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小說《情夢柝》乃清朝安陽酒民著。文中多情才子,是一副剛腸俠骨,持正無私,幾個佳人,做一處守經行權,冰霜節操,其間又美惡相形,妍媸有別,以見心術之不可不端,絕古板的主意,絕風騷的文章,句句妙辭雅謔,一段幽情,令觀者會心自遠。
敘述張昆與十二美女鏟奸除惡最終完婚的故事。故事背景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二十年後,奸相嚴嵩亂政,忠臣良將紛紛犧牲衛國的故事,全書結構嚴謹考究,文句平易近人,寓含果報醒世深意於其中,實為一耐人尋味之古典小說佳作。
《風月夢》在對成年男性進行道德勸戒的顯性主題的深處,還隱藏著對下層女性尤其是青樓妓女悲慘命運的極大同情;在濃墨重彩渲染揚州繁華風俗的同時,更用辛辣的筆鋒刺破了晚清社會陰沉的麵紗,從而使文本的主題豐厚而又駁雜,大大提升了它的藝術價值。
精選納蘭性德傳世佳作一百餘首,約占其全部詞作的三分之一。除簡要注釋之外,以現代眼光觀照古代詞作,解析詞意,評點作法,傳達詞人心曲,闡釋“絕妙”之旨,適合現代人的閱讀心理和趣味。
學治臆說(1)《學治臆說》作者自序餘自道州引疾蒙愆,僑居長沙幾三十旬。同官之至省者,識與不識多叨過訪。間以吏事商榷,第四男繼培竊錄所聞,積久成裘。比還裏門,姻……
予謂天下有情士女,必如綺琴引卓、蕭寺窺鶯,投彩箋之秀句,步氏傾心;寄組織之回文,連波悔過。以至漱園之詩、曲江之酒方足為風流情神,垂豔人齒。然而蒼梧之泣,竹上成斑;寤寐之求,河洲致詠。
開禧三年吉月吉日,待罪國學發解布衣臣華嶽,謹昧死百拜,裁書獻於皇帝陛下。臣向以狂妄叩閽,乞罷兵事,冒犯天威。重蒙聖慈,不賜誅戮,謫臣建安,迨今兩載。
《雙鳳奇緣木蘭奇女傳》中雙鳳奇緣為孤本小說,清雪樵主人著。怎見得,含羞帶笑解扣吹燈,一個遊蜂狂蝶,等不得循規蹈矩,一個嫩蕊妖花,耐不得雨驟風狂,生棘棘,靈犀深透,急煎煎,血染郎裳。木蘭奇女傳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和有關史書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敷衍創作而成的。其中,有的人物和情節還受到了唐代、明代傳奇的影響與啟發。書中寫木蘭從軍十二載,轉戰千裏,備覺艱辛,後因屢建奇功而被封為將軍。然最後竟蒙冤涉進武則天亂國案中,不得已剖心自殺以表對朝廷的忠誠,結局慘烈異常。木蘭從軍的故事早已流傳古今,家喻戶曉。
《蘭花夢》清代曆史傳奇小說,共68回,書題吟梅山人著。書前有煙波散人作的序。本書是晚清一部描寫封建貴族家庭中婚姻悲劇的白話小說。主人公鬆寶珠自幼女扮男裝,十五歲中進士,點探花,十八歲掛帥平南,封為公主,智勇兼備,屢建奇勳。但下嫁狀元許文卿後卻深受封建夫權淫威的折磨,十九歲即含恨身亡。
《珍珠舶》,(清.鴛湖煙水散人著乾隆文光堂本)書寫男女私情,世風淫亂,禪室藏龍,閨內臥虎,金屋藏嬌。靜觀奇情豔態,笑看千古風流。
《綠野仙蹤》是美國作家萊弗鮑姆的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描述了一個小女孩因被旋風刮到奧芝國,和她的三個朋友:獅子,稻草人,鐵皮人團結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難,戰勝險惡,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不屈不撓地同惡魔鬥爭,最終如願以償的故事。
清代的鄭板橋,是曆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部反對迷信風俗的書,書中全麵論析了中國迷信風俗的源流危害並詳細敘述了江南一帶迷信風俗的諸種表現。
周太史隱居歸仙闕賢公子祭掃遇妖狐話說此書乃青石山一段故事。細考此山形勢,原在浙西寧波縣城外,乃是個清靜地方。四麵遠近雖有些村莊,較那居民稠密、城郭繁華之處,別有一種明秀幽雅氣象。因此便引動一位告退的官宦,此人姓周,名斌,字藝全。年將花甲,夫人已故。膝下隻有一子,名喚信,號鴻年。年方十八,生的聰明文秀,體態風流。又有一仆,姓李名忠,因他上了年紀,都以老蒼頭稱之;生有一子,名喚延壽,年方十二,亦在周府伺候公子。這周太史原籍乃金陵人氏,因慕寧波青石山玉潤珠肥...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天才女作家。其詞構思尖巧,詞句清新,早被公認為名家;其詩雖存留甚少,而英風豪氣,不讓須眉,亦足令人心折。
柳永是兩宋第一個全力作詞的作家。他以賦為詞,變舊聲為新聲,大量創作慢詞,對詞在形式上的發展和內容上的拓展都有不可忽視的貢獻。本書以創作時間先後為序,對柳詞精華一一題解、注釋,其中匯聚了不少關於柳永其人、其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為一柳詞的優秀普及讀本,而且代表了目前柳詞研究的最高水平。
《歸田錄》者,朝廷之遺事,史官之所不記,與夫士大夫笑談之餘而可錄者,錄之以備閑居之覽也。有聞而誚餘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學者,修仁義以為業,誦《六經》以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備位朝廷,與聞國論者,蓋八年於茲矣。既不能因時奮身,遇事發憤,有所建明,以為補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謗怒,叢於一身,以受侮於群小。當其驚風駭浪,卒然起於不測之淵,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闖伺,乃措身其間,以蹈必死之禍。賴天子仁聖,惻然哀憐,脫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賜其餘生之命,曾不聞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