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1章 長江到底有多長稅曉潔

  長江是中國第一長河,但關於它的長度卻有眾多的數據:5500公裏、5701公裏、5800公裏、6275公裏……這些數據都來自不同時期的官方文件,都具有相當的權威性。長江也從世界第四長河一躍而成第三長河。

  為什麽一條河流的長度會有如此多的說法呢?這要從長江的源頭究竟在哪裏說起。《中國國家地理》發表的《長江到底有多長》一文介紹了有關情況。現摘錄如下——

  楚瑪爾河口是長江源區的東至點。從這裏向西直到可可西裏,向北直到昆侖山脈,向南直到唐古拉山脈,就是整個的長江源區了。這個源區麵積約10.27萬平方公裏。大致相當於長江入海口所在的江蘇省加上海市的麵積總和。在這片廣闊的區域裏,究竟哪裏流淌出了萬裏長江的“第一滴水”呢?

  長江水利委員會在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八年兩次實地考察後公布,長江有三源,北源楚瑪爾河,南源當曲,正源沱沱河。《長江誌》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長江正源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中段各拉丹冬雪山薑根迪如峰西南側。”但近幾十年以來,圍繞著究竟哪個源頭才是長江的正源以及隨之產生的河長問題,卻一直爭論不休。

  楚瑪爾河因為長度較短和流量太小,並沒有介入正源之爭,關於長江源頭的爭論一直集中在當曲和沱沱河上。

  在沱沱河的上遊考察時,我曾到過一個名叫葫蘆湖的湖泊。葫蘆湖並不算大,卻是我在長江源區看見的最美的湖泊。爬上山頂,一幅大氣而壯麗的畫麵立刻映入眼簾:從源頭一路向北奔湧而來的沱沱河在這裏強行轉彎,折身東行,一個將近90.的巨大的拐彎橫亙在大地上。向沱沱河上遊方向遙望,視線裏有一座東西向的山——祖爾肯烏拉山,這座山看起來並不高大,然而三十多年前,搞清楚了這座山的真容,對於長江探源卻是至關重要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因為源頭不明,長江的數據一直混亂不清。這一時期在各種正式場合關於長江長度的數據就有5498公裏、5500公裏、5701公裏、5769公裏、5800公裏等多種說法。

  一九六九年起,由國家統一部署,蘭州軍區測繪部隊開始對長江源以及整個青海省和西藏北部地區的青藏高原進行1:10萬地形圖的測繪工作,並先後完成了當曲、楚瑪爾河和沱沱河流域的實地測繪任務。當時的參與者和知情者劉思和河南地理研究所)與李誌良解放軍測繪學院)先生回憶道:“一九七四年在測繪沱沱河流域的過程中,我們在實地發現了舊圖對祖爾肯烏拉山脈的標示有重大錯誤:祖爾肯烏拉山脈並非為一完整山體,而是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其間有一條寬闊的南北向穀地,沱沱河由此穀底自南而北流來,穿過祖爾肯烏拉山脈後與自西向東的波隴曲匯合,再折向東流。”如此一來,過去不曾被人所知的沱沱河南北流向的一段。正式進入了探尋長江源的人們的視線。

  “我們實地查明沱沱河的源流發源於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尕恰迪如崗和薑根迪如兩個雪山群,河水由冰舌末端潺潺流出,它的長度超過了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是長江正源的尕爾曲,位於尕爾曲源頭以西。”一個關於長江源的全新推斷,就此提出。

  一九七六年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以下簡稱長辦,即今“長江水利委員會”)會同《人民畫報》、《人民中國》雜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青海省有關單位在蘭州軍區的支持下,組織了二十八人的考察隊,進行了為期五十一天的考察,證實了“沱沱河上段是由南向北穿祖爾肯烏拉山而過,然後才折轉東流”這一推斷。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對長江源進行的大規模科學考察,對於長江源頭的確定,對整個長江長度的重新認識。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三日新華社正式發布消息:“經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查勘的結果表明,長江源頭不在巴顏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長江全長不止5800公裏,而是6300公裏。”隨後,《辭海》和有關書籍相繼采用了這次考察成果。至此,萬裏長江,這條我國第一大河由長度世界排名第四變成了世所公認的世界第三長河。

  一九七六年那次至關重要的考察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

  一九七八年第二次江源考察後,長辦一九七九年曾派人去中科院地理所聯係量圖事宜。地理所於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來函稱:“經我們複查,發現一九七六年量算長江上遊的有關河流長度有錯誤,主要是‘錯阿日瑪’幅圖上,沱沱河長度這次量算應64.6公裏,上次(一九七六年)為82.3公裏,相差約18公裏,其他河段也略有出入。對這種情況我們做了初步分析,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儀器(數字化儀)及電子計算機運轉不夠正常,紙帶記錄出錯,當時因時間較急,人民畫報急於要量算結果,以致未對二次數字化和對計算結果進行檢查……”

  這個錯誤很快得到了更正,但也為此後的長江源之爭埋下了伏筆。

  一九八〇年長辦水文局為徹底弄清長江長度決定重新量算。一九八七年定稿的一份《考察報告》在結語中指出:根據長辦最新量算成果——以長江‘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各源頭分別算起,截至同一點——長江口50號燈浮,長江幹流長度分別以沱沱河為源全長6397公裏,以當曲為源全長6403公裏,以楚瑪爾河為源全長6288公裏……我們認為,今後有關出版物或正式文件,應以此數據為準,一般提到長江長度,仍以沱沱河為源,全長6300公裏,涉及具體長度,可采用6397公裏。

  二〇〇六年八月,我隨一個考察隊到達了切蘇美河穀旁的一座山頂。切蘇美曲是沱沱河的一條支流,匯合口以上,沱沱河改稱納欽曲。

  從山頂俯瞰,不由讓人心花怒放。左邊雪山懷抱中是晶亮的冰川,順著冰川往下看,切蘇美河穀清清楚楚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網狀河係亮晶晶的像一條條彩帶。

  目前長江的長度,是以薑根迪如南側冰川5820米高程處,也就是我們攀登到的雪線為起算點的,也就是說,把整個冰川的長度都包括在內了。但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冰川和河流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形態,把冰川長度算作河長並不妥當。

  如果以冰舌末端作為起點的話,根據相關數據,源於尕恰迪如崗雪山冰川西支的水流要長於源於薑古迪如南側冰川的溪流,這樣的話源頭位置也將要隨之改變了。並且以冰舌末端作為起點還會有另一個問題:冰川本身就是一個變體,冰舌的位置是變化的,冰舌的末端應從哪裏算起呢?

  長江三源中當曲的地位非常特殊,它的長度和水量都是三源之最,也難怪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人士提出長江的正源應當是當曲而不是沱沱河了。近些年,隨著當曲新源頭不斷被發現,長江正源究竟在哪裏,隔幾年就會在媒體上熱鬧一陣子。而當曲的“第一滴水”在哪裏是這幾十年來爭論最多的地方。

  當曲的源區位於長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處,二〇〇六年我們漂流長江的時候,曾到過那裏。與想象中的一山分兩水完全不同,這裏的山頂上是一片幾乎沒有什麽起伏的綠地毯般的草原,星星點點的小湖泊和水塘間是很難分辨出的細小水流,時近黃昏,在夕陽的照射下四處一片金光閃閃。在這裏如果沒有詳細地圖,沒有先進儀器,對於我們來說,不要說尋找源頭,就是要分辨清楚哪個是河流哪個是水塘,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曲源區沼澤遍布,據稱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澤就在這裏。

  當曲的第一滴水究竟在哪裏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一九七八年曾隨隊考察的老專家夏鵬章先生曾對我說,當年八月二十八日,他們到達了當曲源頭。那時認定的當曲源頭多朝仁,也叫多朝能。就是在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麵上流出來的一股小水,差不多也就是二兩酒那麽多的樣子吧,被定為源點。

  一九八六年舉國矚目的“長漂”中,由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長春地理研究所、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參與組成的陸上科考分隊對長江源區部分河流的長度、流量、流域麵積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他們認為當曲應為長江正源,而當曲的第一滴水則發源於多朝能東北的紮西格君東側的丘狀高原上。

  一九八五年九月三日,身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作家及攝影記者、香港的黃效文先生,依據在美國利用四種遙感資料對江源一帶所做的研究,輕騎考察了當曲的兩個可能源頭,比較後認為應以若霞能為不曲也即長江)的新源。

  這些新的見解,新的數據,在不時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的一則報道,標題稱“長江源何處,究竟長幾何?科學考察隊實地考察正本清源,巨龍出涓涓當曲,長江總長是6275公裏”……類似消息,《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做了報道。

  此後,關於長江源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隨著科學進步、一些先進手段的采用,最近幾年這個問題又屢次被提出。二〇〇五年六月十五日,黃效文帶領的十九位國際科學探險隊員,再次提出在青藏高原青海省南緣發現長江新源頭:加色格拉峰當曲上遊多朝能,比當前中國官方認定的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多了6.5公裏。

  二〇〇八年九月,由青海省測繪局、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等組成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也對多朝能源頭進行了考察。

  與此同時,這支科考隊還對當曲最上遊的一個溪流且曲進行了考察,且曲與多朝能交匯形成了當曲。且曲的長度與多朝能的長度相差無幾,但是且曲的源頭是一個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泉眼。二〇〇〇年九月的長江源頭考察和二〇〇八年九月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的考察結果都證明:當曲最大的支流且曲的源頭是長江源區最長的,而且也是一年四季都有水的。考察隊的首席科學家劉少創博士認為,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當曲是長江的正源,長江的源頭就是當曲的最長支流且曲的源頭,從這裏算起長江的長度是最長的。

  依我個人的直觀感受來看,萬裏長江非要爭個正源,其實是沒有辦法爭清楚的,誰也說服不了誰。同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事實;河流的長度,也不可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因為不管是冰川還是泉眼,本身就是一個變量。

  有關江河源頭的探索,多年來的手段主要是依靠詳細地圖和航空照片、衛星影像按圖索驥,然後實地考察驗證。長久以來,詳細地圖屬於機密,航空照片、衛星影像對於普通人,也很遙遠。非專業人員,很難有條件去探索江源的究竟。隨著googleearth之類的現代科技的出現,普通人也能俯瞰地球。科技的進步,也許還會使關於源頭的爭論越來越多。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