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英雄還是惡棍?

  ◎ 傅藍玉

  《人肉硝煙》

  N·貝克著

  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那麽多年了,關於這場戰爭人們已經說了夠多的了,但是現在還在繼續話說這場大戰。目前有不少作者轉而到勝利者那裏找碴,批評盟軍領袖們的行為似乎成了這幾年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新風向。

  這部新史著不是專業曆史學家寫的,作者是位小說家。他的這部二戰史以生動的細節見長,由精彩的人物素描來凸顯那些領袖們的麵貌。

  這些領袖的麵貌都不怎麽聖潔,例如丘吉爾,他無畏、堅定、殘忍、好戰、嗜血。早在一九二○年,他就主張屠殺伊朗的平民,“我堅決讚同向那些不開化的部落用毒氣。”一九四一年時他宣稱:“我們的目的是每晚向德國的城鎮投下盡可能多的炸彈!”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回憶說,每次和丘吉爾會談,談到最後的印象都是他十分享受戰爭。丘吉爾的這些做法現在看來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實際代表了當時英國的一般輿論。那時有一個作家居然寫道,“每殺死一個德國婦女和兒童都是對歐洲未來的安全和幸福的一個貢獻。”盟軍的空襲盡管說是為了打擊希特勒的軍事力量,實際上盟軍將領們都很清楚,他們打擊的是德國的平民。英國皇家空軍的創建人特倫查德爵士承認,空軍在德國投下的炸彈中,大概隻有百分之一是擊中軍事目標的。

  在作者的筆下,美國的領袖同樣也不怎麽值得欽佩。他認為,羅斯福總統在戰前采取的政策實際是極力地誘使日本轟炸珍珠港,好讓美國公眾支持他參戰。

  當然,作者並不屬於那種為反法西斯戰爭翻案的修正史學家。他的史著同樣揭露法西斯德國屠殺平民的可怕罪行,法西斯種族滅絕的事實是確鑿無疑的。德、日、意和世界各地的法西斯的戰爭罪行應該得到遏止,但是正義的一邊應該以什麽樣的原則來進行這場反法西斯戰爭呢?作者寫這部書是為和平主義呼籲的,要說作者有哪個觀點與正統史學界的觀點相違,那就是對戰前的國際和平運動的評價。他說,戰前的和平主義者們是對的,隻是可惜他們失敗了。

  從希臘羅馬時代開始,東西之分和東西方兩個世界之間的爭鬥就是西方曆史觀的一個軸心。這個對立觀一直延伸到了當代,並且主導了中國人的世界觀。這部史著縱覽了兩千多年東西方之間的對立和爭鬥,給我們揭示出許多為流行說法所掩蓋的事實。

  當我們現在說到東西方之間的對立時,我們想到的是中國和歐美,或東亞和西歐等。實際上,西方人的東西方之分,不是劃在歐美和東亞之間的。在這兩千多年裏,對西方曆史學家和政治學家來說,東方其實不包括中國、日本甚至也不包括印度。東方指的是近東的伊朗、奧斯曼帝國和巴勒斯坦,都是些穆斯林民族。遠東並不在東西方的劃分範圍之內的。

  但是,就是在伊斯蘭的中近東和基督教的歐洲之間,區分也並不是像人們以為的那麽絕對的。西方在許多方麵紮根在東方,基督是個東方人,生活和布道在巴勒斯坦;基督教神學中的許多內容,如被殺的神,複活等,都是東方的思想。同樣地,在伊斯蘭教裏也不乏來自西方的觀念。

  作者描寫了東西方的兩位典型的君主,法國的拿破侖皇帝和伊朗的巴列維國王。他們隔著近兩個世紀,但都是以曆史上的東西方大征服者為自己的榜樣。拿破侖追隨亞曆山大大帝,而巴列維自認是古代波斯帝國大流士大帝的繼承人。他們各自以東西兩個文明的保護者和推廣者自居。但是,當拿破侖帶領他的大軍來到埃及時,他宣布他也崇拜先知穆罕默德和“光輝的《古蘭經》”。而巴列維原是在瑞士受的教育,在他花了兩億美元舉辦紀念波斯帝國的慶典上,喝的是法國產的香檳酒。就在這兩位自稱代表了東西方文明的君主身上,東西方也不是那麽能截然分開的。在今天,所謂的東西方文明的劃分,常常更是想象的和比喻的了。

  這部書的題目指的是美國國會調查“九一一”事件的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如此的有名,以至於作者覺得不需要在他的題目裏加上任何其他說明語。

  每逢國家發生了什麽重大事件,就由國會來進行揭示事實的調查,由此可以向全國公民有個交代,也能為相關的國家政策提供改革的指示,這是美國民主的獨特製度,“九一一”事件這樣的大事當然應該由國會來調查個清楚。美國國會為“九一一”事件建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委員會的報告被視為是這個國家悲劇的一個定論,它發表以後竟還成了美國的暢銷書,可見美國公眾對它的期待和信任。

  作者是《紐約時報》的一位調查記者,他對這個調查委員會的整個工作過程進行了非常深入地調查,寫了這本關於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從書中揭示出來的內容看,調查委員會的整個曆程是相當不容易的。黨派利益之間衝突,個人關係的糾纏,使調查工作一直是在重重障礙中進行。

  布什政府從一開始就不願意建立這樣一個調查委員會。切尼副總統親自給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打電話,想說服他放棄調查的計劃。他說這樣的一個調查會轉移注意力,妨礙政府正在規劃的對恐怖主義的反擊。切尼指的是布什政府當時正在準備的伊拉克戰爭。在看到無法阻止調查的啟動時,布什政府隻撥出了三百萬美元的預算,而當年調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國會委員會的預算達到四千萬美元。

  調查委員會開展他們的工作時也正當是美國軍隊緊鑼密鼓地向伊拉克開發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對戰爭的支持和反對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調查的開展,因為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一個理由就是薩達姆與基地組織有關聯。調查委員會中與布什政府有密切關係的執行主席極力主張要寫上“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有很大可能在‘九一一’之前合作過”這樣一句話。但是在調查委員會其他成員的堅決反對下,這句話還是沒能放入調查記錄。

  黨派鬥爭的另一個焦點是評估布什的前任克林頓政府在反恐問題上的工作。實際上克林頓在任上時是重視反恐鬥爭的,隻是他采取的實際措施不多;而布什上台伊始天天講的是中國和俄羅斯的潛在威脅,對反恐則幾乎不提。在調查這段曆史時,一些調查委員會成員總希望把曆史描寫成另一個樣子。

  正是考慮到黨派利益的影響,美國的國會調查委員會必須是兩黨共組的,這使得隱瞞或歪曲事實的企圖能得到有效抵製。

  美國這個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同時又是宗教信仰最強烈的國家。宗教問題不僅常常會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就是在學術研究中宗教也會成為導致人們截然對立的因素。

  美國人把領導十八世紀獨立戰爭和創立新生共和國的那些領袖稱為國父,把他們看做是一切合法性的源泉。這樣,說到宗教,美國人當然希望他們的國父是持和他們一樣的信仰的。因此從大眾媒體到曆史學家們,一直有關於國父們到底信仰什麽的爭論。

  關於國父們的信仰,在美國社會上傳說不少。根據曆史的記載,華盛頓是個新教徒,但是許多天主教徒相信華盛頓總統曾經親眼看到過聖母瑪利亞的現身,而且在臨終時改宗信了天主教。更多的人,包括許多專業人士,認為國父們實際上都是一些自然神論者。他們相信上帝創造了世界以後就退隱了,讓世界根據自己的規律運行下去。由於這個自然神論信仰,國父們才通過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證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作者指出,實際上信仰自然神論的國父很少,美國國父們的信仰相當雜,許多是正統的基督徒,有的是唯一神教徒,有的是英國聖公會教徒,有的是法國啟蒙哲學的信徒;傑斐遜是教會的堅決反對者,但是他並不是個無神論者,他有自己對《聖經》的解讀。因此,很難說美國的國父們是在同一個信仰的基礎上建立他們的新國家的。

  美國許多虔誠的基督教徒們現在聲稱,美國從立國起就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實際上的情況不是這樣的。盡管在當時的十三個殖民地裏基督教都是主導宗教,美國並不是作為一個基督教國家建立起來的。政教分離是美國國父們的一個信條,特別是麥迪遜,他堅決主張政教分離,當時弗吉尼亞州對異端的迫害是麥迪遜采取這個立場的原因。

  總而言之,根據作者的研究,美國國父們的宗教立場既不是以基督教立國,也不是排斥宗教,而是宗教信仰自由,讓宗教成為個人的自由選擇。這個結論當然不合美國現在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們的口味,但是更符合曆史事實,也更有利美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在不到五百頁的篇幅裏作者評論了一百多個國家的現狀,曆史和前景。當然,他的論述是有重點的,從他選擇的重點可以看出一幅新的世界圖景。作者相信,不久我們將會有一個三極世界,由三個超級大國主導世界事務。這三個大國分別是美國,中國和歐盟。這個三極世界的觀點現在已經不新鮮了,幾乎是許多新聞評論員的老生常談了,但是由這樣一部地緣政治的專著來論述還是較罕見的。

  美國繼續作為未來世界的超級大國,這不成什麽問題,但是其他兩極的形成就不是那麽顯而易見了。歐盟的經濟力量確實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這個力量能不能轉化成一個統一的外交和軍事力量,那就不一定了。幾乎在所有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歐盟內部總是無法達到一致意見,最後還是各行其政。至於中國,作者認為毫無疑問將是或已經是一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了。在世界的許多地區,中國以它的經濟影響已經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重要存在了。許多國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中國的幫助。當然,中國人自己有自知之明,對中國在世界力量平衡中的地位恐怕沒有那些國外評論家那麽樂觀。

  有意思的是,作者並不認為俄國會再次作為超級大國崛起,他把俄國內部的問題看得比較嚴重,甚至預言俄國將不會以它現在的模樣存在下去。

  和美國許多專家的觀點不同,作者以為多極世界的出現是件好事,可以減低而不是增加戰爭的危險。在作者看來,將來世界事務將主要靠外交手段來解決,因此他建議美國政府要大大加強美國國務院的力量配置,減低對軍事力量的依靠。而目前美國政府內部的資源安排顯然正相反。比如說,美軍的各大司令部的總司令擁有的顧問和助理人數要比美國駐外大使和助理國務卿的人數還多;甚至美軍全軍軍樂隊擁有的樂手人數也要多於美國的外交官員人數。作者認為,要應付將來的三極世界,這樣弱的外交隊伍顯然是不夠的。

  戰爭總是殘酷的,太平洋戰爭的殘酷超過了美國大兵們的預期。當他們和日軍接觸時,沒法理解日本人對生命的態度,不論是自己人的生命還是敵方人員的生命。和美軍不一樣,日本海軍沒有搜索和救援的隊伍,被擊落的飛行員隻能靠自己的運氣了,盡管這使日軍無謂地損失了許多有經驗的飛行員。更不可思議的是,日本軍人把被俘看做是一種恥辱,寧赴死也不願被俘。美國軍艦原先還按照國際慣例來救援落水的日本海員,但是那些被救起的日本水兵總是拚命想破壞救了他們命的美軍軍艦,所以後來美軍再也不去救援日本水兵了。而日本軍隊對敵軍俘虜則殘酷之極。有次運送美軍俘虜的日軍軍艦遭到魚雷攻擊,日軍看守們立刻用機槍掃射俘虜,要把他們全殺死。有二十來個美軍俘虜跳海逃了命,但是當他們被另一艘日本軍艦救起後,馬上被全部槍斃。實際上日軍從不把敵軍俘虜當人。他們隨意地虐殺俘虜,甚至拿戰俘做活體解剖實驗。

  日本人不光把被俘當作是奇恥大辱,他們也無法接受失敗。當日本海軍遭受中途島大敗後,軍方居然有好幾個星期不把失敗的消息向首相東條英機報告。當日軍的失敗變得越來越不可避免時,他們組織了“神風突擊隊”自殺飛機,開始時那些自殺飛機的駕駛員都是自告奮勇的。美國人根本無法想象這種瘋狂。

  日本軍隊的殘忍和瘋狂使美軍也拋棄了一切人道考慮,用盡可能可怕的殺傷來摧毀敵人,包括軍人和平民。他們建立了一個日本城市的模型,實驗後發現日本城市最怕的是火。這樣美軍開始了對日本城市的大規模的不分軍民目標的燃燒彈轟炸,東京等日本城市被衝天大火夷為一片廢墟。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樣的轟炸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當時的日本戰時經濟早已垮了,轟炸的唯一目的是在製造恐懼,打垮日本人的抵抗意誌。

  人們常常以為是美軍戰略轟炸司令部的勒美將軍製定和執行了這種殘酷的大轟炸,實際上盟國最高決策層的那些政治家,從羅斯福到丘吉爾都同意進行這種毫無人道的大轟炸,認為對平民的屠殺是贏得戰爭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原子彈的使用就是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決定的。

  伊拉克戰爭現在已經失去了美國公眾的支持,大多數人都後悔當初支持布什發動這場使美國在人力物力上都損失巨大的入侵。自然,美國國內關於戰爭錯誤的檢討和爭論也日益熱鬧起來。

  大多數的爭論集中在戰爭決策的過程上,為什麽布什政府會決定出兵入侵伊拉克?這個決定的基礎是什麽?為什麽這樣一個錯誤決策會得到通過?這方麵的討論和批評非常多,當然這樣的討論和批評的前提是伊拉克戰爭根本就是一個錯誤,伊戰根本是無法打贏的。討論和批評的目的是確定錯誤的責任,找出戰爭罪人來。

  但是在美國國內還有另一種對伊拉克戰爭的反思,這種反思並不論證戰爭本身的對錯,也不認為本來就沒有伊戰勝利的可能性。論者隻是討論對戰爭的指導是否對頭。也就是說,許多人試圖通過分析這場戰爭的過程來看到底是什麽使得戰爭沒有成功。這部著作就是圍繞著這個問題開展的。

  作者對負責指揮這場戰爭的人進行了采訪,細致分析了整個戰爭過程中美國占領當局的各個措施。他發現是一係列錯誤的決策使得這場戰爭陷入了今天的困境。

  打敗薩達姆攻克巴格達的軍事行動非常成功,超出了人們的預想。但是在隨後的形勢發展中,美國當局犯了許多低級錯誤,使得一個大好的開端迅速演變成一個災難性局麵。在美國人犯的所有錯誤中,有兩個錯誤決定導致了伊拉克形勢幾乎不可逆轉地變得不利於美國當局。

  當薩達姆政權土崩瓦解後,伊拉克全國出現了大規模的搶掠,所有的公共設施和政府機構都被人搶劫一空。伊拉克人民希望美國征服者們能夠負起保證社會安定和秩序的責任,但是美國大兵眼看著搶劫行為泛濫而毫無作為。不知出於什麽考慮,美軍的最高當局指示占領軍不要幹涉,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還輕描淡寫地說,自由總是亂糟糟的。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使伊拉克人非常失望,對美國人不再信任。

  第二個大錯是美國占領當局的最高執行官布雷默上任後不久做出了解散伊拉克軍隊的決定。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因為布雷默混淆了伊拉克的正規軍和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前者是一支職業軍隊,他們並不忠於薩達姆,因此在抵抗美軍入侵時也不是全力以赴的。真正忠於薩達姆的是他的共和國衛隊。布雷默決定解散伊拉克軍隊,打算以此削弱敵對勢力,但是實際卻大大增強了敵人的陣營。伊拉克軍隊的五十萬軍人一下子沒了職業沒了收入,許多人就加入了抵抗組織,今天伊拉克的反政府武裝力量這麽大,與布雷默的這個錯誤決定大有關係。布雷默自己現在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他犯的一個錯,但是伊拉克的形勢已經難以改變了。

  研究大自然的科學家們大多是憑著發現未知的動植物或它們的秘密而知名,但是瑞典科學家林奈靠的是創製名稱而留名青史。他的功績不是來自於發現,而是來自於為自然界製訂秩序。據說他曾誇口說,“上帝創造世界,林奈組織世界。”

  林奈確實有理由這麽說。無論位於世界何地的植物園,所有的植物上都標著一樣的名牌,因為林奈的貢獻,全世界的生物學家們都可以毫無困難地交流,知道互相在講的是什麽。沒有林奈的命名體製,生物學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世界各地的人們說著各種語言,各地的人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傳統給周圍的植物題名,相居不遠的人們都會給同一種蔬菜或水果起很不一樣的名字。如果沒有林奈,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們就無法從事一個共同的科學研究事業。

  林奈的貢獻有兩點。首先,他沒有把他的植物分類建立在植物之間的親屬關係上,而是按照植物形態特別是雌雄株的數目來分類,這樣的分類比較客觀,不會因為對植物進化研究的發展而一直需要修改分類,這就使得他的分類法很穩定;其次,他發明了雙名命名製,每種植物的名稱都由兩個詞組成,一個是表示其類別的名詞,一個是表示其本身特點的形容詞。這樣的雙名製簡潔明了,非常實用。一九○六年,國際生物學界通過了一個植物名稱國際製度,這個製度就是以林奈在一七五三年發明的分類和命名方法為其基礎的。

  兩個半世紀以來,林奈的植物分類和命名製通行全世界,成了世界上所有生物學家共同遵循的標準,但是生物學家們還在繼續完善他的工作。這是因為林奈的植物名稱常常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對應的植物標本,換句話說,科學家們需要建立一套相應於林奈的名稱的標準植物標本庫。林奈在做他的命名工作時有時是以自己的植物標本庫為根據,有時是以他的大學的植物園裏種植的植物為根據的,因此他的植物名稱的所指有時不是很明確。據估計,林奈的名稱體係裏隻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植物名稱是有可靠的標準標本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倫敦的林奈學會在一九八一年發起了一個國際性學術活動,為整個林奈名稱體係確立標準的標本庫。通過國際合作,原有的標本重新被檢驗,兩千多種植物被確立了標準的標本。至今,林奈分類體係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植物名稱有了自己的標準標本。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