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 從探照燈到“小月亮”

  在雷達出現之前, 探照燈是防空軍的眼目之一。現在, 節日偶爾還能見到, 主要是為了裝飾夜空。

  探照燈的前身是反光燈, 在18 世紀中期, 歐洲人把它裝在路燈上, 以提高照明的效率。到1779 年, 俄國人發明了探照燈。這種探照燈的主要構造是, 把光源放在凹麵反射燈之前。類似的裝置在17 世紀的中國就有記載, 中國人把它稱為“瑞光鏡”。它是將蠟燭放在凹鏡之前, 據說, 它可以“照壁如月, 人以麵承其光, 其暖如日”。不久之後, 揚州的一位名叫黃履莊的青年發明家也造出了“瑞光鏡”。

  黃履莊的“瑞光鏡”大小不一, 大的直徑可達5 ~6 尺。它以燭炬作光源, 放在凹麵鏡之前。夜間點燃之後, 可以照射到幾裏之外。冬天, 人站在光柱中, 身上會覺得暖洋洋的。與黃履莊同時代的蘇州人孫雲球也製造過探照燈。他們製造的探照燈都比歐洲人要早。清末科學家鄭複光對黃履莊的發明有很好的評價。他還記載了一種“地燈鏡”, 這種裝置是舞台上的照明燈。它是借助一麵凹鏡, 反射燭光以照明。每個舞台可以放置幾盞,照明效果很好。為了保證燭光從焦點發出, “地燈鏡”還安裝了螺旋加以調整。功能類似的燈具, 鄭複光還提到了“諸葛燈鏡”。

  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陽光, 科學家也利用反射鏡來增加照射的聚集程度。我們知道, 最原始的且最廉價的照明是太陽和月亮。月亮像反射鏡一樣, 它自己不發光, 而是反射太陽光。人類是否也能更有效地利用陽光作為夜間照明呢?

  美國宇航局專家設想, 把30 平方公裏的鏡麵材料送往20, 000 公裏的高空。這些材料重約1800 噸, 即使用航天飛機運輸也要運70 餘次。還要派一些建築師或機器人到高空把它們組裝和焊接成金屬網絡, 並且在網絡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 其表麵再塗一層鋁反射臘。這就構造成了一個“小月亮”。

  建這樣一個小月亮並非易事, 僅空間工程就需要2 年左右的時間。

  按“小月亮”的設想, 它可以向地球不同地區反射不同強度的陽光, 這些陽光可能比滿月的輝光還要強10 ~100倍, 並且它的光很柔和, 不像電燈那麽刺眼。在這樣的光亮下, 是完全可以閱讀報紙的。

  “小月亮”計劃的實施並不容易, 它所需要的費用至少要150 億美元。不過, 如果能將小月亮“掛在”空中, 它每年可以向地球提供相當於5 , 700 萬噸石油的能量, 差不多有7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投資了。法國科學家也曾建議, 在月球上裝配20 萬平方公裏( 相當於越南的國土麵積) 的鏡子。這些鏡子反射的陽光可以使地球的黑夜變成白天。這個建議看上去很不錯。然而, 不夜的地球會使人類的生活有什麽樣的變化呢? 地球溫度的變化能使南極冰雪融化, 進而帶來海麵的上升。這是個喜訊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