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逆著千夫所指前行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曆史舞台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豪不遜色。盡管他為人冷峻,猜忌多疑,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雍正所處的客觀條件為他進行改革提供了可行性。康熙末年,年老的康熙皇帝開始自滿於以往的業績,變得安於現狀、庸俗倦怠,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了。康熙帝開始逃避現實,反對改革,對社會現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心裏清楚,表麵上裝作什麽也看不見。但弊端和矛盾卻是客觀存在的,大清帝國實際上已陷入了政治腐敗和權力爭鬥的嚴重困境,封建政治固有的積弊顯現出來,朋黨之爭、國庫虧空、貪汙腐化、西北用兵等等,促使了當時社會矛盾逐漸上升。而麵對這樣一個時代,也正需要一位鐵腕人物來振綱除弊。雍正麵前隻有兩條路:一是順其自然,自甘墮落;另一個是拿出強悍手段勵精圖治。雍正選擇了後者。

  雍正帝銳意進取、不向權貴低頭和為民謀利的戰鬥精神與品質,使改革得以實現。雍正很有才華,又有政治鬥爭經驗,他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的道路上要克服什麽樣的障礙。

  初登帝位,雍正的江山並不穩,危機四伏,八爺黨不離不棄,始終心懷異心,十四弟大鬧靈堂,依舊不念手足,民間流言四起,這些都是可以推倒雍正江山的致命之處。雍正憑一個忍字,度過了危機,為何這麽說呢?雖然兄弟咄咄相逼,雍正以先帝囑托、天下公義、手足情深為念,一方麵一再忍讓,讓八爺不斷高升,參與政事;一方麵出台一係列政策打壓官員中的反對派,大膽啟用年輕派以及自己的親信,來穩固朝綱。

  登基伊始,雍正就立刻進行了三大動作,開恩科,鑄新錢,查虧空。可是這三件事幾乎都辦砸了:查虧空遇到了眾多官員的上下相蒙;鑄新錢卻因銅錢比例可能帶來的經濟問題而草草了事;而開恩科卻遇到了考題泄密。麵對在奪權鬥爭中失敗的“八爺黨”,雍正原想通過委以重任來收買人心,但他們卻在這幾件事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想著法子讓皇帝丟臉。雍正剛登基就麵臨了被人看笑話的窘境。其心中有憤怒,有無奈,有難過,還有悲哀。但是騎虎難下,一個國家,還有愛新覺羅的責任,統統壓在了他的肩上,他隻有走下去,為自己,為祖先,為國家。

  所以他大膽地向八阿哥黨、十四阿哥黨以及年羹堯集團等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在掃除外圍的障礙後,雍正又勇敢地向腐敗的吏治開炮了,在對科甲朋黨進行打擊時,雍正欲“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表明了他為澄清吏治、醫治痼疾的決心。雍正在打擊各個黨團的同時還在全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清查虧空、取締陋規等多項工作,使得當時的皇弟權臣們不得不或通過“拍賣”自家的財產或通過借債以補償帝國的虧空。雍正從當時的實際出發,還向那些阻礙社會發展的利益集團發起進攻。諾敏一案使雍正甚是惱火,大清朝的吏治到了那種程度,足可見整飭勢在必行。他整飭了腐敗的吏治,開創了一代清廉之風。“雍正一朝,無官不清”也許就是對雍正吏治改革的最好評價。整飭吏治,是雍正朝最大的目標,雍正一生都在為此奔波勞碌。

  在倚重內治的同時,他還傾力樹立外備,年羹堯西北用兵,一舉成名,這場戰爭的最大意義就是鞏固了雍正朝的統治基礎,這也是雍正緣何看重年羹堯,要樹“千古第一君臣”的原因。對於自己的親信,雍正向來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其創新,田文境的一體納糧、李衛的攤丁入畝、養廉等等,都可以說是雍正爺放手的結果。這份練達源於他的閱曆。

  雍正繼位時已四十五歲,經曆不少,因而使他對人情世故有深切了解。除了“洞悉下情”外,對於政治實施情況與官場百態也是“深知灼見”。這對於一位君臨天下的最高統治者來說,是個很不錯的人生曆練,有助於他的君主統治生涯,這也是雍正自豪之處。

  應該說,雍正秉性嚴酷、剛毅果斷,辦事則雷厲風行,處世難免近於苛刻瑣碎,不似其父康熙寬厚仁慈。“對於政敵,殘忍無情”,猜忌多疑,也因而得罪很多人。但幸運的是雍正又深諳籠絡人心之道,對於屬下臣子,除了通過多種手段進行訓導、加緊控製外;最常用的就是賞賜,也不時“手書福字,賜內外大臣”以茲鼓勵。“若臣工病痛,往往溫諭慰問,或賜贈藥物,或遣太醫診治,關切備至。”雍正如此恩威並進的賞賜與駕馭手段,使得臣子往往感激莫名,效忠圖報;但臣子若稍有不謹,雍正就給以顏色,自有一套寵信駕馭屬下臣子的辦法。

  但是身為帝王,需要手段,需要心狠,再多的籠絡到了必須改革時也變得無效了。國家弊病太多,就注定改革必定有一個相當激烈的陣痛期。全國上下不合作,百官阻撓,這個皇帝不停地與多數人進行著鬥爭,身心十分憔悴,卻仍然堅持他的強硬態度。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雍正也一天天地把自己推到了無人支持的絕境。整個朝廷中的大員,隻有不到十個人還在支持著他。其間年羹堯的案件尤其令雍正頭痛。年羹堯的覆滅,一方麵是由於其的種種不法以及無休止地幹預政事,另一方麵,也是應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年的幾十萬大軍屯聚西北,這當然是雍正的一大心腹大患,一旦年反,雍正毫無防範之力,與其到時反叛而剿殺,倒不如先發製人。殺年羹堯雍正經過了相當激烈的思想鬥爭。那麽多年的主仆情誼,即使雍正在聖旨中曆數其罪,但殺了他,雍正心中不會無動於衷的。

  正當改革有了一點成果時,可憐的雍正又遇到了“八爺黨”的逼宮。八王爺串通了關外的親王,掌管京城防務、握有兵權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在朝議時,直接向雍正發難,指責雍正的所作所為,公然叫囂要分權。此時的雍正已是重病纏身,身體大不如以前,整個朝堂之上雍正孤立無援地麵對著眾人的非議。關鍵時刻還是老臣謀國的張廷玉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地駁倒了眾人的謬論。而同時幾乎已經是半殘廢的十三王爺,從豐台大營調來軍隊,一場和平政變終於化險為夷。雍正已經無力再去感歎些什麽了。本性暴露的八王最後被鏟除。想不到的是更大的打擊稍後到來。

  弘時的喪命,又是一次對雍正的考驗。雍正斷然絕情殺子,雖然沒有明詔天下,但弘時“外事妄誕,放縱不羈”,當時就被革掉了王爵,數日之後便傳出他“羞愧自盡”的消息。八王爺的逼宮是雍正沒有想到的,手足相殘的局麵讓他心寒。可是不幸的是他發現自己的兒子——弘時,不僅有著與八王爺一樣的野心和欲望,而且與八王過從甚密,儼然成了另一個“八王”。深受帝王之後兄弟反目之苦的雍正,當然知道,滿腹野心的弘時的存在,必然會影響將來弘曆的帝位穩固,他不想再出現第二個八爺,兄弟他下不了手,可是自己的兒子他完全有權力去解決,弘時到頭來隻是他行為的犧牲品,帝王之家的子嗣,永遠是一個悲哀的角色。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為了江山社稷,避免為爭奪皇位而引發兄弟間手足相殘,雍正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一個政治家的胸襟,毅然決然地這樣做了。

  數年之內瘐死了八王爺、九王爺,囚禁了胤祉,和舅舅隆科多。加上弘時這個親生兒子,凡有黨援情事的勳貴格殺殆盡,真個苑苴不行於鐵麵,親情不移其剛腸。同時為了對付政敵和仇人,他實行特務統治,還與綠林俠客創造出一種暗殺利器,稱為血滴子。暗殺時,把血滴子往被害者頭上一罩,撥動機關,頭顱就被割落於囊中,再用化骨藥水化成血水。這種唯法是行六親不認的“管理”是自秦始皇以來的二百多位皇帝治國之道裏從未有過的,可這種驚世駭俗果然震住了官場蝟瑣齡齟之風。但雍正心裏的痛是無人能體會的,他的一生育有九子,出天花死了六個,膝下隻有弘時、弘曆、弘晝三子,又處死了弘時。和康熙當時的二十四子相比,人丁稀寥。

  十三年間,雍正勵精圖治,日理萬機。他曾在一折批語中說,“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堂,披覽諸處奏章,目不停視,手不停批,訓諭諸臣,日不下千數百言”。勤政,是雍正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征。縱觀中國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樣勤政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中華書局的《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說他“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折35000餘件、滿文奏折6600餘件,共有41600餘件,他在位12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折約10件,多在夜間,親筆朱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而他寫的兩首七律,很能說明他的勤政程度。

  虛窗簾卷曙光新,

  柳絮榆錢又暮春。

  聽政每忘花月好,

  對時惟望雨水勻。

  宵衣旰食非幹譽,

  夕場朝乾自體仁。

  風紀兮頒雖七度,

  民風深愧未能淳。

  ——《暮春有感》

  勉思解慍鼓虞琴,

  殿壁書懸大寶箴。

  獨覽萬幾憑溽暑,

  難拋一寸是光陰。

  絲綸日注臨軒語,

  禾黍常期擊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

  半輪為啟戒盈心。

  ——《夏日勤政殿觀新月作》

  這兩首詩,充分反映了雍正勤勉、自律、期盼治理好國家的心聲。

  雍正雍正治國,以務實為宗,惡虛華,遏貪腐。雍正一生,以務實精神治天下。他剛一繼位,便針對腐敗衰頹之風進行了堅決地懲治與清肅。他直截了當地告訴文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虛詐二字”,“最惡虛名”。一“憎”一“惡”,鮮明地表達了他對虛偽、欺詐等腐敗風氣的批判態度。在位十三年,親批奏折近三萬數,批奏之論有時竟多過上奏之言。王者,天之子,萬萬人之上。雍正卻不以己為尊,亂批旨義,也不輕信粉飾。甘肅春、夏大旱,秋降少雨,官員即上奏,天降喜雨,乃黃恩浩蕩,穀物豐收。雍正批,作物季節已過,何來豐收,並對此官員加以斥責。對官員上奏,雍正言,有事月可奏數次,無事數年不奏,無過。雲南一官員有事無事常密奏以討好皇帝。雍正批,路途遙遠,無事勞命,有上遏官員,下欺百姓之嫌。雍正對大小俱事皆請示皇帝甚為嫌惡,指出,此為推卸責任,保全自身行為。遠征官員曾上奏,何時行兵作戰,雍正批,朕在千裏之外,不知當地實情,如何發令?對貪官,雍正從不手軟,非殺即罷。對無用清官,同樣不留。其所言,無所事,即為瀆職。雍正曾要求官員上疏,指出自己過錯,過錯為實,重獎,指錯了也無過。

  康熙這十三年中,雍正每天禦殿聽政,批覽奏折(或來自各地的秘密報告——朱批密折),“從朝至夕,殫竭心力,尚恐經理未周。”如此勤於政務,真為曆代帝王所罕見。雖然雍正曾說:“自古帝王,未有如我聖祖皇考之勤政者。”康熙的勤政雖是事實,但雍正卻比乃父更勤。因此,雍正也曾自負地說:“即皇考之勤,亦無自朝至暮辦事之理。”雍正的理政不怠,十三年如一日,曆代封建帝王者,實難於出其右。所以清史學者孟森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以及“其英明勤奮,實為人所難及”。

  如果說到政績,雍正是清入關後十位皇帝中比較突出的一位,在位時間雖然短暫,但取得的成績絲毫不比其父康熙和嗣子乾隆遜色。雍正在位期間,重視選拔、使用人才;整頓吏治,懲治腐敗;加強封建中央集權,設立“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的軍機處,親理軍政要務。此外還開豁“賤民”,廢除各種人身依附關係;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改土歸流,鞏固邊疆。

  雍正以前,滿族統治者沒有確定的傳位定例,所以在努爾哈赤和康熙死後,兩次引起皇位之爭,雍正吸取這一教訓,認為立皇子是國家大計,與一般的政治不同,不能由大臣議定,應由皇帝獨斷,但如公開立一皇子,又將引起兄弟的明爭暗鬥,惹出禍來,所以,他決定將自己選定皇太子的詔書,在生前寫好,密封藏在錦匣裏,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麵。皇帝死後,由總管太監取出,當眾宣讀。郭美蘭:《雍正繼位》,《檔案與社會》1998年第11期。

  有人說,雍正當皇帝後,大刀闊斧地肅貪反腐,革除康熙晚期累積的社會弊病,推行新政,得罪了一批官僚、縉紳、地主和文人,因之對其恨之入骨,百般進行貶低。可是,曆史上哪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不用鐵腕手段治國施政?又有哪一個皇帝因革故鼎新不得罪人?秦始皇焚書坑儒,暴虐成性,得了個“暴君”的惡名,人們也並沒有否定他統一六國,統一貨幣,書同文,車同軌的業績。

  雖然清世宗雍正這個朝代隻有短短的十三載,偏巧又夾在各占六十年的“康乾盛世”中,容易令人有白駒過隙的一瞬之感,所幸後世對雍正皇帝並不陌生,近年來史學界已理解到雍正朝的重要性,中外史學家對雍正是有公正評價的。距雍正朝僅僅幾十年的清嘉慶著名學者章學成就說:“康熙末年積弊,非憲皇帝不能擴清至治。”旅日華人學者楊啟樵在他的《雍正皇帝及其密折製度研究》一書中說:“雍正關懷民瘼,孜孜勤求治理”,“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帝的整飭,滿清恐早衰亡”。日本學者佐伯富曾這樣評述雍正:“伊繼位時年四十有五,正值春秋鼎盛之時,且非夙居宮禁,不諳世事,而於官場,皇族之積弊痼習早了然於胸,故甫嗣位即擬根除此事弊害”,認為他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進者,是促進清朝曆史發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曆史人物”。

  雍正作皇帝有他自己的無奈,孤家寡人的生活,有很多東西並不為旁人所理解,正如圍城裏所說,城外的人拚命想進去,城裏的人拚命想出來……縱觀雍正這一生可以說:雍正,是一個極富個性的君王,他在康熙末年諸王爭位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康乾盛世承前啟後的皇帝。他推陳出新銳意進取,一心一意清積弊,懲貪賄,極力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發養廉銀等新政。這些都是利國利民之舉,但卻遭到上層社會的反對,致使兄弟之間的矛盾激化。雍正頂住這些壓力,逆風而行,終於以自己的方式為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而不管世人有沒有讀懂他的真正用意。

  §§第九章 史上最幸運的皇帝——乾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