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建軍道路—115師的鷹飛掠天與120師的“蜷伏膝下”zt

(2006-08-22 20:31:35) 下一個
作者:本老夫子 ??時下評論我軍將帥,水平能力多以其戰功幾何為斷,較少涉及其軍事“功課”,更遑論另一重要指標:練兵、帶兵成就。然而中國的為將之道,非常講究考較將帥的練兵、帶兵方略。君不見古之“戚家軍”,“嶽家軍”自成一係,殺伐掠陣,威名煊赫。就說近代稱雄一時的“曾家軍”,也使幾乎不諳什麽戰陣的曾國藩忝列將門,稱為儒將。      還在熱播繼續的《延安頌》近來的鏡頭,就是“毛澤東”一直在諄諄告誡(或喋喋不休)部眾和觀眾:要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其實“他”何嚐懂得要領?因為我就沒看到電視劇在這方麵的演繹。整個兒概念說教!!      “山地遊擊戰”如何理解?如何操作?它的行動法則實際很明確:就是將師、團級別的部隊劃整為零變為班、排、連級別的分隊,去“分兵以發動群眾”,嘯聚以偷襲伏擊。“山地”與否倒在其次,因為後來在平原不也遊擊戰了?所以毛澤東其時的“關鍵詞”是:兵要散,要散。因而在高級將領中才有阻力(兵都散了,師座、團座如何做得?),才值得去屢屢告誡。      “分兵”這個事兒,在當時是共軍在敵後最好的戰爭手段(“恐怖”攻擊,發動民眾與保存自己,毛澤東看得真準),在推行過程中卻演變為成師成軍的共軍大發展,這可能是毛自己也始料所不及的。從中獲益或未獲益的將帥在事後方才暗自慶幸或懊惱,以至形成了後來對毛澤東的其它天才“神話”的迷信(當然毛確有其他不同凡響的正確思想)。      抗戰軍興至兵勝日本,林彪(後來是聶榮臻、羅榮桓)的115師雲翻雨潑(借“兵將如雨雲”之古喻)般“撒播”華中、華北與賀龍120師區區精華沉降局留晉西、雁北之鮮明對比,就是執行“分兵”戰策表現優劣的兩個典型結果。這一點賀龍不知後來是否真明白?解放後,講到軍隊,他一直堅言:某某不公,林彪去的是富庶的晉東南,我就分得個地少人稀的晉西北。 事情果真如此麽?我們還是想當年,1937年8月東渡黃河的形勢。此時紅1方麵軍編成的八路軍115師轄343、344二個旅。343旅(為1軍團)轄685、686二個團;344旅(為15軍團)轄687、688二個團;師直轄楊成武的獨立團,加上其它直屬營(多數留陝)共計15000餘人、槍。賀龍的2方麵軍編成八路軍120師,下轄358旅(為2軍團及28軍),359旅(為6軍團及32軍)。358旅轄715團,716團;359旅轄717團,718團;師又設彭紹輝的教導團,加上其它直屬、獨立營共計14000餘人、槍。兩軍陣容半斤對八兩,堪堪平衡得很。過河入晉各人都是一番遊動亂竄,後中央看出點晉局眉目,遂確定115師爾後向太行山脈的晉東南一線發展(稍後這地麵交給晚入晉的129師,115師自個兒流連於呂梁),120師則依托管涔山區向晉西北運動擴張。其時兩師都在找眼布局,各與當地民軍、遊擊隊聯絡牽手,兵勢發展上倒看不出大的差異區別。      還是毛澤東,他洛川會議提出的“山地遊擊戰”的對日作戰思想,不論後來“戲說”延安如何如何統一,在下層軍事指揮員那裏或根本不予理睬,或表麵上予以糊弄。筆者以為這已不是什麽戰略戰術的采用與否,而是上、下級間利害取向異同的問題。你想“山地遊擊戰”就是以班、排,以連為作戰單位(極象今天的伊拉克),而運動戰則起碼應以旅、團為作戰單位。部隊都散去了,莫非我這師,這旅,這團的直屬隊也自己去遊擊(如此這般的話倒隻能遊擊)?從戰爭##手段上講,到了這一步了嗎?(平型關、雁門關的打法我們不都贏了嗎?)因此八路軍的絕大多數將領(包括林彪、任弼時這些“與中央一貫保持一致”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讚成采用“運#動戰加遊擊戰”或“遊擊戰加運動戰”的戰法,既保證了軍事指揮權的在握,又不去犯顏逆鱗,堪堪大家都過得去。      可毛澤東,他是何等人物?其用意深矣,其思慮縝密矣。這些“丘八”,“行伍”的,這隻是在打仗嗎?不錯,如果僅及打仗,運動戰也好,遊擊戰也罷,見機行事,見利而為的事,我還不懂?同誌們,話說破了就無甚意思了。總之,一句話,發展第一,作戰第二,自己去意會吧!這些話完全可以設想為他在後來八大某次會議上的“重要補遺”,可當年他尚未到能任意發揮這些深刻思想的地位。但毛澤東是一個真正的實#踐家(筆者有時都懷疑他是思想超前還是行動超前),政#治上解決不了的事,軍事上解決,軍事上解決不了的事,組#織上解決!遂引出決定八路軍“分兵”的指示。      毛澤東對八路軍“分兵”的實踐是對自己的“嫡係”下手,即對115師下手。從政治影響上講比蔣介石高明得多,從“工藝操作”上講可行性最好。賀龍的120師全是湘鄂西的子弟兵,從一而終的。他不願意,你敢動嗎?四方麵軍編成的129師人心剛剛才穩定,況其385旅(4軍)已經截留下來了(留陝),劉、徐、陳(賡)雖說各為師長、師副、旅座(386旅),可各人手上就一個團在運作,再“割肉”,用廣東話說,“不好意思啦”!(實際上129師隨後自己分兵了,“革#命靠自覺嘛”。)按中央精神,115師於1937年10月下旬決定分兵。林彪、羅榮桓帶師直大部和343旅向東向南作戰;聶榮臻率師直一部及獨立團向晉察冀三省交界地挺進;徐海東的344旅歸集總(八路軍總部)指揮。115師一分為三,雖說“攤子”散了,可各將脫離“羈絆”,所部還在手中。林彪本來就不指望344旅,一軍團這杆“長纓”在握,何懼之有?聶總雖分得偏師,但今後自己做主,可行大計矣!彭德懷、徐海東輩愛搞運#動戰,予你一伍,今後善自珍重去吧。所以想想大家平衡,分家分得恰到好處。       上述是115師第一次分兵。38年初林彪受傷後,羅榮桓實際署理林部。此時抗日烽火遍及山東、河北,民軍、遊擊隊出沒於鄉鄉縣縣,真可謂“遍地英雄下夕煙”。前期中央派去了一些領袖人物,如聶洪鈞、張經武、朱瑞、徐向前輩去整編領#導,效果有限。毛澤東當機立斷,派115師主力入魯部署。部署就要分兵,羅帥此人打仗不行,但聽招呼,尤其遵從毛指示。此38年中開始的由羅主導的115師的第二次分兵,隻能是動員“老底子”343旅和它的685團、686團了。首先去了685團曾國華的2營(擴為第5支隊),孫繼先的工兵連(擴為津浦支隊)到冀魯邊;隨後去的是蕭華(旅政委)、符竹庭(旅主任)領導的343旅的一個指揮“架子”(稱為東挺縱隊),也到冀魯邊;之後陳光、羅榮桓親率115師師部及343旅主力(686團大部,教導隊等)進入山東黃河之畔;在向魯北、魯西發展的同時,彭明治、吳法憲率685團主力劍走偏鋒,“一鞭直渡河洛”,於該年底躍進到蘇魯豫地區,掀開八路軍向華中挺進的序幕;最後343旅中在晉、冀、魯邊已小有發展的彭雄、梁興初、張國華、龍書金等各股也以支隊、大隊、甚至連(營、團的界限已不清楚)的規模對蘇、魯、淮進行遠程增援。可歎343這一旅,所屬685團、686這兩團也真夠折騰分解!到了這七零八落的地步尚預留有力一部(686團3營編成的獨立團)由副旅長楊勇帶領占據運河以西作為後援。而留守於晉西呂梁山一“眼”的343旅參謀長陳士榘、副主任王麓水所率師補充團(鄧克明部)已擴展為晉西支隊。因此115師彼時已成“撒豆成兵”,遍地開花之勢,即便今日的史家也難梳理清晰其支幹、淵源和脈絡。       同時,虎進深山的聶榮臻也沒閑著。其37年尾到五台山即成立了晉察冀軍區。手上115師的一個獨立團(共3個營),一個騎兵營加上一些幹部隊“架子”,各各散開“作業”,很快就設局為四個軍分區(基本各據一個骨幹營),五個主力支隊。至38年中除鄧華支隊到冀東發展未得手外,其餘楊成武、趙爾陸、王平、陳漫遠、黃永勝、熊伯濤、劉道生等將在冀晉、冀察、平西等區域各得“福地”,並得自(或合)領一軍。      由於晉南、晉豫根據地的大量創建擴展,導致八路*軍兵不敷用。115師留於太南的344旅在左權(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的直接指揮下(徐海東39年去了新四軍)也予分兵。先是韋傑帶走了688團團直去晉豫地區成立新1旅;然後39年初楊得誌(代旅長)、崔田民(主任)帶344旅一個指揮“架子”及旅屬獨立團(688團3營編成)去了冀魯豫,匯合當地遊擊武裝成立了冀魯豫支隊;緊隨其後黃克誠政委親率第2縱隊(344旅“膨化”而成)主力也進入冀魯豫與楊、崔會師。至此該部實力劇增,遂設立冀魯豫軍區(兼第2縱隊)。其編成內就轄有344旅(由687團,新688團以及新得番號的689團合組)、仍留太行的新1旅、由冀魯豫支隊改編的新2旅、以及韓先楚、譚輔仁從豫北等地民軍整合而成的新3旅。      以上就是40年頭前後115師三股部隊分兵,展開,擴充,據地的布局做眼的粗略情況。這些部隊下到“地方”,不管是山區、邊地(這裏有些鄉鎮)還是平原,與當地武裝、民軍、遊擊隊一旦匯合,恰如“幹柴碰到烈火”,爆發鋪撒開來。或聯合、引導,或改造、整編,多多手段,正是老紅軍們“搞隊伍”的拿手好戲。因此不論當初分兵是以連、營、“架子團”的何種成分拆開、遣散,此時都“重鑄金身”,“修得正果”,獲得“支隊”或新編旅、團的兵力,番號。區別僅在於各“支隊”戰鬥力委實有些差距(這也是後來解放戰爭中各軍戰力參差不齊的根源)。所以到此初始,各位將領方識得“兵越分散,收獲越大”的中央指示精神。       此時期去了晉西北的120師是什麽情況呢?在這個分兵、躍進、部署的亂世之秋,賀龍在觀望估摸:這115師搞“試點”,由他折騰去,咱和它“尿不在一壺”(賀口頭禪)。賀龍也下了回把分兵決心,將716團(含紅28軍)2營交團長宋時輪“領走”去成立什麽雁北支隊(後來到冀東和鄧華支隊會師)。這宋“軍長”(紅28軍軍長)一走,我可便宜行事,“親訓”劉誌丹的老家當了。派去了桑植的“嫡係”賀炳炎,加上原來的外甥廖漢生,軍政合力將716團改造成了清一色的“子弟兵”。359旅那廂,蕭(克)大當家,你是副師座,不必君臨屬下了吧?學習學習,提高提高對張國燾罪惡的認識,中央也有這意思。來日方長嘛!(39年1月蕭隻身“離隊”去了冀熱察)至於陳(伯鈞)旅長,358旅已經由張宗遜坐“正”了;你叫我怎麽說呢,總不能120師這兩個旅都由中央紅軍來的人當家吧?那對二方麵軍將士如何交代?你就在毛主席身邊再好好學學,抗大可是個好去處嗬!王胡子,那人不錯,可以喝一盅的。359旅隻有一個團(718團留延安)?行,你放心,我包了!緊接著的38年半,蔣介石見八路軍作戰很給自己“掙麵子”,忽然心血來潮,給八路加了三個團的番號。彭德懷給自己指揮的344旅編了個689團,賀龍早就瞅準了,手腳敏捷,嗓門又宏大(林彪養傷去了,劉伯承靦腆得緊,誰與爭鋒?)。給王震的359旅添了個719團(王自己又討回718團番號),自己的358旅也撈了個“714”番號。嘿嘿,這下120師的兩個旅都擴建為甲種旅(轄三個正規團)了。我也不要什麽軍區虛名,正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有真章。      可延安的毛澤東不能由賀就這麽一意孤行下去,組織措施用到120師。延安遂於38年尾仿彭、左攝344旅前例,調359旅交軍委直接指揮,單獨行動。為撫慰、補償計,調120師到冀中去“教練”呂正操。賀龍得令踴躍,率358旅及715、716兩團星夜來到冀中。誰說“某某不公……”?賀龍破天荒當了回“黨政一元化”的書記,又在富得冒油的大平原威風了一遭。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又整整兩個滿編團的長征老紅軍,把個呂正操震得將他奉若神明。我至今也搞不懂,賀龍為何不圖在此長治久安(即使戀那漠北,留一“亞兒”在此建“宅地”多好)?按說勝仗也打了幾個,老百姓也崇敬得很,這冀中那時還不隸屬哪個師(僅與晉察冀軍區成“聯合體”),自己有個第3縱隊的番號不礙什麽事。120師僅一年半載(39年冬)即奉命撤回晉西北,真是來去何匆匆。賀龍臨走當然不忘記“擴紅”(他就知道拿東西、攬人),呂正操這東北的“活雷鋒”足足送了他五個團,一萬人槍!這次榮歸故裏,增編得一旅(獨1旅),又匯合了在晉堅持的彭紹輝獨2旅,而生死與共的李井泉率715團一個指揮“架子”及幾個連也在綏遠的大青山做成一“眼”。所以此時期120師兵勢最盛,達到本部頂點。大好形勢下走進1940年,晉西北軍區成立起來,賀司令兼師長從此鎮守邊關,拱衛陝甘寧,偏安一隅,再未出“藩”。       晉西北這地方也確實地少人稀,加之日寇圍**困,閻、胡擠壓,還真是不叫人活。你喊人少兵薄,中央待人並不差,將山西新軍大都劃過來。續範亭的暫1師,侯俊岩的工衛旅,還有決死隊的2、4兩縱隊,大小攏共十一個團,足足一萬幾千人悉數撥歸120師名下。可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兵將多了又麇集仄地,吃喝拉撒夠你張羅一壺。可歎將這雄¥#師虎將逼得進有不成,退則失據。老賀元帥從來也沒這般操心劬勞,河那邊的陝甘寧已經在喊“精兵簡政”,怎麽不順心的事情就總找著我呢?古人那話乍說?“此生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與120師殊途同心,42、43這兩年全黨全軍都在苦撐,眼見得挨到這勝利在望的1944年。山東的115師已統攬魯局,這勤快後生羅榮桓早已整編了山東縱隊(原與115師成“聯合體”),取消了343旅的番號,現在是撤這115師名義的時候了。連“國民革命軍”也不當了,這毛澤東的“獨立自主的遊擊戰”是徹頭徹尾地執行了。就以八路軍山東軍區名頭直轄五個軍區,分轄大大小小四十幾個團,仍雄踞115師體係中的“龍頭老大”。這聶榮臻的晉察冀邊區已變成了晉察冀熱遼五省“關防”,轄四大軍區(連富庶的冀中也正式“統”了),兵力也達一、二十萬人,不愧為115師體係中的“二當家”。那是第2縱隊(南下華中時與冀魯豫軍區分家)又算第4縱隊還稱第5縱隊政委的115師“三姓家將”,現貴為新四軍第3師師長的黃克誠,手中滿滿四個旅帳下聽令。還有它七、八個獨立團編外,足有四、五萬兵,此時虎踞華中,勢力在新四軍內數一數二。而115師中的“四弟子龍”就是這奪得冀魯豫三戰要地的楊得誌、蘇振華了,看他主力加地方的架式,捎瓜帶棗至少可編它廿團。       那邊廂115師從南到北,旌旗獵獵,連營絡帳。這邊坡黃土高原心雄萬夫的賀老總看得淚凝語噎,心緒萬千。唱什麽“1943年哪,形勢大發展哪”,可“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這358旅喲,亞五(715團,賀龍愛稱,後同)、亞六(716團)喲,還是那個兒長不大。按中央指示,眼皮下這120師的地盤也要由呂正操(時出任晉綏軍區司令)督襄經營。這呂少帥來電隨行要帶九個團,他一個奉係出身,無甚背景的,怎麽就這般張揚?得,得,容我細想,這毛澤東怕是心思有動,有“聖意”給他?可前月潤之還來電恭請我去出任陝甘五省聯防司令呀!哦,老將我明白了,這就是敬酒釋兵權了!罷、罷、罷,此地不宜久留,我就負荊入陝,“整風”、“麵聖”去吧!      賀龍西渡黃河,從此至抗戰終,帶地方軍駐節延安府。去點檢那隴東的兵站,守護那寧夏的長城,還要操持這陝晉一線河西河北的幾十處黃河河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