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魏晉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魏晉道教理論、方術之大成的重要典籍.
選用近人古直箋注本為底本,由《詩品》研究專家曹旭先生整理,並附以導讀和集評。古直箋之考訂辨別或妙解闡發等有諸多精義,刊行後大受好評,其疏漏失誤之處則由整理者在導讀或按語中加以辨明。出於補正,書末附錄整理者之《詩品》校正本,這是八十年來幾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總匯,供讀者在閱讀和征引時加以利用。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於1911年稱病歸裏。其後長期以寫作和在小學教書為生。蔡東藩幽憤時事,立誌“借說部體裁,演曆史故事”,以曆史小說作為救國工具。抗日戰爭爆發,他不願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於抗戰勝利前夕。
同治皇帝因為自己所心愛的皇後,不能得他生母皇太後的樂意,美潢姻緣,常留缺憾。他生母皇太後卻給他作主,強迫他另愛了一名貴妃,寂寞難耐的他建起宮中妓院……皇帝嫖妓秘史,搶豔閱讀!
《東周列國誌》為明代長篇白話曆史演義小說。當周宣王輕易見殺,當褒姒巧遇得活,《東周列國誌》拉開了它那長達數百年史事的序幕。這是古今中外時間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說,描寫春秋戰國時代“列國”故事。《東周列國誌》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曆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
五代日事幹戈,胡虜交馳,亂賊橫行,中原始無寧宇,幸宋太祖一統中華,其亦世道之幸歟!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
題材大體來自民間,編撰者創作成分較多。內容修飾潤色較精,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麵貌和市民思想感情。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語錄、論學書信的簡集,為明代陽明學派的啟蒙典籍。當明代中葉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學術凋敝之際,王陽明像一個布道的詩人牡師,高高舉起一麵知行合一的旗幟,重新設定了人生的出發點和歸宿。
蓮亦剛以步月在外,聞琴聲,呼梅聽之,笑曰:“劉君無道理,乃以琴心挑我,使誘人套子。琴雖工,其如我之不好何。二人切莫理會,令其興沮,彼且歸矣。”蓮口雖寬,而心實急,蓋欲梅讚己行也。而梅不解意。故蓮足欲行而趑趄者屢屢,命梅期生曰:“我倦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是漢民族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係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曆、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7卷20篇。
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凡書之作,必當知其命意所在。知其命意所在,則何書不可讀?所以作書者,或借古人為式法,或舉往事以勸懲。推原其故,悉本挽頹風、砭末俗。夫頹風之甚,莫甚於人心之不古,末俗之壞,莫壞於邪念之易生。今偶於案頭見《狄梁公四大奇案》一書,離奇光怪,可愕可驚。書中若陶幹馬榮之徒,本綠林豪客,能使心悅誠服於指揮;若周氏王氏之流,本紅粉佳人,互見遺臭流芳於案牘;至若懷義敖曹之輩,不足以掛人齒類,而亦附以示貶;狄公真人傑也哉!世之覽是編者,知不必悉依正史,而得史之意居多,讀者其亦善體也夫!
描寫武則天執政期間的四大奇案,回環糾結,情節勾連,氣氛熾烈,語言流暢,可讀性強。
透過主角冷鏡微的經曆,諷刺文人官吏的虛偽與腐敗
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在原來題材上發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方麵的內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以複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離合之情為線索,描寫了南明興亡的曆史。
《綺樓重夢》書接《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寶玉轉世為寶釵之子,名喚小鈺。黛玉投生史湘雲家,取名舜華。二人自小同賈蘭之女優曇、曼殊、文鴛於邢岫煙處讀書,情意日篤。小鈺自幼好武,六歲夢中得授天書,天文地理、旁門左道無所不知。請天兵天將,呼風喚雨,得心應手,後值倭寇犯境,上開文二科選士。小鈺文武雙全,中兩科狀元,領兵平倭。仗仙法相助,鈺連戰告捷。上大悅,封為平海王,準新建府第。時上欲為太子選妃,眾女多認真備考,惟舜華屬意小鈺,值試托病不住。揭榜,優曇第一、曼殊中第二。小鈺平倭奏凱,逢府第落成,賈府複顯榮華富貴,小鈺、舜華齊居賈府,熱鬧非凡。鈺與眾女統師進剿,凱旋回朝。龍前麵大悅,欽賜舜華配小鈺。眾女亦得良配,皆甚美滿。獨晴雯轉世之淡如,嚐與小鈺亂,許一麻臉,此書之敗筆也。
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醜惡的情形。這裏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台,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塗或腐敗墮落,構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