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007 縱橫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傳略”成吉思汗(1162~1227),姓奇渥溫,名鐵木真,生於蒙古高原的斡難河畔(今鄂嫩河,在蒙古國東北邊境)。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建大蒙古汗國,被貴族們推為大汗,史稱成吉思汗。我國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206~1227年在位。至元三年(1266)追諡聖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傳見《元史》卷一。

  “影響”鐵木真出身於貴族之家。家族屬於蒙古部中的乞顏部。父也速該為該部領袖。史載:鐵木真“初出母胎”“頭角崢嶸”“雙目炯炯有光”,而且“手握凝血如赤石”。此極言貴人自有“吉祥預兆”。恰在這天,其父生擒兩名塔塔兒部人,一年長者名鐵木真,遂以名子,借以紀念這一勝利。不久,其父死於塔塔兒人投毒的仇殺。由於本氏族的眾叛親離,連牲畜也被叛離者帶走,寡母訶額倫氏不得不放棄遊牧生活,帶著鐵木真等四個兒子靠漁獵和挖野菜草根艱難度日。其間鐵木真還一度被叛部泰赤烏的奴隸主捕獲負枷示眾,後趁夜機智地潛逃回家,全家即遠遷不兒罕山(今肯特山),時年僅13歲。

  鐵木真長大後決心恢複父親的功業,先後通過迎娶童年時定親的弘吉剌部的妻子李兒帖,以及忍痛將妻子的黑貂裘獻與克烈部首領王罕(曾與生父結為盟兄弟)等,借重他們收集舊部並恢複自己部族的地位。嗣後,在王罕和盟兄弟劄答闌部首領劄木合的協助下,大敗蔑兒乞部,奪回被俘的妻子李兒帖,還獲得了大批俘虜。此役,鐵木真名聲大振,父親時代的部屬與奴隸也紛至歸附,實力壯大。1189年,才27歲的鐵木真就被部從擁戴為汗。這卻引起妒心甚強的盟友劄木合的反目,並以兵戎相向。劄木合糾集了13部3萬兵力出擊。鐵木真也以3萬兵力分13翼迎戰。蒙古史上這個著名的“十三翼之戰”,雖以鐵木真失敗告終,但由於劄木合生性暴戾,極殘酷地殺戮戰俘,反而引起許多部屬的不滿,甚至倒戈投奔鐵木真。因此在實力上鐵木真反而更強大了。1196年鐵木真家族的夙敵塔塔兒部反抗金朝,兵敗逃竄,鐵木真和克烈部應金朝大軍統領完顏襄丞相之約,合力阻擊塔塔兒部,捕殺其首領,虜獲大批人畜財物。功成,完顏襄授予鐵木真以“劄兀惕忽裏”或指招討使)的稱(意為百夫長,號。鐵木真既複了仇,又大大提高了威望。從此,鐵木真成為蒙古草原上一支強大力量。從1200年起,鐵木真用7年時間,經過4次大戰役,徹底擊敗了劄答闌、克烈、泰赤烏、塔塔兒、蔑兒乞、乃蠻等部。至此,鐵木真的勢力稱雄於蒙古草原。1206年春,鐵木真在蒙古部原聚居地斡難河源頭召集全體貴族、將領舉行忽裏勒台(本指部落議事大會),會上他被一致推為大汗,上尊號為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汗國。

  成吉思汗即帝位後,銳意進取,實行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麵改革,從而大大鞏固了已經建立的蒙古政權和各部統一的局麵,也大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成吉思汗開始了擴疆的南進與西征。早自1205年開始,先後6次襲西夏,迫使西夏納女納貢,直至滅夏。“拜受”進而征服1210年開始拒絕向金朝(蒙古本為金朝屬部),金朝河北諸州,迫使金於1214年由燕京遷都汴京(開封)。1218年征服西遼和畏兀兒族。1219年,成吉思汗親自率軍西征花剌子模(今中亞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以及阿富汗、伊朗等地)。1221年初蒙軍入侵穀兒隻(今格魯吉亞)。1222年春進犯阿折兒拜占(今阿塞拜疆)、阿蘭部(今俄羅斯南部)。1223年底速不台與哲別在伏爾加河大捷後,沿河南下至裏海、鹹海北部,與成吉思汗會師後凱旋。蒙古軍沿原西征路線班師回朝。至1225年春才返抵土兀剌河老營。成吉思汗把西征所擴之土,分封給自己的三個兒子,並分別建立新汗國。1227年,成吉思汗率軍進犯金境之外,還另遣部將入宋境擄掠。8月病死西夏境內的薩裏州,葬於起輦穀,享年66歲。《元史》評其曰:“帝(指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績甚眾。”

  成吉思汗作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突出地表現在即帝位後實行一係列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改革。首先,建立了行政與軍事合一的“領戶分封製”。皇親國戚、功臣貴族各有封地,領有封戶。封戶平時為牧奴,戰時自備鞍馬、武器和糧食隨領主征戰。其次,1219年又製訂了(法律)1225年還編製了《劄撒大“劄撒”體例,全》。與之相應的,任命了斷事官。掌管民戶分配和司法大權的“普上斷事官”(大斷事官)則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失吉忽禿忽擔任。第三,“怯薛”製度。由成創立了(護衛軍)吉思汗的親信擔任“怯薛”長官,賦予特權,使之效忠皇帝,並將“怯薛”裏的貴族子弟另編為“質子軍”,既牽製貴族,又更效忠大汗。第四,創製蒙古民族文字,一改立國前無文字的落後局麵。這一係列改革措施,不但有力地加強了成吉思汗的統治,而且加速了蒙古汗國封建製度的形成,大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吉思汗能成為“一代天驕”,除其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外,自有其非凡的軍事才能。從他臨終前的兩個遺囑可見一斑。1226年冬,蒙古軍圍困西夏國都。次年西夏王李目見請降時要求寬限一個月後獻城。成吉思汗適此病卒於圍攻西夏的行營。群臣按遺詔秘不發喪,等西夏王來降時將其執而殺之,西夏遂亡。又成吉思汗雖來不及親自滅金,但卻於臨終前為後繼者留下一份滅金的方略。《元史》記錄了這個遺囑:“‘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裏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言訖而崩。”成吉思汗的去世,雖使滅金計劃推遲了兩年,但繼位的太宗窩闊台(成吉思汗第三子)及其諸王大臣們確實按成吉思汗的遺誌行事,並取得滅金的全勝。

  “餘論”成吉思汗將草原上落後、分裂的蒙古族融為一體,並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大帝國,重開了“絲綢之路”,推進了東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他的巨大貢獻令世人矚目。成吉思汗的成功之路,充滿傳奇色彩,但他畢竟是時代的產物。12世紀的蒙古草原,外受金朝的殘酷壓迫,內則部族紛爭不休,正處於“天下擾攘,互相攻劫,人不安生”的動亂之秋。成吉思汗的稱霸草原,統一各部族,乃是順應民心和時代進步的要求。當然他個人的氣質,雄才大略和百折不撓的頑強意誌,也是他事業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內因。“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不僅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

  (吳以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