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末世
  • 長短經

    長短經

    【唐】趙蕤 【已完結】

    是一本謀略,由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華夏曆史為論證素材,集諸子百家學說於一體,融合儒、道、兵、法、陰陽、農等諸家思想,所講內容涉及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領域,並且還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邏輯體係嚴密、涵蓋文韜武略的謀略全書。

  • 韓非子

    韓非子

    【戰國】韓非 【已完結】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傑作,是我國古代政治學方麵的名著,在古代哲學、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它和先秦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陰陽家等學派的著作交相輝映,共同編織了燦爛奪目的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彩虹。宋朝名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無獨有偶,近代著名學者、革命家章太炎稱“半部《韓非子》治天下”。嚴複在上光緒的“萬言書”中也說:“在今天要談救亡圖存的學說,我想隻有申不害、韓非子的大致可用。”這裏的兩個“半部說”,恰好合二為一,它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集中體現,“霸王道雜之”也好,“外儒內法”也好,都說明儒、法思想整體上的結合,構成了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基礎,透出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支柱。它也說明儒、法的互補性、可合成性。不僅儒、法兩家如此,而且兩家與百家也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形成了共同支撐我國傳統文化,並從不同角度完成其曆史使命的格局。

  • 墨子

    墨子

    【戰國】墨翟 【已完結】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其內容廣博,包括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麵,是研究墨子及其後學的重要史料

  • 楚辭

    楚辭

    【戰國】屈原宋玉【漢】劉向輯 【已完結】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後的一種新詩。漢武帝時,劉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此,“楚辭”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

  • 荀子

    荀子

    【戰國】荀況 【已完結】

    三十二篇荀子的言論。

  • 莊子

    莊子

    【戰國】莊周 【已完結】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 鄧析子

    鄧析子

    【周】鄧析 【已完結】

    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魯迅 【已完結】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曆,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麵,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 而已集

    而已集

    魯迅 【已完結】

    《而已集》收作者1927年所作雜文二十九篇,附錄1926年的一篇。1938年10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 偽自由書

    偽自由書

    魯迅 【已完結】

    本書精選了魯迅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雜文八十餘篇。按順序分別選自《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和《集外集拾遺補編》。

  • 千家詩

    千家詩

    謝疊山 【已完結】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定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並而成。

  • 詩經

    詩經

    佚名 【已完結】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

  • 清史演義

    清史演義

    【民國】蔡東藩 【已完結】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於1911年稱病歸裏。其後長期以寫作和在小學教書為生。蔡東藩幽憤時事,立誌“借說部體裁,演曆史故事”,以曆史小說作為救國工具。抗日戰爭爆發,他不願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於抗戰勝利前夕。

  • 長物誌

    長物誌

    【明】文震亭 【已完結】

    《長物誌》為明代士人文震亨撰。文氏出身世家,其曾祖文徵明與沈周、唐寅、仇英並稱為“明代四大家”,以書畫詩文名世。文震亨家學淵源,學養深厚。除傳統學問外,於音樂、造園都有精深研究,前人評價他“長身玉立,善自標置,所至必窗明幾淨,掃地焚香”。《長物誌》就是他造園經驗的典範之作。

  • 晚清雙記

    晚清雙記

    【清】沈複,劉鶚 【已完結】

    本書收錄了中國近代極負盛名的兩部小說:《浮生六記》和《老殘遊記》。前者是晚清閑適小說的典範,後者是近代譴責小說的翹楚。《浮生六記》的作者沈複,蘇州人,生於公元1736年,卒年無考。作者青年時曾為幕僚,後易儒為商,在當時並無文名。《浮生六記》全書六卷,因在每一卷中記一事,故有六記之名。六記的順序是:《閨房記樂》,第二卷《閑情記趣》,第三卷《坎坷記愁》,第四卷《浪遊記快》,第五卷《中山記曆》,第六卷《養生記道》。

  • 山海經

    山海經

    (先秦)佚名 【已完結】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麵的內容,更對後世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東漢)安世高 【已完結】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教化一切,悉以大樂。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東晉)鳩摩羅什 【已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