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末世
  • 李白詩集

    李白詩集

    (唐)李白 【已完結】

    李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李白留給後世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曆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麵貌的藝術寫照。

  • 大唐創業起居注

    大唐創業起居注

    (唐)溫大雅 【已完結】

    一起義旗至發引凡四十八日初,帝自衛尉卿轉右驍衛將軍,奉詔為太原道安撫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稱職者,並委帝黜陟選補焉。河東已來兵馬仍令帝征發,討捕所部盜賊。隋大業十二年,煬帝之幸樓煩時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舊民,奉使安撫,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為天授。所經之處,示以寬仁賢智,歸心有如影響。煬帝自樓煩遠至雁門,為突厥始畢所圍,事甚平城之急。賴太原兵馬及帝所征兵聲勢繼進,故得解圍,僅而獲免。遂向東都,仍幸江都宮。以帝地居外戚,赴難應機,乃詔帝率太原部兵馬,與馬邑郡守王仁恭北備邊朔。帝不得已而行,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玄奘 【已完結】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 永嘉證道歌

    永嘉證道歌

    (唐)永嘉玄覺 【已完結】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 論語

    論語

    【春秋】孔子等 【已完結】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 春秋左氏傳

    春秋左氏傳

    【春秋】左丘明 【已完結】

    第1章隱公元年【經】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冬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傳】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

  • 申鑒

    申鑒

    【東漢】荀悅 【已完結】

    政體第一夫道之本,仁義而已矣。五典以經之,群籍以緯之,詠之歌之,弦之舞之。前鑒既明,後複申之。故古之聖王,其於仁義也,申重而已。篤序無強,謂之《申鑒》。

  • 搜神後記

    搜神後記

    【東晉】陶潛 【已完結】

    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壘壘。”遂高上衝天。今遼東諸丁雲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嵩高山北有大穴,莫測其深,百姓歲時遊觀。晉初,嚐有一人誤墮穴中。同輩冀其儻不死,投食於穴中。墜者得之,為尋穴而行。計可十餘日,忽然見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對坐圍棋。局下有一杯白飲。墜者告以饑渴,棋者曰:“可飲此。”遂飲之,氣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

  • 黃庭經

    黃庭經

    【東晉】魏華存 【已完結】

    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是為黃庭曰內篇琴心三疊舞胎仙九氣映明出霄間神蓋童子生紫煙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 韓詩外傳

    韓詩外傳

    【漢】韓嬰 【已完結】

    曾子仕於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時,曾子重其祿而輕其身;親沒之後,齊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方是之時,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懷其寶而迷其國者,不可與語仁;窘其身而約其親者,不可與語孝;任重道遠者,不擇地而息;家貧親老者,不擇官而仕。

  • 論箋校正

    論箋校正

    【漢】潛夫 【已完結】

    讚學天地之所貴者人也【二】,聖人之所尚者義也【三】,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四】。雖有至聖,不生而知【五】;雖有至材,不生而能【六】。故誌曰【七】:黃帝師風後【八】,顓頊師老彭,帝嚳師祝融【九】,堯師務成【一0】,舜師紀後,禹師墨如【一一】,湯師伊尹【一二】,文、武師薑尚【一三】,周公師庶秀,孔子師老聃【一四】。若此言之而信,則人不可以不就師矣【一五】。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猶【一六】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一七】,而況於凡人乎【一八】?

  • 司馬相如賦

    司馬相如賦

    【漢】司馬相如 【已完結】

    司馬相如是漢賦的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他是漢賦的奠基人,揚雄欣賞他的賦作,讚歎說:“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將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放在一起作專節介紹,並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司馬相如還充分地掌握了辭賦創作的審美規律,並通過自己的辭賦創作實踐和有關辭賦創作的論述,對辭賦創作的審美創作與表現過程進行了不少探索,看似隻言片語,但與其具體賦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學思想相結合,仍可看出他對賦的不少見解。他已經比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辭賦創作主張。從現代美學的領域,對其辭賦美學思想進行闡釋,無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 太玄經

    太玄經

    【漢】揚雄 【已完結】

    玄首序馴乎玄,渾行無窮正象天。陰陽比參,以一陽乘一統,萬物資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陳其九九,以為數生。讚上群綱,乃綜乎名。八十一首,歲事鹹貞。玄測序盛哉日乎,炳明離章,五色淳光。夜則測陰,晝則測陽。晝夜之測,或否或臧。陽推五福以類升,陰幽六極以類降。升降相關,大貞乃通。經則有南有北,緯則有西有東。巡乘六甲,與鬥相逢。曆以紀歲,而百穀時雍。中陽氣潛萌於黃宮,信無不在乎中。初一昆侖旁薄,幽。測曰:昆侖旁薄,思之貞也。次二神戰於玄,其陳陰陽。測曰:神戰於玄,善惡並也。

  • 法言義疏

    法言義疏

    【漢】楊雄 【已完結】

    一學行卷第一〔注〕夫學者,所以仁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眾篇之首也。〔疏〕音義本標題如此。論語學而,皇侃義疏雲:“降聖以下,皆須學成。故學記雲:‘玉……

  • 風俗通義

    風俗通義

    【漢】應劭 【已完結】

    皇霸蓋天地剖分,萬笠萌毓,非有典藝之文,堅基可據,推當今以覽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審其事而建其論,董其是非而綜其詳矣,言也實為難哉!故易記三皇,書敘唐、虞,惟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自是以來,栽籍昭皙。然而立談者人異,綴文者家舛,斯乃楊朱哭於歧路,墨翟悲於練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記六國,備其終始,曰皇霸。三皇春秋運鬥樞說:......

  •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

    【後漢】迦葉摩騰 【已完結】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複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複用之。佛言。

  • 論詩三十首

    論詩三十首

    【金】元好問 【已完結】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辮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集腋成裘,最終在戰國初年匯輯論纂成書,因此稱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孔子思想以立身為出發點,而人能立身於世的首要條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備仁愛之心,自重自律;表裏如一,言行一致;積極進取,德才兼備;孜孜於學,注重實

  • 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

    【晉】郭璞注 【已完結】

    《穆天子傳》所敘述,多與《山海經》相應。它的內容是記載周穆王駕八駿西遊的故事,其中保存有若幹古代交通史料,為學者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