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鄧饒複辦《華商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持續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宣告結束。此時,中國麵臨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激烈鬥爭。為了使全國人民了解中國共產黨和平、民主、建國的正確方針,全國各地興起宣傳黨的政治主張的活動。在這一係列宣傳活動中自然少不了饒彰風的影子。也就在鄧文釗重返香港後不久,饒彰風也來到了此地。

  於是,兩個人的生命軌跡,終於有了交集。這個交集點,便是再度複刊的《華商報》。《華商報》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進程中發揮了重大的曆史作用,時至今日,它的影響仍深深地鍥入在改革開放的曆程中。它是鄧、饒二人同舟共濟、肝膽相照的曆史見證。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曾久負盛名、由廖承誌出麵、鄧文釗主辦的《華商報》被迫停刊。香港唯有國民黨的報紙整日汙蔑共產黨和解放區,誤導香港市民……

  怎麽辦?

  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同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中共一直都積極爭取這股力量。麵對國民黨的“胡言亂語”、曲解事實,中共中央決定派饒彰風等同誌前往香港,開展對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的文化宣傳工作。饒彰風作為統戰能手早已輕車熟路,且在海外的名聲也好,因此他自然成為不二人選。

  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7月,在新成立的中共廣東區委員會上,彰風當選為黨委委員、宣傳部長。9月他便奔赴香港。

  對於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的宣傳工作,我黨首先派人做《明朗》周刊的工作,爭取到了其主編的同情。麵對國民黨汙蔑共產黨在山海關“破壞停戰”,饒彰風立馬寫了一篇文章《山海關之戰》,在《明朗》上登出了此文,將真相大白於天下:原來是國民黨調動大批軍隊攻進山海關解放區!文章講得有理有據,是誰在破壞停戰、發動內戰,便昭然若揭了。國民黨中央社的謠言不攻自破!

  可《明朗》是周刊,更主要的是它不完全是自己的刊物!身為宣傳部長的饒彰風急得火燒火燎。

  “沒有我們自己的刊物,始終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啊。無論如何都要創辦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刊物!”

  彰風在房內來回踱步,左思右想,心中暗自下了決心——不管形勢多麽艱難,一定要創辦屬於自己的刊物。

  香港雖說是彈丸之地,卻至關重要,它是聯係中國內陸與廣大海外同胞的橋梁與紐帶。雖然海外華僑身居異國他鄉,但是追根溯源,同是華夏子孫,他們一直心係祖國,關心祖國發展的方方麵麵。日本侵略、革命戰爭,他們自然是萬分關心,然而在當時隻有通過香港他們才能獲悉國內的情況,因此在香港創辦中共自己的報刊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就算前麵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堅持下去!”彰風暗暗為自己打氣,他堅信一定可以實現創辦中國共產黨自己的報刊的願望。

  在多方努力下,經港英當局批準,他們僅僅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便辦起了《正報》,宗旨為:為民主運動努力,為建國大業服務。

  中篇1.鄧饒複辦《華商報》

  《正報》及時戳穿了國民黨反動集團假和平、真內戰的醜惡嘴臉,積極宣傳我黨的建國方針及反對內戰的鮮明態度。但是《正報》是一份新上市報刊,其在香港的影響力一下子沒法趕上反動勢力的舊刊,光靠《正報》還不行,其力度還不夠。而且要知道當時在香港存在的反動勢力的宣傳刊物可不僅僅隻有一家,導致香港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對國民黨存在很大的幻想,而對於我黨的主張並不了解。

  於是,饒彰風和中央派來的同誌想到1941年4月8日曾經在香港創辦的產生重大反響的《華商報》。當年這份報紙以統一戰線為目的,而且在香港各界產生過廣泛深遠的影響,要是將它恢複,則會更有利於團結與爭取大多數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

  要想恢複大型的《華商報》,無論在人力還是物力上,都顯得十分匱乏。然而麵對眼前嚴峻的形勢,容不得彰風等同誌有所遲疑。

  饒彰風馬不停蹄,一頭紮進了《華商報》的籌備工作之中。他四處奔走,籌集經費,建立班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鄧文釗這個當年主要負責創辦《華商報》的香港知名人士。雖然當時二人並沒有深交,但是耳聞鄧文釗是一位典型的愛國積極分子,當年為《華商報》的創刊而奔走辛勞,積極配合宋慶齡的革命工作。饒彰風堅信,這次重辦《華商報》一定能讓鄧文釗重新“出山”。於是,他便親自去拜訪鄧文釗。聞名不如見麵,見到鄧文釗後,饒彰風確信聽聞不是虛傳。鄧文釗雖然是一位生活在香港上層社會的知名人士,但是為人低調,言行舉止雍容儒雅,對待友人特別熱情真摯。饒彰風再次在心中確定鄧文釗是一個不錯的人,一個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鄧文釗也對眼前這位中等身材、具有大將風範的饒彰風欽佩不已,雖然以前從未謀麵,但是他早年在香港的一些刊物上拜讀過饒彰風的文章,所以也不算是陌生人。都說文如其人,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鄧先生,我早有耳聞您為國家革命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很是欽佩,也非常感謝您一直以來在革命統一戰線上所作的努力和貢獻啊!要是沒有先生的積極支持與幫助,香港這邊的革命事業很難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饒先生,過獎了,您才是革命事業的健將啊,我所做的也隻是身為一名中華兒女應當做的事,不足掛齒,事實上我還要多向您學習!”

  鄧文釗、饒彰風這份謙虛並非是矯情做作,而是發自內心深處、因欣賞對方而說的真心話。他們心中明白,中國的革命事業並非是哪一個人的事,也不是說單獨靠哪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這份偉大的事業需要的是群策群力,需要的是團結一切中華兒女,不論黨籍,不論國籍,不論男女,不論老少。在中國革命事業麵前,不談個人恩怨與利益,說的是整個國家民族的集體利益。

  鄧文釗和饒彰風互相寒暄了一會兒,鄧文釗請饒彰風坐下,便問道:

  “不知您此次前來有什麽事?”

  “嗬嗬,是有點事想麻煩先生。當下國民黨的刊物四處胡言亂語,欺騙眾多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這樣下去我擔心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畢竟‘眾口鑠金’,因此,我們想創辦我們自己的報刊,說真話,讓廣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真正了解國家的發展情況。之前我們已經創辦了《正報》,但是您也知道,我們對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的了解不是很深,再者所辦的報紙是新刊物,廣大同胞未必會認可,同時反動勢力的宣傳刊物勢力又比較龐大,因此,單憑這一份《正報》並不能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因此我們還想再多辦個報刊。當初由您還有廖承誌同誌等人創辦的《華商報》曾經對海外華僑產生了很大影響,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今日,我想再次讓它發揮作用,我們想重辦《華商報》。”

  “先生所說甚是,的確,近期國民黨太囂張了,是不能讓他們這樣肆意妄為下去。好,要是我有什麽能幫上忙的地方,您盡管說,我定當竭盡所能。”

  “現在創辦刊物的確有很多困難,不過有了先生這句話就足夠了……”

  緊接著,饒彰風將自己的創刊想法和其中遇到的問題,如經費、內容、排版等一一對鄧文釗作了一個說明。這樣一談,就是大半天。

  “哎呀,時間過得真是快啊,不知不覺天都已經黑了!耽誤先生那麽久,真是抱歉啊——”

  “饒先生您過謙了,沒事的。能為國家革命事業出份力一直是我所堅持的,這也是我從孫中山先生、宋慶齡女士、廖承誌等同誌那兒所學來的精神。”

  “難得您這麽深明大義。我看先生您比我長幾歲,我以後就稱呼您為文釗兄吧,先生先生地叫太生分了,您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嗬嗬,好的,好的。”

  “那文釗兄,小弟我就先告辭了,創刊的事情還麻煩您多幫幫忙啊。”

  “這是應該的,有事隻管找我吧。”

  出了鄧家門,饒彰風邁著輕快的步伐大步朝其辦公點走去。

  此次拜訪鄧文釗,讓饒彰風對重辦《華商報》信心十足,他堅信隻要團結大家的力量就一定可以實現。

  其實對於這次複辦《華商報》而言,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經費,沒有資金周轉的話,報刊很難創辦,今後也難以運行。這個問題其實在1941年《華商報》第一次創辦時就十分明顯。當時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發動廣大的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進行讚助支持,報紙才得以運行。現在再次麵臨這樣的困境,團結發動廣大海外同胞勢在必行。

  經費問題一日不解決,創刊就一日不能提上日程,對此饒彰風等人非常清楚。饒彰風積極聯係知名人士,如黃長水、莊希泉,希望可以在廣大愛國人士的幫助下渡過難關。做統戰工作,饒彰風在這一方麵是出了名的能手,許多民主人士稱讚他是“天生的統戰部長”。經過彰風的積極活動,眾多愛國民主人士和港澳同胞、海外僑胞都紛紛為辦報捐了款,其中包括著名的愛國僑領陳嘉庚等人。

  1945年11月初,廖沫沙偕同任以沛、黃文珊夫婦,奉周恩來、王若飛的指示,從重慶趕去香港,協助籌備恢複《華商報》。可路途艱難,經過水程、旱程,直到12月中旬才抵達目的地。

  在路途中,廖沫沙等人就非常擔心辦報工作。香港到底不是內地,盡管有黨組織及黨外人士的幫助,人力、物力也還是十分困難的。他們心中清楚工作難度相當大,到香港後尚需付大力氣,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可能把報紙籌辦好。

  “眼下香港時局很緊張,咱們沒什麽物力人力,要想在短時間內辦好報紙看來是很難啊!”

  “彰風同誌比我們要先行一步到港,想必他現在也正苦於此點,在想法子吧!”

  懷著擔心與憂慮,廖沫沙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香港。他們一到站便火速前往《華商報》辦公處。

  “彰風,很抱歉啊,我們來晚了,影響了報紙進展,慚愧啊!”

  廖沫沙等人一直在為自己的遲到而惋惜,原本以為事態非常糟糕,饒彰風應該是愁眉苦臉的,可始終微笑的饒彰風卻告訴他們:

  中篇1.鄧饒複辦《華商報》

  “整個籌備工作都已就緒,隻待試版;大約半個月後,便可以正式出版了。”

  “真的?”

  “怎麽那麽快?”

  來的幾個人個個睜大眼睛,麵麵相覷,詫異萬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本來我也是擔心會拖延時間,但是現在的局勢已經容不得耽誤了,於是我發動了很多愛國民主人士,他們都很熱心幫忙,尤其是鄧文釗先生。我想你們大概也聽說過這個人吧,之前1941年的《華商報》,他就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鄧文釗,是的,當年是他利用自己在社會上的名望及其自身的產業解決了不少《華商報》的資金問題。這回他又答應來幫忙,這真是太好了。”

  “是啊,這可是個好消息啊,彰風,你實在是厲害啊!”

  聽到彰風的這般解釋,來者都歡呼雀躍起來。

  廖沫沙知道中央複辦這份報紙的消息才一個來月;這一個來月,他們全用在路上了。可萬萬沒想到,在一個來月的時間裏,饒彰風一個人忙裏忙外竟把具有相當規模的報館籌備齊全了,而且比1941年時的《華商報》要健全、集中得多,社址、設備、規模十分完善,人事安排、版麵設置及其他一切都已井井有條——他們在重慶時的擔心,刹那間渙然冰解。

  取得這麽快的成果,這與彰風的付出是息息相關的。他那時可以稱得上是百務纏身,每天從早忙到晚,事事親力親為,不僅負責報刊的編輯、排版、人事等工作,同時也負責為報刊籌集資金等外聯事務,他還經常親自撰寫一些重要的社論,審閱一些重要文稿。有時工作實在太累了,彰風便伏在桌上休息片刻。有一次,他一連工作十幾個小時,顧不上吃飯,同誌們知道了趕快買了兩個麵包給他充饑。彰風的敬業精神感染了身邊同他一起工作的其他同誌。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這種無形的號召力將大家團結在一起。饒彰風以他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廣大同仁的認可及海內外同胞的支持。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的積極配合與幫助,也讓饒彰風更加堅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能理解黨外愛國人士那顆跳動的赤誠之心。

  後來,廖沫沙在回憶彰風的文章《多少英雄硬骨頭》中寫道:

  “他是我們黨內最忙碌的、工作負擔最繁重的同誌。他那時所管的工作真是千頭萬緒,他每天要接待造訪的人,不是幾十人也是十幾人。因此我們曾經同他開玩笑,稱他為我們黨駐香港的大總管,是我們的‘總管大老爺’。”

  饒彰風幾乎一人就把複辦《華商報》大大小小的前期工作都包攬下來了。事事關心事事過問,那種細心,那份認真,如同一個母親在照顧自己的孩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