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王稼祥的建白與劉少奇的悲劇

(2006-08-22 20:31:35) 下一個
文章提交者:ycy99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絡】 http://www.cat898.com 王稼祥的建白與劉少奇的悲劇 於成玉 中國曆史的進程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引領中國走向真正文明、光明、昌名的山青水秀的錦繡前程的政治理念是兩個“三和”。 先說第一個“三和”。當年,當我們正在詛咒資本主義正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而其治下的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時(後來得知,是咱們自己,雖然手擎著三麵紅旗的光芒萬丈,但身卻陷於水深火熱之中),時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總是在腹部帶著熱水袋工作的,“高風亮節顯清波,每臨大節見識灼” 的王稼祥則拒絕隨風附和,大膽地建議應改變援外數量過大的狀況,要“量力而行”;在國際鬥爭中不要四麵樹敵。這些真知灼見後來居然被康生等批判為“三和”(當然“三和”後邊還有一個“一少”)即所謂對帝修反要和,對世界革命援助要少。隨後,王稼祥難以再領導中聯部工作,“文革”中又遭殘酷批鬥和關押。 而在“文革”中被打倒的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的一項重要罪名就是升華了王稼祥的這個“三和一少”。第一代領導核心則斥劉少奇的這個“三和一少”與赫魯曉夫的“三和”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演變”遙相呼應,一唱一和,是睡在自身邊的“中國赫魯曉夫”。因此,“三和”和劉少奇一樣,同遭滅頂之災,而中國的經濟已走向“崩潰的邊緣”。 然而,曆史畢竟是公正的評判家。隨著月盈月缺,星移鬥轉,發端於王稼祥而升華於劉少奇的“三和”曆經磨難洗禮,而胡耀邦的“撥亂反正”,總設計師的“改革開放”,終於讓它脫離了滅頂之災,重見天日,並為中國真正走向文明、光明、昌名的山明水秀的錦繡前程,帶來了如旭日東升的燦爛曙光。 但在改革開放中,由於對總設計師的“四論”即“貓論”、“摸論”、“不爭論”和“先富論”沒有進行理性的審視、梳理和“過濾”,而盲目實施,結果,致使在改革開放中,又悄然累起“新的三座大山”,出現了“富人財主家狗的水晶棺與窮人雇工礦難的薄皮棺”同現神州大地的嚴重兩極分化令人心寒顫抖的現象,窮人民怨蜂起,群體事件連連,社會自然不和諧。於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第二個“三和”又應運而生。 這就是由著名理論家、中國改革發展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所提出的“對外謀求和平,對內謀求和諧,對台謀求和解。”的新“三和”。 眾所周知,到本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中國人口將要達到15億的最高峰。從一定意義上說,解決好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製定具體政策,實施“對外謀求和平,對內謀求和諧,對台謀求和解。”的治國理念,不失為明智之舉和最佳選擇。那種“寧要台灣不長草,誓死也要台灣島”和什麽“不惜犧牲西安以東”數億人的生命,用“核武”與“霸權主義”鬥個“魚死網破”,絕非正確的治國理念。 第一個“三和”的真理性,是用幾千萬人的生命(僅“文革”中就“死了兩千萬人”)才闡釋得清楚的。但願第二個“三和”在變成具體政策和社會現實的過程中,讓國人少付出一些“血水淚水和汗水”,但這又談何容易! 在時下,君不見第二代領導核心 的“穩定壓倒一切”的天憲,不正在“欲所欲為” (如拆遷北京“上訪村”)嗎?君不見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的 “至少在20年之內,‘公平’都提不到優先的地位。”的宏論 ,不正 在“理直氣壯”嗎?君不見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的 “我國當前貧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於富人太富,而在於窮人太窮。”的 驚人邏輯,不正在“不要臉”嗎?由此看來,實施新“三和”治國理念,決非易事,正經八百需要國人堅忍不拔堅苦卓絕堅定不移做出艱辛努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