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三節 布什父子總統

  1942年。布什中學畢業。這時美國已經參戰。所以他就報名參加了海軍航空隊(那時空軍尚未獨立,附屬於陸軍和海軍)。他學的是轟炸機駕駛員。1943年6月,他正式成為作戰人員。時年18歲。他駕駛的是“複仇號”轟炸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轟炸機。他被派往太平洋的“聖傑辛托”航母上服役。1944年5月23日,他第一次出擊,轟炸威克島上的日軍設施,並安全返回。

  7月,航母駛向了波寧群島,以便轟炸衝繩島和小笠原島。1944年9月2日,布什所屬的小隊飛往小笠原島轟炸日軍的電台。布什的飛機不幸中了日軍的高射炮。他的機艙冒煙,他立即用無線電通知兩名艙友跳傘,但沒有回音(事後知道他們已死)。於是他隻好自己跳傘,但在下降時碰到了機翼,頭部受了傷。落入水中後,其餘的飛機在他頭上飛繞幾次,向他指示所拋下的充氣袋的方位,並拋下了一箱醫傷用品。然後就飛走了。

  布什設法抓住了充氣袋及醫傷箱。他麵前隻有兩條路。一是向後退,那是日軍的島,被抓後非死即辱,一是向大海遊,十之八九也是一死。正在無所適從之際,忽然出現了一個潛艇潛望口,他不知這是哪國的潛艇,隻有向上帝禱告,希望這是美國的潛艇。禱告產生了效果,果真是一艘美國潛艇。潛艇浮出了海麵,把布什救了起來。

  布什本來是基督徒,現在更相信上帝了。他認為這是上帝的安排,他必須完成上帝交給他的使命——為國家服務。

  救他的是“芬班克”潛艇。“芬班克”把他送回了航母。1945年9月,布什從海軍退役。他在作戰中共飛行了1228小時,執行任務58次。他榮獲了一次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和三次飛行獎。

  退役後,他就與芭芭拉結婚。然後進了他爸爸所進的大學——耶魯大學。他主修的是經濟學。他和芭芭拉住在校外的一家公寓內。他還在那裏當了父親。1948年,他大學畢業。往那裏去?成了一個問題。

  布什在自傳中說:“我不想做按部就班的事。我是在戰爭中受過洗禮的人。我看到過各種人民和各種文化,我熟悉危險的事,我失去了不少朋友。我所熟悉的戰前世界我毫無興趣。我要追求新的生活,某種值得一搏的生活。不是那種給你安排好的生活。每周五天,天天上班下班來回奔走,這不是我所要過的生活。”

  他選擇了“往西部去”。

  1948年夏天,布什到德雷塞工業公司當夥計,工作十分辛苦,在獲得經驗後,於1951年同朋友奧佛培合辦了一家獨立的石油公司,過兩年,又與李德克兄弟合組了柴伯達石油公司。休·柴伯達任總經理,布什任副總經理。

  休·李德克是一名石油奇童,他主持挖了127口油井,井井產油。柴伯達公司大發其財。他和布什又組建了一個分公司——柴伯達近海油田公司,專門在墨西哥灣挖油。1959年,兩人決定分家,布什獲得了近海油田公司。他把總部遷到了休斯敦。

  1960年,布什已是一位著名的德克薩斯石油巨子了。不過,布什不是為錢而賺錢。他懂得“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他決定賺足錢後投身政界。德克薩斯本來是民主黨勢力範圍,布什同一批年輕人要把德克薩斯從民主黨手中奪過來。所以他是德州共和黨少壯派之一。不過他到底還缺乏經驗,隻知道忠於黨而不問理由。

  1964年,他幫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高德沃特競選,結果失敗。1966年,他自己在休斯敦的一個區競選聯邦眾議員,獲得成功,後來又連選連任一次。1970年,他競選參議員,結果失敗了。這時,尼克鬆總統伸出了援助之手,請他出任駐聯合國大使,這使他有機會結識了許許多多外國朋友。

  兩年後,尼克鬆又請他出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夫人芭芭拉認為這是一個惹是生非的職位,不過布什還是以“黨性”為重,接了下來。結果不出夫人所料,來了一個“水門事件”。尼克鬆向布什當麵保證說:“喬治,我說的都是真話。”布什信以為真,拚命為尼克鬆說話,最後才知道受了尼克鬆之騙。所以他對尼克鬆沒有好感。

  福特總統上台後,為了酬答布什之勞,請布什在兩大美差之中任意選擇:駐英大使或駐法大使。但布什卻加以拒絕而挑選了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一職。

  據人們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早就預見到中國將成為一支未來的國際力量。二是他想盡快擺脫“水門事件”的一切影響,走得愈遠愈好。

  1975年,他就生活在北京。

  雖無大使之名,實際上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任駐華大使。

  他與其他國家大使不同,他是一位有意在北京熟悉中國人的大使。他常常和夫人一起騎自行車穿街走巷,甚至親自往菜市場買菜。他還到崇文門基督教禮拜堂做禮拜。他特別愛吃中國菜,直至今天還如此。

  他家中還掛著一張騎自行車在天安門金水橋旁所拍的相片。

  1975年底,福特總統又請他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這又是一個惹是生非的職位,他以“黨性”為重,接受了這個燙手的職位。不過,他做得不錯,在他領導下,情報局的內部矛盾大趨緩和。但沒有多久,大選來臨,福特下台,卡特入主白宮,換了人馬。布什回休斯敦重新過老百姓生活。

  1978年又逢大選,裏根請他當副總統候選人。共和黨獲勝,布什就成了副總統。布什小心謹慎,萬事配合裏根,避免自己出風頭,深得裏根信任。8年後,他當了裏根的接班人,任美國第41屆總統。

  他在總統任內最大的功績就是拯救了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獨裁者薩達姆向科威特發動了突然襲擊,迅速地占領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爾外逃。布什麵臨一個十分緊急的情況。

  他沒有辦法馬上作出決定,他要等一等看清局麵的發展才做決定。

  鮑威爾則回憶說:“喬治·布什就是這樣的人。當他碰到問題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倉促作出決定。他要觀察一下,要思考一番,他要尋求一些人的意見,他要打電話商量。然後他考慮這些意見,再進一步征求意見。然後決定該聽從誰的意見。”

  星期六,在戴維營會議室開會。鮑威爾在會上介紹了施華茲科普夫,由施華茲科普夫作匯報。施華茲科普夫出示了黑白幻燈片,論證薩達姆的兵力部署。施華茲科普夫詳細地談到要應付上百萬“共和國衛隊”所帶來的軍事供應困難,因為美國是從千裏以外來供應的。目前隻有2000到3000人的地麵部隊,三四周內可達到四萬人,兩個空軍團,50艘戰艦(包括兩艘航母)。

  美國的第一步是要防止薩達姆入侵沙特阿拉伯。布什派國防部長切尼親赴沙特麵見國王。法赫德國王終於同意美軍進駐沙特。這個行動代號名為“沙漠盾牌”。在此期間,美國征得了27個國家的軍事幫助,日本和德國則同意給予財政幫助。21個阿拉伯國家中有12個在開羅發表聲明支持沙特抵禦伊拉克。

  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一下上升了14個百分點。國會也予以熱烈支持。民主黨參議員克臘斯頓說:“我們再也不會像在越南那樣充任單槍匹馬的英雄了。”

  薩達姆則表示不屈,他向美國發出警告說:“你們將接到一袋袋的美國人屍體。”他還派外長阿齊茲到莫斯科尋求支持。9月5日,阿齊茲會見了戈爾巴喬夫,戈氏卻對他說,蘇聯認為伊拉克是侵略國,他希望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於是美蘇關係進入了新階段。

  4天之後,布什與戈爾巴喬夫舉行了7小時的會談。布什對戈爾巴喬夫自動反對薩達姆感到十分高興。他星期二在國會發表演說道:“國家間的新夥伴關係已經開始。在這動亂時刻產生了一種新的世界秩序。這是一個新的時代,它已在更大程度上從恐怖中解脫出來,在更大程度上尋求正義,在更大程度上尋求和平。在這個新時代中,世界所有各國,不論是東是西,是南是北,都可以和諧地共同繁榮。”他說,他和戈爾巴喬夫取得一致意見:“伊拉克必須從科威特全部地、立即地、無條件地撤出。”

  1990年11月,輪到美國為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在國務卿貝克主持下,安理會以12對2票,通過第678號決議,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否則有關國家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迫其執行。這意味著美國可以使用武力。

  布什再次給伊拉克打招呼,表示願與伊拉克用外交解決問題,但有三個條件:伊拉克必須全部撤出科威特;恢複科威特合法政府;釋放所有人質。他還向美國人民保證,如果采取軍事行動,“這絕不會是又一次的越南。”

  此時此刻,薩達姆仍然不相信美國會真的出兵。但他同意派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與貝克會談。兩人於1991年1月9日在日內瓦談了6個半小時,阿齊茲態度強硬,寸步不讓,甚至拒絕接受貝克要他轉交由布什寫給薩達姆的一封信。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是德奎利亞爾,他做了最後一次努力,也宣告失敗。

  至此,局麵已定,布什乃向國會征求同意出兵。參議院以52票對42票表示同意,眾議院以250對83票表示同意。1月14日,布什簽署了兩院的決議,其中說:“伊拉克的常規、化學、生物和核武器以及彈道導彈計劃已構成了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1月16日,布什簽署行政命令,授權軍隊對伊拉克使用武力。他還禱告說:“主啊,給我力量來做我應當做的事。”國防部長切尼下令戰地指揮官施華茲科普夫於16日夜對伊拉克進行空中攻擊。戰爭開始了。

  布什收到的第一個戰報是:56名海軍飛行員全部返回,沒有損失任何飛機。7點20分,巴格達上空一片火海。

  薩達姆也有一手。他向以色列開始發射“飛毛腿”導彈,他希望以色列加以報複,這就可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反感,從而拆散阿拉伯國家的反薩陣線。但布什識破了他的計謀,他極力勸說以色列,無論如何都不能采取報複行動,並向以提供“愛國者”導彈,在空中堵截“飛毛腿”。在美國勸說下,以色列“忍”了下來。薩達姆之毒計未能生效。

  1991年1月12日,美國國會表決通過同意布什總統在波斯灣采取軍事行動的決議。1月16日晚(華盛頓時間),布什總統發表電視講話,宣布代號為“沙漠風暴”的戰爭行動已經開始。

  “沙漠風暴”自1月16日開始到2月27日宣布停火為止,前後持續了42天,其中空戰階段38天,地麵戰爭為4天。在地麵戰爭中,美軍和多國部隊突入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基本上打垮了伊拉克軍隊,使之失去了戰鬥力,並重創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迫使伊拉克接受停戰條件。科威特的領土和主權得到恢複。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傷亡了近10萬人,而美軍僅死亡137人。這是布什的大勝利。布什的威名如日中天。

  但在1992年的選舉中,他卻敗給了民主黨的克林頓。主要是因為他沒有能夠兌現前次競選中所許下的諾言:不會增稅。這裏我們要順便說一下,在中國有一句成語“談虎色變”,但在美國卻是“談稅色變”。老布什沒有實現不增稅的諾言,終於吃了苦頭。

  現在回頭來說小布什。1946年7月6日,小布什生於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幼年隨父母遷居德克薩斯州石油城密德蘭。他的上學過程完全“照抄”了他父親。首先是進馬薩諸塞的菲利浦中學,他在該校的第一篇作文被批為“不得體”。他雖是學校的棒球隊員和籃球隊員,但絕大部分時間是“板凳球員”。

  1964—1968年,他在耶魯大學曆史係學習,成績為C。畢業後正值越南戰爭,他加入了德州國民警衛隊,學習飛行已經過時了的F102戰鬥機,得以留在國內,未赴戰場。

  1973年9月,他又進了哈佛讀企管碩士,1975年畢業後回密德蘭做石油生意。

  他的前半生可以說一事無成,甚至是潦倒。人們普遍不看好他。

  1986年,他40歲,這大概可算是轉變之年。

  他的光譜公司石油生意每況愈下,到6月份已虧損40多萬美元,債務已超過300萬美元。當時,小布什一直設法將這個公司處理掉,以扔掉這個“燙手山芋”。哈根公司最後買下小布什的光譜公司,代付公司所有的債務,接管其經營業務,並為該公司注入急需的哈根公司股份,還讓小布什進入哈根董事會。哈根是一家大公司,它的董事會是由一些具有名門望族背景的成員組成,該公司的戰略是收購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它兼並光譜公司,首要原因是想羅致小布什進入公司董事會,把鼎鼎大名的“布什”的姓氏掛在公司,將是該公司的一筆財富。

  如果說與哈根公司的合並使小布什能夠在生意上重整旗鼓的話,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及其家庭和朋友:他酗酒的惡習。這一惡習正在損害他與家庭和朋友們的關係,影響他的事業和身體健康。酗酒使小布什常常舉止失態,有時候竟達到出言不遜和惹是生非的地步。小布什本人在199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當時我意識到酒正在吞噬我的精力,並可能會最終銷蝕我對他人的愛和感情。當你酗酒時,它可能是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自私行為。”

  1986年,小布什將其稱之為不同尋常和至為關鍵的一年。他在擺脫商戰失利和改掉酗酒惡習之後,終於在40歲那一年調整了人生方向,與過去的一切訣別,開始走上新的人生之途,並找到了一條充滿光明前程的路,回歸到他名望家族的起點。

  小布什的改變從何而來呢?這卻要歸功於福音布道師葛培理。1985年,葛培理到緬因州的布什夏季別墅做客,與小布什做了一次深入的談話。小布什後來說:“葛培理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於是我開始了轉變。”

  1988年,老布什當選為美國總統。在此之前一年半,小布什一直擔任父親的總統競選顧問。他意識到自己此時必須離開華盛頓到其他地方謀生,需要做一種獨立創業的工作。再過兩年,德克薩斯州將舉行下屆州長的競選,小布什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候選人。但他尚未為這種事業上的突破創造足夠的政治和個人條件。雖然幾年前他已將自己的一家小石油公司賣給了哈根公司,做了一筆有利的交易,但他仍缺乏充足的資金,難以毫無顧慮地將生活重心轉向政治競爭。更重要的是他在年屆42歲時尚未作出值得稱道的個人業績。

  一名從前的生意夥伴在1988年打電話給小布什,詢問他是否有興趣集資購買“德克薩斯流浪者”棒球隊時,他反應積極。這支球隊的基地位於達拉斯郊區。小布什認為如果自己希望開始一種政治生涯,這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可以提供自己一直尋求的經濟保障,也能借此體現自己的才幹和提高知名度。這支名叫“德克薩斯流浪者”棒球隊的原老板埃迪·奇利斯是布什家族的老朋友,由於當時處於資金周轉的困境中,急需將棒球隊賣掉。接手棒球隊後,小布什是股東之一,他的投資集團購買了棒球隊86%的股權,其中他的朋友威廉·德威特籌借注入了其中一半的資金,其他資金來自於一個由德克薩斯金融家理查德·雷恩沃特和愛德華·羅斯牽頭的集團公司。

  小布什和羅斯商定,兩人在經營棒球隊時將共同決策,羅斯在幕後操作,而小布什在對外交往時代表球隊。小布什對球隊的投資僅60多萬美元,但因參與球隊交易的全程運作和球隊的經營事務,在這支球隊後來被出售時,小布什將額外獲得10%的酬勞。一年後,這支球隊價值由原先2800萬美元升值到6200萬美元。1994年新的棒球場館建成啟用後,球隊身價又一次攀升,到1998年再度升值,達到1.16億美元。

  小布什第一次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勤奮工作進入了社會名流之列,經常參加球隊經理的會議,發表演講,坐在比賽的看台上時周圍的球迷舉著上麵印有他頭像的牌子呐喊、助威和瘋狂。球迷們在他座位旁邊列著長隊等著索要他的親筆簽名,崇拜他的熱情絲毫不亞於對流浪者球隊超級投手諾蘭·瑞安的癡迷。

  1993年1月,老布什搬出了白宮。正是這一年,小布什決定要奪回白宮。他的第一步是從州做起。那就是說,先要在德克薩斯取得州長寶座。那時的德州州長是一位女性,叫安·理查茲。她是一位頗得人心的女州長。小布什必須全力以赴才有取勝的希望。

  1993年春,小布什在德克薩斯州各地召開各種會議,還邀請了老友吉姆·弗朗西斯擔任自己競選班子的主管,商討競選州長的大計。他們認為德州選民喜歡理查茲州長的個人風格,但並不讚同她的許多政策。

  小布什決心在決定競選前製定出一個明確的計劃。“我父親讓比爾·克林頓決定哪些問題是他們兩人要辯論的話題,”他曾經這樣說。“我決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他提出,“必須依靠政策主張取勝,而決不能對理查茲進行人身攻擊,因為那樣的話她就會成為令人同情的犧牲品。這就是我們的策略。”

  理查茲認為小布什一事無成而隻能仰仗父親生活,脾氣急躁並缺乏從政經驗。但民意測驗表明,選民對小布什的評價則截然相反,他獲得的支持率相當高。

  小布什越是堅持宣傳自己的政策主張,理查茲似乎越是對此不屑一顧。在他們舉行的唯一一次辯論中,小布什注重闡述自己有關教育、犯罪、福利和民事過失的法律改革的政策主張,理查茲發現自己被動地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作出反應。理查茲後來在《拉裏·金現場直播》節目上坦承:“根據我的記憶,事實上那是我一次表現欠佳的辯論。”她的盟友認為理查茲因為過分自信而被對方擊敗。

  1994年11月8日,小布什獲取55%的選票,贏得了選舉的勝利,理查茲隻得到45%的選票。父親老布什給兒子打來祝賀電話:“我為你感到自豪。”任州長第一年,小布什通過對州議會做工作,推出了一些計劃,將許多教育權力下放到基層,開始了一係列削減福利費用的措施,還對少年犯罪實施更加嚴厲的懲罰。他在第一年獲得的滿意率上升到60%以上。

  進入第二年後,美國《時代》周刊、《波士頓環球報》和《紐約時報》等報刊開始對小布什的未來倍加關注。這些報刊注意到,共和黨全國領導人開始對布什州長異常熱情並畢恭畢敬。1996年,人們已公開談論小布什作為多爾的副總統搭檔參加總統競選的可能性。但老布什勸告兒子:首先應該實現連任德州州長的目標。由於小布什獲得較高的支持率,在新聞媒體上的較高知名度以及他的名字所具有的吸引捐款人的能力,他被邀請擔任在聖地亞哥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兩主席之一。

  1998年,小布什在連任州長競選的民意測驗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對手是民主黨人、負責德州土地事務的官員加裏·莫羅。9月,民意測驗預測,小布什將在連任競選中贏得70%的選票。在全國範圍的民意測驗也表明,小布什的聲望超過了前參聯會主席科林·鮑威爾、斯蒂夫·福布斯和副總統阿爾·戈爾。小布什最終獲得69%的票數,連任州長。在1998年連任州長競選活動的後期,盡管美國各種報紙都在談論小布什參加2000年總統競選的前景,他本人卻拒絕明確表態。經過一段時間猶豫之後,小布什於1999年3月7日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宣布,他將組成一個10人委員會,評估全國支持他競選總統的形勢。由此,他朝著謀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邁出了一大步。6月12日,小布什正式宣布參加美下屆總統競選。在大選中,他幾經波折,最後總算取得了勝利。

  2001年1月20日,小布什在就職演說中說:

  在上世紀大部分的時間裏,美國對自由民主的信念猶如洶湧大海中的磐石。今天它就像風中的種子,落在許多國土上生根發芽。

  對民主的信仰不僅是我們國家的信條,也是我們人類本能的希望,是一個我們懷有但並不獨有的理想,是一個我們肩負並繼承發揚的信念。即使曆經將近225年,可我們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我在此鄭重宣布:我將致力於建設一個公正和充滿機會的國家。

  我知道這是可以達到的目標,因為上帝把我們創造成平等的人,我們是生活在他那超越凡俗的力量的引導下的。我們對使我們團結和指引我們向前的原則充滿信心。

  美國從來不是靠血緣、出身或地域結合起來的國家。把我們聯係在一起的是理想。理想使我們超越背景的不同,超越個人的利益,並逐步領會公民的涵義。

  在一個最理想的美國,對原則的承諾和對文明的關注是完全相應的。一個文明社會要求每個人懷有善意,彼此尊重,行事公平,懂得寬恕。

  一個最理想的美國也是最有勇氣的美國。

  我們在繁榮盛世也必須表現勇氣,敢於正視問題,而不是把問題遺留給後代。

  我們將改革社會福利和老年醫療保險製度,避免讓我們的孩子們陷入原本有能力避免的困境。我們將減少稅收,恢複經濟勢頭,對美國人民的辛勤勞作和進取精神給予獎勵。

  我們將建設無懈可擊的防衛係統,不讓虛弱給敵人以可乘之機。我們將處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使新世紀沒有新恐懼。

  但小布什的美麗諾言,隨著2001年9月11日的美國遭突然襲擊事件而黯然失色。今天的美國不但沒有做到“沒有新恐懼”,而是充滿“新恐懼”。

  美國中央情報局很快查明,發動“9·11”事件的總指揮是沙特阿拉伯人本·拉登。本·拉登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恐怖主義者,這時他正避居於阿富汗。那時阿富汗的統治者是塔利班。塔利班是個什麽東西呢?

  20世紀80年代,蘇聯侵略軍撤離阿富汗。這個國家隨後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麵,始終處於戰亂和貧窮中的百姓苦不堪言。

  1994年7月,在阿富汗南方坎大哈省,一個地方軍閥叫曼蘇爾的綁架並強奸了一名婦女。這個橫行霸道的人早已使當地人民深惡痛絕,隻因國法無存,百姓隻能忍氣吞聲。有一個名叫穆罕默德·奧瑪爾的,他是一家宗教學校的校長。出於義憤,他組織學生偷襲,殺死了曼蘇爾。奧瑪爾及學生的義舉得到民眾支持,也震動了軍閥們。由於宗教學校學生在當地被叫作“塔利班”,於是,奧瑪爾這一夥就被稱為塔利班。

  8月,奧瑪爾在阿富汗邊境城市查曼正式成立政府,其隊伍就是800多名宗教學生軍。塔利班屬伊斯蘭的多數派,即遜尼派。它迅速擴張,在3個月的時間裏就占領了普什圖人聚居的廣大南方地區。饑寒交迫的民眾不斷加入塔利班,很快它就擁有了3萬人的部隊。

  1995年塔利班向北方推進,發起“進軍喀布爾”的大規模戰役。由於它提出了一個吸引人的口號“把阿富汗建成一個統一民主和繁榮的伊斯蘭共和國”,深受人民歡迎,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兵臨喀布爾城下。1995年9月27日,喀布爾被攻下,守軍司令納吉布被當眾處死,並懸屍示眾。

  但塔利班自稱要建立一個“最純潔的伊斯蘭國家”,實際上實行的卻是極端主義。譬如說,它竟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聯合國和各國名流的呼籲,用大炮轟掉了千年古文物巴米揚大佛像。它還壓製婦女的權利,不讓女孩上學。正因如此,它收留了同它一鼻孔出氣的所謂“純伊斯蘭主義者”的本·拉登。

  小布什政府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遭到了斷然的拒絕。於是在俄羅斯和中國的默認下,美國聯合英法等國,對塔利班進行了進攻。塔利班當然經不起美國的打擊,很快崩潰,逃往了邊遠的山區,也就是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區。接著由卡爾紮伊出來在喀布爾組織新政府。

  卡爾紮伊何許人也?

  哈米德·卡爾紮伊1957年12月生於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普什圖族人。早年曾先後在喀布爾哈比比亞高等等學校和印度西姆拉的喜馬偕邦立大學習,後往美國留學,能講流利英語。

  卡爾紮伊的祖父曾經是查希爾王朝的國家顧問。父親阿巴杜爾·卡爾紮伊曾任前國王查希爾政權時期的國民議會主席。1973年達烏德發動政變,推翻查希爾王朝,卡爾紮伊這家開始了流亡生活。1982年,卡爾紮伊投筆從戎,參加了反抗蘇聯入侵的鬥爭。在納吉布政權垮台後,擔任過拉巴尼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長。1997年,他移居巴基斯坦。1999年,卡爾紮伊的父親在奎達市被塔利班暗殺,他因此加入了反塔利班的活動。“9·11”事件後,他秘密回到阿富汗,集結反塔利班武裝力量,成為普什圖族伯帕紮伊部落的領袖。

  2001年12月,他被出席波恩會議的各派阿富汗代表推舉為阿富汗臨時政府主席。2002年6月任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2004年10月在阿富汗首屆總統大選中當選為阿富汗共和國總統。他曾多次遭到暗殺,但都化險為夷。他說,他早就對此有思想準備,他願為國犧牲。

  他在阿富汗作出不少貢獻,力求使阿富汗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結果如何呢?

  小布什夫人勞拉曾於2008年6月訪問阿富汗,並接著在巴黎的支援阿富汗國際會議上發言,介紹阿國情況。她說:“阿富汗人民已經取得驚人的進步。阿富汗的嬰兒死亡率已減少了25%,平均國民收入增加了70%。2001年時,隻有8%的人能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險,今天已到達85%。2001年時,上學的兒童不到100萬人,而且都是男孩。今天上學兒童已超過600萬,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孩子。”

  她說:“在今天的會議上美國將承諾為阿富汗的發展再資助102億美元。在2006年的倫敦會議上,美國曾資助59億美元。”她籲請各國齊心協力地來幫助阿富汗振興。“我們必須表示決心,不讓阿富汗之振興失之交臂。”

  如果小布什的阿富汗計劃真的成功,那將初步證明,民主是可以輸出的。當然,這是一個有待證明的問題,我們隻能拭目以待。

  接著而來的是進攻伊拉克。老布什總統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故意放薩達姆一馬,為的是“以觀後效”。但薩達姆並不領情,繼續推行反美政策。小布什乃以對方偷偷發展核武器為罪名(其實薩達姆已停止搞核武器),聯合英國,向伊拉克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爭。就戰爭本身而言,這是打了一場漂亮的仗。據說是非常精銳的伊拉克30萬國民衛隊竟在不到一周之內就全部瓦解,美方可稱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巴格達。但戰役的勝利未必等於是戰爭的勝利。伊戰逐漸地變成了越戰。雖然美軍在2005年演出了活捉薩達姆的喜劇,並由伊新政府於2007年處死了薩達姆,但戰爭遠未結束,伊拉克的“聖戰分子”不斷采取自殺性偷襲,美軍的傷亡日有所聞,這就引發了美國國內反戰之聲,並終於導致了小布什的下台(也就是共和黨的下台)和奧巴馬的勝利。

  小布什的下台帶來了兩種不同的評價。有的人認為他是一位差勁的總統,有的人則認為他是一位傑出的總統。同意後者評價的理由是:他毫不動搖地捍衛人類的自由。

  2007年6月5日,在全球八大工業國高峰會召開前一天,美國總統布什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發表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講話,主要是闡述美國為什麽要向全世界傳播自由的價值。小布什總統強調,美國向全球推廣自由民主價值,不是要將美國的價值觀強加給其他人,而是全世界的人,都渴望自由,都需要民主,民主具有普遍性;“事實上,隻有暴君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

  這種對自由價值的認知,實際上是對西方文明核心價值的闡述。因為自由(Freedom)不是美國人、西方人的專利,而是全球所有人生來就應該有的權利,任何人都不可以剝奪。人類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膚色,不分出生地,隻要是人,就應該有自由。整個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掙脫各種各樣的暴君,爭取自由的曆史。

  今天美國領導的全球反恐,就是在捍衛人的自由,人的選擇權利,這種權利不可以被恐怖分子用暴力剝奪。“每個人的生命都具有人世間任何勢力都無法剝奪的尊嚴和價值。”小布什總統強調,雖然美國和盟友使用軍事手段全球反恐,但是,不管美國有怎樣強大的軍事力量,都無法和民主、自由的理念所產生的普遍的感召力相比擬。也就是說,自由的價值,民主的理念在人們心裏所產生的呼喚,才是最有力量的。

  小布什總統提出兩個不大可能:一個是,有了民主和自由的社會,才有對人民負責的政府,而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家之間,就不太可能發生戰爭和攻擊,而會通過政治程序解決種種問題。另一個不太可能是,在民主的社會,人們能夠自由地發出政治異議聲音,不滿情緒有渠道發泄,這樣也就不太可能走向極端。

  沙林斯基認為,小布什總統是西方國家中,少有的堅定不移地傳播民主價值的領袖。在西方多數國家元首都明哲保身,不願得罪那些專製政權的情況下,小布什總統挺身而出,堅定地主張向全球傳播自由,實在是與眾不同。

  小布什總統在演講中,特別點名批評朝鮮、古巴、伊朗等專製國家,指出它們仍然用暴力,用剝奪人民選擇權利的方式統治。布什總統也點名評論了俄國,指出俄國結束共產統治之後,現在則出現限製言論和新聞自由,威權統治的傾向。

  小布什認為,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有義務傳播民主的價值。布什總統接見了包括俄羅斯,古巴、蘇丹、烏茲別克、越南、津巴布韋等15個國家的27名持不同政見者,布什總統說,民主國家有責任幫助這些人建立自由社會的奮鬥。因此美國將把對外支持民主的項目資金增加一倍,從2001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15億美元:同時將專門支持各國民運的美國民主基金會(NED)的撥款增加一倍半,從2001年的3100百萬美元增至8000萬美元。

  原蘇聯持不同政見者,曾入獄九年,後移民以色列,出任以色列副總理的沙林斯基(Natan Sharansky)兩年前出版了一本暢銷書,書名是“民主的案例:自由的力量戰勝專製”,在書中他提出:隻要在一個國家的市中心廣場可以自由發表政治演講而不受到懲罰,這個國家就有了民主。

  小布什在離職前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希望自己在人們記憶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沒有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出賣我的靈魂。我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念來到華盛頓,也將帶著同樣的價值觀念離開。”

  小布什還說:“人類千百年的曆史,最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裏的夢想。因為隻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裏向你們講話。”

  這就是真正的民主精神。

  小布什所代表的,所倡導的,正是這樣一種美國精神:有清教徒的傳統,有拓荒者的勇敢,有自我實現的激情,有愛和寬容的品格。美國這個國家之所以可愛,便是因為人們對它的認同和皈依,不是基於文化、曆史、種族和地理,乃是因著價值與精神。這樣的國家才是不可戰勝的,也隻有這樣的國家才吸引了那麽多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加盟”其中的“偷渡客”,正如小布什所說:“我對美國的承諾充滿信心,因為我知道美國人的精神。這是一個能夠激勵移民冒所有的風險來追求自由的國家。這是一個人民在危機中仍保持鎮靜,在痛苦中仍懷有同情的國家。我們周圍都是這樣的人。”充滿牛仔氣質的小布什本人,也正是這群具有“美國精神”的美國人之一。今天有一些美國人,已經不具備此種“美國精神”了。他們比美國之外的“反美主義者”還要反美。

  美國思想家布魯姆指出,美國已經深陷於“價值相對主義”之中,價值相對主義讓人們擺脫了羞恥和負罪感,以及追求其一避免其二所要求的不懈努力,這種思潮“首先反映著我們現實的美國生活和最發達的德國哲學之間的姻親關係”。與之相反,布魯姆讚揚另外一類人:“對價值深信不疑的人是值得讚賞的。他們的強烈信仰,他們的關愛或興趣、他們對某種事情的信念,是自主、自由和創造性的明證。這樣的人與無所用心的人正好相反,他們是有準則的。”小布什正是這樣一位有價值和準則的、遵照信仰的引導生活和做決定的總統。

  《華盛頓郵報》如下一則報導顯示了前總統小布什的生活過得很舒暢:

  過了9個月近乎隱形的生活後,布什今天以新身份露麵:勵誌演講人。

  布什正在寫一本書,內容有關他不得不作出的十幾項最艱難決定。布什看起來很放鬆,也比他實際年齡(63)年輕。他這次演講似乎沒有統一的主題,而是把種種逸聞和笑話串在一起,而且不時提到對上帝的信仰。他說:

  “我認為,沒有對上帝的信仰,你根本做不了總統。21歲的時候,我不會這麽說;現在63歲了,我可以告訴你,做總統的時候,最讓我驚歎的一點就是,人民的祈禱對我是有影響的。我無法向你們證明這一點。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有些日子不那麽美妙,但每天都是歡樂的。”

  他把這歸功於人民的祈禱。

  這次廣受宣傳的活動看來標誌著小布什將開始新的生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