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8、外科消毒第一人

  利斯特

  (1827~1912)

  [傳略]利斯特,英國外科醫師,外科消毒法的創始人之一,人稱“外科消毒之父”。

  1827年4月5日生於阿普頓,其父為皇家學會會員,業餘光學家。曾製造消色差顯微鏡。

  1844年他進入倫敦大學學院。1847年獲文學士學位,1852年在倫敦大學以優異成績獲得醫學碩士學位。1853年赴愛丁堡大學任外科教授J。賽姆的助手,後任皇家醫院外科助理醫師兼授外科學。1860年任格拉斯哥大學外科教授,同年被選入皇家學會。1861年任格拉斯哥皇家醫院外科醫師,在那裏工作的8年當中,一直從事外科消毒法研究。1869年繼承賽姆的臨床外科教授職位,1877年被聘為倫敦國王學院外科學教授,1891年退休。1895~1900年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利斯特在學醫期間曾受研究炎症的著名的W・瓊斯和生理學家W。沙比的影響,並研究組織學,發表有關瞳孔調節肌和皮膚不隨意肌的論文,在愛丁堡皇家醫院描述了炎症早期階段的血管和組織變化。他發明數種精巧的外科手術器械、敷料、引流管等。改革手術方法(如乳腺癌根治術、髕骨骨折栓結術、恥骨上膀胱切開術等)。後專心研究創傷和外科手術後的傷口感染。曾用口服亞硫酸鉀治療嚴重的膿毒血症。當時外科手術後的患者常因感染而死於膿毒血症。他即宣稱傷口化膿是一種腐敗現象,1864年他讀了L。巴斯德關於腐敗是微生物引起的發酵過程的論文,很受啟發。1865年首次用苯酚(石炭酸)溶液清洗四肢複合骨折傷口和所有接觸傷口的敷料、器械等,又用石炭酸噴霧消毒手術室及其周圍空氣,顯著提高了手術成功率。隨後他致力於完善和傳播其無菌理論並改善傷口敷料,設計滅菌器械和方法,進行細菌學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普法戰爭期間被人應用,但在英美卻受到懷疑。1877年10月26日,他在國王學院醫院用他的消毒法成功地進行骨科手術,此後他的方法在英國逐漸被人們接受。1912年2月10日卒於沃爾默。主要著作有《治療複合骨折及膿腫等的新方法》《論外科臨床中的滅菌處理》等。

  [影響]約瑟夫・利斯特出生於教授之家,從小就立誌做一名外科醫生。在倫敦上大學時,看到許多病人雖然手術成功,但傷口不易愈合並常因此而死亡,利斯特下決心一定要找出原因。畢業後,他陸續在幾家大醫院行醫,留心觀察病人傷口愈合情況,他發現那些雖然骨頭斷裂而皮膚完整的病人一般都能痊愈,病人死亡一般是傷口腐爛後發生的。他估計這一定是來自空氣的汙染。於是在當了格拉斯哥皇家醫院外科負責人以後,就針對當時外科患者手術後死亡的嚴重情況而采取了一些措施。由於手術而患諸如膿毒症之類病的病人相當多,利斯特就千方百計清潔外科病房,但仍不能降低外科病患者的死亡率。有的醫生認為醫院周圍有一種有害於人體健康的“瘴氣”,因而造成了許多患者的死亡,但利斯特不相信這種說法。

  1865年,利斯特仔細研讀了巴斯德的有關著作,懂得了物質之所以腐敗是細菌在作怪;導致傷口化膿的罪魁禍首也是細菌。這使利斯特喜出望外。隨後,利斯特到幾家醫院當醫生,並著手做了一些手術。從那時起,他正式著手研究傷口化膿的問題。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後,他認為問題的關鍵是:既然傷口化膿是細菌引起的,可這些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小東西,是怎樣鑽進傷口裏的呢?顯然,弄清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到了防止傷口化膿的辦法。利斯特的目光漸漸盯住了要害所在。

  期間,他多次發現這樣一種情況:有些人雖然骨折了,既充血、又腫脹,痛不堪言,但因皮膚完好無損,幾乎沒有一個人死亡,當然也不會化膿。反之,盡管骨折不算嚴重,但如果皮膚破了,傷口則幾乎都會化膿,喪命者也甚多。

  據此,利斯特認為,細菌是體外來客,並不是傷口本身產生的。

  細菌是怎樣進入傷口的呢?這個問題折磨著利斯特。

  1865年的一天,天氣分外晴朗。早晨,陽光從窗口斜射進來,照到病床上,病人感到很舒適。利斯特迎麵進來,看到這一情景,心情也格外好。但他馬上被一種現象吸引住了:隻見射進來的一束束陽光中,無數灰塵在飛舞,但光束的周圍卻仿佛什麽也沒有,確切地說,並不是沒有灰塵,而是光不強,肉眼看不見。這說明,空氣中隨時都有無數的灰塵在飛舞,隻是我們沒仔細看罷了。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現象,利斯特當然見過,但以前從未引起過他的注意。今天他見到這一現象後,像發現了重大秘密似的,異常高興:找到了!很可能那微小的細菌就躲藏在飛飛揚揚的灰塵裏,空氣流動時,將灰塵及細菌帶到傷口上,細菌便使傷口化膿了。他還將繃帶、棉花球、手術刀等物,包括自己的雙手,都拿到太陽光束下觀察,果然微小的灰塵在它們周圍飛舞著。由此說明,這些東西在細菌的傳播中都負有不可推諉的責任。

  傳播的方式及媒介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尋找殺菌的方法。經過實驗,他找到了碳酸這種有效的殺菌劑,因為碳酸能防止腐爛,當然也就能殺菌。

  利斯特決定用石炭酸試試。石炭酸是煤焦油的產品,幾年前才由曼徹斯特一位化學家提煉出來,有強烈的氣味,用做防腐劑。當時有一名11歲男孩被馬車壓傷了腿,利斯特為他動手術。他用石碳酸洗手,洗器械,並噴空氣和傷口,用浸過石碳酸的紗布敷傷口。病人很快痊愈了。從此以後,他每做手術之前,都不僅精心地用石碳酸給雙手消毒,而且對手術器械、紗布、繃帶等也進行嚴格消毒。每隔一段時間,他就在手術室裏噴灑一次石碳酸,結果外科患者死亡率戲劇性地降了下來。1865~1869年間,他主管的病房中的外科病患者手術後的死亡率由45%降到15%,利斯特的實踐證明了滅菌的重要意義。

  1867年,他發表了第一篇外科消毒論文,但他的思想沒有很快被廣泛接受。這以後,他被任命為愛丁堡大學外科學教授。在愛丁堡大學度過的7年中,他的名聲大噪。1875年,利斯特前往德國,在那裏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翌年,他赴美國,而那裏的大部分醫生不相信他的學說。

  1877年,利斯特任倫敦皇家學院外科學教授,並在這個職位上度過了15年。他的外科消毒法引起倫敦醫學界的重視,接受他的思想的人與日俱增。及晚年時,利斯特的消毒法已為倫敦廣大外科大夫和醫生們所接受,滅菌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後來,利斯特發現石碳酸太強,易灼傷病人的肌膚,隨後又發現高溫可以殺菌,於是他在沸水或火焰上對醫療器械進行消毒。

  此後,世界許多醫學科學家研究出多種滅菌方法,如加熱、化學消毒劑、紫外線照射、伽碼射線照射、超聲波滅菌法等等。

  在利斯特提倡采用消毒劑之前,病人接受外科手術是極其冒險,經常發生病人因手術傷口感染而死亡的情況。利斯特的創新給外科學帶來了一次革命,挽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並使無數外科醫生再也不像原先那樣,戰戰兢兢地工作了,而是通過消毒,敢於放心大膽地做手術了。由此,外科手術的範圍變得十分廣闊,從摘除白內障到心髒移植,不僅挽救了許多生命,病人的痛苦也大為減輕。

  利斯特以自己開創性的功績贏得了許多榮譽。他擔任皇家學會主席曆時5年之久,還當上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醫生。

  [餘論]還是在倫敦大學醫學院學習的時候,當利斯特親眼看到英國第一次使用麻醉劑給病人動手術時,激動無比。但令他失望的是做手術的目的本來是為人解除病痛,而有時卻會帶來相反的後果,即病人的病非但沒有治好,反而因為傷口化膿而爛死。這也為他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這一看似很小的發現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是難以估量的――他拯救了億萬人的生命。

  (劉偉)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