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春秋逐鹿

  西周末年,醉生夢死、荒淫無道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驪山烽火戲諸侯”,結果周幽王身首異處、命赴黃泉。在內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鄭、晉、秦等諸侯的護衛下被迫揮淚告別殘破的鎬京,輾轉遷都東都洛邑。經過這次打擊,周王室日漸衰微,到後來隻是保留了一個天下“共主”的名義(也就是說,隻是名義上作為各諸侯國的君王)。曆史學家將東遷以前的周朝稱為“西周”,以後的周朝稱為“東周”。

現存魯國的史書《春秋》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東周的曆史,因此,東周又被稱為“春秋”。

從此,強大的周王朝開始滑向衰落,曆史以它堅定的步伐邁進了春秋時代。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這是一個動蕩變革的歲月,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群英薈萃、大師迭出的英雄時代。在這一時期,中國的曆史在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各方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社會在動態中發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然而,在特定的曆史階段裏,這種動態變革的規模和力度有特別的表現,而春秋就屬於這樣的特定時期。在它並不太長的三百年的曆史中,王室衰微,五霸迭興,列國兼並,夷夏融合,宮室沒落,大夫專權等政治格局此消彼長,令人目不暇接。田製改革,賦稅嬗變,私學勃興,軍隊擴增等各種曆史現象不斷出現。

春秋社會是中國由奴隸製社會逐漸遞嬗為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它的前腳已跨進了新世紀的門檻,而它的後腳卻還停留在舊庭院的邊緣。在它的前期曆史中,更多地體現了西周的時代特征,而在它晚期的地平線上已隱約出現了顯示戰國社會特色的晨曦。雖然舊的禮樂文明逐漸衰弱,新的封建因素不斷增長,但在中原和周邊的不同的地域之間,其文明的成熟和發展程度是不平衡的,顯示著多樣化的複雜傾向。這種事物發展上的不平衡,決定了春秋社會大體走向。

在政治上,春秋時代的社會政治生活,司馬遷在《史記》裏有非常精確的概括,即“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具體地說,以公元前546年“向戌弭兵”一事劃分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的特點是王室衰微,大國爭霸,華夷衝突融合。後一個階段,雖也發生了吳、越勃興,北上爭霸,但總的來說“尊王攘夷”的旗幟已經暗淡,中原大國爭霸已進入了尾聲,華夏融合基本完成,各國內部的經濟、政治變化越演越烈。

春秋時期,自周平王東遷後,周王控製的土地日趨縮小,影響力一落千丈。有一次,晉侯準備召開諸侯會議,恐怕諸侯不來參加,就把周襄王請去,以朝天子的名義來會諸侯,果然達到了目的。諸侯召天子,而且召之即來,說明天子已經威信掃地。隨著王權的淪落,諸侯對天子的朝貢大大減少,王室的財力越來越拮據,周王室常常不得不放棄天子之尊,向諸侯“求金”、“求車”。周平王去世時,喪葬費籌集不出來,繼位的周桓王,隻得派人到魯國去,乞求魯國給些財物好辦喪事。經濟上對諸侯的仰賴,使其政治上又不得不受諸侯的擺布。天子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實亡。

春秋初期,諸侯國有100多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不斷進行兼並戰爭。誰戰勝了,就召開各諸侯國會議,迫使大家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先後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曆史上稱為“春秋五霸”。到春秋的後期,南方的吳和越也參加了爭霸戰爭。

但最先跳出來向周天子權威發起挑戰的是鄭莊公。此人不僅政治上深富韜略,軍事上也頗有創見。他不拘泥於古法,巧妙用車、步兵,擺下“魚麗陣”,箭傷周桓王,大破周聯軍。從此,“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宛如明日黃花,一去不複返。這也揭開了春秋爭霸的帷幕。但是,由於鄭國位處四戰之地,國土不大,實力有限,鄭莊公隻能扮演“但開風氣不為先”的角色。

真正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的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

齊國在今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庶。齊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謀臣薑尚之族,薑尚因助周滅商有功被封為齊侯,同時周統治者賜予齊國一種特權——可以討伐有罪的諸侯,憑借這項特權,齊國在西周時期以發展成為東方的大國。

齊桓公,姓薑,名小白,即位前為躲避齊國內亂,和兄長公子糾流亡國外。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奔回齊國,爭奪君位。公子糾的師傅管仲,帶兵攔截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死去。公子糾以為小白已死,就放慢了行程。小白卻日夜兼程搶先回到齊國即位,就是齊桓公。齊桓公想任用他的師傅鮑叔牙為相,鮑叔牙舉薦自己的好友管仲,並對齊桓公說:“您要是治理齊國,用我為相就足夠了,您要是想稱霸天下,卻非用管仲不可。”齊桓公認為鮑叔牙的話有道理,不再計較一箭之仇,隆重地迎接管仲回齊國,並且重用了他。齊桓公對內整頓國政,設各種官吏,各司其職,並分全國為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此十五鄉即為農鄉,鄉中之人在和平時專心務農,戰時當兵,組成3萬的常備軍,並加強訓練。通過改革,幾年之間,齊國已經國富兵強。而這期間,管仲對齊桓公霸業貢獻良多,孔子尤其對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稱讚不已:“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山戎進攻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親自率領大軍北征,管仲隨行。齊、燕軍隊追擊山戎,一直打到很遠。這一仗十分艱苦,春天出兵冬天才回師,作戰中軍隊迷行道路,人馬幾乎陷於絕境。這時管仲對桓公獻計說,你可以讓老馬帶路。於是,軍隊跟隨幾匹老馬,終於走出了迷穀。這就是老馬識途的故事。後來勝利回師的時候,燕莊公送行直到齊境內幾十裏。為了不違反周朝關於諸侯不能擅離國境的規定,齊桓公就地劃界,把界北土地送給燕國。各諸侯國聞聽此事,更加信服齊桓公。

當時,南方的楚國不斷向北擴張,進攻中原各國。齊桓公率領各諸侯國伐楚,指責它不向周王納貢。楚國被迫承認錯誤,暫時中止了向中原的擴張。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使臣參加。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晉文公是與齊桓公齊名的又一個霸主。晉國原處於戎狄遊牧地區,東周初期,晉獻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建都絳(山西翼城縣),開始了晉國的霸業。晉國先後消滅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諸侯國,統一了汾河流域。公元前636年,獻公之子重耳即位。晉文公姓姬名重耳,即位前因晉國內亂,流亡在外19年。在這19年之中,重耳周遊列國,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故而他回國後便立即著手整頓政事,發展生產,訓練軍隊。

他周遊列國,到楚國時,楚成王像接待諸侯一樣隆重地接待他。有一次,楚成王問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晉國,將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若能返回晉國,一旦晉楚交戰,兩軍相遇中原,晉軍將退避三舍,以報答今日的盛情。”

那時楚國勢力已發展到黃河流域。公元前632年,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當時楚軍人數超過晉軍一倍多。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成王為名,後撤90裏,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楚軍鋒芒,誘敵深入。楚軍果然追到城濮,被晉軍打敗,狼狽退回楚國。城濮之戰以後,晉文公大會諸侯,周襄王親去勞師,晉文公成為霸主。晉軍南征促使華夏文明進一步流傳到長江以南地區,加快了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後期,晉國的統治出現危機,並最終分裂成韓、趙、魏等幾個獨立的諸侯國家,史稱“三家分晉”。

晉楚爭霸,持續了百餘年。後來楚莊王打敗晉軍,飲馬黃河,做了中原霸主。

楚國是三苗人在長江中下遊建立起的一個國家,它在周初曾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後得到周的封號,居楚地丹陽(今湖北姊歸縣)。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大。其先祖熊繹在西周初曾被成王封為子爵,但楚國對周室時服時叛,不受封建之約束。

春秋初年,王權衰微,楚君熊通索性於公元前704年自立為王(即楚武王),欲與天子分庭抗禮、較一長短。不久其子文王定都於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國勢進一步強大起來。春秋初期,強楚實乃中原諸國之心腹大患,而霸政之“尊王攘夷”也往往以抑楚為其主要目標。楚早就有窺伺中原之誌,故長期以來,一方麵並吞周圍小國一方麵不斷向北推進。但它先在齊桓公時被阻於召陵,繼而在晉文公時戰敗於城濮,使北進圖謀一再受挫。晉文公死後,楚又重新投入逐鹿,特別是到了楚莊王的時候(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執政),其勢更加囂張。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竟觀兵於周郊,飲馬黃河,派人向周天子問九鼎之輕重,故楚國代周之野心昭然若揭。公元前598年,楚破陳國之都。次年,又興兵圍鄭,迫鄭降,晉聞訊派兵救鄭。晉、楚兩軍於公元前597年大戰於邲(今河南鄭州北),時晉國將帥不和、政令不一,故晉軍被楚所敗。此後,陳、蔡、許、鄭俱從楚。公元前594年,楚軍又圍宋,宋人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隻好與楚言和。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等外,全部尊楚莊王為霸主。

邲之戰後,楚莊王雖稱霸於一時,然晉國猶不可忽視。此後一段時間,晉、楚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結果形成南北對峙、各霸一方之。公元前546年,宋國執向戌倡議弭兵,他奔走拉攏晉國執政趙武和楚國令尹子木,使晉、楚、宋、魯、鄭、衛、陳、蔡、曹、許、齊、秦、邾、滕等十四國在宋國召開弭兵大會。結果由前述十國簽訂盟約,規定除齊、秦等大國外,小國須既朝晉又朝楚,向兩國同樣貢獻,承認兩國為共同霸主。於是霸權乃由晉、楚二強平分。史稱“向戌弭兵”。

五霸中的宋襄公,爭霸未成,反而喪命。原來桓公死後,諸子爭立,齊國漸衰,楚國覬覦中原。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年執政)會合幾個小國,想自充霸主。但公元公元前639年會盟於盂(今河南睢縣西北)時,襄公竟一度為楚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與楚戰於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時楚兵強大,但襄公與之作戰時卻大講“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才攻擊之,結果宋師大敗,襄公受傷,次年因重傷而卒。

秦僻處西陲,周初為附庸小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東遷才被封為諸侯,並承平王賜給岐山以西之地,後定都於雍(今陝西鳳翔南)。到了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執政)時,國勢逐漸強大起來。秦穆公名任好,贏姓,是秦國曆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

秦穆公繼位當年(公元前659年),就親自帶兵討伐茅津(今山西芮城東)的戎人,開始了擴張疆土的事業。秦穆公娶晉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為妻。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滅虞,俘虜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就將他們作為穆姬的媵人(隨嫁的人)陪嫁到秦國。百裏奚不願忍受奴隸的生活,逃到宛(今河南南陽),被楚國人捉去。

秦穆公胸懷大誌,卻苦於無賢才輔佐。有人告訴他,穆姬媵人百裏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喜出望外,急忙去請,卻得知百裏奚已經逃到楚國。秦穆公願以重金贖回百裏奚,又怕楚人不給。於是派使者到楚,說:“秦國的媵奴百裏奚逃到貴國,請允許我方用五張公羊皮將他贖回。”楚國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錢,也就答應了秦的要求。當七十餘歲的百裏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兩人一直談了三天,穆公十分高興,以百裏奚為國相。由於百裏奚是用五張公羊皮贖回來的,所以人稱其為“五羖大夫”。百裏奚又向秦穆公推薦了他的朋友蹇叔,秦穆公於是用很重的禮品,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為上大夫。

秦國要發展,首當其衝的是其東鄰晉國。在百裏奚和蹇叔的輔佐下,秦穆公將注意力集中於晉。但其時晉國國君晉文公雄才大略,晉國國勢正強,成為一時霸主。

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冬,晉文公死。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春,秦軍東去征鄭,經過成周北門時,車左、車右都脫去頭盔下車致敬,隨即跳上車去的有三百輛戰車的將士。王孫滿看了以後說:“秦軍輕挑而無禮,一定會失敗!”秦軍經過滑國時,鄭國的商人弦高正販了牛準備到周去賣,見秦軍,就將所帶的十二頭牛全部迭給秦軍,說:“聽說大國將要誅滅鄭,鄭君已經作好迎戰的準備,派我先迭十二頭牛犒勞貴軍士卒。”秦軍三位將軍商量道:“鄭國已經知道我軍要去襲擊,去了也沒有用。”於是滅了滑國,往回撤兵。滑是晉國的同姓之國。當時,晉文公還沒有下葬。太子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喪父,乘機攻滅我的同姓之國。”於是,將喪服染成黑色,出兵在崤山阻擊,大敗秦軍。

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秦穆公又派孟明視等帶兵東向,與晉軍戰於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秦軍再次失敗。兩次較量,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隻得轉而向西發展。

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他們生產落後,披發衣皮,各有君長,不相統一。他們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給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難。秦穆公向西發展,采取了比較謹慎的策略,先強後弱,次第征服。當時,西戎諸部落中較強的是綿諸(在今甘肅天水市東)、義渠(在今甘肅寧縣北)和大荔(今陝西大荔東)。其中,綿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與秦疆土相接。正好,綿諸王聽說秦穆公賢能,派由餘出使秦國。秦穆公隆重接待由餘,向他展示秦國壯麗的宮室和豐裕的積儲,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勢。又用內史廖的策略,挽留由餘在秦居住。同時,給綿諸王送去女樂二八。動聽美妙的秦國音樂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終日飲酒享樂,不理政事,國內大批牛馬死亡,也不加過問。等到綿諸國內政事一塌糊塗,秦穆公這才讓由餘回國。由餘的勸諫,受到戎王的拒絕。在秦人的規勸下,由餘終於歸向秦國。秦穆公以賓客之禮接待由餘,和他討論統一西方戎族的策略。

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穆公親自率兵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將渡船全部焚毀,表示誓死克敵的決心。秦軍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晉軍不敢出戰,秦軍從茅津渡過黃河,到南岸崤地,在當年的戰場為戰死的將士堆土樹立標記,然後回國。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軍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秦穆公乘勝前進,二十多個戎狄小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辟地千裏,國界南至秦嶺,東到黃河,獨霸西方,史稱“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過帶了金鼓送給秦穆公,以表示祝賀。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國都起,至公元前403年晉國一分為三,整個東周時期共373年。在這373年裏,恰好可以分為兩段。公元前584年晉使訪吳,這個事件可以看作是東周的一個轉折點,前期是齊、晉等中原大國與南方的楚國爭奪天下霸主之位。晉使訪楚促使了吳國的興起,從那時起,原本處於當時的偏遠之地的楚、吳、越等國就站到了曆史的聚光燈下,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興亡大戲。

這其中,有大國楚的君臣享樂,朝政荒唐,可謂“亂由內生”;有小國吳、越君臣的勵精圖治、臥薪嚐膽;有盡顯《孫子兵法》戰爭智慧的吳、楚之戰;有伍子胥家破人亡,顛沛流離,最終率兵攻破楚都,鞭楚王屍以報殺父之仇的傳奇經曆……一幕幕曆史篇章讓人目不暇接。

而參與其中的一位位曆史人物更是讓人驚歎,有被稱為兵聖,影響至深的軍事家孫武;有被司馬遷稱道的,舍身以報知己的兩大刺客專諸、要離;有千古流傳的美人西施;有稱霸一時的吳王夫差;有隱忍執著的越王勾踐;有功成身退的大夫範蠡……他們的故事曆經千年仍然光彩異常。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