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南沙爭端的現狀與挑戰

  南沙爭端目前涉及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中國和中國台灣省,即所謂“五國六方”。各方均對南沙群島的一部分或全部提出了主權要求。中國政府和台灣地方當局一致認為南沙的全部主權屬於中國。但是,從70年代初南海發現石油儲藏後,南沙爭端驟起,周邊各國搶先事實占領南沙諸島。由於我國當時正處“文革”高峰,無暇顧及。周邊國家的“事實占領”與有關大國的幹涉,對我國的南海主權形成了嚴重的挑戰。

  一、“搶先占領”:南沙被侵占的現狀

  在南海爭端中,越南與中國的爭端是全麵性的。而馬來西亞對南沙群島石油資源的掠奪是最多的。這與爭端初期我國正處於“文革”內鬥頂峰之時無暇他顧而周邊國家先下手為強有著直接的關係。

  1.越南。越南對我國南沙群島的侵占始於南越政權。其對南沙群島提出了全麵的主權要求。1956年至1971年,南越西貢政權多次派艦入侵南沙群島,侵占南沙群島的南威島,並發表對南沙擁有主權的聲明。1975年2月14日南越政權發表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1975年5月,越南報紙刊登越南全國地圖,把中國南沙群島劃入其版圖,並改名為長沙群島。1975年越南北南統一後,越南北方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發生變化。1976年越南將長沙群島劃入同奈省。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越南還就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先後發表兩個白皮書,聲稱擁有全部主權。目前,越南在南沙群島的32個主要島嶼上駐有軍隊,配有發電設備和雷達係統,其中29個島嶼還配備了衛星電視係統。越南在南沙群島的石油開發高達2100萬噸,成為越南發展速度最快的工業之一。

  2.菲律賓。1946年,菲律賓對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提出了主權要求。1956年,菲律賓探險家到南沙島礁活動。1956年5月,菲律賓宣稱在“斯普拉特利群島”發現“無主地”,提出對部分島礁的主權要求,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0年菲派兵占領兩個小島,至1980年,菲已先後侵占8個島礁。1978年6月11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簽發了195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KALAYAAN〕歸菲律賓所有。目前,菲已在所占島瞧上修建了兩個小型空軍基地,將3個島礁建成陸軍基地。菲政府還相繼頒布了領海基線修正法和群島原則,並單方麵宣布200海裏經濟專屬區,將中國南沙東部41萬平方公裏海域劃入其領海。

  3.馬來西亞。在南沙群島爭端中,馬來西亞無聲無息、卻是實實在在地侵吞我國的油氣資源。1968年,馬來西亞將我國南海習慣線內8萬平方公裏的南沙海域劃為礦區,以“租讓”形式出租給美國殼牌石油公司,勘探油氣。1978年,馬來西亞派一支小型艦隊到南沙群島南端的部分島礁活動,並樹立了主權碑。1979年馬來西亞將上述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裏的海域劃入其版圖。1980年,馬來西亞單方麵宣布200海裏專屬經濟區。90年代後,馬來西亞與越南達成協議,準備聯合開發南沙群島。1991年,馬製定了一項耗資2500萬美元擴展島上陸地麵積的計劃。馬來西亞是掠奪中國南沙海域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在南沙海域油氣井數量占五國打井總數的一半以上。

  4.文萊。文萊聲稱對南沙群島島鏈西南端的路易莎礁(即我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裏。文萊因開采南沙油氣而致富,目前已開發油田9個、氣田5個,年產原油700多萬噸,天然氣90億立方米。

  5.印度尼西亞。本來印度尼西亞與南海諸島的島嶼爭端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印尼對南沙群島的海域提出了主權要求。而且印尼在推動南沙群島爭端的國際化方麵,不遺餘力。從而使圍繞南沙的“五國六方”演變為“六國七方”。此外,印尼與東盟聯手,試圖形成共同對付中國的“統一戰線”。自1966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在海上劃分“協議開發區”,並讓外資勘探和開發其“協議開發區”,侵占了我國南沙習慣線內5萬平方公裏。1969年10月印尼與馬來西亞簽訂大陸架協定,協定瓜分了我南沙傳統海域5萬平方公裏。1980年3月印尼單方麵宣布建立200海裏專屬經濟區,企圖進一步公開侵占和掠奪南沙海域和油氣資源。

  在新世紀,南海周邊國家的蠶食步驟加快。2002年11月4日,在金邊舉行的第8屆東盟10+3峰會上,中國與東盟各國簽署了《南海行為宣言》,規定對南沙“主權聲稱”的各國維持現狀,不得在有爭議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以及黃岩島等地區修建新建築物。但是,有關國家為維護在南沙的既得利益,繼續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展開政治、外交攻勢,強化對已占島礁和海域的軍事管控,並加快了對南海資源的開發和掠奪。2003年4月9日,越南在南沙舉行了“解放南沙”28周年紀念大會,以越南國會副主席阮福清為首的國會代表團及以越國防部副部長馮光青為首的國防部代表團赴南沙參加了紀念大會。並先後“巡視”越占南沙島樵。5月31日,越外交部就中國在南海實施禁漁一事發表了南沙“主權”聲明,宣稱越南對西沙和南沙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2004年2月10日,越南聲稱要在南沙群島建立“地方政府”以“方便行政管理”。

  南海周邊國家還大肆驅捕中國作業漁船、擠壓我國漁民在南海的活動空間。2002年《南海行為宣言》簽署以來,越軍警在北部灣和南沙共抓扣中國漁船70餘艘次,抓扣中國漁民250餘名,驅趕中國漁船300餘艘次。2003年4月一6月,針對中國科考船在南沙的活動,越軍陸續增派船隻實施不間斷跟蹤監視,阻撓中國在南沙正常科考作業。菲海軍在南沙共對中國漁船實施登船檢查50餘次,抓扣中國漁民10餘人。馬海軍也在南沙驅趕中國50餘艘作業漁船。2003年5月,馬來西亞在彈丸礁附近海域舉行了“拉布安國際海上挑戰”娛樂競技活動,並首次批準27艘釣魚船和1艘遊艇在榆亞暗沙經營旅遊休閑項目。

  南沙周邊國家還加緊實施勘測,顯示其“主權”。2003年,越南多次派測量船對所侵占的30多個島礁執行海洋測量任務。同年5月,菲外交部副部長宣稱,為使菲大陸架的範圍由200海裏延伸到350海裏,9月,菲2艘勘測船赴巴拉望西海岸和南沙群島海域實施水文和海洋勘測。此外,越軍在已占島加強了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對西衛灘等礁灘的高腳屋進行了維修。菲軍為中業島機場進行了修補,安裝和維修了部分島礁的通信設備。馬來西亞海軍也進一步加固已占島礁及附近無人島礁的軍事設施建設。

  二、國際化趨勢:南沙爭端的最大挑戰

  南海爭端本應由沿岸有關國家依據國際法與具體情況談判解決。但是,作為國際航運的重要水道,周邊小國在日益崛起的中國麵前,借機宣傳和利用“中國威脅論”,企圖將美日等大國因素引入到南海爭端中,借以製衡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等大國加強了向南海的軍事滲透。南海問題繼續朝著複雜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這種日益加強的國際化趨勢,是我國當前捍衛南沙群島主權所麵臨的最大挑戰。

  作為一個遠在太平洋彼岸且與中國遠隔萬裏的國家,美國本不與中國存在海疆爭端。但是作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和自稱其利益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的霸權國家,美國又是中國海疆爭端主要威脅的幕後力量。在冷戰年代,南海不僅是美國遏製中國的西太平洋島鏈戰略的重要一環,還是美國對我國沿海進行軍事挑釁與騷擾的重要場所。1959年6月25日至1971年12月25日,美國飛機與軍規侵入我國南海領空領海多達500餘次。美國政要宜稱美留第七艦隊負有保衛南中國海安全的責任。美國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不同,中國被美國視為蘇聯瓦解之後的重要“潛在敵人”;華盛頓聲稱亞太地區是美國最重要的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安全戰略利益所在。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大國,在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周邊地區部署了10萬美軍並與日韓菲新和澳洲建立了軍事同盟。在冷戰年代,這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遏製中國的主要力量,從勘察加半島到日本海、東海、台灣島、南海,美國建立了遏製中蘇兩國共產主義的島鏈戰略。而在美國的亞太海洋戰略中,中國海特別是南海一直是美日重要的“海上生命線”。在冷戰後,這同樣是美國聯合舊盟友製衡中國的主要依靠。

  但是,美國在外交語言中對中國近海海疆爭端表示了所謂的“中間立場”。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對於南中國海各島嶼、礁脈、環礁和沙礁主權的領土爭端的法律依據,美國不表明態度”,不介入南沙主權問題的爭端;但是“對於南中國海不符合國際法、包括1982年聯合國通過的海洋法公約的任何海上領土要求或限製海上活動的行動,美國將深表關切”;“所有提出領土要求備,方要加以克製,避兔采取破壞穩定~的行動”,“在外交上加強努力,解決同領土爭端有關的問題”: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作用是關鍵性的”。同時,美國明確表示美國準備以“參與對話”等方式卷人解決爭端。1995年2月27日美國發表的《東亞安全戰略報告》明確指出,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美國“願意幫助和平解決這場爭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歐文斯上將1995年3月16日表示:“美國準備從了解情況的角度來參與這個問題。如果這樣做有益的話,而且力圖參加這方麵的對話。”

  總之,冷戰後的南中國海問題已經成為美國聯合東南亞防範、製約中國的整體戰略中新的鬥爭焦點。美國認為,如果能在這一地區確立霸權地位,向東北可穿越台灣海峽,伸入到日本海,強化日本海防線;向南可覆蓋南太平洋地區,強化美澳南太平洋同盟體係;向西可穿越馬六甲海峽,有利於美國在印度洋和波斯灣地區的利益;向北更是可以直接遏製中國向南拓展。因此,南中國海問題被美國看做為除朝鮮半島、台灣海峽之外的亞太地區第三個重大潛在熱點,是美國構建亞太安全秩序的又一重要機遇和挑戰。美國國會、新聞媒體和學術界有不少人認為南中國海問題主要是“中國問題”,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要求是“南沙爭端的根源”。1995年3月10日,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本傑明·吉爾曼提出一項議案,要求總統“研究對南中國海提出領土要求的民主國家的防務需要”。該法案強調維護南中國海的自由通航權利符合美國的利益,並斷言美國對“一個非民主國家想以武力維護其領土要求”的任何企圖深表關切。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資深委員傑裏·利普森說:

  “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對中國聲稱南中國海屬於他們一事的反應。”吉爾曼在提出這項法案時說:“南中國海是美國海軍艦隻從太平洋駛往印度洋和波斯灣的重要通道,它對美國的防務需要來說是至關重要。為了避免將來發生對抗……我們最好是加強我們在該地區的民主國家的朋友和盟國的防禦力量。”美國還認為,其在南海地區擁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安全利益,“在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與穩定方麵,美國有持久的興趣”。“保持航行自由涉及美國的根本利益。使所有船隻和飛機不受阻礙地在南中國海航行和飛行對於保持美國在內的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是極為重要的。”為此,維持與菲律賓等同盟國的軍事關係,實際支持其在南中國海的主張,成為美國事實幹涉南海爭端的重要手段。

  冷戰結束後,蘇聯的解體標誌著美國和歐洲安全的主要危險消失了。美國的戰略重心從此由歐洲轉移到東亞。美國強化了對我國南海海域的偵察。

  2001年4月1日,美國一架軍用偵察機抵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撞毀中方一架軍用飛機。事件發生後,美機未經中方允許,進入了中國領空並降落在海南陵水機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海撞機事件”。為了強化對南中國海的控製,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調整了“不介入”南海的政策,積極推動與一些東南亞國家舉行以南海為背景的多邊和雙邊軍事演習。1999年美軍與南海周邊各國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多達14次,2000年更達16次之多。2000年1月31日至3月3日,菲律賓與美國在呂宋島、馬尼拉灣、巴拉望島等地舉行了代號為“聯合2000”的軍事演習。該演習旨在檢驗美菲兩國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以加強兩國的軍事防務關係,顯示“美支持菲抗擊外部侵略的決心”。演習的主要科目是海空聯合登陸作戰,即設想中國在南沙某無人島礁或黃岩島派兵駐紮後,菲聯合美軍對中國實施反登陸作戰。2000年6月14日至9月22日,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與菲律賓、印尼、文萊、馬來西亞等國,在南海地區分別進行了“2000年度雙邊係列演習”。演習的設想是:“某一地區大國”派兵占領了南海上有爭議的島礁並封鎖了南海上的國際航道,美國應東南亞相關國家的要求,進行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維護地區安全和海上航行自由。美國駐東南亞某國大使聲稱:“演習旨在確保我們的部隊與南海周邊國家軍隊做好井肩作戰以迎接現實挑戰的準備。”

  美國在提升菲律賓等傳統盟友國地位的同時,促進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越南的軍事合作關係。2002年底以來,美菲雙方先後簽署了多項軍事協定。美國還先後與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國的軍政高層進行了會晤和互訪,就軍事援助,基地租用、反恐合作、武器采購以及長期合作計劃等事宜進行了協商。2003年,美與東南亞國家舉行各類聯合軍事演習12次。美還繼續對東盟國家進行大量的軍事援助。2003年10月,美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進入南中國海域活動。美國海軍11月訪問了越南金蘭灣。有跡象表明,美國可能租借這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軍港。

  三、日本的南中國海情結

  作為海洋大國和陸疆的小國,日本對列島海域的安全危機意識曆史以來予以高度重視。日本又是“貿易立國”,其對“海上生命線”的重視,較其他大國更甚。

  首先,在近代海外擴張史中,日本對南中國海有著深刻的曆史情節。近代以來,日本一直在“南進”南洋,與“北進”西伯利亞的兩種擴張戰略中徘徊。1895年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貌似強大的中國,“南進”戰略占了上風。日本從此以台灣為基地,鼓吹所謂“水產南進”,1907年開始掠奪我國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1931年後開始覬覦南沙群島。1939年2月,日本占領海南島,4月9日日本宣布占領東沙、西沙、和南沙諸群島,並改名為“新南群島”,劃歸台灣總督管轄,隸屬高雄縣。太平洋戰爭期間,南海諸島成為日本侵略東南亞的重要軍事基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南海諸島重歸中國管轄。此後幾十年日本一直承認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其次,南中國海,是日本“1000海裏海上生命線”的重要一環。通過幾條所謂“1000海裏運輸線”,日本列島同世界各國海洋和地區聯係在一起。到美國的橫渡太平洋的海上運輸線,到大洋洲的海上運輸線等。而最為重要的海上運輸線是經由南中國海和東南亞地區的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的海上運輸線。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維護1000海裏“石油生命線”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戰略。東南亞是日本對外貿易、商品市場、投資場所和能源重要來源地之一。

  70年代開始,日本石油公司積極參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沙群島海域的油氣資源勘探。因此,確保南中國海的“石油生命線”安全成為日本石油和其他資源進口籌經濟安全戰略的重要方麵。南沙群島和南海正處於日本這條海上生命線上。因此日本不希望看到中國獨自擁有整個南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南海海域由南海周邊國家共同瓜分,更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所需石油的90%,銅的42%、鐵礦石的17%是通過馬六甲、新加坡海峽運輸到日本的。日本同歐洲、中近東、非洲、西南亞地區之間的物資運輸,幾乎全部經由馬六甲、新加坡海峽。日本總出口額的約40%是通過上述海峽運輸的。如果加上來自東盟各國的進口、來自澳大利亞西部但通過印度尼西亞海域的進口,那麽,日本進口的半數以上要通過東南亞海域。正如口本防衛研究所所長西原所說:“南中國海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貿易通道,不僅是同東南亞的貿易,而且是同中東和歐洲的貿易”,所以“我們對中國的擴張感到擔憂”。

  第三,從檢視中國的海洋劃界政策方麵,日本早就關注南中國海爭端了。南海諸島涉及“六國七方”,比中日釣魚島問題要複雜。南海諸島爭端的久拖不決,中國在南海與東海問題上“兩線作戰”,有利於日本與東南亞國家搞聯合戰線,共同製衡中國。在海洋劃界的技術層麵,日本更關注中國解決南海諸島爭端的原則與標準,檢視中國有否所謂“雙重標準”。因為在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上,我國在東海有理,但是在南海卻於我不利。

  第四,在新世紀,日本力圖尋求與東盟和印度方麵在南中國海的共同立場,以統一戰線對付中國。2003年,日本防衛廳長官赴新加坡訪問。自衛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石川康率領高級軍事代表團訪問了越南,就加強兩國軍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等問題與越方軍政高層進行商討。4月11日一14日,2艘日本軍艦訪問了越南胡誌明市。8月25日,日本海上自衛隊訓練編隊抵菲律賓馬尼拉港進行了訪問。2003年12月,日本與印度在東京接連召開了數次國際會議,首開日印安全對話。其中之一是以前防衛廳事務次官秋山昌廣為會長的日本財團法人船舶與海洋財團舉辦的“日印海洋安全保障對話”,另一次是外務省舉辦的“新時代日印合作戰略”會議。此間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含有共同遏製中國海軍力量增強的考慮。

  四、東盟的對華“統一戰線”

  “以鄰為伴”、“與鄰為善”,是中國在新世紀睦鄰外交的重要戰略。東盟國家是中國睦鄰外交的重點之一。南沙問題成為中國發展同東南亞各國關係的潛在障礙。東南亞各國在強大的中國麵前,深感“北方威脅”的可怕,認為一旦中國實現對南海的獨霸地位,將對周邊國家的領土安全與經濟利益形成嚴重的威脅因此,東盟認為,建立統一的東盟,用一個聲音在國際舞台上說話,並將西方大國特別是戰略利益攸關的美國與日本拉進來,使南海問題國際化,有利於平衡和製約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從而維護東盟的利益。1992年6月,新加坡的南海問題專家李泰道說:如果美國不在該地區發揮穩定局勢的作用,某些國家就會更加肆無忌憚,他們提出的領土要求就會更加咄咄逼人。菲律賓總統拉莫斯更是主張在聯合國下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南沙群島問題。在南沙群島問題上,東盟十國協調立場,一致要求以整體的立場來和中國商談南沙群島問題。東盟共同對外的立場對中國很不利。

  冷戰結束以後,受到“中國威脅論”宣揚的影響,東盟加大了對中國的戒備和防範。東盟加強了區域內的軍事、政治、經濟合作。尤其在有爭議的地區加強了軍事合作。東盟各國加強了沿南海的海空軍事基地和戰場建設以及海空軍聯合軍事演習。同時,東盟國家特別是菲律賓改變了前幾年的排美傾向,開始重新加強同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軍事合作。加強了與美軍方高級將領的互訪同美國舉行了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聯合演習。馬來西亞還為美菌軍隊重新提供了海軍和空軍基地,並大量從美國購買軍火。

  與此同時,東盟國家還力圖使南海問題國際化。其中,菲律賓最先反對中國倡導的雙邊談判。在1994年東盟會議上公開宣布,“今後東盟成員對外將以集體名義而不以雙邊名義接受談判”。同年底又強調“美軍在亞洲的存在是必要的”,這充分表明了東盟在南沙群島問題上行動趨向一致,並企圖使南沙問題國際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