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請纓東征,決死抗戰――川軍出川抗戰綜述

  發生在1937年至1945年之間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百年以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徹底勝利的民族戰爭。在這場曆時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保衛戰中,300萬川渝將士義無反顧走上抗日戰爭的第一線,英勇奮戰,浴血沙場。其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冠。

  國難當頭,請纓出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浪潮。在延安,中共中央發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籲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出路!在四川,“四川青年救國會”、“成都學生救國聯合會”、“重慶救國會”、“重慶各界抗敵後援會”、“重慶市文化界救亡協會”、“經濟絕交委員會”、“檢舉仇貨委員會”等抗日團體紛紛成立,自動宣誓不買日貨,與日絕交。9月18日,為紀念“九・一八”事變6周年,成都數萬民眾集會強烈要求國民政府“立即武裝全國民眾”、“嚴懲黨國漢奸”。

  抗戰爆發後,四川軍人更是群情激憤,紛紛請纓殺敵。就在盧溝橋事變發生第二天,川軍四十一軍軍長孫震在重慶表態,願率所部出川,參加對日作戰。7月16日,國民黨中央軍校成都分校陳執功等23名學員聯名請纓參戰。“學員等身為軍人,痛亡國之無日,欲請纓而無路,今以最大之決心,寧願為收複失地之抗戰而慘死,不願為帶兵升官之軍人而幸生”。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的講話,明確表示,隻要還有一線希望仍爭取和平,隻應戰而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此時,正在豐台進行戰地報道的新聞記者範長江看到的是一列列車皮,正加緊運送日本兵。“中國的頭二等客車,中國的司機,開著中國人民血汗錢買來的火車頭,載著日本的軍隊,經過中國的領土,開到中國的盧溝橋附近去打我們中國人!”

  7月23日,中國政府獲得情報,除關東軍外,日本陸續開往華北的增援部隊已經達到10多萬人,侵入華北的日軍人數全麵超過華北守軍。

  7月29日,北平(北京)淪陷,一天之後,天津淪陷,九天後日軍在北平舉行了入城儀式。

  8月14日,國民政府正式發表《抗戰自衛書》,宣布:“中國絕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一天後,日本宣布全國總動員,成立作戰大本營。中日之間的全麵戰爭從此踏上不分勝負不罷休的不歸路。

  1937年8月,國民政府正式命令川軍出川,參加抗戰。

  三路東征、浴血沙場

  從1937年9月開始,川軍奉命分三路開赴抗日前線。

  第一路由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率領(轄第41軍、軍長孫震;45軍、軍長陳書農;47軍、軍長李家鈺)從成都啟程,徒步經川陝公路至寶雞,然後沿隴海路東進,經潼關、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對日作戰。

  第二路由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率領(轄第21軍、軍長唐式遵;23軍、軍長潘文華;44軍、軍長王纘緒),這一路從重慶朝天門碼頭啟程,乘船沿長江東下,經武漢轉道許昌、鄭州,參加南京保衛戰。

  第三路由川軍將領楊森率領20軍,從貴州出發,直奔上海,參加淞滬會戰。

  這三路參戰的川軍共組成了六個集團軍,14個整編師,20餘萬人,其戰鬥序列是:

  第二十二集團軍(轄陸軍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戰。

  副總司令:孫震、董宋珩、陳鼎勳

  參謀長:朱瑛、稅梯青

  第二十三集團軍(轄第二十一軍、第五十軍)

  總司令:唐式遵

  副總司令:陳萬仞、郭勳祺、劉雨卿、佟毅

  參謀長:傅常、餘中英(副)

  第二十七集團軍(轄第二十軍、第八軍、第二十六軍)

  總司令:楊森

  副總司令:李玉堂

  第二十九集團軍(轄第四十四軍、第六十七軍)

  總司令:王纘緒

  副總司令:許紹宗、廖震

  參謀長:佘念慈

  第三十集團軍(轄第七十二軍、第七十八軍)

  總司令:王陵基

  副總司令:廖震、歐震

  參謀長:張誌和

  第三十六集團軍(轄第四十七軍、第十四軍、第十七軍)

  總司令:李家鈺

  副總司令:陳鐵

  陸軍第二十六師

  師長:劉雨卿

  副師長:劉廣濟、王克俊

  此外,1938年春,川軍將領範紹增在顧祝同的支持下,在重慶組建了第八十八軍,開赴第三戰區,作為總預備隊。再有獨立第三十五旅,原係川軍第二十軍楊森部的一個加強旅,後直屬國民政府軍政部。抗戰爆發,奉命開赴前線。

  30年代的四川,交通極端落後,“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時雖有長江通道和川陝公路,但車輛船隻極少,川軍出川多靠步行,翻秦嶺、過巴山,出夔門、越巫峽,長途跋涉數千裏,開赴前線。

  川軍裝備十分簡陋,每個士兵僅有粗布單衣2件,綁腿1雙,單被1條,單席1張,草鞋2雙,鬥笠1頂。所用步槍80%

  係川造,質量差。每個戰士配備子彈三、五十發,手榴彈二枚,大刀一把。一個團僅有幾挺機槍。

  盡管武器裝備低劣,但川軍在各次會戰中,奮勇當先,浴血苦戰。特別是廣大士兵,更是滿懷民族義憤,衝鋒陷陣,前仆後繼,報效祖國。川軍第二十軍和第二十六師參加淞滬會戰時,在一平原地帶,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屏障。川軍遠道而來,倉促參戰,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築,全憑血肉之軀。日軍出動了飛機、坦克、大炮和軍艦,攻擊的炮火來自地麵、空中和海上,守衛陣地的川軍官兵常常整連整營地被敵人的炮火毀滅。“我們的部隊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這是曾任第三戰區司令官的馮玉祥的一段原話。

  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將士,身穿單衣,赤足草履,一直從成都步行2000多裏,奔赴山西戰場。11月的山西,已是北國冰封,寒風刺骨,將士們全身冰涼,手持一杆老式川造步槍,腰係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戰況十分慘烈。1938年3月,在台兒莊戰役中,第四十一軍代軍長王銘章,奉命率部死守滕縣,阻擊敵軍。日寇采取空軍、炮兵、坦克部隊和步兵聯合作戰的戰術,輪番進攻,川軍拚命死守,代軍長王銘章等3000多將士全部壯烈犧牲,以身殉國。由於川軍死守滕縣四晝夜,終於挫敗了日寇增援台兒莊的企圖,使友軍能順利完成對台兒莊的包圍。在台兒莊戰役中,川軍與友軍一道浴血奮戰,共殲滅日軍一萬餘人,擊毀坦克30餘輛,繳獲步槍一萬支,機槍數百挺。台兒莊戰役繼平型關戰役之後,又一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指揮台兒莊會戰的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出:“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台兒莊之結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滕縣一戰,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鬥任務,寫出了川軍抗戰史上最光榮之一頁。”

  前赴後繼,鐵血忠魂抗戰爆發後,除川軍六個集團軍,另有一軍一師一旅共四十餘萬人先後開赴前線外,四川每年還向正麵戰場輸送十萬到三十萬壯丁,成為全國的主要兵源基地。川內各專員公署設立師管區,專門負責征兵工作,包幹負責補充出川軍隊,並不斷為其他集團軍補充新兵。

  大敵當前,為了不當亡國奴,川渝人民自覺參軍參戰。國民黨地方政府,仿效共產黨的自願兵役製,進行政治動員,講清抗日目的,宣傳抗日光榮,優特抗日家屬,川渝地區出現抗日參軍熱潮。新津縣的愛國模範、72歲高齡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將4個兒子中的三個,先後送走參軍抗日:長子高光祖、次子高光文在湖北前線殺敵,四子高光大15歲就考入裝甲兵團,轉戰湘桂戰場。僅留三兒子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

  據《抗戰期間各省曆年實征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四川曆年實征壯丁如下:

  1937年為十萬零三千八百三十七人,

  1938年為一十七萬四千一百四十五人,

  1939年為二十九萬六千三百四十一人,

  1940年為二十六萬六千三百七十三人,

  1941年為三十四萬四千六百零一人,

  1942年為三十六萬六千六百二十五人,

  1943年為三十五萬二千六百八十一人,

  1944年為三十九萬一千一百一十二人,

  1945年為二十八萬三千零八十六人。

  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征壯丁二百五十七萬八千八百一十人,占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征壯丁一千四百零五萬零五百二十一人的五分之一強。四川的這個征兵數還未包括西康征的三萬零九百三十八人,特種部隊和軍事學校征的十萬餘人。如加上此兩項數,則抗戰期中,四川實征壯丁數近三百萬人(此數尚不包括出川各集團軍自行回鄉募補之人數)。這樣龐大的兵源,補充了南北戰場上的軍隊,以致當時抗日前線有“無川不成軍”之說,足見川渝人民對抗日軍隊貢獻之大。

  抗戰八年中,出川軍人,不畏強敵,與日寇鏖戰,為挽救國家危亡,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十分之二,即陣亡二十六萬三千九百九十一人,負傷三十五萬六千二百六十七人;失蹤二萬六千零二十五人,共計六十四萬餘人。他們之中有將官四人,即:

  將官:王銘章(新都)

  李家鈺(蒲江)

  許國璋(成都)

  饒國華(資陽)決死宣言,浩氣長存1937年9月5日,四川各界民眾在1944年7月,中央儲蓄會發行麵額成都少城公園,舉行歡送川軍出川抗戰為貳仟圓儲蓄券萬人大會。川軍將士代表在會上宣誓:“出川抗戰,失土不複,誓不返川。”表達了川軍將士誓與日寇決一死戰的決心。

  川軍將士抗戰決死宣言:

  鄧錫侯:川軍出川抗戰,戰而勝,凱旋而歸;戰如不勝,決心裹屍以還!

  背景:鄧錫侯(1889-1964),抗戰時期,四川省第十五區壯丁隊幹四川營山人,時任第45軍軍長。部培訓班畢業證章1937年9月5日,四川舉行萬人參加的“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鄧錫侯在會上發表了如上講話。鄧錫侯還說:“我們是踏著先烈們的血跡前進的,後方的人民,要勇敢地踏著我們的血跡而來,前赴後繼,我們一定能戰勝日寇!”鄧錫抗戰時期,重慶50兵工廠生產高射炮侯率軍先後參加了徐州會戰、太原的防空洞會戰,戰功卓著。

  李家鈺: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背景:李家鈺(1890-1944),四川蒲江人,時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兼第47軍軍長。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筆書寫如此字幅。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團軍總部官兵在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手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劉湘: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背景:劉湘(1889-1938),四川大邑縣人,時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七・七事變”爆發次日,四川省主席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呼籲“一致抗日”。劉湘帶病出征,部下多次勸他不必出川親征,他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麵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後方苟安!”劉湘最終在前線吐血病發,死前留下如上遺囑。

  饒國華:現在正是軍人報國的時候,我們要為國爭光,流盡最後一滴血!

  背景:饒國華(1894-1937),四川資陽人,時任川軍第145師師長。1937年11月,145師師長饒國華受命固守安徽廣德以拱衛南京,他親率435旅劉儒齋團據守廣德前五裏陣地,在陣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軍奮戰,幾被全殲,廣德失守。遂揮淚寫下絕命書,稱“驅敵出境,複我國魂!今自決於城,雖死無恨。”然後開槍自戕,慷慨成仁。

  王銘章:17日晚,我援軍尚未到,敵大部隊衝入城,即督所留部隊,與敵作最後血戰。

  背景:王銘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時任第122師師長。1938年春,日軍猛攻魯南滕縣,王銘章決心死守滕城,命令把南北城門封死,隻留東西城門暫作交通道路,師部也由西關移進城內。後日軍重炮轟城,該師3000餘人陣亡。王銘章向22集團軍司令孫震發出上述最後電文,後不久城破王銘章拔槍自殺殉國。滕縣血戰為台兒莊大捷贏得了時間。

  解國荃:後退半步,格殺勿論!

  背景:解國荃(1897-1937),四川崇寧人,時任川軍43軍26師152團團長。淞滬會戰戰事正激烈之時,152團四連連長正向團長解國荃匯報本連情況,忽聽友鄰團團長大叫:“解團長,你的四連退下來了!”解氣憤之極,拔槍便向四連長開了一槍,四連長中彈後,仍舉手敬禮向後轉身,走了兩三步後才倒地,解揮槍大喝如上抗戰時期,國貨廣告:中國人應用中國貨,中國人應吸中國煙。口號。之後解國荃和兩個營長陣亡。

  許國璋:軍人應戰死在沙場,你們要送我過江,是在害我呀!

  背景:許國璋(1898-1943),四川成都人,時任第150師師長。1943年常德會戰,許國璋的150師受命固守常德的門戶陬市,上級命令不許退過沅江。但150師根本抵不住日軍第116師團的猛攻,全師幾乎全軍覆沒,許師長重傷昏迷,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警衛抬過沅江,他大為震撼,在擔架上痛斥左右誤己,之後奪過身邊衛士佩槍自盡。

  抗戰八年中,川軍將士以陣亡26萬、負傷35萬、失蹤2.6萬人的巨大犧牲,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他們浴血沙場,前赴後繼,舍身殉國,屢挫頑敵的豐功偉績,必將彪炳史冊,昭示後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