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篇 嶽麓赤子——肖勁光

  ·“停車,我要走著回家,不要嚇著我的鄉親。”將軍下了車,沿著他小時砍柴走過的羊腸小路,一步步攀登上山了。

  ·侄外孫原想在部隊謀個一官半職,結果,肖勁光把他送到了前線打仗去了。另一個親戚,被他直接送到了炊事班。

  ·家鄉要為他修故居,他搖頭,說:“要把錢用在經濟建設上,用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

  真是奇怪,肖勁光當年的老鄰居們幾乎都能背出他的革命簡曆。足見將軍在他們心中的位置。這一點,和黃克誠家鄉的人極其相似。

  肖勁光(1903—1989),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早年在安源從事工人運動,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黨代表。

  任第五軍團政治委員時,曾率部參加贛州、水口戰役。1935年月1月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甘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二十九軍軍長,紅軍後方司令部參謀長。為紅軍在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立下汁馬功勞。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後改兼南滿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南滿軍區司令員,與陳雲一起指揮“四保臨江”,在北滿部隊“三下江南”的配合下,扭轉了南滿局勢,鞏固了南滿根據地。1947年率部參加夏季和秋季攻勢。1948年5月兼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與蕭華率部圍困長春,爭取國民黨軍一部起義,迫使其餘全部投降,解放長春。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湖南軍區司令員。在衡(陽)寶(慶)戰役中,指揮第十二兵團,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殲滅國民黨白崇禧集團四個主力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從建國初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以空、潛、快為主,以潛艇為重點”,“建設一支現代化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輕型的海上戰鬥力量”的方針和開展海上破襲戰的思想。強調要打好政治思想、組織、文化技術三個基礎。重視培養海軍技術力量,積極興辦學校,兼任第一海軍學校校長。195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這些,廖錫群老先生幾乎是脫離口而出。

  山鄉砍柴娃

  成長為紅軍政委

  2009年5月18日下午,我走進長沙市郊區嶽麓山鄉天馬村趙洲港肖勁光的家。

  肖勁光故居位於趙洲港29號,在嶽麓山前,天馬山麓,湘江西岸,是一坐西向東的清末民居,正麵三間,兩側是廂房,土築牆,方格窗,青瓦雙坡屋頂。大門框上額“乾”字,兩側書“元亨”、“利貞”,南、北廂房門口分別額“福”、“祿”二字。表達的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肖勁光在廳屋北房出生,並在這裏度過了童年和青年學生時代,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海軍司令員。

  肖勁光故居解放前賣給了傅姓人家,後又賣給了劉姓,土改時分給了胡金陵等,現為嶽麓區文物保護單位。

  將軍的故居,已沒有親人。這二層的土牆房,很隨便地藏在大雜院裏,雖然是2007年的公布的長沙市文保單位。但,居民仍在這裏進進出出,甚至在將軍的故居門前晾衣服。

  將軍的故居,現在隻是一座空房子,沒有任修飾,因為將軍生前不允許。

  院子裏沒有人,隻在東廂房裏傳來麻將聲。順著聲音,我推開了一扇門,對裏麵一個中年婦女說明來了來意。

  她聽了,說:“這要找老廖,我去給你喊。”說罷,跑到院子中間,大喊:“老廖!老廖!老廖!”有人在旁邊的樓上答應了,她說:“來記者采訪肖勁光的。”“好的,上來吧!”

  我順著聲音,上了那個小木樓。

  肖勁光將軍的老鄰居老朋友廖錫群先生接受了采訪,廖先生67歲,很健壯,有著湖南人的直率與熱情。他把讓到自家的樓上,一邊喝茶,一邊講他所知道的肖勁光。

  在背完了肖勁光的簡曆後,廖錫群先生說:“肖勁光這個人,走了多年了,可是我們家鄉人都想他。解放後,他幾次回家鄉,我都趕上了。一點大官的架子也沒有,走進院子,往地上一坐,就跟我們聊天。可和氣了,就像個老熟人,一個好朋友。”

  1903年1月4日,肖勁光出生。小的時候叫肖玉成,他的出身很貧苦。肖家祖居嶽麓山鄉天馬村的趙洲港,祖父和父親都是鄉間織布的機匠。父子倆常年帶著簡單的工具,在城鄉間奔走,為人們織布。

  肖勁光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在他2歲的時候,祖父和父親先後去世。留下的惟一遺產,就是一台破舊織機。然而,這對肖勁光一家來說已經沒有用了。

  為了撫養6個未成年的孩子,母親在天馬山下租了一塊地。在鄉親們的資助下,蓋了3間茅草房。白天,她在地上種菜,晚上便在昏暗的油燈下繡花、績麻、打草鞋,以解決家中吃鹽、點燈和穿衣的費用。兩個姐姐是湘繡好手,她們憑這個一技之長,以微薄的收入貼補家裏的生活。吃飯的問題,就要靠兄弟四人每天早上到嶽麓山砍柴換米。每天傍晚的時候,母親要把鍋裏的水燒開,坐在大門口,然後望眼欲穿地往山上看,看她背柴的兒子回來。

  日子,沒腦沒腦地在苦難裏熬。不知出頭之日是哪一天。堅強的肖勁光,對小夥伴們說,我就不相信我們窮人就永遠這樣苦下去。

  1911年,肖勁光8歲了。母親和當廚師的大哥、三哥商量,肖家要有個讀書的人。於是,在兄弟中選中了老四肖勁光。

  在伯父的幫助下,肖勁光進了私塾館。他天資聰穎,加上十分的用功,行走坐臥手不釋卷,因此,同學們稱為“書憨子”的他,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從私塾館、鎮上的洋學堂、到長沙城裏著名的長郡中學,他一路考進去,一路讀下來,國語、算術、英文、地理,門門第一。

  “五四”運動後,肖勁光那顆仇恨舊中國的心,被強烈地激發起來。他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刊,從中捕捉真理的光芒。

  1920年8月,肖勁光加入了毛澤東等同誌創辦的湖南俄羅斯研究會,這年年底,他又進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並於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4月,革命青年肖勁光與劉少奇、任弼時等一行19人,登上了一艘去海參威的貨輪。兩個月後,他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一年後,進入蘇聯紅軍學校學習軍事。

  1922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中共旅俄支部的重要成員之一。1927年9月初,進入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學習軍事。4年後回國,他這個洋學生已是紅五軍團的政委了。

  一代名將,從此,以自己超群的文韜武略在中華大地上馳騁。

  親戚朋友想當官

  將軍不為他們說話

  1949年8月5日,長沙宣告解放。一個月後,肖勁光帶著一身征塵,回到了闊別30年的家鄉。18歲他走時,是個中學生。46歲他回來時,是第4野戰軍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湖南軍區司令員。

  9月的一天上午,一輛軍用吉普車乘輪渡過了湘江。上了北岸後,在嶽麓山腳下的小路徐徐地開。

  肖勁光身穿一件白襯衣,下身穿一條黃布軍褲,腳蹬方口布鞋,手拿大蒲扇。看著那一片熟悉的山水,那些烏瓦白牆的老房,他心潮起伏,想像著鄉人們的模樣。

  車窗外,到處是歡慶解放的歌聲,一個陳舊的時代帶著滿身的灰塵遠去了,明朗的天空下,大地從昔日的苦難中抬起頭來,聽那湘江兩岸大潮一樣的歡歌。

  在距離牌樓口離趙洲港還有1裏多路的地方,“停車,我要走著回家,不要嚇著我的鄉親。”肖勁光這樣對司機說。

  將軍下了車,沿著他小時砍柴走過的羊腸小路,他一步步攀登上山了。

  遠遠地,他的視野裏出現了一個砍柴人,他認出來了,是童年的好夥伴。肖勁光快步走過去,大喊一聲:“菊生!”

  “你是……玉成哥?真是你嗎?聽說我當了大官了?怎麽才回家來呀?”周菊生也認出他來了,叫著他的乳名。

  “早就想回來了,可是,公務纏身啊!”肖勁光笑吟吟地答道。他拉著周菊生的手,邊走邊談。

  到了周家,鄉親們早就聚集在院裏了。大家都是來看望當了大官的肖勁光的。

  肖勁光往地上一坐,就和大夥聊了起來。那時的廖錫群還是個7歲的孩子,隻是在地上跑來跑去。他看到的肖勁光是個隨和的軍人,眼睛笑眯眯地。

  記憶當中,童養媳出身的陳二嬸流著淚說:“長沙城搭邦玉成哥帶兵解放了,真了不起啊!”

  肖勁光馬上笑著糾正道:“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全國人民解放的。”說到這裏,他從地上站起來,對鄉親們說:“當前的革命形勢很好,大家要鼓勵自己的兒女踴躍參軍,徹底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我們窮苦人才有好日子……”

  有些老鄉和親屬,以為跟肖勁光當兵走可以升官呢,結果,事實證明,他們想錯了。

  廖錫群有個本家叔叔,水性特別好,在湘江裏遊幾個來回玩一樣。他向肖勁光提出要當兵,肖勁光同意了。他到了部隊做了泅渡的教練。結果,他適應不了部隊的生活。想當幹部,肖勁光並不給他講話,他隻好退役了。

  肖勁光的侄外孫姓姚,也去當兵了。原本也是想在部隊謀個一官半職,結果,肖勁光把他送到了前線打仗去了。另一個親戚,也跟著當兵了,肖勁光直接把送到催事班做飯。

  肖勁光走到姚家槽門口時,他看見到了那棵大樹下的小土地廟。廟門上還保存著一副對聯:“土生萬物,地降吉祥”。他沉思了一會兒,他對大家說:“這副老對聯,小時候我們看不懂,現在重讀時才理解了,土地菩薩隻說出半截話,人民得到了解放,人民要過上幸福生活,都靠共產黨的領導,靠自己雙手勞動,這副對聯應改為:土生萬物靠勞動,地降吉祥在人為。”鄉親們聽了,都覺得他講得有道理,大家開心地笑了。

  這天晚上,將軍在湖南省委的食堂設宴招待家鄉人。有他的同學,也有他的好朋友,廖錫群的伯父也去了。他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讓鄉人深思:“解放了,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的新中國,這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國家。怎麽珍惜?那就是要不愛錢,不能像國民黨那樣一心隻愛錢。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國家。”

  拒絕修葺故居

  “把錢用在經濟建設上。”

  廖錫群說:“肖勁光在1953年,土地改革時,回到老房子裏信了幾天。1954年,他陪毛澤東回長沙,他也回到了老家來,他和我們大家合影,鼓勵鄉親們好好勞動,多打糧食。他最後一次回家鄉,是1970年。”

  那是12月的一天,長沙的天氣已經有點冷了。身為海軍司令員的肖勁光又一次回到老家的趙洲港。

  汽車剛一開進老家的門前,鄉親們立刻潮水一樣擁了上來,大家向肖勁光伸過手去,七嘴八舌地問候他。

  67歲的將軍開心地笑了,他操著地道的家鄉話親切地詢問鄉親們:“周菊爹,還砍柴嗎?”“謝六哥,身體還健旺啵?”“砍哪!”“還行唄!”“哈哈哈……”

  細腳婆婆胡三一扭一扭地趕來了,肖勁光連忙迎上去握住她的雙手親切的叫道:“蓮姑媽,您老好啊!”

  胡三激動地說:“鄉親們托您的福,我們都很好!”

  肖勁光說:“不要這樣講,老人家,是托共產黨、毛主席的福啊!”

  大家陪同將軍走進了老家院子裏的禾場坪,對著那扇正中間的門,肖勁光深情地注視了許久,他對陪同人員說:“我就出生在這屋子靠北邊的那間廂房裏,我小時候,從這個門裏跑來跑去的,60多年了……”

  鄉親們捧上一杯家鄉的清茶,他長長地啜了一口,慢慢地品著。

  忽然,肖勁光抬起頭來,發現門牌上寫著“紅旗港”,他覺得不大對勁,這是明顯的左的痕跡。他回頭便對一位長沙的陪同人員說:“這裏原叫‘趙洲港’,我認為還是將姓‘趙’的‘趙’字改成‘照’耀的‘照’字,叫‘照洲港’為好,毛主席的光輝照九洲嘛!”

  鄉親們一聽,熱烈鼓掌,廖錫群說:“改得好!既保持了原名,又增加了新意。記也好記,找也好找。要不然的話,外麵人一來我們這裏,總要解釋一番的,告訴人家,原先叫趙洲港的,現在叫紅旗港了。這回好了,就隻說一個照洲港。”

  “你看,現在‘照洲港’門牌還掛在鄉親們的門楣上呢。”廖錫群指著一個牌說。

  改革開放後,鄉親們準備為肖勁光修複故居。

  1987年12月,長沙市郊區區委和嶽麓山鄉黨委的幾名負責同誌,代表全區人民專程赴京去看望肖勁光,同時征求老人對修複舊居的意見。

  當他們來到肖勁光家裏,看到將軍披著軍大衣站在門前,正迎候他們。

  將軍笑嗬嗬起身熱情相迎,一一問過來者的身份後,風趣地對我們說:“你們是家鄉的父母官啊!”

  大家剛剛落坐,還沒等開口問候他,他就急切地問起家鄉的情況。

  85歲高齡的老將軍,精神旺盛,思維敏捷。扳起指頭,仍能說出周菊生等童年好友的姓名和年齡。

  來自家鄉的客人帶來了鄉親們采摘的桔子,肖老將軍剝開一個,放進了嘴裏,突然,一股熱淚湧了出來。眾人沉默了。

  好久好久,肖勁光才說:“家鄉的桔子真甜!真甜!我多想再回家鄉看看啊……可是我老了,手腳不靈便了,我怕是回不去了,我看不到我的鄉親了……怎麽樣,我們照洲港的發展?”

  嶽麓山鄉黨委書記戴香齡聽到這裏,馬上匯報說:“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家鄉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鄉親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民們蓋起了一幢幢嶄新的住房。隻有您老人家那幢舊居顯得很陳舊,鄉親們渴望黨和政府早日修複,我們順乎民意,決定由區、多拿出些錢修複一下,怎樣修複好,想聽聽您老的意見……”

  聽到這裏,肖勁光連連擺手,他說:“家鄉人民的情意我心領了,可是舊居不要修了,不要把錢花在這上麵,這沒有用的。你們哪,要把錢用在經濟建設上,用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

  修複故居的事就這樣被他製止了。

  兩年後,即1989年3月29日,肖勁光在北京逝世。消息傳到照洲港,鄉親們絡繹不絕地來到故居門悼念他們的好鄉親好朋友。

  “那天,我們這裏下了雨,湘江,還有嶽麓山籠罩在雨霧裏,好像大地在哭。一個好人走了,我們都很想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