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曆代王朝對外三大勝仗三大敗仗zt

(2006-08-22 20:31:36) 下一個
by 冒險王   秦朝   對外幾乎都是勝仗,直到被項羽劉邦的起義軍滅亡。   西漢   三大敗仗   1、高祖時白登山之圍,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達七天七夜,靠美人計僥幸逃生,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漢朝不得不以屈辱的和親來討好匈奴,換取了七十年的和平。   2、呂後時征討南越趙佗之戰,兩萬漢軍在東南山地中幾乎全軍覆沒,呂後本人也氣病,不久後去世。從此南越得以割據東南地區達三十年。   3、漢武帝時征討匈奴的燕然山戰役,漢軍原本節節勝利,誰知漢武帝在後方辦了前線統帥李廣利的罪,導致李廣利反叛,最終失利,此戰後漢武帝停止了北追匈奴的步伐,停止了對外用兵,匈奴得以在漠西地帶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   三大勝仗   1、漢武帝時的漠北大會戰,衛青霍去病率十萬鐵騎與匈奴會戰,消滅匈奴騎兵十萬多人,幾乎是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後匈奴由漠北遷徙到漠西,再無力與中國對抗。而鮮卑族卻西遷蒙古草原,填補了匈奴留下的空白。   2、漢武帝征南越之戰,此戰先敗後勝,先是兩千漢軍被全殲,使漢武帝下定了掃平南越的決心,程不識的兩萬大軍經浴血奮戰,終於平定南越,從此,東南沿海盡為中華版圖,包括秦朝時期已經拿下的越南北部。   3、陳湯滅匈奴之戰,此戰殺死了匈奴單於,使匈奴歸附於漢朝,並留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千古豪言!匈奴對漢朝的侵擾徹底解決,漢武帝若在天有靈,也可含笑九泉了。   東漢   三大敗仗   1、光武帝時湖南五溪族反叛,漢朝四次討伐均告失敗,老將馬援也染病身亡,五溪的侵擾從此困擾東漢二十多年。   2、明帝時羌族反叛河西,作亂達六年,由於馬援被陷害,東漢損兵折將難以平服,真是自壞長城。此戰延緩了東漢反擊匈奴的步伐,中國的勢力被阻止在玉門關外幾十年。   3、章帝時南越叛亂戰,叛亂四年之久,漢朝軍隊死傷無數。不過最終還是平定,算是慘勝裏有大敗。   三大勝仗   1、和帝時燕然山戰役,大將軍竇憲消滅俘虜匈奴近二十萬人,北匈奴遭受沉重打擊,不得不退到蔥嶺地帶。   2、和帝時金微山之戰,消滅匈奴近萬人,匈奴單於隻身西逃,此戰宣告了北匈奴的最終滅亡。也使得匈奴殘部西遷歐洲。(作孽啊,沒想到他們這幫殘兵敗將又把古羅馬給滅了!)   3、馬援平定交趾之戰,印度支那領土盡為中華版圖,馬援被越南人敬奉為“木頭公”,直到今天許多越南人依然將其敬奉為神,每日朝拜供奉。   南北朝   三大敗仗   1、劉宋北伐之戰,起先形勢大好,可惜用人不當,殺了名將澶道濟,起用了草包王玄漠,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結果全線潰敗,還讓北魏打到了南京城下。   2、梁朝北伐之戰,梁武帝異想天開,以為靠個叛徒侯景加幾萬大軍就可光複北方,結果險些鬧個全軍覆沒。但梁軍表現可圈可點。消滅魏軍人數遠多於自身損失,名將陳慶之還算不辱使命。   3、陳朝失淮南之戰,陳朝初立,北齊南侵,陳朝丟失了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勢力範圍更加縮小。   三大勝仗   1、劉宋盱眙之圍,不足萬人的小城,頂住了北魏五十萬大軍幾個月的猛攻,迫使北魏最終北撤,保住了劉宋,算是南朝戰史上不多的亮點。此戰使北魏傷亡慘重,更使得魏軍視攻城為死途。三十年不敢南下。   2、劉宋曆城戰役,是劉宋初期的北伐戰役,名將澶道濟一路北上,收複黃河以南大片領域,可惜澶將軍最終被冤殺,留下了自毀長城的千古歎息。   3、梁朝陳慶之北伐戰役,雖然梁武帝指揮不當,但陳慶之還是打出了國威軍威,一度進軍到河南一帶。迫使西魏差點遷都。可惜分配給他的兵力太少,以至最終不得不南撤。但是比較於其他將領的大敗,他可以衝破數倍於己的敵人包圍將部隊安然帶回,也可謂是一場勝利。   隋朝   三大敗仗   1、雁門關戰役,突厥二十萬鐵騎大破隋軍,隋煬帝險些喪命。此戰使突厥勢力日益膨脹,開始大規模侵擾中國邊境。   2、隋朝三次征討高麗戰役,幾乎是全軍覆沒,還造成了國內的動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3、隋朝末年海南島叛亂,隋軍全軍覆沒,海南島險些割據稱王。   三大勝仗   1、征討吐穀渾之戰,隋軍占領河西地帶,消滅吐穀渾主力數萬,基本解除了隋朝南征的後顧之憂,為統一中華奠定了基礎。   2、隋文帝征討突厥之戰,隋軍三路出擊,聚殲突厥主力,迫使突厥向隋朝稱臣。   3、隋朝征南越戰役,廣西,海南盡為中華版圖。   唐朝   三大敗仗   1、唐初對突厥之戰,突厥打到長安城僅四十裏,雖然有唐太宗隻身退敵的壯舉,但簽的可謂是城下之盟。連唐朝也視之為恥。   2、唐玄宗時代怛羅斯戰役,八萬唐軍鏖戰二十萬阿拉伯帝國軍。遠離國土作戰,又遭對方突然襲擊,兵力比對方少十二萬。卻能殺敵數萬,堅守數日,隻因自身內部出現叛變也被迫敗退,此戰敗的不丟人,可謂雖敗尤榮。阿拉伯帝國也從此戰意識到唐軍的強大,從此不敢東進。   3、唐朝征南詔戰役,此戰原本即為不義之戰。唐朝損失達六萬人。為安史之亂埋下伏筆。   三大勝仗   1、唐太宗反擊突厥戰役,不戰則已,一戰則勝。俘虜突厥可汗,滅亡突厥,可謂是千古奇功。此戰奠定了中華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中國皇帝被尊為天可汗。中國封建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也由此而來。   2、唐玄宗時代小勃隸戰役,唐軍千裏躍進,神勇擊敗阿拉伯帝國與吐蕃聯軍,收複小勃隸,此戰奠定了蔥嶺以西盡歸中國的大華夏版圖,中國和印度從此接壤。此戰中二十二歲的郭子儀初出茅廬,射殺阿拉伯主帥,一鳴驚人,後為大唐第一戰將。   3、李槊退吐蕃的陝州戰役,憲宗時吐蕃乘唐朝內亂,進兵陝州。剛剛平定了蔡州叛亂的李槊臨危授命,大破吐蕃軍。此戰使唐朝國威再震,吐蕃回紇紛紛遣使請和,已經走向沒落的唐朝又重新振興了一段時間,迎來了所謂的“中興”。   北宋   三大敗仗   1、北宋伐幽州戰役,以步兵為主的宋軍被契丹騎兵殺的大敗。名將楊業戰死。北宋對遼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同時宣告北宋軍事思想裏“以步克騎”戰術觀念的破產。   2、北宋伐西夏之好水川戰役,三十萬宋軍被西夏騎兵打的全軍覆沒。名將任福戰死。幾十萬宋朝步兵在西夏鐵騎麵前無還手之力。再次證明以步兵為主的戰法無力戰勝遊牧騎兵。   3、北宋與金朝的戰爭,幾乎是全線潰敗,丟失汴梁,北宋滅亡。兩個皇帝當了俘虜。並不是因為金朝多麽強大,而是北宋政權已經腐敗到家了。   三大勝仗   1、澶州之戰,在宰相寇準的力主下,宋真宗親率禁軍在澶州禦駕親征。宋軍士氣大震,擊敗遼軍進攻,擊斃遼國主將蕭蘭達,宋朝的禁軍果然了得。同時楊延昭軍也從其山西向遼軍背後出擊,二十萬契丹軍幾乎被陷入合圍死境。本是血洗國恥的大好時機,可惜宋真宗懦弱無能,簽定了《澶淵之盟》,真是中國不敗而敗,契丹不勝而勝。此戰後遼國不敢南下,保障了宋朝近百年年的太平。   2、狄青防禦西夏戰爭,以積極防禦為主的戰略思想多次挫敗西夏進攻,大量使用火器以彌補野戰能力的差距。同時對西夏進行經濟封鎖,長年的相持戰將西夏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最終不得不向宋朝稱臣。宋朝西部邊境得以幾十年的太平。   3、宋朝征安南戰爭,雖未能滅亡越南,卻也將其精銳部隊盡數消滅,使越南向中國投降,保障了南部邊境的平安。   南宋小朝廷沒有勝仗,隻有遺憾:   1、嶽飛抗金的勝利,大破金朝主力騎兵,將戰線推進到開封外圍,金朝當時已準備放棄河南。光複山河在望,可恨那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活活葬送了大好局麵。   2、襄陽防禦戰,先後近兩次,消滅蒙古軍數萬人,曆時達五年,嶽飛留下的襄陽防線確實厲害!呂文奐也不愧是名將,可惜金庸老先生將其醜化了。同樣可恨的是南宋朝廷奸臣當道不發救兵。導致襄陽陷落。由此可見,南宋其實不是滅亡在蒙古人手裏,而是滅亡在自己人手裏。   3、釣魚城防禦戰,蒙古幾十萬人無法攻克。蒙古大汗也陣亡在城下。於堅將軍可謂英雄。釣魚城是蒙古軍始終沒能攻克的城池。直到南宋滅亡後,見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這才棄城投降。棄城後,守城的三十二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   蒙元   三大敗仗   1、蒙元征日本失敗,不止是因為一場颶風,更是因為一向英雄的忽必烈腦子進了水,用了一個草包範文虎。此戰使日本民族信心膨脹,開始了對中國領土的圖謀。   2、蒙元征安南的失敗,幾萬蒙古人死在越南叢林裏,越南國家得以保存下來。並開始騷擾中國領土。   3、蒙元與欽察汗國戰爭的失敗,蒙元末期與欽察汗國交惡,一場大敗傷了蒙元元氣,並讓忽必烈憂憤而死。並使四大汗國從此脫離蒙元控製。   三大勝仗   1、蒙元初期在中亞大破四大汗國聯軍。此戰使蒙古人結束了西征,更使得蒙元確立了在四大汗國裏的領袖地位。   2、蒙元抗擊倭寇勝利,蒙元末年倭寇開始騷擾東南沿海,蒙元接連打了幾個勝仗,算是維護一下蒙古人的顏麵吧!   3、擴敦帖木兒平定西域之戰,此戰收複了西域二十萬維吾兒軍,並以此軍對付中國本土的紅巾軍起義,導致了紅巾軍北伐失敗。蒙元又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明朝   三大敗仗   1、土木堡之敗,五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其實與其說全軍覆沒不如說全線潰敗,蒙古軍一度兵臨北京。名將於謙整頓土木堡之敗的殘兵,接連擊敗蒙古軍,使蒙古軍最終失敗。但無論怎麽說,土木堡之敗都是國恥。   2、薩爾滸之敗,十萬明軍全軍覆沒,明朝丟失東北三省和內蒙東部,滿清崛起,成為明朝最大的威脅。此戰明軍四路大軍表現都可為英勇,隻可惜主帥楊鎬無能累死三軍。抗倭援朝戰爭蔚山之敗即為此人罪過,卻又得重用。文官帶兵的弊端和明朝的腐敗由此可見。   3、明清鬆山戰役,明軍十三萬清軍十萬,主將洪承疇定下步步為贏的戰略方針,以相持戰的戰法,依靠優勢的火器防禦層層阻擊清軍,幾乎把清軍拖垮。可惜糊塗的崇禎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揮,接連四道詔書逼洪承疇出戰,結果兵敗被俘。此戰是明清之間最大規模的主力決戰,自此,明朝盡失關外堡壘,山海關成為前線。滿清掌握了全線進攻明朝的戰略主動權。   三大勝仗   1、朱元璋征討蒙古之戰,從發布《討元檄文》開始打了近二十年,明朝先取北平,又奪山西,陝西,甘肅等地,追亡逐北,打得元順帝幾乎無處藏身。徐達常遇春等一批名將打了一連串勝仗。雲南,貴州,廣西,甘肅,西藏,青海和內蒙古盡為中華領土。藍玉的捕魚兒海大捷宣告了北元政權的徹底滅亡,朱元璋也讚他為霍去病一般的名將。可惜天妒英才,藍玉遭人誣陷,以謀反罪被殺,真是千古奇冤!   2、明朝抗倭援朝戰爭,經過張居正改革和戚繼光的整軍,一度積弱的明軍又煥發了新的戰鬥力。抗倭援朝戰爭麵對虎狼之師的日軍,明朝打出了國威軍威,經過平壤大捷和龍山會戰,把日軍打入死地。若不是京城的腐儒誤事,1592年就可以把日本解決。1597年中日再戰,明朝高歌猛進,將日軍壓迫在朝鮮沿海幾個堡壘,並在露梁海戰中將其全殲。此戰日本傷亡慘重,200年國力一蹶不振。而明朝萬曆皇帝也自以為天下太平,從此不理朝政,剛剛振興的明朝又重新走向腐敗和衰落。   3、袁崇煥抗清之戰。寧遠戰役麵對明軍全線潰敗,袁將軍孤身守寧遠,大破清軍主力,擊斃努爾哈赤。不過此戰為城池攻防戰,女真人敗的不服。幾年後寧錦會戰,袁將軍列陣城外,與清軍浴血奮戰,在女真人所驕傲的野戰裏再次重創對手,使滿清數年不敢南下。後崇禎即位,清軍饒過遼東,從蒙古入寇北京,卻又被飛速趕來的袁將軍擊敗。袁崇煥真成了女真人所難以逾越的萬裏長城。假若明朝皇帝雄才大略,用人不疑,明朝必然光複遼東。可惜崇禎皇帝雖有大略卻無雄才,僅憑一個太監的一麵之詞就將袁崇煥冤殺,真是自壞長城。袁將軍雖死,但他留下的寧錦防線卻拱衛了明朝數十年,延緩了清軍南下的步伐。一代將星如此遭遇,真讓人扼腕長歎。   滿清   三大敗仗   1、兩次鴉片戰爭,割地賠款,丟失京城。麵對的不過是幾千人的英法遠征軍,敗的丟人可恥。可惜雖敗卻並未醒悟。   2、甲午中日戰爭,死傷六萬人,被俘三千多人,丟失台灣與朝鮮,賠款兩億白銀,洋務運動積攢的一點家底全都打光。明治天皇和皇後把自己的夥食費和首飾都拿出來買軍艦,西太後還在京城造她的頤和園。這樣的王朝又怎能不敗給日本。這樣的王朝又怎麽值得去效忠。   3、八國聯軍侵華戰,兩萬洋鬼子就打下了京城,西太後發了宣戰詔,南方各省卻忙著與洋人媾和。一個對外求和對內已經無法控製各省份,如一盤散沙的政府,離滅亡的日子也不遠了。   三大勝仗   1、康熙反擊俄羅斯的戰爭,滿清初期軍力還是相當強大,雅克薩之戰打的俄羅斯隻剩60人,使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也不敢東進中國,隻得把目光轉向西方。隻可惜後來滿清喪權辱國,讓此戰陣亡將士的鮮血白流了。   2、左宗棠收複新疆戰爭,隻要指揮統一,上下一心,將帥用命,滿清的戰鬥力還是強大的,收複新疆戰爭即為證明。占領新疆的浩罕國實為俄羅斯屬國,裝備也為俄式。但清軍高歌猛進,一路西進。打的敵人狼狽而逃。洋務運動給清軍帶來的變化由此可見。俄羅斯也大為驚愕。不得不與中國簽定了《改訂伊犁條約》,承認了伊犁地區為中國領土。這在滿清末年的外交史上可謂是為數不多的亮點。直到今天,左老將軍抬棺出戰的英姿,依然激蕩在我們心頭,讓多少國人熱血沸騰。   3、中法戰爭,雖然馬尾海戰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但滿清很快顯示了其強大的戰爭潛力。鎮南關戰役將法國陸軍打的損失慘重,台灣戰役也將法國遠東艦隊打的元氣大傷,無力再戰,甚至法國內閣也因此倒台。這場戰爭也使列強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客觀上促進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但是李鴻章一紙喪權辱國的協議讓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