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末世
  • 中華古今注

    中華古今注

    【五代】馬縞 【已完結】

    馬縞,字裏不詳。唐末以明經及第,又舉拔萃科。後梁時為太常修撰,累曆尚書郎,參知禮院事,遷太常少卿。此書以考證名物製度為主,體例與崔豹《古今注》大致相同,二書部分內容重複。此書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學海》、《古今逸史》、《說郛》、《叢書集成初編》、《古今逸史》諸本。

  • 中朝故事

    中朝故事

    【五代】尉遲偓 【已完結】

    《中朝故事》乃偓任史官時承命而作,記唐末懿宗、僖宗、昭宗、哀宗四朝故事。因南唐國主李昪自以為出太宗之後,承唐統緒,故稱唐為中朝。書名之由來本此。上卷多載君臣事跡及朝廷製度,下卷則雜錄神異怪幻之事。

  • 公孫龍子

    公孫龍子

    【戰國】公孫龍 【已完結】

    跡府第一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於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

  •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

    【戰國】公羊高 【已完結】

    隱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出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

  • 春秋穀梁傳

    春秋穀梁傳

    【戰國】穀梁俶 【已完結】

    隱公(元年~十一年)隱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誌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也?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弑之,則桓惡矣。桓弑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

  • 孟子

    孟子

    【戰國】孟軻 【已完結】

    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項活動,及政治、教育、哲學、論理等學說和思想,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撰而成。

  • 屈原集

    屈原集

    (戰國)屈原 【已完結】

    屈原在九章抽思中說“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說明他的有些辭作本為“獻詩陳誌”而作,並不限於個人抒發感情。史記列傅說屈原“存君興國而欲反複之,一篇之中三致誌焉”;下麵又說“令尹子蘭聞之大怒”。道一事實也說明屈原辭誰多有違礙之言,但在當時卻並不保密,而是在社會上有所流傳的。又屈原列傳說:“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主、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這進一步證明了屈原辭流傳的社會性。可以想見,屈辭在楚國人士中的影響是不小的;至於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者,既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當然更會致力於屈辭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傅習。

  • 申子

    申子

    【戰國】申不害 【已完結】

    大體夫一婦擅夫,眾婦皆亂;一臣專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難破家也,而群臣不難破國也。是以明君使其臣,並進輻湊,莫得專君焉。今人君之所以高為城郭而謹門閭之閉者,為寇戒盜賊之至也。今夫弒君而取國者,非必逾城郭之險而犯門閭之閉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聰,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今使烏荻、彭祖負千鈞之重,而懷琬琰之美;令孟賁、成荊帶幹將之劍衛之,行乎幽道,則盜猶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賢乎烏荻、彭祖,而勇非賢乎孟賁、成荊也。其所守者,非特琬琰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

  • 慎子

    慎子

    【戰國】慎到 【已完結】

    《慎子》是戰國時期法家代表慎到等人所著。慎到(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趙國人,原來學習道家思想,是從道家中分出來的法家代表人物。齊宣王時他曾長期在稷下講學,對於法家思想在齊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 尉繚子

    尉繚子

    【戰國】尉繚 【已完結】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之一。對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曆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說《尉繚子》的作者是戰國梁惠王時的尉繚,一說疑為秦始皇時尉繚所作,甚至有人認為是後人偽托,直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尉繚子》殘簡後,才充分證明其並非偽書。據現有資料推斷,《尉繚子》成書於戰國中期的說法較為可信。

  • 周禮

    周禮

    【周】姬旦 【已完結】

    天官塚宰第一惟王建宮以捂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天官塚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

  • 六韜

    六韜

    【周】薑尚 【已完結】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兆比於此。”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 道德經

    道德經

    【周】李耳 【已完結】

    《老子》作為一本道家的哲理書,卻具有非常高的文學性,對後世文學的影響不小。它主要闡述自然無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

  • 關尹子

    關尹子

    【周】尹喜 【已完結】

    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鬥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爭之,而介之,而見之,而嘖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惟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 梁啟超書信集

    梁啟超書信集

    梁啟超 【已完結】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光緒舉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國的思想啟蒙者,深度參與了中國從舊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革的偉大社會活動家,民初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聞報刊活動家。他的文章富有獨特的曆史視角,令人深思,啟蒙思想。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未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誌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後來,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本書收錄了梁啟超致孫中山、康有為、袁世凱及家屬的書信數十封。

  • 梁啟超隨感集

    梁啟超隨感集

    梁啟超 【已完結】

    擎一編餘數年來所為文,將匯而布之。餘曰:惡,惡可!吾輩之為文,豈其欲藏之名山,俟諸百世之後也,應於時勢,發其胸中所欲言。然時勢逝而不留者也,轉瞬之間,悉為芻狗。況今日天下大局日接日急,如轉巨石於危崖,變異之速,匪翼可喻。今日一年之變,率視前此一世紀猶或過之……

  • 屈原研究

    屈原研究

    梁啟超 【已完結】

    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從前並不是沒有文學,但沒有文學的專家。如《三百篇》及其他古籍所傳詩歌之類,好的固不少;但大半不得作者主名,而且篇幅也很短。我們讀這類作品,頂多不過可以看出時代背景或時代思潮的一部分。欲求表現個性的作品,頭一位就是研究屈原。屈原的曆史,在《史記》裏頭有一篇很長的列傳,算是我們研究史料的人可欣慰的事。可惜議論太多,事實仍少。我們最抱歉的,是不能知道屈原生卒年歲和他所享年壽。據傳文大略推算,他該是西紀前三三八至二八八年間的人,年壽最短亦應在五十上下。和孟子、莊子、趙武...

  • 戊戌六君子傳

    戊戌六君子傳

    梁啟超 【已完結】

    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誌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此書為六人之傳記。作於189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