柏克特返回英國,受到英國民眾的歡迎。他表麵上與亨利二世和解,實際上則是“走資派,還在走”,死不改悔。他繼續與亨利二世做對。他還決定懲罰為小亨利加冕的約克大主教等人。
  
   正在諾曼底的亨利二世聽到這些消息,氣憤得大喊大叫。國王麾下的騎士見柏克特把國王氣成這樣子,遂立即渡海,來到英國,找柏克特理論,言語衝突之下,國王的騎士就在坎特伯雷教堂裏殺死了柏克特。
  
   這被當時的人們視為逆天大罪,英國人都認為這是褻瀆神聖,教會自然大動肝火,宣布柏克特為聖徒,並威脅要開除亨利二世的教籍。
  
   那年頭,得罪了教會可不得了,在壓力之下,亨利二世不得不讓坎特伯雷的教士來鞭打自己,以示悔過。但是,他骨子裏並未改變與教會爭奪統治權的信念。
  
   在亨利二世的年代,還有一件對後世影響重大的事。1162年,來自巴黎的教授們,創建了牛津大學。後來,到了1209年,牛津大學的教授們又創建了劍橋大學。
  
   傑出的改革家亨利二世,象許多偉人一樣,處理國事非常出色,但是,家事卻一塌糊塗。
  
   亨利二世的妻子愛琳娜,原為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的王後。那路易七世,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白天禮拜,晚上懺悔,冷落了嬌妻愛琳娜。那愛琳娜,身為法國阿奎丹公國的女公爵,擁有大片疆土,熱情似火,豈肯跟著路易七世守一輩子活寡?1152年,她以同宗不宜結婚為由,與路易七世離婚。兩個月後,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與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的安茹青年伯爵亨利結婚。她的陪嫁是,阿奎丹公國等大片領土。雖說19歲的亨利娶了30歲的大媳婦,亨利的老娘瑪蒂爾達,還是樂得合不上嘴,亨利勢力大增,兩年後,一舉奪取英國王位。此次二人的婚姻,使得法國失去了一半的疆土。
  
   愛琳娜和亨利二世的兒子們是,小亨利,理查,傑弗裏,幼子約翰。
  
   威武一生的亨利二世,最後卻栽在自己兒子的手裏。
  
   當愛琳娜年過五旬之時,四十二歲的亨利二世愛上了一位絕色少女,“美麗的羅莎蒙德”。愛琳娜采取深挖猛追的做法,找到了美少女,並逼其自殺。
  
   亨利二世怒不可遏,當年夫妻的情份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他立即與王後分居。
  
   愛琳娜與幾個兒子的關係,卻是相當地好。
  
   1173年,在愛琳娜的唆使下,在法王路易七世的支持下,亨利二世的兒子們在諾曼底起兵,反抗老子。
  
   說起這亨利二世的兒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其中的理查,他就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獅心王理查,後來十字軍東征時大戰薩拉丁的英雄國王,他的事跡,在下一篇我們將重點講述。
  
   幼子約翰,與理查相比雖然是龍兄鼠弟,但他卻是此後英國曆代君主的開山老祖,也是非同尋常。
  
   卻說1173年,亨利二世遭到諸子起兵叛亂,一時間形勢危急,英國和諾曼底大亂,佛來芒人和蘇格蘭人也趁火打劫。眼看亨利二世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但是,亨利二世不愧是一代英主,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指揮忠於他的軍隊,迅速將各方叛亂平定。
  
   亨利二世赦免了他的兒子們,愛琳娜卻不可饒恕,從此以後被長期關押,直到十五年後亨利二世去世,才被兒子理查救出。
  
   此後,1175-1182年,疆土廣大的金雀花朝進入全盛期。
  
   1180年,法王路易七世去世,他的兒子斐利繼位,是為斐利二世,此人是金雀花朝亨利父子們的克星。他成為法國國王,金雀花朝從此不得安寧了。
  
   1183年,亨利二世的長子小亨利去世,理查理應成為英國王位的繼承人,但是,年老昏聵的亨利二世卻想傳位於他寵愛的小兒子約翰。理查氣不過,“父不正,臣投外國”,他與法王斐利二世結盟,反抗父王亨利二世。
  
   1188年,法王斐利二世要求亨利二世將王位傳給理查,遭到拒絕。理查在法王斐利二世的支持下,再度起兵攻擊打父王亨利二世。此時已經年老體衰的亨利二世,重病在身,在勒芒之戰中一戰敗北。退到諾曼底。因為亨利二世要傳位於幼子約翰,因而理查起兵反對他,而老國王卻在謀反者的名單上發現了幼子約翰的名字。老國王亨利二世萬念俱灰,於1189年7月,死於法國希農。一代英雄,就此了結一生。
  
   這一年的九月,理查即位為英國國王,是為理查一世(1189—1199年在位),威震歐洲和中東的獅心王理查,就此登上曆史舞台。


作者:zschust 回複日期:2006-9-9 23:24:31 
  以前對英國曆史隻能說個大概,這下明確多了,謝謝作者的精彩文筆和淵博知識!


作者:bjsz528 回複日期:2006-9-10 00:23:26 
  亞瑟王的故事發生在哪朝?威廉華萊士的故事又發生在哪朝?


作者:ltm6656 回複日期:2006-9-10 00:30:00 
  亞瑟王的故事發生在哪朝?應該是羅馬統治和即將結束在英倫統治時,電影亞瑟王裏有講到羅馬士兵。威廉華萊士的故事又發生在哪朝?。。。這個偶不知道。。。嘿嘿。。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10 8:50:01 
  關於英國傳說中的英雄,早期的亞瑟王,還有後麵的羅賓漢,將在下一篇有所交待。
  
  威廉華來士的故事就發生在金雀花朝,但是還沒輪到他出場,等待一下。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10 8:58:34 
  另,關於羅馬征服不列顛的事跡。多謝casanovaloveall的指正。
  
  凱撒於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兩次出征不列顛,雖然獲勝,但並未能征服,隨即撤兵。不列顛是公元43年,由羅馬將軍阿魯斯·普勞提烏斯率兵征服的。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10 9:08:59 
  1066年,英國的諾曼朝建立之前的英國曆史的七個曆史時期中相關的時期應為:
    
     2,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43年,凱爾特人;
    
     3,公元43年--公元407年,羅馬統治時期;
    
    


作者:話說當年 回複日期:2006-9-10 10:02:30 
  威廉華萊士和捅屁眼國王什麽時候出場?


作者:大幕遮天 回複日期:2006-9-10 10:07:42 
  英語是什麽時候形成的?
  英國人最tm愛做秀,標榜自己曆史悠久。現在美國人談美國曆史,也喜歡搞到幾千年前印第安人那會,好像那些跟他們很有關係一樣。


作者:cup1 回複日期:2006-9-10 10:14:11 
  英語是什麽時候形成的?
  ===========================
  可能是在十四世紀左右。


作者:cup1 回複日期:2006-9-10 10:30:20 
   亞瑟王的故事發生在哪朝?應該是羅馬統治和即將結束在英倫統治時,電影亞瑟王裏有講到羅馬士兵。威廉華萊士的故事又發生在哪朝?。。。這個偶不知道。。。嘿嘿。。
  ================================
  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主要源自傳說,可能是七世紀,是土著的大不列顛人抵禦yang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代表,而英格蘭的本意即“撒克遜人的國家”,看來亞瑟王與後來的英國人並不是傳承關係,不過可能有一定的血緣的融合,所以就搞成了他們的老祖先似的。那個因為電影而出名的華萊士,不過是個造反的蘇格蘭土著地主,是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時期,曆史上的真實愛德華三世是個出色的君主,而不是什麽“殘暴”,電影藝術就是這樣,隨編劇的個人想象盡情渲染,黑的也會顛倒成白的,不過娛樂不必當真。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10 10:49:38 
  關於英語的形成,本文中已經說得很明確。較規範的英語,形成於威塞克斯王國時代的十世紀。


作者:yanwuhuan 回複日期:2006-9-10 12:26:13 
  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主要源自傳說,可能是七世紀,是土著的大不列顛人抵禦yang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代表,而英格蘭的本意即“撒克遜人的國家”,看來亞瑟王與後來的英國人並不是傳承關係,不過可能有一定的血緣的融合,所以就搞成了他們的老祖先似的。那個因為電影而出名的華萊士,不過是個造反的蘇格蘭土著地主,是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時期,曆史上的真實愛德華三世是個出色的君主,而不是什麽“殘暴”,電影藝術就是這樣,隨編劇的個人想象盡情渲染,黑的也會顛倒成白的,不過娛樂不必當真。
  ------------------
  汗~~受教了。很多朋友可是拿這個東東很當回事的說
  尤其是那一聲freedom,對照咱們國家曆史上的造反的草寇,那個境界差別更是讓某些人津津樂道,成為中國人劣等的一個實例


作者:沒事談談貴族精神 回複日期:2006-9-10 13:04:55 
  33333等啊


作者:大軍馮毅 回複日期:2006-9-10 13:16:38 
  八,獅心王理查
  
  
   疆土廣大的金雀花朝(1154-1399),統治了英國兩個半世紀,而其後的各個朝代,也都是金雀花朝的延續。
  
   1189年,獅心王理查即位為英國國王,一個英雄時代開始了。在這個曆史時期,真可謂是群英薈萃,這個時代的英雄人物,除了獅心王理查,還有德國的紅胡子巴巴羅薩皇帝斐特烈,還有智謀出眾的智多星,法國國王斐利二世,這些都是十字軍英雄。而就在敵對的穆斯林軍中,也有著名的英雄薩拉丁。
  
   同時,還有傳說中的英雄,羅賓漢。羅賓漢是這一時期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他在理查一世參加十字軍東征時,對抗暫時統治英國的昏主約翰。
  
   英國傳說中的英雄還有早期的亞瑟王,那要追溯到五世紀到六世紀初了。那是羅馬統治的末期,傳說中的亞瑟王,是威爾士一帶的凱爾特人的國王。傳說在他的城堡裏,有一大圓桌,圍坐著亞瑟王和他的武士們。有資格坐在圓桌旁的,必須是屢建戰功的戰士。
  
   不列顛的亞瑟王和他的圓桌武士們,力抗羅馬人和後來的盎格魯薩克森人的入侵,被視為扶弱抗暴的英雄。亞瑟王的故事,千古流傳。
  
   不列顛人後來和盎格魯薩克森人融合為同一個英格蘭民族,亞瑟王的事跡,被認為代表著勇敢和正義,被後世的英國人傳頌至今。
  
   再回到理查王時代。
  
   理查於1157年出生於英國。他的少年時代是在他母親的故鄉,法國的阿奎丹公國成長的。他成長於法國,並且積極參加十字軍征戰,所以,他在位十年,在英國的時間隻有幾個月,他的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大陸。
  
   理查一世,身材魁梧,膂力過人,以堅韌,勇猛,頑強著稱,是當時著名的勇將,人稱“獅心王”。不過,從另一方麵來說,他也是一個典型的武夫,對建立武功的興趣,遠遠大於治理國家。但是,理查國王的那種英雄主義氣概,和騎士風範,則深為英國人所敬佩。
  
   因為獅心王理查的事跡大多與他的遠征有關,所以,現在要說說當時的世界格局了。
  
   當時的世界,在東方,是宋帝國和金帝國的對峙;在中亞,興起了新的霸主喀拉契丹,亦即西遼帝國。
  
   在中東,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曾威風一時,此時,當年的塞爾柱帝國已經分裂,而統治埃及的阿拉伯法迪瑪朝也已經衰落。1171年,庫爾德人薩拉丁推翻法迪瑪朝,自立為速丹,在埃及建立阿尤布朝,統治整個埃及、今伊拉克北部、敘利亞大部和也門。薩拉丁對十字軍進行“聖戰”,1187年收複耶路撒冷。統一漢誌、巴勒斯坦、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
  
   而基督教的歐洲的前沿,則是東南歐的拜占廷帝國,與穆斯林直接麵對。公元1095年,在拜占廷皇帝阿曆克修斯一世的請求下,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西歐各國派出十字軍進行東征以收複在穆斯林占領下的聖地耶路撒冷,從此拉開了西歐國家與穆斯林國家之間長達200年之久的中世紀宗教戰爭的序幕。
  
    公元1099年,四萬來自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誌的十字軍戰士經過連續一個月的圍攻,終於攻下了由一千名穆斯林守軍防守的聖城耶路撒冷,建立起了耶路撒冷王國等一係列十字軍國家。88年後,公元1187年,薩拉丁在統一了埃及、兩河流域上遊以及敘利亞以後,正式向十字軍宣戰,並在哈丁一戰中全殲了十字軍主力,接著乘勝追擊攻占了耶路撒冷。
  
   一代英雄薩拉丁,並沒有采取對十字軍報複的手段,他釋放了耶路撒冷國王和大多數戰俘。但是,歐洲人不會容忍聖城耶路撒冷的失陷。
  
   公元1190年,亦即獅心王理查即位次年,在羅馬教皇的號召下,西歐各國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這是曆次十字軍東征中最為著名的一次,可稱得上是一次群雄會,十字軍中的神聖羅馬帝國巴巴羅薩皇帝斐特烈一世、法國國王斐利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還有他們的對手,埃及和敘利亞的速丹薩拉丁?際侵??撓⑿廴宋铩?
  
   獅心王理查是十字軍東征的急先鋒,為了籌備軍費,他不惜賣官鬻爵,提空國庫,增加稅收。他甚至說,如果價錢合適,他要賣掉整個倫敦。
  
   終於,獅心王理查籌集到了足夠的軍費,招募了一支在當時來說非常強大的陸海軍隊伍,包括,四千騎兵,四千步兵,一百艘運輸船。
  
   出征前,理查選擇魯昂大主教,後來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華爾特,主持監國攝政的國事。事後證明,他選擇了非常正確的人選。
  
   老太後愛琳娜已年近七十,仍然精力充沛,她也積極參與擴大他們家族勢力的活動。
  
   1190年夏,獅心王理查的大隊人馬踏上了出征中東的道路,聖戰開始了。
  
   不過,十字軍剛剛出發,就先折了一員主將。德國紅胡子巴巴羅薩皇帝斐特烈,出師未捷身先死,在渡過小亞細亞的一條河流時,溺水身亡。德軍遂撤回本國。
  
   聯軍出師不利,預示著此次出征將充滿艱辛。
  
   法國國王斐利二世,以前曾支持理查和老國王亨利二世作對,但他並非理查的朋友,對於疆土廣大的金雀花朝,他始終沒忘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從法國帶走的,收複失去的疆土,破壞金雀花朝,始終是斐理二世從不動搖的信念。
  
   所以,雖然此次斐利二世和理查並肩作戰,卻是各懷心腹事,一直別別扭扭的。
  
   在經過西西裏時,獅心王首先和西西裏國王唐克裏德發生衝突。這也與法王有關。
  
   原來,理查原來與法王斐利二世之妹定婚,但是,卻一直不履行婚約,他擔心法國國王的野心。這令斐利二世非常惱火。於是,他挑唆西西裏國王唐克裏德與理查作對。這對獅心王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理查一動手,西西裏王國就被他控製了。他索取了兩萬盎司的黃金,吃得盆滿缽滿。
  
   出征時,斐利二世與理查商量好,平分戰利品,此時,他見理查獨吞兩萬盎司黃金,氣得發瘋。但是,他也不想想,是他挑動西西裏國王反對理查,理查又憑什麽把從西西裏得到的黃金分給他呢?
  
   1191年,開到中東的十字軍與穆斯林軍隊正式開戰。十字軍真正的主力是獅心王率領的英軍。英勇的獅心王,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最凶猛的敵人作戰。七月,英軍攻克了奧地利十字軍兩年未克的阿卡要塞。
  
   奧地利軍隊將他們的旗幟插上阿卡城頭,但被浴血奮戰的英軍拔下。奧軍忿忿離去。從此,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就和理查結下了梁子。
  
   九月,獅心王理查率英軍與薩拉丁決戰於阿爾速夫,十字軍大勝,就此終結了薩拉丁的不敗神話。理查的軍隊曾兩次進逼到離聖城耶路撒冷隻有幾公裏的地方。法王斐利二世因為戰利品之事,與理查發生爭吵,與理查分道揚鑣,率法軍回國。獅心王理查率英軍獨力支撐戰事。他提出與薩拉丁談判,當談判破裂後,獅心王一怒之下,殺死兩千餘名穆斯林俘虜。
  
   1192年7月,薩拉丁攻克雅法城,獅心王理查很快對雅法發動進攻。當理查發動進攻時,正處於劣勢的薩拉丁發現理查沒有馬匹,竟贈送良馬兩匹給他,獅心王理查沒有拒絕,真是英雄相惜,令交戰雙方的士兵大為震驚。不久,獅心王理查染上重病,薩拉丁下令停止交戰,還送去禮物表示慰問,理查深深地被感動了。
  
   此時,從歐洲傳來消息,法蘭西國王斐利二世已經回到了歐洲,目前正在進攻英格蘭國王在法蘭西的領土,理查的幼弟約翰,也趁機在國內興風作浪,企圖篡位。於是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簽訂了停戰協定。停戰協定規定,十字軍控製除聖城以外的巴勒斯坦狹長地區;聖城耶路撒冷則歸穆斯林所有,非武裝的基督徒獲準可以前往朝聖。英國人以頑強的戰鬥,贏得了敵人的尊重。
  
   公元1192年9月底,獅心王理查離開巴勒斯坦返回歐洲,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結束了。
    
    此次十字軍東征,可以說是獅心王理查和埃及速丹薩拉丁的雙雄會。薩拉丁和理查表現出來的騎士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人格魅力,深受當時的人們和後世的敬佩。
  
   1193年,理查啟程回國。但在海上遇到大風浪,他的船隻與大隊失散,被迫棄舟登岸,取陸路回國。
  
   理查為人驕傲,在歐洲樹敵甚多,他深知想從陸路回國,勢必一路困難。所以,他化裝成商人,企圖化裝回國。但是,冤家路窄,在經過奧地利的時候,理查還是被發現了,落到了仇人,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手裏。利奧波德將他引渡給德皇亨利六世。
  
   此時,理查的幼弟約翰,大肆進行篡權活動,他宣布理查已死,準備立即即位為英國國王。
    
   傳說中的綠林好漢羅賓漢,正是出現在此時。羅賓漢象梁山好漢一樣,以舍伍德森林為根據地,率領綠林好漢,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反抗昏君約翰王子的暴政。
    
   而在實際的英國曆史上,英國人也是非常敬佩他們的英雄國王理查,他們在理查不在的情況下,堅定不移地支持理查。理查留在國內的親信,坎特伯雷大主教華爾特,全力維護國內的穩定。老太後愛琳娜,也全力支持理查。
  
   忠誠的行吟詩人布朗德爾,不辭艱辛,彈著理查最喜愛的和弦,遊走於德國各地,終於發現了關押國王的城堡,找到了國王的下落,從而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德國皇帝亨利六世於是向英國索要十五萬馬克的贖金,這相當於英國王室兩年的全部收入。為了盡快贖回國王,全英國上下齊動手,於1194年,先湊齊了十萬馬克,終於將國王贖出。
  
   此時,與約翰勾結在一起的法王斐利二世,給約翰發去了著名的短信:小心——魔鬼就要出來了!
  
   1194年三月,理查終於回到了倫敦。盡管他的冒險使得英國人囊空如洗,但他還是受到了倫敦人的熱烈歡迎,因為人們崇拜英雄,崇尚武勇,獅心王理查,就是那個時代人們心目中的偶像。獅心王理查,以他的行動為英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是人們心目中理想的君主。
  
   理查在英國隻待了兩個月,就於五月前往他在大陸的領土,去和法王斐利二世作戰,他把英國的政務仍然交給忠心耿耿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華爾特,全力以赴去和法軍作戰,從此在也沒有回到英國。
  
   此後,理查以其軍事才能,和法軍作戰五年,連連獲勝。正當英軍節節勝利之際,理查卻在攻打一個小城堡的時候,中了冷箭,就此與世長辭。臨死前,理查宣布,將王位傳給幼弟約翰,將財產分給朋友和慈善機構,並寬恕了那個射中他的法國兵。
  
   獅心王理查,是那個時代最好的騎士,雖然他有武夫的殘忍急躁的缺點,但是,他的勇敢頑強的精神,他的英雄業績,他的寬宏大度的風度,都使英國人把他作為千古傳頌的英雄。


作者:沒事談談貴族精神 回複日期:2006-9-10 13:29:34 
  不錯!!!!!!!!!!!
  
  還有嗎


作者:楊少凡 回複日期:2006-9-10 16:13:37 
  嗯嗯,什麽伊比利亞人、凱爾特人、日耳曼人、維京人、諾曼底人、法國人,最後不全成了英國人?而且建立了曾經雄霸天下的大英帝國,現在有誰追究他們的祖宗是誰?血統純不純?
  呀呀,為什麽我們中國人現在還要爭什麽漢滿蒙回,甚至漢族還要爭什麽明粉宋蜜,河南廣東?有什麽意義嗎?
  
  曆史是曆史,現實是現實。明時的叛亂地方政權滿洲最後發展成了敵國,和現在滿族人和漢族人同是中國人有什麽關聯嗎?


作者:bluehistory 回複日期:2006-9-10 16:54:36 
  滿人,蒙古人,現在全是中國人
  蒙古人有蒙古國,所以蒙元是蒙古國的
  滿人沒有了滿洲國,努爾哈赤還是明朝戶口本上的人。所以滿清是中國的。
  
  蒙古人,滿洲人殺戮太重,不管是不是中國的,用現在的話說都犯了反人類罪。


作者:約克公爵 回複日期:2006-9-10 17:09:00 
  紅.


作者:巨輪借磚 回複日期:2006-9-11 12:42:02 
  英國古代史
  
  雲台峰上的123
  
  英國在近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縱觀其曆史,小小島國怎一個亂字了得!
  
  英格蘭的主島—不列顛島上很早便有人類活動,島上的居民在五千年前就創造了以英格蘭南部沙裏斯布裏平原上的巨石圈為代表的燦爛文化。
  
  按一些史學家的說法,約在1萬年前就生活在中亞的一個遊牧父係氏族集團於公元前4000年前後分裂,東遷的一支進入新疆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如漢代的樓蘭;南遷的一支滅了古印度;西遷的一支進入伊朗,較著名的就是古波斯人和米底亞人;北遷的一支便是日爾曼人的祖先。


作者:巨輪借磚 回複日期:2006-9-11 12:43:51 
  因歐洲人在近現代科學研究中長期居於領先地位,他們以歐洲地理和歐洲人的曆史為中心來創造曆史名詞,所以大量的曆史名詞帶上了歐洲人的感情色彩,如小亞細亞半島、巴勒斯坦周圍、東亞就被按離歐洲的距離遠近稱為“近東”、“中東”、“遠東”,中國人、朝鮮人、日本人被稱為“蒙古人種”,因蒙古人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們發現遠古時期中亞民族遷移過程後就將這個氏族集團稱為“古印歐人”,之所以有這個“印”是因印度是他們的模範殖民地,他們對其是有感情的,他們希望所有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都向印度人學習,因此平時對印度提攜有加。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歐人的一支——凱爾特人(羅馬人稱其為高盧人)西進,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凱爾特人繼續西進到了不列顛島.在他們之前在島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宮,被蘇格蘭人稱作曆史中心,該宮殿以“斯康石”聞名蘇格蘭,史稱“定命石”,因為繼承蘇格蘭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貴族都要到這裏來舉行加冕儀式。直至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決定把這種儀式改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舉行。直到諾曼征服後,蘇格蘭仍有皮克特王國。
  
  公元前55年與54年,愷撒率羅馬軍隊遠征不列顛島,在凱爾特人表示一定的屈服後就撤退了。公元43年,羅馬人在不列顛島設置了行省,不列顛島被分為軍事區(西北部山區)與行政區(東南部平原區)兩部分。羅馬人實際上隻控製了行政區,北部的蘇格蘭與西部的威爾士仍在凱爾特人的手中,他們時常起兵反抗羅馬人的統治,羅馬人為了防備他們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長城”。公元四至五世紀,羅馬帝國日漸衰落,逐漸放棄了對不列顛的控製,羅馬人從407年開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結束了對不列顛400年的統治。凱爾特人獲得政治上的獨立後,建立了一批小的公國,這些公國之間為了爭奪地盤爭戰不休,削弱了自身的力量,為外族的入侵提供了良機。
  


作者:巨輪借磚 回複日期:2006-9-11 12:46:15 
  在不列顛島對麵大陸上的日德蘭半島南部居住著盎格魯人,半島北部是朱提人,撒克遜人居住在易北河與威悉河下遊一帶,他們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魯人與撒克遜人的關係密切,語言與風俗很難區分,曆史上統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是目耳曼人中羅馬化程度最低的原始部落,從公元三世紀起他們就對不列顛進行了海盜騷擾。為了防備他們,羅馬人沿東南海岸從梭倫特到屋西建立了要塞和了望台,配備軍隊對付他們,這一帶被稱為“撒克遜海岸”。由於他們與強大的法蘭克人毗鄰,無法向高盧發展,再加上羅馬人已從不列顛撤軍,因此當五世紀中期匈奴人西遷時他們就渡海遷入不列顛。
  
  這時不列顛島的肯特地區的一個凱爾特人的部落首領屋提吉倫也請朱提人幫助他們抵禦皮克特人和斯克特人海盜式的襲擊,朱提人的軍事首領海恩吉斯和豪沙兄弟率兵於449年從泰唔士河上岸,進入肯特。六年後雙方因薪餉問題起了爭執,朱提人以武力占領了肯特地區,正式在當地定居下來,這是不列顛在羅馬人撤走後的第一次外族入侵。與此同時,撒克遜人開始從北海東南岸出發在達沃什灣登陸,進入泰唔士河流域;盎格魯人則橫渡北海進入英格蘭中部。凱爾特人對這些外來的民族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羅馬人幾百年的建設成果在戰爭中遭到破壞。公元500年時,入侵因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而暫停,一位名叫阿魯狄爾的勇士領導凱爾特人堅壁清野,連獲大勝,特別是巴頓山大捷更是遏止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達幾十年之久。在巴頓山之戰前後,凱爾特人的一支為避戰亂遷到了阿爾摩利克半島,這個半島因此得名布列塔尼亞(小不列顛)。550年,新一輪的入侵又開始了,南部的撒克遜人打敗凱爾特人推進到了布裏斯托爾灣。613年,盎格魯人在諾丁漢郡的切斯特大勝,推進到了愛爾蘭海岸,這三個民族就此在島上定居下來。凱爾特人退到了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等地,現在這三個地區的居民大都屬於凱爾特人後裔,在後世這三個地方的人大舉移民北美,成為開發北美洲的主力,現在美國南方的凱爾特人後裔占比較高。
  
  作者: 海盜009 2005-9-19 10:20 回複此發言
  
  2 我以前收集的文章:英國古代史
  
  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與凱爾特人的征戰中陸續建立了許多小國,經過長期的兼並形成了英格蘭曆史上的七國時代,這時先是北方的諾森布裏亞王國,然後是中部的麥西亞王國,最後是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國都曾稱雄英格蘭,亞瑟王與圓桌騎士的傳說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就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經過幾百年的苦戰終於在不列顛安定下來後不久,又要麵臨其他民族的入侵了,這次的入侵者是諾曼人。諾曼人(意為北方人)是目耳曼人的一支,也稱維京人,指的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和目德蘭半島的挪威人,瑞典人與丹麥人。諾曼人生活的地方森林茂密,耕地稀少,他們善於造船、航海,是一個勇於進取、具有冒險精神的民族。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當地的出產已不能養活他們了,諾曼人隻好於8至9世紀時開始擴張。他們的擴張在9至11世紀形成一個高潮,在13與14世紀還有影響。在這期間,諾曼人擴張的方式也從劫奪轉變為殖


作者:巨輪借磚 回複日期:2006-9-11 12:47:23 
  民。
  
  諾曼人的擴張分為三條路線,中線主要為丹麥人。公元789年,丹麥人第一次入侵不列顛,豐富的收獲使諾曼人記住了這個地方,以後不斷前來襲擾。851年,他們第一次在英格蘭過冬,進而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了“丹麥統治區”。9世紀初,威塞克斯國王兼並六國,統一全英格蘭,但對丹麥人卻無可奈何。879年,英格蘭國王的阿爾弗雷德(871——899年在位)打敗了丹麥人,與他們訂立和約。和約規定以倫敦向西北延伸到徹斯一線為界,北部,東北部為丹麥人統治,丹麥統治者向當地收取“丹麥金”,南部仍屬英格蘭。在搶掠英格蘭的同時,諾曼人還於9世紀初入侵法蘭西,845年攻占巴黎,搶劫了亞眠,波爾多,馬賽,盧昂,波爾多等城市。911年,諾曼人羅洛率軍占據了法蘭西西北部一大片地區,稱其為“諾曼底”(北方人的土地),他自稱“諾曼底公爵”。一部分丹麥人還入侵了意大利,與拜占庭帝國發生了戰爭。在西線的擴張的主要為挪威人,他們占領了愛爾蘭、冰島、格陵蘭、北美洲,據後世考證他們還曾到達北美洲的東北部。在東線擴張的主要是瑞典人,他們被俄國人稱為“瓦良格人”(意為北歐漂泊者)。7至8世紀時他們就在波羅的海沿岸從事商業活動,9世紀初他們通過芬蘭灣進入斯拉夫人的土地。在擴張過程中他們亦商亦盜,商隊向南一直到達君士坦丁堡,與希臘人、拜占庭人進行貿易,加速了文化在東歐的傳播。862年,瑞典人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政權,882年,他們又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後來他們被東斯拉夫人所同化,成為今天俄羅斯人的祖先。
  
  十世紀末丹麥人大舉入侵英格蘭,1016年時丹麥人卡紐特占領了全英格蘭,一直到1035年卡紐特戰死後英格蘭才得以複國。1042年,威塞克斯國王的後裔“篤信者”愛德華(1042——1066年在位)登上英格蘭王位,他娶英格蘭大貴族哥德溫之女為妻。他的父親是威塞克斯國王伊塞爾雷德,母親是諾曼底公爵的女兒埃瑪,後來改嫁卡紐特,丹麥人占領英格蘭時期他流亡諾曼底,住在他外祖父的宮廷裏。落難時期的經曆使他對諾曼人心存好感,任命了大量諾曼人擔任要職,外來的諾曼人勢力同以哥德溫為代表的英國本土勢力之間矛盾激化。1051年,愛德華國王迫使哥德溫全家出逃,並邀請諾曼底公爵威廉訪問倫敦,威廉在訪問倫敦時,就與表兄弟、英王愛德華討論過由他繼承英國王位的問題,因愛德華無子,他對威廉的要求沒有提出異議。次年,哥德溫與其子哈羅德率軍發起反攻,並得到英國民眾的擁護。愛德華隻好恢複了哥德溫家族的地位,驅逐了朝中的諾曼人。1066年,愛德華去世,由於他無子嗣繼承王位,臨終前他指定哈羅德為王位繼承人,賢人會(谘議會)也選舉哈羅德繼任英格蘭國王。
  
  當時諾曼底公國已是法國境內最強大的諸候。威廉一世(1027——1087年,1066——1087年在位)1035年登位,由於他當時年僅8歲,公國內亂不斷。他於1047年得到法國國王享利一世幫助平定了叛亂,樹立起自己的權威。1053年,他同佛蘭德爾伯爵鮑德溫五世的女兒馬提爾達結婚,從而使諾曼底公國與這一歐洲最富地區結成聯盟,1063年,他征服緬因,後又控製了布列塔尼,勢力大為增長,野心也恢複到他祖先的水平。據他聲稱,愛德華曾許諾將王位傳與他。1064年,哈羅德乘船在英吉利海峽失事,為朋蒂烏伯爵所獲,送到諾曼底,哈羅德為了能返回英國被迫向他宣誓,支持他對英國王位的要求。自認為已在封建習慣法與輿論上占了上風的威廉公爵開始大肆幕集軍隊,並取得了教皇與法國、德國、丹麥諸王的支持。1066年夏,一切都準備就緒,隻待出發了。
  


作者:巨輪借磚 回複日期:2006-9-11 12:48:20 
  哈羅德得到消息後急忙也集合軍隊準備應戰,他的軍隊是民軍性質的,裝備十分簡陋,軍中還有使石斧的。這時,他的兄弟陶斯提格在挪威國王的支持哈拉德•哈德拉達的支持下率軍在約克郡登陸,目的是與他爭奪王位。1066年9月25日,兩軍在斯坦福橋激戰,哈羅德軍大勝,挪威國王與陶斯提格被殺。正當哈羅德歡慶勝利時,威廉於9月28日率軍在伯文西登陸,哈羅德急忙率軍南返。這時哈羅德軍隊才進行了一次大戰,已十分疲憊,北方兩個大封建領主艾德溫和莫爾卡伯爵出於個人自私的理由不肯支援,按理說哈羅德是不能立即與威廉正麵作戰的,他隻要利用英格蘭南部對他有利的民心疲憊威廉軍隊就可穩操勝算,可哈羅德的急性子卻讓他不甘等待。10月14日,雙方在黑斯廷斯決戰。威廉大軍分三路,左翼為布列塔尼伯爵阿南指揮的不列顛人,右翼是勃羅根的歐斯特斯指揮的雇擁兵,中路是威廉率領的諾曼人,打著教皇的“神旗”,總兵力12000人,哈羅德兵力為6300人。戰鬥中哈羅德勇猛有餘,計謀不足,他本來已在戰役初期數次挫敗威廉軍隊的進攻,占足上風,但他在威廉軍隊佯退的引誘下離開了有利地形,遭到威廉部隊騎兵的突擊,戰役的結果是威廉大勝,哈羅德戰死。12月25日,威廉在倫敦登上王位,稱威廉一世,這就是“諾曼征服”。這以後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進行了長期的武裝鬥爭反抗諾曼人的統治,但均未成功,當初不顧大局的兩個大封建領主艾德溫和莫爾卡伯爵也被消滅了。1072年威廉征服了全英國。他在全國建立封建莊園,變自由農民為農奴,使英國的封建化進程很快完成。威廉一世除了保留盎格魯•撒克遜人騎士的領地外,其他貴族的領地都被剝奪了。他大肆分封與他打江山的臣下,因土地的分封是隨戰事進行的,所以相當分散,各諸候不能形成統一的地方勢力來與國王作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