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看好處,說門道

  生活,處處有美;生命,充滿著美;抒寫生活之美和生命之美的文學作品,更是飽含著美。然而,發現美,抒寫美,享受美,鑒賞美,並不是每一個人隨意能做到的。美在自然中,我們要擁有自然的靈性,才能望見自然質樸而廣闊的美;美在藝術中,我們要擁有賞析的虔誠,才能體會藝術中經典而永恒的美;美在人生中,我們要有執著的追求和真誠的付出,才能顯出人生中崇高而燦爛的美。

  抒寫美,就是要充分表達自己與自然、人生、藝術交往交流的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獨到的發現和獨特的感悟。也就是說,用文章表達自己所發現和感悟到的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在立意、構思和語言上有充滿靈性的發現和表達。

  鑒賞美,就是要充分表達自己與文章、與文中形象、與作者對話溝通的真切感受,寫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品味。也就是說,對作家、作品及有關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評說,讓大家明白作品美在哪裏,感人的原因是什麽。

  寫作引導

  慢慢走,欣賞啊!

  欣賞什麽?

  黃山的奇峰怪石,泰山的日出景觀,九寨溝的迷人風景,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充滿著神奇之美;荷塘月色,瀟瀟冷雨,悠悠落葉,徐徐清風,蘊含著情致之美……欣賞中,你一定有獨到的發現,獨特的感悟。

  欣賞美,還應當抒寫美;鑒賞美,更著重品評美。

  抒寫美,首先要有豐富的儲備和積累,即生活積累,閱讀積累,感情積累。這就要求同學們關注自然、親近自然,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發現自然中的生命靈性和生活中的閃光點。就要用真情與真誠走近自然,參與生活,細心觀察,尤其關注自然中那靈動的瞬間,生活中感人的平凡生活、瑣屑小事;就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麵對自然,麵對生活,理解、體味和領悟。

  抒寫美,還要經常閱讀美文,積累素材,積累語言,寫作中能夠努力推敲,運用生動精練的語言表達出想說的話,想繪的景,想抒的情。

  抒寫美,更要在生活和閱讀中做個有心人,多思考,多體味,培養自己的想像能力和聯想能力,提高生活擷取力和感受力。

  鑒賞美,品評美,實際上是學會評論美文好書,寫出文學評論,也就是對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發表意見、進行評價。鑒賞文學作品,可側重對思想情韻作深度開掘,也可側重對表現手法作深入剖析;可全麵賞析,也可單個突破;可對文本保持近距離的審美觀照,使得美的體驗、發現毫發畢現,從而收到具體真切的效果,也可遠距離觀照,使美的體驗、發現處於一種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彈性態勢,從而收到靈動飛揚的效果。

  文學評論的方法可以分兩種類型。

  一種是作批注。批就是寫批語,注就是注解、解釋,一般寫在書頁或文章的天頭、地腳和旁邊等處。批注可寫的內容很多,閱讀時對原文內容或表達方麵的理解、體會、評判、質疑,引申開去的看法,由此及彼的聯想,都可以寫。這實際上是一種邊閱讀,邊鑒賞,邊評論的讀書方法,也是評論方法。《林黛玉進賈府》一課課文後所附脂硯齋評點和王蒙評點的選段,是很好的範例。

  另一種是寫成評論文。就文學作品的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的內容、特色進行分析評論,並且按照文學評論的要求來寫作。

  文學評論的要求主要有四點:

  第一,對所評論的對象有深入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這就要求同學們認真閱讀作品,細心領會作品的內容、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然後抓住作品中最出色的方麵,作為評論的對象,這樣才能作出中肯的富有個性的評價。

  第二,小處著眼,選好角度。要求選擇評論點單一具體,小而實。要根據作品內容和特點,選擇自己感悟最深,而相關資料又較豐富的某一點加以評論。

  第三,敘議並用,評析結合。一方麵扣住作品,概括敘述主要內容,或複述或引錄原文的語句;一方麵又要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可以寫出描述性、賞析性的感性體悟,也可以寫出評說性的理性分析、評價。具體寫作時,可先敘後議,先析後評,也可以邊敘述邊評析。

  第四,美文要美評,要錘煉字句,講究文采。不僅要寫得有理有據,有說服力,而且要講究語言準確、生動,富於文采,飽含感情,讓人愛讀。

  題目一:美的瞬間

  “寫作實踐”第一題,要求以“美的瞬間”為題,寫兩三個一兩百字的片段。

  在大自然中,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當我們感受它們時,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有的甚至隻是一個短暫的瞬間。尤其是短暫的一瞬,常常表現出它們的靈動和韻味,具有動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

  寫作此題,構思時要注意題目中“瞬間”二字,不必太多交代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隻要緊扣“大自然中”“動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這一核心作“點”的描繪、抒寫。一般是先描寫自然中某一個景物的形象特征,描寫過程中,結合抒寫自己的感受、聯想,然後用議論抒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獨到發現、獨特感悟,或表達自己對描述對象的總結性讚歎或評價。例如:雪花飄落,輕盈無比,雅潔可愛,瞬間便幻化出了童話般的美麗。所有的瑕疵盡消,惟有一片粉妝玉砌,伴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和著沙沙的落雪聲,一派靜謐,一派祥和。飄飄灑灑的雪花,晶瑩、剔透、冰潔、輕柔,帶來了清涼和冷靜,令人們獲得靈魂的洗滌與淨化。“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人呢?人有雪而錦心。願人如雪。

  題目二:老師們

  作文題二,要求以“老師們”為題,寫一組片段,寫出老師們的獨特風采。

  審題時必須注意三點:一是所寫老師必須是高中階段的老師;二是注意題目中的“他們”“老師們”,所寫老師必須兩人或兩人以上;三是選材和構思要注意寫出老師們的“獨特風采”,如幽默的語言、率真的性情、淳樸的為人、機智的教學,等等。要抓住人物特征,重視外貌特征的刻畫、個性化語言的描寫,重視富有個性化魅力的細節描寫;描寫之中或之後,再在適當的地方略加評點,真正把人物寫活。例如:

  X先生,40多歲,教語文,中等身材,白淨皮膚,有一雙幹淨、粗糙、厚大的手。講課時抑揚頓挫,激情高漲,然又不乏細致。先生頗愛讀書,大有趙樹理“不上文壇寧上文攤”的精神;且為人隨和、大度,我們從不與他玩老鼠與貓捉迷藏的遊戲。先生著一襲青灰夾克,一條褐色長褲,數周來竟不曾換過,卻又每日潔淨得如前日剛剛漿洗。

  先生的不拘小節一年來眾人有目共睹。對此,或雲:“風度!”或雲:“個性!”我忍不住,又插了一句:“可愛!”

  R小姐。小巧玲瓏,正值青春年少,卻已是學富五車,阿拉伯數字運用得遊刃有餘。第一次進課堂,站在門口不知該邁哪隻腳,好容易站上講台,言曰:“初來乍到,請多關照!”在座的無不釋然:“哈,彼此彼此!”

  C女士。貌清秀,身材纖細、嬌小,一副嫻嫻靜靜淑女模樣。當得悉女士為鄰班班主任,其嚴厲有口皆碑時我便有“人不可貌相”之感慨。C女士說話脆而快,三步兩腳走上講台,每每開始正文之前總要說句:“Lets begin our class.”於是,一陣翻書聲響,居然整齊劃一得如同置身軍營。

  W先生,是位年逾不惑的男性。體瘦削,有一雙童稚般清澈的雙眸,正如先生的講課,形散而神不散。鼻梁上,架一副70年代的眼鏡。先生的幽默為枯燥的以牛頓定律為代表的普遍真理增色不少。一日,先生提問Z君,Z君眉頭一皺,沒有下文。先生突然冒出一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你有何計?”全體嘩然。

  Q先生,年逾知命。看一眼便知是所謂寬厚長者。先生精神爽朗,腰杆筆直,身材魁梧,麵部呈微笑狀。至於頭發,頗有些“地方支援中央”的味道。先生講課聲音不高不低,不緊不慢,感情充沛,形象生動,妙語連珠,有似甘泉汩汩。提問學生,如老帥點將,全班鴉雀無聲。眾人大氣不敢出一口,脖頸彎曲90°,恨不得把腦袋縮到肚子裏。被提名者,站起身來,舌頭與牙齒必有一番交戰,而後,麵紅耳赤地將答案報出。眾人皆為他捏把冷汗。哪知台上先生依然笑容可掬,點點頭:“好!得優!”

  題目三:賞畫心得

  《祥林嫂》、《翠翠和儺送》和《林黛玉》三幅課文插圖,都是優秀的木刻精品。作文題要求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說明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並要說明理由。首先要讀懂畫,讀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讀出畫家在畫中蘊含的情感與思考。然後從畫的構思立意、線條安排、表現手法等方麵,選擇一點或兩點賞析。可以用敘述描寫的語言闡釋或再現畫麵某一點的內容。也可以用抒情筆調抒發自己賞析畫麵的發現和感悟。接下來便可以強調畫的特點,或指出畫麵的作用意義,突出自己賞畫的發現或感受。三幅插圖的特點概述如下:

  魯迅小說形象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這一特征是構成魯迅小說“表現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別”的重要因素。魯迅先生在《祝福》中刻畫祥林嫂最後形象時說她“仿佛是木刻似的”。因此,用木刻的形式來表現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是十分相宜的。古元的《祥林嫂》構圖簡潔明了,黑白對比鮮明,線條遒勁洗練,活畫出一個即將被冷酷社會所吞沒的苦命人形象。《翠翠和儺送》以人物傳神和構圖精巧見長。翠翠扭身而走、閉目垂眉的神情和似欲保護自己而又無力下垂的雙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她朦朧愛情難以遏抑的萌動。向右而吠的狗,向左凝視的儺送,向左張口的魚,向右低眉的翠翠,構成了一個視線流動的整體;吠叫的狗和張口的魚,把儺送對翠翠的傾心(魚在神話、詩歌中是愛情的象征)和翠翠對儺送的貌似“排斥”實質喜愛的微妙感情表現了出來。造型誇張的大魚呈首尾相連的圓形構圖,也更多地帶有裝飾意味、民間特色。《林黛玉》線條纖細流暢,塑造出了秀骨珊珊、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形象,修竹、枯石暗示了黛玉高雅脫俗的氣質,而弄舌的鸚鵡和無語的黛玉之間的呼應、對比也流露出黛玉滿腹心事無人傾訴的苦衷。

  題目四:讀微型小說,寫鑒賞文章

  作文題四要求同學們閱讀微型小說《永遠的蝴蝶》,寫一篇鑒賞文章。

  《永遠的蝴蝶》是台灣作家陳啟佑先生的一篇小小說。作品情節很簡單,寫的是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在一個雨天,“我”的戀人櫻子自願幫“我”到馬路對麵去寄信,隨著一陣拔尖的刹車聲,櫻子年輕的生命消逝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至極的故事,卻深深地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為什麽?抓住微型小說篇幅短小、立意新穎、結構嚴密、構思巧妙的特征,從兩方麵去鑒賞。從內容入手,賞析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愛情。從形式入手,鑒賞作品的藝術特色。這篇小小說值得我們鑒賞品味的表現藝術有:一是作品以“雨”為線索,貫穿全文的始終,“雨”成為淚水和痛苦的象征,“雨”造成籠罩全文的陰冷淒涼的氛圍;二是善於反複運用細節描寫,突出了“我”的情感思緒變化,突出了櫻子美麗清純的形象,表達了“我”對櫻子永不磨滅的愛;三是直到作品的結尾處才告訴讀者信的內容,加重了作品的悲劇色彩,讓人哀痛欲絕,心不堪受。

  鑒賞文章的寫作方法與要求,可以根據上文“鑒賞美、品評美”部分的指導去寫作。

  喝彩與診斷

  一、點評示例

  永遠的美,美就美在……

  點評欄

  永遠的蝴蝶,留給我們永遠的悲情和永遠的美麗,像人們麵對一座幽雅的教堂會首先感受它的構架和裝飾之美一樣,我讀《永遠的蝴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體裁和語言所表現出來的美。

  開篇點出評論點,簡潔,明了。

  文章的體裁按其內容與形式統一的不同特點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似乎文體因此分了家,然而《永遠的蝴蝶》一文卻讓我依稀感到不同體裁家庭的藕斷絲連。毫無疑問,它是一篇優秀的微型小說。文中淒美的櫻子在作者筆下猶如一隻夜晚的蝴蝶飄浮在我的腦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典型而成功的!文章的故事情節簡單而完整。甚至櫻子的遭遇也能在第一段的環境描寫中找到啟示。總之,文章具有小說的三要素。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文章閃爍著詩歌、散文的光芒。暫且不說文章具有詩一般的語言,單內容看,如果把它的內容當做事實——雖然在文學上已經沒有了絕對的真相——那麽《永遠的蝴蝶》絕對是一篇不錯的散文。可以想像一名叫櫻子(或者不叫櫻子,叫桃花)的美麗姑娘在幫愛人寄信的時候撞車身亡,於是愛人(當然是後來的作者)悲痛、後悔,以至揮筆成文。總之,它也符合散文的要求。也許這是文章的一種美所在吧!我們反對文章寫得四不像,但我們於是就否定一個內容可以和多種形式統一嗎?也許我們能在《永遠的蝴蝶》的欣賞中得到一點啟發。

  故事簡單卻意蘊豐富,雖是敘事卻抒情色彩濃烈,是小說,又是散文。從文體特點分析入手,評析作品的體裁之美,這是鑒賞的獨特感受。

  《永遠的蝴蝶》另一點美的所在便是語言上的應用。

  “誰教我們隻帶來一把小傘哪。”——這一句蘊涵豐富,它既是櫻子發生車禍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悔恨的根據;既是後文“為什麽呢?隻帶一把雨傘”的伏筆,也是前文“櫻子說她可以撐傘過去幫我寄信”的邏輯答案。它的出現是必要的,然而又是建立在作者“主觀”的思維之上的。——這是一種滿足了主客觀要求的美。

  “沒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麵的,就是我的,蝴蝶。”——作者在抽泣,他後悔,傷心欲絕。——如此複雜的感情如何傾訴?獨具匠心,作者正是利用兩個逗號把它表達出來的!——這是一種語言準確應用和感情豐富的美。

  “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和櫻子結婚。”——文章的一切懸念都在此揭開,然而它的作用遠不隻這些,它還是文章主題的升華,它是簡單而明白的——這是一種簡明的美。

  從小說純樸的語言中發現這麽多美,這是充滿靈性的鑒賞機智;邊引述,邊賞析,邊評點,這是富有個性的鑒賞表達。

  像一棵木棉樹一樣,摘下的每朵花是美的,整棵樹也是美的。《永遠的蝴蝶》正是應用美麗的語言去敘述一個悲慘的故事的,從而產生一種淒涼的美,譬如作者用蝴蝶去比喻櫻子,蝴蝶是美的,連它的死也逃不過。這又是作者的另一個別出心裁所在。

  讀《永遠的蝴蝶》,時時被它強大的藝術力量震撼著,不過仔細想起來無非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寫信——愛人寄信——愛人撞車——愛人死於車禍”。然而作者卻讓它生命煥發光彩,如此漂亮的回憶!如果櫻子知道,她也該瞑目了。

  ——讀一篇好文章,簡直是一種享受!

  真正讀懂了故事,讀出了意蘊。結尾正是鑒賞小說後心靈的自然抒發。

  “總評” 染透了柔婉的悲情,表達得纏綿而美麗,這便是《永遠的蝴蝶》留給我們的美。本文作者先收起淒美故事帶給他的感受,從體裁和語言切入,去鑒賞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美,使評論點集中而明確,有利於析透評透,這是選擇評論點的機智。從散文的角度去欣賞文體之美,從散文詩的角度去欣賞語言之美,作者便有了許多獨到的發現與感悟,這是品評藝術美的智慧。機智和智慧,來自於作者對作品細細的閱讀品味,獨特感受;來自於鑒賞文學作品的積累。其實,作者正是抓住微型小說的特點記住文學評論的基本要求來鑒賞和寫作的。鑒賞這麽美的一篇小說,評論文的語言還應當向美再努力一點。

  美好的瞬間

  我陷入了對美好瞬間的回憶中,仿佛感受到一種如品茗後的清香,伴隨這種清香,一重重心幕徐徐升起……

  以感受開頭,點題,引出下文,簡潔,自然。

  清晨,走在上學的路上,一片樹葉落在我的肩上。一葉知秋,我將它拾起,仔細地端詳。它那變化了的色澤,正在失去的柔軟,以及開始卷曲的形體,向我展示了一個生命最後階段的依戀和惆悵。

  那一刻是美好的:當一片葉子飄落到你肩上,如一隻手將你輕拍,提醒你——珍惜!

  一次,我蹲在牆角看一隻螞蟻走路,因為那場夜雨,路麵格外的濕。隻見它慢慢挪著步子,艱難地向前走,仿佛走在膠水上——對它來說,水膜的力量太大了。看著它滑稽的動作,我忍不住笑出聲來……

  那一刻是美好的:凡間小事映入你眼簾,打開你緊鎖的心扉,一瞬間你又回到了單純!

  記不得是哪一次考試失利,失落的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閑逛,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引不起我絲毫興趣。一次又一次地失利,似乎已經使我麻木了,但內心又無法擺脫種種無名煩惱和無奈。忽然,一絲光亮灼痛了我的眼睛,是夕陽,將要逝去的夕陽!它的紅色,如同陳年老釀,沉澱了所有風雨與黑夜的等待,它就要落下去了,但明天依然會升起……

  那一刻是美好的:走過了失敗與挫折,經曆了風雨和沉淪,發現成功與收獲就在它們身後。

  我在走廊的這頭,你在走廊的那頭,我們相向而行,我卻不敢看你。當你走過時,我偷偷地一瞥,分明看見你在對我微笑。那微笑好像溫暖的陽光融化了我心頭的堅冰,在你真誠的微笑中,我終於從孤島回到了生機勃勃的陸地……

  那一刻是美好的:好朋友真誠的笑容,驅散了你心中的冷漠與孤寂,再次堅定你對友誼的信念!

  葉芝說:“時光飛逝,凡美麗的終必流走。”也許正因如此,美好才隻留於瞬間;它們又是那麽微小,常常被人忽視。我卻固執地收集這樣的瞬間,希望能讓美好延續……

  一片落葉,小作者卻捕捉到它美好的一麵,這美好,實際上是自己瞬間的感悟。

  螞蟻之類有趣的現象,有時確實能讓人心中愉快輕鬆。但這有趣中包含的是一種意誌的美。

  從落日中明白了一個生活哲理,也就是發現了落日的美!

  這是生活中常有的美好鏡頭,作者抓住了它,描述出來,並描述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這是寫“美”的巧妙!

  突出文章中心,照應開篇,既告誡人們不要忽視生活中的瞬間美,又有一種自我欣慰。

  “總評”這是一篇讓人讀後頗有感觸的文章。生活中這樣美好的瞬間比比皆是,但在我們當前快節奏的生活中,卻往往被人們忽視。小作者以自己特有的敏銳與善感捕捉到了這些美好而獨特的一瞬,看似平常,但卻體現了作者獨到的選材。關於情感、友誼、意誌這些重大的主題,在文中借助生活細節逐一展示在讀者麵前,看似瑣細的小事中蘊含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每一小片斷之後,都以“那一刻是美好的……”作結,一方麵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另一方麵使文章語言形式上具備了回旋之美!

  二、點評嚐試

  清純、灑脫、勇敢的生命

  ——田曉菲詩《露》賞析

  少年時代,七彩的時代。少年人,常充滿朝氣而勇於奮進,又常無憂無慮,純淨灑脫。少年詩人田曉菲一首小小的《露》,就成功地塑造了平凡的晨露的不平凡形象:一個清純、灑脫而勇敢的生命。

  我在嫩綠嫩綠的草葉尖上

  我在張開惺忪睡眼的花心裏

  我沒有向人們說:“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滅

  我不是星星的眼淚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純潔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麽要緊

  陽光嫵媚的清早

  我會升華成一朵

  美麗的潔白的雲

  小詩一開始,就勾出恬靜優美的詩境:清早,嫩綠嫩綠的草叢,灑開幾簇剛剛醒來的小花,一粒粒亮晶晶的露珠在第一縷晨曦裏,悄悄地睜亮了眼,似乎還在骨碌碌地轉動……多清麗的小生靈!可是她又太小:草葉尖上能立足,“花心”裏可安家,在黑夜和清晨的寒涼裏,又有多少人看重一粒小小的水珠。許多人看重大海,看重長河,看重暴雨,一粒水珠真是太平凡了!

  是很平凡——露珠響亮地答出。詩的第二小節就進一步寫露珠的自我認識——“我”有“我”的價值,“我”不喜歡像一顆多愁善感的星星,躲在冷冷的黑夜裏暗自啜泣,作無謂的自我折磨;“我”也絕不冒充明珠片刻,在不真實的珠光裏把自我價值拋進虛榮心的深淵,這樣的生活太累了!“我”有“我”的價值,“我”就是“我”!——多麽灑脫!

  第三節是詩意升華的小節。到這裏,主人公豪爽地步入極其輕鬆、坦然的境界:“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麽要緊”。緊接著,筆調陡轉:“陽光嫵媚的清早/我會升華成一朵/美麗的潔白的雲”。好一朵“美麗的潔白的雲”!——讀者不禁會脫口而出。在這浪漫主義意味很濃的意境裏,小詩扶搖直上,輕悠悠地融化在藍天裏……悠悠之中,讀者也許覺得這“升華”是不是太突兀?其實,這正是詩人留給我們去琢磨的。上文已暗示了露珠的經曆:她在無人注意的環境裏,受過寒涼的侵襲,受過喧囂的冷落,但是,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晨輝的洗禮,晨風的衝滌,這正是苦苦的、“我不抱怨”式的修行!雲的“美麗”與“潔白”和露的清純與灑脫,不是有著相通的溝通嗎?

  這,就是小詩的哲理性。小小的露珠在被人漠視的境況下,以一種同樣鮮為人知的深沉,冷靜地認識了自己,既不悲觀,也不盲從:這便是灑脫之氣!這“灑脫”,是一種不屈的骨氣、一種貧賤不能移的勇氣。真正地認識自我,是一種真正的勇敢!

  小詩清新流暢,宛如一顆晶透的晨露,正透著泥土和野草的淡淡的清香,捧至讀者麵前,不知打動了多少少年的心!

  少年朋友,在奮進之路上,我們是不是應該具備露珠這種清純、灑脫而勇敢的氣質?

  “總評”

  美的瞬間

  美是什麽?美就是生活,就是生命。美在哪裏?美就在我們身邊,在靈動的瞬間。生活中缺少的並不是美,而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點評欄

  一

  飽滿的花苞低垂著,卻在一瞬之間,毫無預示地綻開了。潔白的花瓣在夜幕的襯托下,如銀如雪,縱然少了月光星光的陪伴,也依舊美麗。就這樣,它靜靜地綻放著,聆聽著夜的聲音,然而卻也是一瞬的時間,原來光芒四射的花瓣漸漸蒼白如紙。哦,它要走了,悄悄地閉上了眼——這就是曇花,它選擇與夜幕同行,與短暫同伴,很少有人見過它花開瞬間的燦爛,但它的美卻是無可爭議的;這就是曇花,花開刹那,如夢般狂放,夢醒花凋,靜靜地卸下美麗;這就是曇花,花開一夕,是生命的頂峰,卻又是生命的終結。

  二

  茉莉花生著是美的,並且永遠是美的。當它一程生命結束之後,還能被製成茉莉茶,在人們的茶杯中重新綻放,讓你在品嚐的瞬間,又見它遊弋美麗的身姿,舒張白色的舞裙,襯著綠油油的葉兒。天一熱,它的花便開滿枝頭葉間,滿滿的花骨朵兒如春筍般一粒粒地拱出來,絡繹不絕地走過整個夏天。花壇四周常點綴著墜落的花瓣,卻並不是枯萎到不行才“無可奈何花落去”。那花完整、新鮮、香氣襲人,靜靜地麵對另一種生活,似乎不覺得死亡既成事實。我是真的沒見過比它更坦然、更含蓄也更具活力的生命了。“芬芳美麗滿枝芽,又白又香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這馨香,這美麗,飄進心裏,飄入夢鄉……

  三

  暴雨後空氣豁然清新,還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小河淚汪汪地漲滿了水,原本翠色欲滴的綠葉更顯出翡翠般的高貴氣息,露珠頑皮地在葉間滾動,世界在暴風雨後瞬間安靜,隻留下清新的意念。忽然,一滴圓潤的晶瑩透亮的露珠支撐不住了,它順著一片狹長葉子的清新脈絡緩緩淌下,劃著一道優美的弧線,在葉尖停留了一秒,葉間的露珠像沙漏一樣緩緩下沉,在最後一滴離開葉尖的那一刹那,掙脫了葉子的束縛,滴落葉片,沉入平靜的河麵,在與河麵親密接觸的一刹那,發出“丁冬”一聲脆響,頓時一圈圈波紋蔓延開來。哦,這一幅美麗的畫麵,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

  “總評”

  個性展示

  一、個性立意

  立意示範:

  我發現了美

  要求:①文體不限;②不少於800字。

  示例一:

  別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隻有柳,是用“線”畫成的。

  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隻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隻有柳,是疏落的結繩記事。

  別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隻有柳,適於灞橋的折柳送別。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麽實用價值都沒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它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緊張地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我怕我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或是韋莊的“晴煙漠漠柳毿毿”竟必須去翻字典。

  示例二: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張寧跑到禮堂去看老師的歌詠比賽。本來是無聊去湊熱鬧,結果看了一眼就不想走了。那天的主力大都是一些中年教師,看他們穿著死板的演出服,臉上畫得紅紅的,一點也不美。

  歌聲響起,禮堂裏一下子靜了下來。坐在後排的幾個小夥子不再嬉笑,一動不動,看著台上,甚至手裏還捏著半支沒有熄滅的煙。那天唱的是《四渡赤水》,一首老掉牙的歌,然而那種專注,那種投入,那種真情的流露,是我們這些自覺“藝術”的學生學不來的。

  悠悠的歌聲,糅著午後細密的陽光,飄落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時而嘹亮時而低回的鴿哨襯著藍天,和著音符流瀉在明亮的玻璃窗上。我靜心感覺著這和諧完美的氛圍,感覺心中正莫名地激動,想哭了。

  這,分明在歌唱生活,歌唱美嗬!

  我開始留意這種美:自信之美,純真之美,書卷氣之美,責任感之美……不管生活多麽艱辛,抑或多麽幸福,從容、樂觀地一一應付,自是一種不可言傳的美。

  示例三:

  《詩經》,它是野地裏生長的植物,是春天遺失的白袍,隸篆的詩句像蹄印一直鋪到西周與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開是無限廣袤:暮色蒼茫,流水淙淙。劍聲與古琴聲飛旋,勞作聲與低吟聲交融,天地間充滿大慟與大悟。

  那些布衣烏鬢的女子,那些河水渙渙的情感——哀怨是《氓》與《邶風·穀風》中的棄婦,堅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麗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戲的男女,傷痛是《唐風·葛生》中的亡人之婦,相思是《王風·采葛》還有《蒹葭》中望愛人不見的悵惘,“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銀子般的月光打濕了花朵般等候者的衣襟,遠遠的地方傳來瑟瑟古琴——現代人除了相約在嘈雜的電影院,虛擬的網絡,喧囂的車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兒去守望愛情?

  多情的《詩經》,哀傷的《詩經》,焰心一般冷與熱的《詩經》!

  評價:

  這道命題要求我們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重點在“發現”上,發現看似平凡但內蘊豐富的人、事、景物、作品,揭示出其中的內在美。示例一發現了自然界最普通的柳獨特的美:充滿著詩意,充滿著柔情。示例二發現了生活之美,看似跟不上時代的平凡的父輩們的生活,充滿著一種震撼人心的美,讓人肅然起敬的美,讓人無限景仰的美。示例三是發現了文學作品中的美:《詩經》表現出來的哀婉動人的人之真情,那是一種淒婉之美,純真之美,古典之美。世上並不缺少美,隻要我們用心去發現。

  我來立意:

  1.

  2.

  自我評價:

  二、個性寫作

  寫作示範: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文學人物或者你感受較深的一部(篇)文學作品,確定一個評價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彰顯你的灼見。題目自擬。

  點撥:

  文學評論是一種情感和思維相結合的審美享受和再創造活動。包含三個層次。一是評說,就是選擇文本(具體文學作品或形象)中的某一個“點”,並以這個“點”為出發點,對文學人物(作品)進行點狀的評說,即抓住一個點,多角度、多層次地評說。這種評說,首先要對文學人物(作品)可以評說的內容做必要的選擇,從中發現可以評說的“點”。“點”的恰當選擇是文章成功的關鍵。所選的點必須“小”而“有事可說”,“小”而“有情可抒”,“小”而“有理可議”。隻有這樣,我們的灼見才是充實的。下麵例文一《我看黛玉》屬這一層次。第二個層次是“新解”,就是對文學人物(作品)有“新”的解讀,見他人所未見,感他人所未感,言他人所未言,把對人物(作品)的評說建立在一個“嶄新”的層麵上,這正是我們“探究性學習”所提倡的方法。然而,我們要求的“新”必須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想像和推測對文學人物(作品)進行“誤讀”甚至故意“反讀”。它要較全麵地了解作者和原著,要在研讀原作的基礎上作獨到的思考。下麵例文二《我看夏洛克》屬這一層次。第三層次是將曆史和現實、作品形象和社會生活中的人物聯係起來,把文學事件與社會事件連接起來,對文學人物(作品)進行“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評說。這種評說,首先要對文學人物(作品)的文本意義做深層次的挖掘,從中發現與現實、生活人物、社會事件相關、相通、相似的聯係,找到鏈接點,達到借古諷今、借此喻彼的效果。下麵例文三《笑看〈圍城〉風景》即屬這樣的文章。

  參考擬題有:《我看》、《而今識盡愁滋味——讀李煜詞〈相見歡〉》、《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蟬聲裏的鄉愁》、《讓真誠和友誼彌漫人間》,等等。

  例文一:

  我看黛玉

  煢 菲 在我眼中,她是從古至今所有女子中最美麗的一個;在我心中,她是世界上最純潔高尚的人。她,就是林黛玉——曹雪芹傾注畢生精力創作的他心中的理想形象。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段話是對女子的讚美,而我不知為何總會想到黛玉,想到黛玉的淚。

  黛玉的淚一定是無比清澈的,像珍珠一樣透明,像鑽石一樣閃光。她以這清澈純淨的淚水來洗滌濁世,洗滌身邊的俗人,更洗滌著讀者的靈魂。

  黛玉的淚又一定是冷的、冰的。因為她所處的環境中沒有溫暖,沒有希望。即使她的心再熱情,她的感情再熱烈,在一次次的屈辱、一回回的打擊下,在巨大的壓力下,她也隻能失望,乃至絕望。

  同時黛玉的淚又必定是淡的,因為真水無香。有紅學家評論說:“寶釵善柔,黛玉善剛;寶釵做麵子,黛玉絕塵埃;寶釵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此言大有道理。於我看來,寶釵的愛情是有所求的。她需要的是名分地位,是婚姻,是薛家的錢與賈家的權結合以後的強大不敗的裙帶關係。而黛玉的愛情是無所求的,即使有,那也隻是感情上的兩情相悅,是思想上的一致與理想的共同追求。寶釵的心是熱的雜的,熱衷於世俗,所以要服冷香丸。黛玉寧靜淡泊,因此她的眼淚也一如真水般清淡。

  “女兒是水做的”,這句話在我總會把它當做“黛玉是水做的”。黛玉的生活中始終與眼淚做伴,而她的詩也總是那麽幽婉、淒涼,仿佛篇篇都是邊流淚邊吟成的。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有時我甚至會想,黛玉的淚與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淚有無相通之處呢?也許黛玉的淚也包含了作者的憤懣與無奈,或許是作者欲哭無淚,以此寄托吧。

  霍桑說,當一個女子生活在重壓之下,如果她隻有柔情,她就隻能死去。黛玉不想放棄她的追求又無力改變世界,所以在用盡清淚洗滌濁世後,她別無選擇隻能淚盡而亡。但她的眼淚,她的人格,她的精神思想,乃至一顰一笑都會永遠那麽鮮明生動地在我心裏——這就是林黛玉的魅力,《紅樓夢》的魅力。

  總評:

  文章緊緊抓住作品中的一個物象——林黛玉的“淚”:清澈的,冷的,淡的,分析闡述了“我”心目中林黛玉的形象,並從林黛玉的“淚”聯想到曹雪芹的“淚”,使對林黛玉的“淚”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作者所選的“點”精小而又不失重要,平凡而又不失典型。

  例文二:

  笑看《圍城》風景

  文 雅 《圍城》中說:婚姻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讀來,總會讓人在不經意間會心一笑。這句話當今更是被人無數次地引用,因為它的內涵,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婚姻的無奈、現實的殘酷和人性(劣根性)的不滿足。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的事例幾乎時時刻刻發生著。人們由於自身的好奇總是想去嚐試新的東西,而想脫離已經熟悉的環境:無數的少女在期待明星般的生活,而無數的明星在被鎂光燈追逐燒灼後隻想脫下帽子和墨鏡做回普通人;無數的公司小白領在奮力往上爬,而無數的高層在被數字和位置折磨夠後隻想去鄉間痛快地溪釣一次;無數的農民一輩子都想到都市打工,而無數的都市人在被汽車尾氣熏暈後隻想去郊外呼吸一次新鮮空氣……

  我說這些絲毫沒有挖苦或貶低這些事例中人物的意思,人們當然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隨時去改變它。人們當然也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赴湯蹈火,也可以突然放棄。可是為什麽錢鍾書先生要提及婚姻——這一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和繼續發展的重要產物?生活中的一些事可以一次一次地去嚐試,去改變,去“進進出出”,但婚姻是神聖而嚴肅的,它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更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因而它不能被人們任意地嚐試,當然有人這樣做,比如有過九次婚姻的伊麗莎白·泰勒,但那畢竟是少數,而對於平常的受傳統觀念製約的中國人來說,婚姻中的圍城現象的確值得關注。

  今天,有些人天天上演著關於愛情的都市悲喜劇,分分合合,糾糾纏纏,進而出現了不少極端的人群,什麽誓死不婚的、做夢都想結婚的、結了婚也不要孩子的等等等等。媒體書籍也湊熱鬧,滿眼的征婚節目、滿紙的愛情小說狂轟濫炸般地投向我們的生活。

  我們也許應該反省,如果我們都是因為那一堵圍城的牆而遮住了內外的境況,那麽是否考慮在牆上鑿幾個洞,讓城內外的人都看看對麵的風景,也許這樣會讓一些不正常的愛情有所改善,讓離婚率有所降低,讓那唱膩的情歌停一停,讓看煩的電視歇一歇……

  總評:

  文章非常巧妙地把《圍城》中的人物和事件與當今社會的“風氣”結合起來,凸現了作者對《圍城》的精彩解讀。這是“作品”與“現實”“鏈接”的典範。

  我來寫作:

  閱讀下麵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們逐漸發現,真正感動自己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本身,而是點綴在這些事物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細節,這些細小的環節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常常就成了最能感動人的因子。比如媽媽的一絲白發,運動場上的一次攙扶,醫療室裏的一個微笑,地鐵車站的一個招手,劇場裏的一次掌聲,名著裏人物的一次邂逅,藝術殿堂裏的一處神來之筆……細節本身也是一種美,它能豐富我們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性情,提升我們的審美品位,讓我們更具人格魅力。

  生活中,你有相關的體驗、見聞與認識嗎?請以“細節之美”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限定的範圍之內。要求:①文題自擬;②文體自選;③立意自定;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點撥:

  生活中或人生中,你一定經曆過、見到過、聽到過許多許多平常的事情,平常的現象,平常的言行,它們充滿著美,充滿著感動,充滿著生命的靈光,它們常常令人震撼,令人頓悟,令人回味。這些內容都可以進入我們的話題範圍。關鍵是要對這些生活內容作一些分析和思考,選取本質或內涵上有共通之點的一組內容或幾個內容作為材料,揭示它們的共通之點作為話題。個性化的命題,在於對生活材料的擷取、選擇,對材料內涵的獨到發現。

  自我評價:

  美文櫥窗

  母愛,在精巧構思中展示

  ——有感於微型小說《未上鎖的門》 英國凱瑟琳·金寫的小說《未上鎖的門》,宛如提煉過的醇酒,濃縮著生活的結晶,將母愛的甘露點點滴滴浸入到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頭。

  這篇微型小說以簡潔的筆調,寫了一個任性而迷途的女孩,多少年後,在母親愛心的感召下,終於又回到母親身邊的故事。作者別具匠心地一改“把人物和事件限製在較短的時間內”這個微型小說的“規則”,加長了故事的時間跨度,來表現漫長的時間和生活都磨蝕不掉的永恒而博大的母愛,同時又巧妙地省去了在長長的歲月中,女孩從滿懷希望到沉淪墮落的具體過程,凸現了這一扇未上鎖的門的象征意義,引起了人們深深的感慨。

  文短情長,耐人尋味的文章少不了“動情點”。從小女孩厭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離家出走的那一刻起,家的那扇門就再也沒有上鎖,為什麽?作者沒有去寫,他給讀者留下了這個“空白”。也許母親怕女兒深夜回來進不了家?也許母親怕自己睡得過沉,聽不到女兒的敲門聲?也許母親要告訴突然回來的女兒,她在時時刻刻地牽掛著她?也許,也許……說不清也無關緊要,作者本意也就是要用“母愛”這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讓不同的讀者用自己不同的閱曆和感受拓展思維空間,塑造出一個個血肉鮮活的母親形象,達到與讀者在心靈上交流的目的,共同受偉大而無私的母愛的感化,從而產生一種心的感悟。這種由“實”化“虛”,虛實結合的手法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深思。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好,就比原來的更雄偉、更美、更頑強。”我想,這是因為“愛”是用心靈譜寫的樂章的緣故。小女孩在母親“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的召喚下,走進了一直為她“未上鎖的門”,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溫馨的化解不開的母女之情。

  是的,生活中怎能沒有這種情感,“愛”永遠是揮之不去,剪不斷的精神紐帶。讓我們熱愛生活吧,隻有熱愛生活的有情人,才能敏於發現生活中的美,並訴諸筆端寫出有滋有味的文章來。

  附:

  未上鎖的門

  [英國]凱瑟琳·金(錢園 譯) 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一個小女孩像今天許多年輕人一樣,厭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製。

  她離開了家,決心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她每次滿懷希望求職時,都被無情地拒絕了。她隻能走上街頭,開始出賣肉體。許多年過去了,她的父親死了,母親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夢死。

  這期間,母女從沒有什麽聯係。可當母親聽說女兒的下落後,就不辭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個街區,每條街道。她每到一個收容所,都停下腳步,哀求道:“請讓我把這幅畫貼在這兒,好嗎?”畫上是一位麵帶微笑、滿頭白發的母親,下麵有一行手寫的字:“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

  幾個月後,沒有什麽變化。桀驁的女孩懶洋洋地晃進一家收容所,那兒,正等著她的是一份免費午餐。她排著隊,心不在焉,雙眼漫無目的地從告示欄裏隨意掃過。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張熟悉的麵孔:“那會是我的母親嗎?”

  她擠出人群,上前觀看。不錯!那就是她的母親,底下有行字:“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她站在畫前,泣不成聲。這會是真的嗎?

  這時,天已黑了下來,但她不顧一切地向家奔去。當她趕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了。站在門口,任性的女兒遲疑了一下,該不該進去?終於,她敲響了門,奇怪!門自己開了,怎麽沒鎖?不好!一定有賊闖了進去。記掛著母親的安危,她三步並作兩步衝進臥室,卻發現母親正在安然地睡覺。她把母親搖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兒回來了!”

  母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幹眼淚,果真是女兒。娘兒倆緊緊抱在一起,女兒問:“門怎麽沒有鎖?我還以為有賊闖了進來。”

  母親柔柔地說:“自打你離家後,這扇門就再也沒有上鎖。”

  八麵來風

  1.大凡寫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敘述的方式來介紹他的麵相和性格;而是寫他的聲音笑貌,一舉一動,使人讀完後能夠想像出這個人物的形貌。

  ——茅 盾

  2.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

  3.細節有兩個作用:一是“推微知著”,從小處看到大的意義,也就是能看到事物的苗頭;……一是“搜間傳神”,搜求一般人不注意處,即找到好的細節,把它寫出來,起到傳神寫照的作用。

  ——周振甫《文章例話》

  4. 請你們仔細地觀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們必定會觀察到美。

  請你們側耳傾聽鳥兒鳴囀、枝葉窸窣、小溪流水淙淙,你們一定會聽出美。

  請你們看看孩子的溫順、青年的活潑,壯年的氣力、老人的智慧,你們一定會看到美。

  請歌頌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臉頰,罌粟花樣的小嘴,那被歌頌而引以為榮的就是美。

  請讚揚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軟,頸項如象牙似的白皙,長發同夜色一樣的烏黑,那受讚揚而感到快樂的正是美。

  請你們把軀體當聖台,奉獻給善行;把心靈作祭壇,對愛情膜拜頂禮,那麽為這種虔誠而獎賞你們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們以美的奇跡的人們,你們可以歡呼,可以欣喜!因為你們可以無憂無慮,無所畏懼。

  ——紀伯倫《美》

  5. 你是眼淚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別名。

  瀟湘館的竹影,用幽暗的綠色深染著你的眉尖;時代的大氣,把濃重的憂鬱滲入了你的靈魂。

  幼喪父母、寄人籬下的命運,在你的內心結成解不開的隱痛。大觀園裏的繁華熱鬧,隻是愈益襯托出你心裏的孤寂;別人家中的笑語溫情,卻又加重了你心裏的悲酸;而靠著別人的憐憫和施舍來過日子,更是嚴重地挫傷了你的自尊。

  於是,你歎身世如風吹落花,題素怨問誰解秋心?

  依人生活的處境,隻是讓你的眼淚添多,並沒有使你的骨骼變彎。你依然“孤高自許”,愛說就說,愛惱就惱;從不知道“裝愚守拙、隨分從時”。

  你“比較比幹多一竅”,卻無一點處世的“聰明”;你身為小姐勝千金,偏多忘閨門的守戒。一切都隨著你的感情流轉任意而行。你是那樣的任情任性,然而又是那樣的率直率真。

  在你欺我詐、機心四伏的榮國府裏,你緊張地注視著周圍,唯恐有人對你懷有歧視和輕蔑。於是,你多疑多感,工愁工病。在你的胸中哀痛繁殖著哀痛,以致擠滿得更加顯得氣量狹小。

  沒落的時代、沒落的階級,又造成了你濃重的哀傷。“錦囊收豔骨”、“冷月葬詩魂”,在你那如花正開的年歲,竟發現如此蒼涼的人生詠歎!

  6. 對於浪跡天涯的遊子而言,最深的記憶,莫過於故土、家園和童年的舊情往事。絲絲縷縷的鄉愁,就由這樣的人生回眸中徐徐牽出;一些看似平常的情景,往往成為故鄉印象的定格。夏日的蟬聲,便解發了台灣作家郭楓對黃河岸邊的故園的無盡情思。

  ……

  郭楓的創作一向信守真善美,以充滿愛的眼眸凝視大地,對人生保持了恒久的信念,在生命的訴說中傾注赤子之心,把真摯的感受以富有魅力的文字表現出來,洋溢著詩意與美。本著這樣一種創作理念,《蟬聲》在充滿民族精神與遊子鄉愁的情懷中,又見出了藝術風格的靈秀飄逸,勁健雋永。

  ——選自郭楓《蟬聲》賞析

  高考T台

  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08年山東高考作文題

  優秀作文一:

  禪 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當五祖弘忍聽到這首詩的時候,毅然把宗位傳給了慧能——這個曾被他稱為南蠻的弟子,也締造了六祖慧能普度千人的神話。

  時常想象這是何等的境界。弘一法師曾經“看山是山,看雲是雲”;修道十年,“看山不是山,看雲不是雲”;再十年,便仍“看山是山,看雲是雲”了。隻是,這諸般困惑,又如何釋懷,卻也言不盡了吧。

  春來草自青,何等的智慧。然而,卻總不為人知。

  我們都不小心踏上了一列疾馳的列車,它帶我們駛向一個時代。一個紛亂的腳步踩碎了夢想的時代,一個嘈雜的聲音湮滅了平和的時代,一個無止境的欲望充斥內心的時代,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每個人都如受激了的公牛,東突西奔,掠奪般地贏取自己的身份、地位,多少人每日渴求著一步登天,五百萬的大獎仿佛就在眼前。每日的生活如同沸了的水,用蒸蒸白汽宣告自己的精彩,卻於一瞬間消逝得無影無蹤。

  然而,人活一世,這是你想要的生活?爭名奪利,急功近利,擺不開“利”的誘惑,洗不去“欲”的侵染。殊不知,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總也到不了。

  平日裏我總愛讀一些清淨的文章。蘇子也曾說,“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於其中,讓人靜心體會順其自然的諸般智慧。莊子也曾說,“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人的智慧不可泯滅,世殊事異,唯平心靜氣,謙和相待,才能從那列疾馳的列車上脫身,去感受風移影動,鬥轉星移,春來草自青的沁人心脾。

  南懷瑾大師筆耕不輟,粗茶淡飯,日日清貧,卻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因為他,多少人褪去了貪癡,於是無數的名譽、讚譽不自覺地便向其湧去。懷瑾大師是不在乎的,可他越不在乎,那就越多。且不說他不屑於出山,如若懷瑾大師下海經商,試問,普天之下,又會有多少人能與其相媲美?有時,春來草自青,不必刻意追求雕飾,平平靜靜,安安穩穩,該來的,總會到來。

  捧一本禪宗之書,坐在青青草地,綠汁浸染了衣服,平心靜氣,卻也可以愜意而幸福。不必有那暴戾而刻薄的心,不必去急功近利,春來草自青,該來的,總會到來。

  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順其自然,平心靜氣,斯已矣……

  總評:

  激發作者產生靈感的是首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這首詩讓五祖弘忍毅然把宗位傳給了慧能,也使作者一下子切入話題的中心:順其自然(春來草自青)。也可以說,這篇作文是“慢慢欣賞”“細細品味”這首詩的結晶。

  文題用“禪悟”內涵頗深:無論是五祖弘忍還是弘一法師都講究“清靜”二字,而如今卻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於是“清靜”與“浮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接下來,作者進一步聯想到蘇子、莊子的話以及南懷瑾的安於清貧,悟出了禪之趣:“辨乎榮辱之境,順其自然,平心靜氣,斯已矣……”

  優秀作文二:

  長江與文化

  我喜歡把中華文化比喻成廣袤的草原,千年裏它呈現著迷人的綠色,那麽誰是令它“自綠”的“春天”呢?

  為此,我曾不斷地追尋,追尋過兵戈四起的戰國,思索過令人迷醉的盛唐,走訪了記載興衰的《史記》,瞻仰了至尊大愛的孔子……然而他們終不是我要尋找的“春天”。

  終於,我找到了,那水。似厭倦了漂泊,便輕輕搖響了神奇的風鈴,催醒了一個個傳說,摒棄了桃花溪水般的浪漫,丟下了菱荇間穿梭的魚兒,宏宇間的愛與博大締造了一條長河。依稀的江水承載了亙古的記憶,呼嘯的驚濤卷去了一切愁雨,恍如原野上驟起的颶風,宛若星辰間璀璨的北鬥,一條蜿蜒的銀帶包容了一個民族,亙古的真諦是遊移於她眉宇間的音符。啊,長江!一定是你,長江!

  “春天”的美景,就是長江的美景。

  霏霏春雨,灑向靄靄暮雲下的銀絛,映出淑女般的春江,和你一襲輕紗下曼妙的舞蹈;炎炎烈日,驚起你瀑水雷嗚般震撼的豪腸;楓葉帶來了你秋天的夢,幽岩與暗穀,猿聲與凝霜,紅霞與紫煙,凝在你古老的岩壁上;雪夜冷霜,錦水與白雪定格了你仙女盈盈般的俏容。

  於是我相信,因為你的到來,因為你的美景,中華文化的草原難以不綠。原來是春來草自青,而非春來使草青。

  於是,中華文化的草原便同你一起青了。

  “春”來了!你的波濤,鍛造了三國的惆悵;深穀流瀉的猿聲,驚醒了太白白帝城輕舟上迷茫的夢;楓香晚華,錦水南山影,是李賀與你秋天的同行;玉露凋風,蕭森巫峽,是杜甫的秋興;暮雨晨露,沾濕了李清照的衣裳……你的包容喚醒了巫峽的紫雲,你的川源蕩滌了九州的文化。

  是的,春天來了,草一定會青的。

  不斷地追尋,終於尋到了你。既然愛著你的文化,為什麽非要遮掩得如此嚴密不讓我找到呢?原來,大愛無聲。是的,你把你的大愛賦予了整個中華文化。我曾擔心,盛唐永逝,李白不複,一個時代已過去,中華文化還能否迎來深綠的盛夏呢?因為長江,後來我少了幾分擔憂;而現在,中華文化一定會迎來深綠的夏天,因為有長江的大愛!

  春來草自青,在長江,在中華文化,永遠無可阻擋!

  總評:

  文章視角新穎。作文靈感產生的動因是水,浩浩長江之水。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麽作者該是一名“智者”了。作者真的是突發奇想,“中華文化”是“春草”,“千年裏呈現著迷人的綠色”是“青”,那麽“春”呢?“春”便是“長江”。“長江之水”一來,“中華文化”便被她哺育出迷人的魅力。這一視角,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詮釋了中華文化的曆史淵源,也詮釋了“春來草自青”的深厚內蘊。這篇作文是作者對長江與中華文化“慢慢欣賞”“細細品味”的一種深刻感悟。

  語言上極富感染力。也許是受了“長江水”的影響,作者的語言非常大氣,浩浩蕩蕩,汪洋恣肆,滌蕩人心。讀著文章,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有種熱血沸騰的衝動,使人對浩浩長江倍生景仰之情。

  文章倒數第四段列舉“長江之水”對“中華文化”的哺育,僅舉三國、唐、宋略顯不足,既是蜻蜓點水,不妨每個朝代的代表文化都舉一例,更能增強表達氣勢。

  高考模擬

  以“欣賞身邊的風景”為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少於800字。

  “提示”

  “風景”喻生活中真善美的事和現象,除常規思維外,個性化思維可以有:把生活的經曆當做一種享受,可以欣賞到身邊最美的風景;帶著感恩的心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可以欣賞到身邊最感人的風景;主動書寫自己的人生軌跡,可以欣賞到身邊最有價值的風景。

  思維魔方

  材料:

  據報載:有位台商在浙江嘉善縣留宿,晚上叫了一輛人力三輪車逛一條長街,說好價錢5元。可台商在逛街時花了近一個小時進店購物,台商過意不去,欲給車夫10元錢,但車夫說拉車的路程沒有增加,不能多收一分錢。這令台商十分感動:“沒想到,連車夫都這麽講道德守信譽,這裏的投資環境不錯。”不久,這位台商便到該縣投資5000多萬美元辦了廠。

  分析:

  這則材料可作多向思維,用於多題寫作:車夫不願多收錢,卻引來了投資商,這說明一個人也是投資環境,可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車夫的行為令人感動,台商的舉動也令人欣慰,這是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文明其實體現在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中。台商投資,看重的是這地方“講道德守信譽”,這正是文化建設的核心。一個普通人的平常舉動,產生了這麽大的影響,從中我們看到了希望、陽光,看到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本質,我們應當努力守護與延伸這種民族精神品質。

  妙趣橫生的評語

  古往今來,學生作文,考生答卷,都免不了要被老師或考官批批評評的,而其中有許多不乏幽默譏諷、妙趣橫生的評語,讀來饒有趣味,品之如啜醇醪。謂之不信,現擇幾則讓你解頤。

  從前有位私塾先生,寫文章好用“而”字,而一位學生又偏好模仿他,寫文章也好用“而”字,可又用得很不恰當,搞得老師非常惱火。後來,老師實在忍不住了,在學生的卷子後麵批道“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後,已而已而!”短短18個字的評語,竟然用了10個“而”字,而且個個用得精當,實屬難得。後來有人看了這段評語,評價道:“而字好比釘耙,用得恰當,可以鬆土插秧,用得不好,就要毀壞莊稼了。”而另一位私塾先生寫文章卻喜用“了”字,他的一位學生也跟著喜用“了”字。有一次,學生又寫了一篇文章,幾乎每句話都有個“了”字,老師看了大大的不悅,提筆批道:“你用的了太多了,了要被你用了了;為了不把了用了,以後不要用了了。”有人看了老師的批語後,諷刺說:“師用了,徒用了,了的毛病怎改了?別改了,別改了,反正了字用不了。”

  據說清代某秀才寫了篇蹩腳的文章,去請大學士紀曉嵐給予“斧正”。紀曉嵐閱後,提筆批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此秀才見寫的是杜甫的詩句做評語,甚是高興。紀曉嵐笑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雲也;一行白鷺上青天,不知所去也。”含蓄幽默之情躍然紙上。而另一位書生卻自恃才高,常常為自己的文章無人賞識而憤憤不平。一次,他也將自己的一篇得意之作去請紀曉嵐指教,紀看了之後,不動聲色批了8個字:“高山滾鼓,撲通撲通。”“撲通”乃“不通”的諧音。文章尚且狗屁不通,水平又高得到哪裏去呢?那書生羞愧難當,灰溜溜走了。

  某地鄉試,有個秀才作文時,將“昧昧我思之”誤寫成了“妹妹我思之”。“昧昧”是思念深切之意,寫成“妹妹”,意思全變,也與文章的內容脫節了。主考官在其試卷旁批道:“哥哥你錯了。”此語一時成了眾口相傳的妙批。無獨有偶,某公任山東督學時,按臨某郡主持童子試,一童生在試卷內夾了一張小紙條,內稱“同邑某相國是童生的親妻”。然而卻將“戚”寫成了“妻”。學政在其文後批道:“該童生既是相國之親妻,本官斷不敢娶!”故意把“取”寫成了“娶”,正是針尖對麥芒,也令人拍案叫絕。

  而最有趣的,當推康有為考縣官時的評語,康有為出的題目是《廉吏民表》,取意宋朝包拯的《乞不用贓吏》奏疏中的“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有些縣官見識淺陋,不解題意,隨心所欲,亂寫一通。一縣官居然寫道:“甚矣哉,世界之表多也。有攝氏表,有華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康有為氣得大罵官吏多草包,在那份試卷後批道:“題為廉吏民表,爾卻扯及攝氏表、華氏表。今若題為《閻錫山論》,你必曰‘甚矣,山西之山多也,有五台山,有中條山,而今又有閻錫山也……’學而不優,無以仕,百裏侯無望矣!”(百裏侯在這裏泛指縣官)這真是入木三分,亦莊亦諧的評語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