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溫相原創】蔣經國的崛起

(2006-08-22 20:31:36) 下一個
蔣經國這個人應該說是國民黨陣營中的翹楚,他的政治才能在被叫做尼古拉同誌時還沒有顯現出來,在上海打老虎時也沒有顯現出來,直到去台之後才顯現了出來,或者說充分的顯示出來。所以說,再有能力和本事的人也要一個機會,也要一個舞台。 給蔣經國提供舞台的就是他的父親蔣介石,孟子說:天下胡不定,定於一。蔣介石對於萬事係於一還是非常迷信的,蔣經國回國之後,蔣介石讓他惡補中國古代先賢的法則,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在給林伯渠的信中也一再擔憂的提及毛岸英的漢語水平,而岸英回國後的首要任務也是糾正在蘇聯的習慣和補充漢語成份。毛澤東是否有意傳位給岸英,因為一場朝鮮戰爭讓我們失去了判斷的主要根據,也是因為這場戰爭讓曆史的旁觀者失去了觀察毛澤東的兒子與蔣介石的兒子打交道的曆史場麵,然而,這也或許是中華民族的萬幸之所在,因為一百多年來的中華民族太需要的不再是英雄的對決,而是百姓的休養生息。 蔣介石大抵是在蔣經國回國之後,通過對他的觀察,決定刻意的栽培兒子,這時候也有了傳位給兒子的想法,按照張學良晚年的回憶說:“他(蔣介石)要是能夠做皇帝,早就做了皇帝了。”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潰敗,更加堅定了蔣介石的傳子的決心。從二十年代黃埔軍校建立,蔣介石一手培養、扶植的親信在最緊要的關頭的表現令蔣介石大失所望,他們或者反水、或者倒戈、或者投降、或者被俘、或者逃遁、或者自戕,而唯有兒子還堅定的站在他的身邊。蔣介石在台北聽取陳誠匯報湯恩伯的事情之後,對陳誠請示如何安排湯恩伯時,說了這麽一句話:“恩伯關鍵時刻主退,殊失我望。”至於他的安排,蔣介石就搖搖頭,連話也懶得說了。其實,蔣的這番話不僅是針對湯一個人,也是針對那些跟隨他鞍前馬後多年的高級親信們說的。六十幾歲的蔣介石站在石頭城上對顧祝同他們講:“你們不聽我的話,不和共產黨拚命,將來你們都要被共產黨一個個的捉去。”到達草山以後的蔣介石更加相信了自己的預見,也就更加相信了他的部下的無能。 蔣家父子敗退台灣,早在二十年代就和蔣介石開始較量的兩大地方派係閻錫山和李宗仁的勢力此時也走到了盡頭,李宗仁托病不回,閻錫山寄人籬下,而國民黨內部的兩大派係陳誠、陳果夫,除了陳誠還需借重之外,CC也歸於完結,至於毛人鳳的軍統不得不另外投靠公館派。所以,蔣經國的崛起也是情理之中的。而這時,勉強能夠和蔣經國對峙的隻有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孫立人和吳國楨,後者吳國楨被美國人吹噓為什麽愛國有術、民主有量的“豪傑”,其實內裏也未必如斯。不過是站在幹岸上好說話罷了。實際上,對於蔣經國的竄升,國民黨內部不是一致同意的,空軍的頭子周至柔在其他人祝賀他晉升上將軍時就說過:“也沒有什麽好高興的,這時節是人都做了上將,想來也沒有趣。”矛頭指向是很清楚的,以蔣經國沒有尺寸軍功而位居上將也算是蔣介石的傑作之一吧。 不僅生性孺孝的周至柔(此公奉養老母堪稱至孝,老母八十歲壽誕,周至柔以上將總司令的身份給老母磕頭拜壽,至死以獲得母親的壓歲錢為最榮,每與人炫耀於此)對蔣經國嘖有煩言,就連號稱“小蔣介石”的陳誠也是不免不平。陳誠早年和友人說:“我就是一隻老虎也要臥著。”沒想到這隻老虎始終臥著,最終臥床不起。隻有後進的嚴家淦等人看的明白,形勢比人強,蔣經國的接班是不可逆轉的“洪流”了,借用國民黨老祖宗孫中山的話說“曆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一旦蔣經國的秘書給嚴家淦說:“院長(行政院院長)要去看望嚴先生,有事商量。”而嚴總統總是第一時間去了行政院拜謁蔣院長。 不過,就算陳誠不死於1963年,活到一九七五年蔣介石死時,陳也垂垂老矣,難以接手全部大政,因而從年齡上說,蔣經國盡管也不年輕,可是在同齡中實在挑不出比他更優秀的了人選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