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埃莉諾·羅斯福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同尋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傳統的白宮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為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載入曆史史冊的。

  1884年10月11日,埃莉諾生於紐約市的一個銀行家家庭。她的媽媽是有名的美女,她嫌埃莉諾長得沒有她自己好看,竟把她叫作“老奶奶”(granny),這大大地刺傷了小女孩的心,因此她從小就把父親當作她的上帝。她在自傳中說,她對父親走路的聲音特別敏感,甚至勝過小狗。當她一聽到父親回家的聲音,她就不顧一切,從三層樓倒撲在樓梯的扶欄上一滑而下,直傾在父親的懷抱中,這是她童年最感幸福的一刹那。

  她8歲時母親去世,10歲時,父親也因酗酒過度而去世,隻得由奶奶來撫養。她父親是西奧多·羅斯福的親兄弟,所以西奧多成了她的監護人。她可以說是富貴人家的一個可憐女兒。從那時起,她就有一種感覺,總想做一點好事,並從中取得快樂。這種心態竟支配了她後來的一生。15歲,她被送到英國倫敦艾倫伍德女子學校做寄讀生,她在那裏待了3年,於18歲回國。

  她回國後就從事社會工作,參加了全國消費者同盟,並在曼哈頓貧民區給移民兒童教授柔軟體操。這時她的遠房兄長富蘭克林·羅斯福向她百般討好,他們終於在1905年舉行了婚禮。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是主婚人。

  羅斯福的母親名叫莎拉,也是一名美女,她是富孀,性格比較專斷,家中一切都得由她做主。埃莉諾不懂得家務,所以在初期依靠她婆婆反以為樂,但當她生孩子以後,矛盾就發生了。婆婆要以溺愛方法教育孩子,而埃莉諾特別反對溺愛。為了禮貌她不能頂撞婆婆,所以心中不快。

  1911年,羅斯福當選紐約州的州議員,埃莉諾乃得以與丈夫移居阿爾巴尼,真正地當上了主婦。兩年後,羅斯福被海軍部長丹尼爾任命為部長助理,埃莉諾又移居華盛頓。1917年美國參戰,埃莉諾參加了海軍的救護隊,經常慰問傷兵,並協助創辦紅十字會餐廳,她感到了自己的作用。她說:“我對我自己的辦事能力有了一定信心,並感到幫助人的樂趣。”

  1918年,她發現羅斯福與其女秘書梅爾賽有不正常關係,她很傷心,乃提出離婚建議,羅斯福不願離婚,梅爾賽看到情況不妙,乃馬上與一位年老的富翁結婚,了結了這段不愉快的插曲。

  埃莉諾·羅斯福

  雖然埃莉諾與富蘭克林在性格上差別很大,但他們卻是一對配合默契的政治夥伴。婚姻危機過後,他們依然在為政治事業奔波。1920年,埃莉諾參加了富蘭克林競選副總統的活動。在競選中,她在許多問題上顯示出了自己獨特的敏銳性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間表現出來的政治才幹使輿論界和政界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測風雲,富蘭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並一度陷入了絕望。對埃莉諾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她知道,唯一能讓丈夫振作起來的辦法就是讓他繼續留在政壇,因為他是絕不會甘心在有生之年過默默無聞的生活的。而且她認為,政治需要的是一個人的頭腦、智慧、口才、應變之術、治國之道,身體則在其次。由於丈夫的疾病,埃莉諾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她與他的關係更密切了,先是作為他的護理人,後來又作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參加各種會議和活動。作為民主黨的一員,埃莉諾參加了民主黨州委員會婦女部的工作,於1922年春天發表了她的第一個政治性演講。1924年,埃莉諾作為民主黨婦女部的負責人參加了艾爾弗雷德·史密斯競選紐約州州長的活動。她在競選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和管理才能給職業政治家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史密斯想借助她的力量為1928年總統競選助選。這一係列活動的結果,使埃莉諾在丈夫接受民主黨紐約州州長提名時,比她丈夫在民主黨內更有影響力。對這一段經曆,埃莉諾後來回憶說:“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終要自力更生,這個病使我對於他的、我的和孩子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埃莉諾把1921年到1922年間的那個冬季描繪為對她生命的最嚴重的考驗,她經受住了考驗,並逐漸成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1928年,富蘭克林在埃莉諾的幫助下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從富蘭克林癱瘓到當選為紐約州州長的7年裏,埃莉諾的政治貢獻和出色的組織才能使她成了紐約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務實精神在民主黨內及婦女政治組織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紐約時報》對她的影響大肆宣揚,稱她是“具有政治頭腦和號召力的女人”。

  作為州長夫人,一方麵,埃莉諾擁有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麵,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幫助丈夫。在富蘭克林任紐約州州長的四年中,埃莉諾和富蘭克林學會了在政治上互相幫助,夫妻關係接近於一種兩個政治家間的專業合作。1930年,埃莉諾在記者麵前公開評論了自己的婚姻,她認為一個妻子要起三種主要作用,即伴侶、母親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種作用最為重要。她說:“今天,我們知道,一切都取決於妻子與丈夫之間的私人伴侶關係是否融洽。”她強調相互尊敬是一樁美滿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時一個婦女應該發展她自己的興趣愛好。

  1932年,羅斯福獲選為第32任總統,埃莉諾就開始了她的第一夫人生涯。

  埃莉諾進白宮的第一天就製造了新聞:她要上樓觀察,但電梯工人不在場,她就自己開動電梯而上,把在場的原第一夫人——胡佛夫人嚇得目瞪口呆。有一天,她發現她辦公室的管子壞了,打電話通知修理工,但後者久久沒有來。她忍不住把他叫了來詢問,後者說,他早就來過,因為白宮有規定,當夫人在室內時,任何人不得入內。埃莉諾說,從現在起取消這個不合理的規定,你任何時候都可入內進行修理。

  富蘭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實行“新政”。埃莉諾也在尋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標,希望作為第一夫人為美國人民戰勝危機貢獻力量。從州長官邸搬進白宮,埃莉諾逐漸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她說:“在結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後來是由孩子們和富蘭克林製成的模式。當最後一個孩子進入寄宿學校以後,我開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實現我的目標。”她的目標是什麽?首要的目標當然是支持丈夫當好總統。此外,她也有個人的側重麵,即婦女平等權利、黑人民權、青年問題,在這些方麵她走在丈夫的前麵,也走在全國的前麵。埃莉諾是她那個時代美國婦女的象征。作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為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權利而奮鬥。在成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於丈夫召開了自己的記者招待會,而且隻允許女記者參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個利用媒體的總統夫人。埃莉諾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她那個時代的美國證明,婦女不僅僅隻關心家庭問題,她們對一切問題都有自己的觀點。在“新政”期間,對於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如解決青年人失業問題、幫助千百萬貧困家庭、緩和種族矛盾等,她的意見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這期間,埃莉諾和富蘭克林的政治夥伴關係不斷加強,他們討論共同關心的政治問題,探討國家局勢,交換對於立法和行政問題的意見,談論政治和道德價值等,這既是他們共同的事業,同時也成了他們夫妻恩愛的源泉。由於埃莉諾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經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關世界各地情況的私人報告。埃莉諾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萬英裏,第二年是6.8萬公裏,人們稱她是“飛行的第一夫人”。埃莉諾為30年代的“新政”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富蘭克林是“新政”的“頭腦”的話,那麽埃莉諾則是“新政”的“心髒”,他們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對此,邁拉·G。古廷寫道:“埃莉諾·羅斯福對總統決策的影響比她前麵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屬於她丈夫的政府,並經常作為他的良心在發揮作用,特別是涉及‘新政’的時候。”到1940年時,埃莉諾已當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從6點鍾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為社會事業盡職盡責地操勞,成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夥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尊重,而最關鍵的是受到了富蘭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總統競選中,埃莉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地卷入政治中。由於國際局勢的影響,富蘭克林史無前例地參加了第三屆總統競選。迫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富蘭克林很容易獲得了提名,但是許多代表反對他挑選的競選夥伴亨利·華萊士。由於種種原因,富蘭克林未能親自去會場向代表們做說服工作,埃莉諾就被請去代表他講話,總統候選人的妻子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埃莉諾督促代表們將所有的個人利益融化於國家利益之中,她在會上說:“你們不能把這次提名看作平常時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國人民必須意識到我們正在麵臨著一個極其嚴峻的局勢。”“未來的四年對總統來說將是困難的,因此他需要一個他所信賴的,能協助他工作的人。這個人就是華萊士。”她的講話扭轉了大會的局勢,最後華萊士獲得了提名。埃莉諾在富蘭克林的第三次競選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埃莉諾的幫助,富蘭克林能否打破美國175年的曆史傳統還得另當別論。

  作為一個母親和第一夫人,埃莉諾一方麵把四個兒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戰,另一方麵鼎力協助總統,帶領全國各階層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戰爭。在戰爭期間,埃莉諾繼續堅持“新政”,認為美國不能因為戰爭而放棄“新政”,因為“新政”也是一場戰爭,一場針對經濟蕭條的戰爭。她依舊在為婦女的利益四處奔波,提倡婦女走出家門,走進工廠,支援戰爭,號召婦女參政,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為此,埃莉諾督促建立特別的社會服務機構,來減輕在職母親們的負擔,同時,要求公司堅決執行戰爭勞工委員會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

  在捍衛並支持婦女進入工廠勞動的運動中,埃莉諾遠遠地走在時代的前麵。在戰爭期間,埃莉諾擔任了公民權益保護辦公室副主任這一官方職務,這是有史以來美國第一夫人第一次擔任官方職務。埃莉諾認為公民權益保護不僅意味著要管理防護掩體和醫院,還要照料私人房屋、幼兒園和休假設施以及強化社會道德。但她的這種觀點遭到保守人士的批評,追於各方的壓力她提出了辭職。對此,她說:“我認識到,像我這樣的人在政府中工作是很不明智的。”在這之後,埃莉諾參加了推動美國向歐洲難民兒童開放門戶的運動,同時又致力於接收逃往美國的難民,尤其是猶太難民。1941年,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的西海岸掀起了反美籍日僑的浪潮。為了遏製這種浪潮,埃莉諾勸告人們不要對無辜的市民進行無端的懷疑,而應該保護公民自由。埃莉諾還一直致力於消除軍隊中的種族歧視。

  在戰爭期間,為民主與和平而戰的美國黑人士兵,在軍隊中卻因為種族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埃莉諾認為民權尤其是美國黑人的權力是美國民主的試金石,如果沒有美國黑人的民主,那美國就不存在真正的民主,所以她不斷地對美國陸海軍的官員們施加壓力,促使在軍隊中廢除種族歧視。在戰爭期間,陸海軍的種族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戰爭結束時,隻需邁出重要的一步,就可以確保黑人士兵的真正平等。這重要的一步終於在1948年實現了,杜魯門總統頒布了9981號行政命令,結束了軍隊中的種族隔離。對此,埃莉諾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戰爭期間,埃莉諾在外交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富蘭克林雖然身為三軍統帥,但由於身體的殘疾,不能經常外出,所以,埃莉諾常常代替他行使這一職能,曾多次出訪。例如,1942年,她訪問了英國,看望在那裏作戰的美國盟軍。這次訪問非常成功,記者查莫斯·羅伯茲撰文說:“與其他曾經訪問英國的美國人相比,羅斯福夫人給英國人民帶來了更多真正的理解精神。”1943年,埃莉諾看望了在南太平洋作戰的美國士兵,並且訪問了美國的盟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她的個性在這次旅行中得到了最為感人的反映。作為一位老練的政治家,她的魅力征服了記者、士兵、議員、主婦、農民和工廠的工人們,她對美好世界的描繪喚起了人們的憧憬。1944年,她又視察了位於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的美國基地。埃莉諾的出訪極大地提高了軍隊的士氣,她也贏得了官兵們的尊重和愛戴。《阿克蘭明星報》稱她是:“為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獻身。全世界沒有比她更知名的女性,包括所有的最富魅力的電影女明星。”這是埃莉諾政治生涯的巔峰期。總統夫人這一職位為她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她也充分行使了這一職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成就。埃莉諾是一個敢於標新立異的人,在所有的第一夫人中,她是第一個定期舉行記者招待會、每日為報刊專欄寫文章、出版了數部專著、在全國進行巡回演講、主持在白宮召開的全國性會議、向各社會改革組織全國大會演講、在民主黨的總統會議上作中心發言、在國外代表她的國家穿越戰場的第一夫人。總之,這一時期由於國內外的因素,埃莉諾深深地卷入政治和社會活動中,再加上自身的政治才能,她的政治生涯達到了巔峰期。

  1945—1962年:再創輝煌時期。

  1945年4月12日,富蘭克林去世了,埃莉諾結束了第一夫人的生涯。失去丈夫的埃莉諾感到孤獨無助,盡管他們表麵上不像其他夫妻那樣恩愛,但丈夫是她在過去40年中的主要力量源泉,是她精神上的支柱。他們組成了奇特的一對,她是鼓動家,他是政治家,他們被不可分割的紐帶聯係在一起,而且互相汲取力量。他們的兒子吉米·羅斯福對此評價道:“真實的情況是他們之間存在著深沉而又不可動搖的感情和柔情蜜意。”埃莉諾經受住了失去丈夫的打擊,此時她已原諒了他,她說:“所有的人都有缺點,所有的人都有需要、愛好和難處。多年來生活在一起的男女們開始了解到對方的缺點,但是他們也開始知道和他們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和他們自己身上哪些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

  離開白宮並不意味著政治活動的結束,埃莉諾要繼續為富蘭克林和自己的共同理想而奮鬥。她說:“人類靈魂的搏擊極富意義,其目的是在精神上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並為了個人的利益和所有世界上那些共同苦幹的人們的利益奉獻無私的愛。”1945年的春天對埃莉諾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她開始更加廣泛地參加各種政治活動,並重新開始她的工作——寫每日專欄、旅行以及回複她丈夫去世後各地寄來的信件。在以後將近20年的時間裏,她依然是美國公眾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埃莉諾比丈夫多活了17年,在這期間,她的政治活動非常頻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創政治輝煌。她發表了許多文章,關注年輕人和亟待解決的少數民族問題。1945年12月,杜魯門總統任命她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此外,她還進行了大量的旅行,去印度、日本、摩洛哥等許多國家進行友好訪問。她是有色人種國際聯盟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反對歧視黑人,支持有色人種。她還幫助成立了有自由民主人士參加的“美國民主行動”組織。1952年和1956年,她積極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德萊·史蒂文森競選。1957年,她去蘇聯與赫魯曉夫會談,在雅爾塔赫魯曉夫的別墅裏,他們探討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1960年9月,她去華沙參加了在那裏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下屬機構世界大會。在大會期間,她訪問了克拉科夫,在賽伊姆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在波蘭國際事務大學參加了討論,並會見了波蘭外交部長亞當·拉帕奇。1961年肯尼迪總統又任命她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她還被任命為和平團體的負責人和婦女權利委員會主席。

  這是埃莉諾在政治上再創輝煌的時期。她已經不是美國第一夫人了,而是一個獨立的政治活動家,這使她白宮後的生涯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她在任第一夫人時的重要貢獻使很多的政界人士都想借助她的政治力量進行政治活動,肯尼迪就曾借助埃莉諾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進行總統競選,並在他當選後任命她擔任政府官員。埃莉諾作為美國駐聯合國使團的成員,主持起草了《世界人權宣言》,這個曆史文件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好評。在埃莉諾生命的最後兩年裏,她的身體飽受痛苦的折磨,但她的工作熱情幾乎沒有消減,她一麵與白血病作鬥爭,一麵為種族平等、世界和平與婦女權益大聲疾呼。

  埃莉諾一直為民眾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於1962年11月7日因白血病逝世,時年78歲。對埃莉諾逝世的消息,《紐約時報》加了這樣一個標題:“她是世界婦女新角色的象征”,作家阿德萊·史蒂文森寫道:“她麵對黑暗總是點起明燈,而不是加以詛咒,她的熱情溫暖了全世界。”埃莉諾雖然逝世了,但她作為20世紀全美甚至全世界著名的女政治家之一,作為《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者,將永遠被世人所敬仰和懷念。埃莉諾·羅斯福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一生都在追求獨立和美好的理想,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20世紀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夫人的鮮明性格表現在許許多多的軼事中,今略舉其一二:

  有一次,有一位美國的流浪漢因家中妻小嗷嗷待哺而不得不去食品店偷竊食物,結果被抓,鋃鐺入獄,他在獄中行為良好,獲得提前釋放。但在釋放時這位“冉阿讓”說:“如果我家中沒得吃的,我仍將設法進行偷竊。”埃莉諾就這事公開評論道:“我不會責備他。如果你家中子女沒得吃的,而你卻不去想點辦法,包括偷竊,來弄點兒吃的,那你就算不上是一個男子漢。”這番話引起了軒然大波,抗議信不斷飛向白宮。報紙社論也抨擊埃莉諾竟在鼓動造反,顛覆美國政府。埃莉諾回答道:“我講這些話當然不是要鼓勵違法和造反。有許多人從來沒有挨過餓受過苦,我的這一番話是對這些人講的。我要使他們知道,人們被逼入困境,他們就會不擇手段。對失業者給以職業,他就會成為一個守法和老實的公民。”

  夫人還因過多地想打抱不平而受到羅斯福總統的婉轉的申責。霍布金在1942年7月1日的日記中記錄了這樣一段插曲:

  羅斯福夫人今天為沃勒爾的事給我打了四五次電話。沃勒爾是一名黑人佃農,他謀害了他的地主,被判死刑。他將於明天上午處決。有許多人向夫人施加壓力,要她在州長那裏說情。她前幾天寫信給州長,總統也曾寫了信給州長,請他把槍斃改為無期徒刑。

  州長在回信中列出了6條理由,因此總統認為他不能再幹預。他認為州長在執行其憲法權利。此外,他認為沒有理由認為此案之是非曲直值得州長作另外的決定。但夫人不願接受這個“否”字,而總統最後不得不親自打電話對夫人說,他不準備再幹預,並嚴肅地命令她不要再在這個問題上發言。

  這件事是在1932年以來總統與夫人之間經常發生的現象之一。她總想替弱者或不幸的人打抱不平。我認為,她盡管每每不對,但其同情弱者之心令人感動。

  夫人認為我在這一具體案子中沒有在總統麵前盡力說情,因為在當天傍晚總統沒有時間接電話,隻能由我傳話。其實,我認為她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我向她說“否”是沒有用的。隻有總統本人出麵告訴她,她才甘心。總統最後不得不這樣做了。

  羅斯福夫人的“費厄潑賴”更突出地表現在黑人問題上。戰時,美國黑人女歌唱家瑪麗埃娜·安德遜準備租用“美國革命女兒”組織的大禮堂舉辦歌唱演出以慰勞士兵,但該組織頭頭竟公然揚言,禮堂不租給黑人使用。羅斯福夫人也是“美國革命女兒”的會員,她聞訊後立即宣布退出“美國革命女兒”,並由她出麵,租得林肯紀念堂,在紀念堂前的大草坪上舉行了一次由安德遜女士演唱的萬人音樂會。美國報紙評論說,羅斯福夫人是林肯以來最受美國黑人推崇的美國白人。

  她的自由主義還發展到如此程度:在1940的選舉中,埃莉諾的一位老朋友對她說:

  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

  什麽秘密?

  我這次沒有投羅斯福的票,投了諾爾門·托馬斯的票。

  我也要告訴你一個秘密,夫人答道。

  什麽秘密?

  如果我不是羅斯福夫人,我也將投托馬斯的票。

  因此,羅斯福之死卻給夫人帶來了解放。她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自富蘭克林擔任公職以來,我認為我所過的生活中都沒有真正的自我。我所樹的形象不是我自己而是夫人。我本身內部也幾乎失去了自我。在離開白宮以前我總是有上述想法。現在這一切都成過去。我感到我是我了。

  杜魯門總統上任後,他不顧各方反對,指派埃莉諾·羅斯福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之一,她被選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當時共和黨外交問題專家範登堡也是代表團成員,他是反對任命埃莉諾的,因為他認為她是一名不受約束的自由主義分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正是由於夫人的威望以及她的辛勤工作和坦率精神,大大地影響了各國代表,大家終於同意了主要由她起草的《世界人權宣言》。後來,範登堡曾向夫人認錯說:“我當初反對你,是我錯了。”

  《世界人權宣言》實際上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基礎。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沒有夫人的威望,沒有夫人的高瞻遠矚,沒有夫人的耐心和細致的工作,《世界人權宣言》是不可能達成的。所以宣言實際上是羅斯福夫人的傑作。當時該宣言是聯合國以無反對票通過的,但蘇聯代表團投的是棄權票,它們不敢公然反對,隻好以閉嘴了事。

  夫人的自由主義還表現在反對麥卡錫主義上。在麥卡錫主義橫行的日子裏,除了美國共產黨外,夫人是態度最鮮明的一位。她堅決表示反對麥卡錫主義。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肯尼迪是天主教徒,麥卡錫也是天主教徒,因此肯尼迪對麥卡錫采取了回避的態度,夫人表示,在肯尼迪未明確表態反對麥卡錫以前,她不能支持肯尼迪。肯尼迪終於就範,夫人才出來公開支持肯尼迪,並使他險勝尼克鬆。如果沒有夫人的支持,肯尼迪是勝不了尼克鬆的。

  夫人在1962去世前夕,在病床上完成了她最後一部著作,名為《明日就從此刻始》。這本書與她的另一本書《自傳》不同。後者是敘事體,而前者則是理論性的。

  在羅斯福夫人看來,美國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國家。它的開國精神的要旨就是必須根據客觀條件進行變革。世界上曾存在過幾個偉大的文明,但它們相繼死亡。其原因就是因為它們凝固了,不能使自己適應新的條件,采納新的觀點,使用新的辦法。美國可千萬不能走這條路。她看到不少人仍堅持要用老眼光老辦法來處理新問題新形勢,這真使她感到美國精神之喪失。美國精神就是要變、能變並且一定能變好。

  羅斯福夫人認為世界已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即科技革命,這場革命必然影響到經濟、社會等其他領域。她認為對付這種新形勢不能依靠古老的“堅強的個人主義”,但同時又必須保持美國的基本生活方式要素。這要素就是“相信每個個人有權利取得較好的生活和較好的工作條件,以便他作為一個人,能發揮其最大之潛力”。“國家僅僅是人民的公仆。在蘇聯,恰巧相反,個人是國家的仆人,隻能在有利於國家的前提下個人才能取得好處。”

  夫人在書中說:一個民主國家是由無窮個個人組成的。但每一個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政府就是人民。民主體製是否能成功賴個人如何行使民主的原則。我們不是無聲無息的群氓。我們可以在各自的層次上影響政府。但我們必須對此負責。我們必須明確自己的思想並表達出來,而且要不怕受累。歸根到底,一個民主政府代表的是所有的個人品格和勇氣的總和。

  據《美國名人百科全書》記載,從1933年到1945年,埃莉諾共發表了2500篇報紙專欄文章。199篇雜誌文章,出版了6本書,每年平均發表演講70多次。她的稿費收入很高。她有一次寫信給朋友說,她感到很自傲,因為她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她的老公,當時總統的年金隻有75000元。但埃莉諾把她的收入用於慈善和公益事業,因此,當她1945年離開白宮時曾說:“我在離開白宮的時候比我進白宮的時候窮多了。”

  她還為人們留下了很多名言。如:“良心是一個多麽令人困擾的東西啊,但如果沒有良心,我們的生命實在不值一活。”“不要消極等待,而應勇往直前,不要相信別人告訴你的,而應直接接觸生活獲得真知,這樣你就會對社會和世界具有偉大的價值。”“如果有人第一次把你出賣了,那不是你的過失;如果第二次把你出賣,那就是你自己的過失了。”“公正不是單方麵的事,必須顧及雙方。”“必須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因為你不能隻從自己的短短一生中吸取有限的教訓。”“女人好像是一袋茶葉,她到底有多少濃度,隻有泡在開水內的時候才能見分曉。”“美麗的青年是老天爺的傑作,但美麗的晚年卻是人工的傑作。”“隻要問心無愧,你就去做。反正總有人會說三道四。你做了,有人會罵你,你不做也有人會罵你。”“高尚的人談論的是思想;普通的人談論的是事務;小人隻談論張三長李四短。”

  什麽叫自由主義?勸讀者不必去查牛津大字典,隻要看看羅斯福夫人就行了。因為她就是一部自由主義的活字典(Walking Encyclopeadia)。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