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嫘祖就在這樣的忙碌和內心煩惱痛苦中度過了漫長的冬季,也多虧了這是一個冬眠的季節,人的感情也似乎被寒冷的天氣給凍結了,凝固了……當春暖花開、萬物複蘇的季節到來的時候,當情感這個東西又像冬眠後的蟲子蘇醒過來,在人心裏酥酥地活動起來的時候,好像是理解嫘祖的這一種心理和感情需要似的,就接到了黃帝遷都中原的通知。黃帝遷都中原,帝師天老卻永遠地留在了河東渤澥。也許是歲月的年輪太多了,自黃帝合婚中原後,天老一天一天迅速地消瘦下去,臉色越來越黃,黃得跟黃表紙似的,本來就像一道道溝壑的滿臉皺紋,更加一圈一圈地密密匝匝。主要的原因是胸口疼,吃不下熟食,卻將他平時堪輿時驗土的做法變成了一種新的愛好,就是吃黃土疙瘩。說來也怪,他的胸口疼,隻要一吃黃土疙瘩就不疼了。因此他就更把黃土疙瘩當成了飯吃,理由是“糧食亦土中長,土中物也”,開始的時候他還背著人吃,人多的時候不好意思吃,隻要一背過人,他就會從地上揀起幾塊土,“咯嘣咯嘣”有滋有味地大嚼起來……可是他的體力卻日複一日地在減退,全身的肌肉疼痛、萎縮,連站起坐下甚至高抬一下腿,都變得困難起來。有人說少女能使男人回複青春,風後就派了兩名美麗的少女日夜服侍天老,可是並不見有什麽奇效——人老了就是老了,不中用了就是不中用了,人老了就得服老,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有兩個美少女給暖被窩,服侍著他的起居,天老一臉皺紋的老臉上還是像回光返照一樣露出了舒適的笑容和無奈的歎息。隨著冬日的腳步一步步地跨入了數九寒天,天老終於躺在地鋪上不能起身了,但是還是沒有停下對他一輩子都在探索的堪輿學說的研究。他把最得意的門生叫到地鋪前,在美少女的攙扶下,斷斷續續、一句一停地給他們指撥要點:“尋龍捉脈,貴在……點穴。點穴者,查地利,查土壤,查水質,查氣流……不可不查也!”因為吃力,他憋得臉上充血,頭腦發脹,不由得艱難地抬起瘦手,按住額頭。其中一位目光明銳、額頭平光的學生說:“餘習點穴,不辨土壤,願師詳述。”天老就讓侍女取來土樣,一邊嚼著品味,一邊敘說道:“上者色黃,味苦,養人護主;次者白,鹹酸,寸草不生,不吉。”學生接過一塊黃土嚐了,苦澀得直想吐出來,看到為師津津有味的樣子,隻好硬著頭皮強咽下去,差一點兒沒給卡住。聽說老師已經食土成癖,有“治病”的作用,學生就給他采來供食。聞聽到黃帝遷都的消息後,天老激動地揮動著瘦手說:“餘心向往,唯餘期已至,終身憾矣!”他硬是支撐起瘦弱的病身,弓著身(怎麽也站不直了),顫顫巍巍地拄拐杖前去考察地穴,雖然有學生前後相隨,還是忽然頭一暈腿一軟就跌倒在地,被背回後,就一直閉口閉目地那麽靜躺著,不動聲色地把自己身上的最後一點兒油都耗盡了。時近初夏,卻反常地下起一場大雪。紛飛的大雪中,值年太歲、鼠部落代表困敦和風後為天老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嫘祖,專程從中原趕回來的黃帝,吳權、鬼容區、寧封、馬師皇、中黃子、大填、封钜、知命等帝師,力牧、應龍、常先、大鴻等武將,後土、倉頡、歧伯、伶倫、赤將、高元、俞附、大橈、稷、孔甲、杜康、沮誦、隸首等文臣,幾乎全部出動,西王母偃昌、十二大部落的代表和天下七千封的神族代表,大家在白色的旗幡引領下,一路蜿蜒地將天老葬於黃城西南的高岡之上(天老事先自己為自己選下的穴位)。

  在墓地,千裏迢迢專程趕回來的黃帝,身披麻衣,頭紮白巾,高聲誦讀了一篇用禇石紅寫在絲帛之上的長長的祝文:嗚呼天老,吾師亦父,幼而施教,長而訓導,成而諄諄,終身父也!嗚呼天老,德配天地,道窮古今,堪輿一絕,造福百姓,蔭及子孫!嗚呼天老,兩代帝師,起於羲皇,成於龍象,百代之師,高山仰止!嗚呼天老,國遷中原,炎黃和睦,天下太平,國運亨昌,鄭重告之。嗚呼天老,人之已去,靈之長存,生死之隔,何時相會,涕淚下也!嗚呼天老,國之魂也,願常佑護,願常伴之,願常神會,心常隨之……黃帝悲切的聲音在白雪覆蓋的中條山山脈和渤澥大地上回蕩著,跪倒的人群占滿了一個背靠高山的渾圓山包,周圍是一片嗚嗚咽咽的哭聲。群鳥都不知被一時的嚴寒逼得躲到了什麽地方去了,隻有一隻蒼鷹,依然披著剛剛透出雲縫的白晃晃的初夏暖陽,不畏寒冷地俯瞰著大地,淩空高翔。白茫茫的鹽池、披上白衣的綠色大地和遠處隱約可見的一線黃河,一時泛出耀眼的銀光。該走的人不可挽回地走了,該進行的事情還要繼續進行,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籌備之中。黃帝既已回來,就親自安排部署了這次華夏部落的大遷都。由值年太歲和風後負全責,進行統一的安排調動,力牧配合遷都工作,做好遷都過程中的安全保衛和秩序維護工作。由後土管理遷都後的渤澥黃城。又經過幾個月的準備,終於在冬天黃河結冰時成行。黃帝二年(戊子年)冬天,這是一次牽扯天下各大部落的數萬人的大遷徙。數萬人的遷徙隊伍,分成三路縱隊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如同一條湧動的大河。西王母偃昌、廣成子、赤鬆子和十二大部落、天下七千封神族的代表等走“神道”,行進在隊列的左邊;黃帝與文武大臣和未得到封號的普通百姓走中間的“人道”;而由隸首監管的三苗,包括蚩尤、兩曎等在內的九黎戰敗的惡者——奴隸的前身,走在右側的“鬼道”上。人和人之間的等級界限,通過這一各行其道的措施,就彰顯了出來。三路人馬人喧馬嘶牛車轔轔地向西繞過中條山脈,在山塬丘陵的斜坡上,就像遊龍一樣蜿蜒行進著。隊列時分時合,全根據自然地形而定。黃帝和帝師、大臣們的雲車行進在中隊普通百姓的前麵,前後左右有應龍、常先、大鴻、揮等率師旅,一路威風凜凜地簇擁著護衛。嫘祖及嬪女、孩子的雲車緊隨其後,加上百姓的牛車拉的各種不忍舍棄的生活用具,形成長長的見首不見尾的車隊和人流。老人和小孩都坐在牛車上或者騎在牛背上,年輕人自己行走,有的還肩扛背背著農具或者麻布袋子,成年人手裏拉著半大的孩子,邊走邊叮嚀著一些什麽。有人拉著小豬,趕著豬群、羊群、牛群和馬群,老年人懷裏抱著老母雞,車上臥著家貓、拴著公雞。人群的喧嚷聲、雲車和牛車晃動的“咯吱”聲、木車軸的“吱吱”聲、馬的嘶鳴聲、牛悶悶的“哞哞”的叫聲,混合成一股巨大的聲浪。車輪和人腳揚起冬日凍硬的道路上的一層細塵,給雄壯的隊伍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黃霧。土塵揚起,冬日藍天下,整個遷徙隊伍,就像大地披了一條條長長的金紗……三條金紗交織著,形成蔚為壯觀的宏大畫麵。西王母偃昌、廣成子、赤鬆子等興高采烈地行進在自己的“神道”上,前後一片興致極高的熱烈的喧嘩聲。而行進在“鬼道”上的隊伍中卻少不了嗬斥、訓罵和不滿的嗡嗡聲。隸首坐著雲車,主兵蚩尤,三苗酋長靈楓,包括兩曎等都騎著水牛。所有的“奴隸”,都是步行著。

  年輕的不在話下,而對老態龍鍾的老人來說,則是一件天大的難事。這些人除了步行,還要肩扛身背,或者一個人擔,或者兩人抬地搬運所有的生活用具。他們一個個骨節粗大、蓬頭垢麵、又髒又臭,身上永遠散發著一股陳年老垢的怪味兒。長長的隊列中,隻有少量灰色的水牛馱著東西。三苗的總體待遇比這些九黎奴隸要好得多,但還是被劃在“鬼”類,隻是走在九黎的前麵,人身自由,還有兼管的責任。看大家都垂頭喪氣地走在“鬼道”上,蚩尤心裏氣就不打一處來,他怎麽也想不通:自己雖說是戰敗者,但總還是被命作“製兵”的首領,卻不能入神類,難道自己盡心盡責地製造兵器,這就是回報?怎麽不管自己怎樣努力,都改變不了這“不肖”的“鬼”身份呢?就像這些奴隸額頭上烙下的印記一樣,成為終生的標記。當時黃帝封神的時候,沒有封三苗的酋長,讓靈楓心裏難受了很長時間,這一次遷都,又將自己劃在“鬼道”上,更讓靈楓心裏憋氣。但是,在這樣的大勢下,他也沒什麽可說的,最起碼三苗還是自由身,還沒有像九黎的奴隸那樣,被重兵壓著行進。這麽想著,靈楓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叁遷徙的大軍從三門峽最狹窄處結冰的黃河上過河。三門峽的三門,這時候被正好命作“神門”“人門”“鬼門”,供三支遷徙的隊伍經過。三路寬闊的縱隊,到了這裏就不得不變窄,行進的速度也緩慢下來,三門峽前,人群擠在一起,“人”、“神”、“鬼”幾乎亂了隊形,人群的喧鬧聲,加上各種器具的碰撞聲、各種家畜家禽的驚叫聲,簡直亂作一團。性急的馬,揚起頭發出一聲聲長嘶,已經習慣了捆挷生活的公雞跟著打鳴兒,最亂的是豬群,老母豬“哼哼”,小豬跟著也“哼哼”,直叫得人心煩。夕陽西下,冷冽的晚風順著河道勁吹,卷起陣陣冰屑雪粉,直割打得人顏麵疼,眯得人睜不開眼。晚風將被夕陽鍍上一層金輝的大地吹得一片迷茫。慢慢地,三條長隊,猶如三條金色的長蛇遊出了三門峽,在巨大的深灰色的河石間,蜿蜒地向南岸迂回。因為“神道”最通暢便行,西王母第一個到了三門峽前十餘裏的一處巨石構成的台地,看天色已晚,就停下來紮營,等待黃帝等到來。好在這一處河灘地麵開闊,可供數萬人就地宿營。而在這裏,根據行程推算,風後已經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儲備了大量的柴火,供大家取暖用。所有的車都連在一起,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防線,周圍生起了一堆堆篝火,有騎馬的士兵來回巡視。一個個紅、白、黑、青代表不同方陣的帳篷,在一陣陣的吆喝聲中被架了起來。等黃帝一行趕到,西王母讓黃帝住上台地,黃帝卻堅辭不就,硬是將西王母推上台地。西王母在台地上住了一宿,又經過第二天的梳妝打扮,才從台地上下來,繼續大家的遷徙之路。所以這裏就留下一個“西王母梳妝台”,一直傳誦至今。而黃帝則住在一個叫“黃岡”的地方,這個地名也一直流傳至今。三路遷徙人馬相會的地方,就在“會興”,就在今三門峽市。

  遷徙大軍一路向東,又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才終於來到了武定湖畔的黃帝合宮。這時候,已經度過了最嚴寒的數九寒天。在黃帝三年(已醜年)“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的早春時節,中原的春風比起河東來溫柔了許多,氣溫也明顯地偏高一些。在河東往年這陣兒還是裹得嚴嚴實實的人物,鬆開了在身上捂了一冬的獸皮,讓新鮮的空氣吹走渾身的汗腥和皮子的酸臭味兒。根據黃帝前年冬天與女節冬遊時所想到的布局和炎居的熱心鋪排,所有從河東遷徙過來的人都得到了安排。黃帝和帝師、西王母與文武大臣、妃嬪子女住在雲岩宮。力牧守在東北的高地(也就是以後的“力牧台”),風後守在雲岩宮南岸高地,倉頡在北麵的倉王一帶建立“國倉”,馬師皇去東麵的養馬莊養馬,又在南場溝放牧,還分別在馬脊嶺、草場崗等處分放戰馬。在雲岩宮西南的河屯屯兵,監護著九黎奴隸。大鴻和常先各占南麵一個山頭——大鴻山和風後嶺的常先口,和大隗所居的大隗山,形成雲岩宮南麵炎黃協防的總體布局。杜康去了汝陽、伊川造酒;廣成子去了雲岩宮以西、大隗山旁的觀寨;而將天下十二大部落與七千封神族的代表安置在雲岩宮東北的西泰山——炎居自己的居地,雷公、風伯、雨師赤鬆子等都住到了這裏。根據黃帝的命令,各路人馬遷入後,沒有舉行大型的慶典活動,而是立即投入到緊張的生活安置、生產建設工作之中,因為生活是第一位的,也因為節令不等人,先組織好今年的春耕生產,今年下來大家就有新的收成了。因此,一個牽扯數萬人眾的春季開荒行動在中原大地上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從雲岩宮望去,包括南麵具茨山的層巒疊嶂間,到處是一片春煙繚繞的原始春耕圖。

  黃帝也依照炎帝榆罔當年在清薑河畔親自躬耕田畝的做法,讓人套上一對黃牛,親自在剛剛燒荒過的還散發著青枝枯葉燒焦氣味的、鋪了一層黑灰相間的柴灰的黃土地上,耕出第一犁。隨著農正稷的一聲“黃帝開犁也”的高喊和黃帝“啪”的一聲脆亮的鞭響,黃牛奮蹄,濕漉漉的黃土被加工成斜尖的木犁翻起一朵朵“浪花”,周圍的後土、稷等大臣和圍觀的炎黃部落的族眾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就有人不斷高聲地喊著:“黃帝開犁也——”“黃帝開犁也——”這聲音像春波蕩漾,由近而遠,山鳴穀應,直傳遍中原大地。大鴻負責和炎帝部落的高人大隗部落之間的聯防和生產工作。他先來到大隗部落進行了參觀。身高九尺的大鴻,在個頭兒不高、長著一副娃娃臉的大隗陪同下參觀大隗山。走在潩水溪邊,舉目望去,隻見這裏七峰參列,石花斑斕,鬆柏蒼翠,林木蔥蘢,綠竹交錯,紫藤環繞,好一派蒸蒸日上的氣象。大隗用他粗短的手指指向巍巍的大隗山,以他特有的就像是處在變聲期的孩子的腔調告訴大鴻:“大隗山者,七星罩頂,潩水出焉。雨過天晴,葉掛銀珠,霧氣徐升……若遇夕陽西照,則雲霞交暉,成一勝景矣!”大鴻口拙,說不了更多的好聽話,隻是由衷地讚賞道:“聞大隗勝境,今日一見,果然不凡!”說得大隗高興,竟在他的孩子臉上抹起胡須來。從大隗山返回,又得了大隗的建議,大鴻回到大隗山西邊的大鴻山(當時這些山都是無名大山,誰居住在那裏了,就以誰的名字來命名)來,就更加充滿了自信。大鴻也是黃帝手下一位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溝通了天地、一身勇氣的驍將。

  他亦以善於觀察水脈而著稱。根據大隗的建議,他又披荊斬棘,親自走遍大鴻山的角角落落,仔細地查勘這裏的山形地貌,很快就在山上找到了水源。得知此山頂平坦寬大,又有水源,適於屯兵的情況後,他就把所有帶來的士兵分作三撥,一部分建城,一部分狩獵,一部分燒荒春耕。他把狩獵和春耕的事委派給兩個小頭領,自己親自負責建城,因為這是最重要最關鍵也是最艱苦的一項工作。除過狩獵和春耕的人,剩下的士兵也就三百來人。大鴻將這部分人又分作三班倒,晝夜不停地從溝底下向山上背石頭,在山頂上壘城。不背石頭的士兵,除過需要休息補充體力的,又投入到就地取材搭建屋舍的勞動中。所有的女人、孩子都參與進來,幹自己能幹的活兒。有的抱石頭,有的掘地,有的扶木椽,有的用尖底瓶提水……大鴻身先士卒,親自下溝背石頭,親自手持金斧砍伐樹木。他人高馬大,身體魁偉,有的是體力。在他的帶領下,大鴻山山上山下,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場麵。這邊在壘城,那邊燒荒春耕的事也在煙霧繚繞中火熱地進行著。因為沒有那麽多的牛來犁地,他們就在剛剛燒過荒的春天蘇醒過來的鬆軟土地上,用尖棍戳個窟窿,將糧食種子放進去,再用腳靸平。

  這樣,在開闊起伏的地麵上,在餘煙嫋嫋的煙霧中,在濃重的春天的鳥語花香的氣氛中,到處都是一躬一躬的勞動的身影……狩獵的人,則學著鹿鳴、羊叫,在密林中形成大大的包圍圈,不斷縮小著包圍圈,最後再群起而攻之,很少有能逃出這密集的包圍圈的野獸。人能改造世界,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因為人有聰明的大腦,人會創造和使用工具。當人類進步到以萬物主宰者的身份來到大自然之中時,其它獸類唯一能應對的辦法,就隻能是逃遁了。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一個規模龐大的屯兵城就建立了起來。這樣,大鴻的部落,不光有了自己的居處,日常飲食和今年的收成也有了保障,他就帶領士兵們,開始了日常的練兵。這大鴻城依山而建,山上共設四門:東部在與大隗山相連的懸崖峭壁上壘石寨曰“震門”,西部於狹溝之處的塔山再設一門為“兌門”,又在峰頂雙龜石處設了“坎門”,在山南坡設了“離門”。頭戴羽冠(裝飾著長長的野雞翎)、身上裝飾著鳥羽的大鴻往城前一站,微風習習撲麵,鼓動著一身鳥羽,完全是一種威風八麵的感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