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天於性,孔子從欲於心,則似乎人身之喜、怒、哀、樂,一心一性盡之矣,何有於情。孰知宇宙中,在天有風有月,在地有山有水,在草木有花有柳,在鳥獸有禽有魚,在居室有玉堂有金屋,在飲食有醇酒有肥甘,在四時有春夏秋冬,何一不含香吐色,何一不逞態作姿,以為動情之物。情一動於物,則昏而欲迷,蕩而忘返,匪獨情自受虧,並心性亦未免不為其所牽累。故欲收心正性,又不......
《負曝閑談》屬於晚清譴責小說,記事率於一人而起,又與其人俱訖。小說涉及的人物階層與活動場所較廣。人物有士子、佐雜、買辦、出洋隨員、維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動場所有公園、煙館、學堂、集市、戲院、妓院、縣府衙門、皇宮朝廷等;地域包括江浙、上海、廣州、北京;比較廣泛地反映了晚清腐敗的社會風氣和黑暗政治。
說實話,展桑從來都不認為字是一個好人,她唯一想的便是如何才能在這個人吃人的世界裏好好活著,可是卻總有一個人會在她的耳邊叫她天使。對此,展桑嗤之以鼻。她寧可做惡魔,死後下地獄!王溪說:桑兒,你要怎麽樣才肯更我走?司夭說:我的女王,我要恢複你的記憶,帶你回到你的王朝。鳳梧說:你以為你這樣就可以逃掉了嗎?孟梵伊說:我替你照看了你的王朝三百年,難道你不該給我獎勵嗎?展桑感到好笑,他們找的都是一個叫格洇的女子,可是,她是嗎?她不是。她已經有了一個會叫她天使的男子,其餘的,都與她無關。
《歸蓮夢》共十二回,題“蘇庵主人編次”、“白香山居士校正”,作者的真實身份與姓名已不可考。產生的年代大約在明代後期。
全書描寫的是明代世家巨族耿家百餘年盛衰榮枯的經曆,既有興旺時的富麗繁華,也有沒落時的悲慘淒涼。
我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小說,寫韓荷生、韋疾珠與青樓女子杜采秋、劉秋痕的愛情故事。書中的韓荷生才兼文武,屢見奇功,終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韋疾珠則懷才不遇,窮困潦倒,落得個一病身亡,劉秋痕也自縊殉情。作者通過這一窮一達兩對人物的描寫,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關於韋、劉二人的描寫,淒婉動人,頗具藝術感染力。
《痛史》寫南宋滅亡,元軍入主中原,權奸賈似道賣國求榮,文天祥等忠臣士奮勇抗元的故事。小說忠實地再現了廟堂腥膻、幹戈遍地的民族深重災難,狀寫元人淫殺之酷,是一部憂傷憤激之作。書中集中刻畫了賣國賊似道的形象,他以外戚專擅朝政,瓷威弄權,荒淫無恥,暗與元蒙勾結,終於得到惡貫滿盈的下場。小說忠於史實,兼采講史與俠義小說之長,感情充沛,筆墨酣恣,凜凜有生氣。
此書雖性才子佳人小說,但作者不單純寫男女情愛,而是以較多的篇幅寫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鬥爭,雖不離忠奸鬥爭的傳統主題,然作品情節曲折,雖頭緒紛繁,而又有條不紊。
以描寫北宋名將呼延讚後人呼延得模一門英傑,於宋仁宗時代與國戚龐氏家族之間的抗爭為故事主線。這些故事和人物早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群眾的喜怒哀樂;其情節結構與敘述方式,適合群眾的欣賞習慣;其內容始終能夠激動人心,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深受群眾歡迎的傳統大書。
敘述了我國曆史上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時期征服分裂的北漢、遼及西夏等北部、西部邊疆政權、統一中原的故事。書中著重描寫了楊家將三代男女老少英雄為國出征、為統一中國而忍辱負重、浴血奮戰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塑造了楊業、楊六郎、楊宗保、佘太君、穆桂英等英雄人物,鞭撻了潘仁美、王欽等僅為一已私利而妒賢忌能、出賣民族和國家利益的奸臣、貪官的醜惡行為。小說大膽地飽含激情地塑造了一大批巾幗不讓須眉的楊門女將形象,她們武藝超群,性格豪放,聰慧靈秀,叱吒疆場,完全擺脫了封建禮教那一套婦德女訓、尊卑等級的枷鎖,為平民百姓家喻戶曉,津津樂道。
夫人生之初,渾然天理,無所謂善,又何有惡?至嗜欲深而性漸乖,遂至始於家庭,終於邦國。古人著書以相戒勸,正言之而不能行者,則微言之,微言之而不能行者,則創為傳奇小說,以告戒於世。庸夫愚婦無不口談心講,以悅耳目。其苦心孤詣,更有功於警迷覺悟耳。今此書向有鈔錄舊本,江以南流播尚少,坊友屬予閱定,惠付棗梨,庶幾廣為傳觀,且可見福善禍淫之理,尚扶翼於宇宙間也。予因述其緣起如此。
短篇小說集。均演述因果報應的故事。末三回出自《古今小說》卷十“滕大尹鬼斷家私”。
敘唐玄宗天寶年間,新科狀元鍾景期與葛明霞一見鍾情,私訂終身。因安史之亂和權奸構陷,情侶分離,曆經艱險,終於團聚的故事。作品以曆史的大事件作為愛情故事的背景,寓溫柔兒女之情於悲壯氣節之中,把曆史演義小說和才子佳人小說糅合一體。文字清雋曉暢,細節描寫精致。
講述金挹香,遊花國,護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報親恩,全友誼,敦琴瑟,撫子女,睦親鄰,謝繁華,求道德,做了二十餘年事業。
敘述了《水滸傳》中幸存的三十餘位梁山好漢和部分英雄後代的命運。由於奸臣迫害,他們揭竿再起,或重舉義旗,殺官造反;或遠赴海外,創立基業。而當金軍南侵,國家危亡之際,他們又舍身忘死,奮勇抗金,表現了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和民族氣節。但宋廷割地求和,他們報國無門,隻得開赴海外暹羅國,傳播中華文明。本書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生動傳神,想象豐富,情節曲折,形象逼真,引人入勝。
敘述鄭成功抗清複明、收複台灣、組織三合會之事。
賈似道喪師辱國文天祥興兵勤王詞曰:零丁洋裏,我為問,底事夕陽嗚咽?怒浪翻空,人道似,末路英雄熱血。恨結冰天,淚凝雪海,身死心猶熱。死灰餘燼,一時多少豪傑!一夜風雨蕭蕭,魂兮歸去也,趙家宮闕。禾黍離離,夜欲闌,幾點殘磷明滅。慘淡山河,上新亭痛哭,淚枯聲絕。酒酣長嘯,幾回歌不成闕。《大江東去》咳,看官,古人有句話,說是“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是《海公大紅袍全傳》的續篇,主要描寫海瑞晚年的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