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盧泰宏,營銷人的同路人和觀察者

  盧泰宏簡介:

出生時間1945年;

1992年任中國中山大學國際營銷教授;

1996年升任博士生導師;

2001年成為菲利浦·科特勒;

(Philip Kotler)國際營銷理論貢獻獎(Kotler Marketing Award Theory)中國首位獲獎者;

2001年被《國際廣告》等評為“中國廣告20年20人之一”;

2002年被《成功營銷》評為“2001中國營銷最具影響力的10大風雲人物”。

盧泰宏其人:

真正的師者

追尋盧泰宏,永遠如同霧裏看花。

盧泰宏是一個散發著“巫氣的哲人”,他永遠是那麽光芒四射,卻又永遠如同一個霧裹重重的迷。盧泰宏是一個“思想博大精深,而談吐木訥”的人,他總能讓人為其喝彩,為其嘖嘖稱奇,不管是10年前,還是10年後。

盧泰宏每推出一本新書,市場上總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那份追捧的熱情不知為多少知名營銷學教授望塵莫及;每一年,他總會推出幾本新書,從信息管理到廣告,從品牌到消費者行為,從促銷通路到營銷整體的前瞻,盧泰宏涉獵之廣、行動之快,足以令人歎為觀止。

學術界就應該崇尚“沉靜之美”嗎?營銷更偏重於溝通,並在溝通中領悟和成長,如果說哲學是一門象牙塔裏麵淬煉的學問,那麽營銷,則必須要走出窗外,在大自然中陶冶生息。盧泰宏選擇了一條為大多數營銷學者們所“不屑”的路——走向實踐,在谘詢和培訓中摸爬滾打,象牙塔裏麵的營銷精英們之所以“不屑”,其實是“不敢”,他們“不敢屈尊”、“不敢遷就”、“不敢放棄”。盧泰宏自從選擇了“羊腸小道”,就準備好了遭人誤解,甚至中傷。

的確,在大多數學院派營銷學者眼中,盧泰宏是“不務正業”。

但這個“不務正業”的人卻一直做著讓拚命掙紮的營銷人拍手稱快的事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盧泰宏自覺“為人師者”的怡然自樂,如果隻是“傳道授業”,那隻能說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師者。營銷需要解惑,並且更重視解惑。

為了解惑,盧泰宏放棄了很多,這其間,有他的名譽,有他多年的研究心得和人脈。他是一個將社會責任淩駕於個人榮辱之上的人,當一個社會的經濟轉型需要有人呐喊助威時,盧泰宏總是第一個站了出來。他的一次次轉型或升級,都隻是為了迎合經濟實踐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其一己的私利。

為師若此,足矣。

盧泰宏其事:

“泰鬥”的前身

據說,這位聞名全國的中國營銷學“泰鬥”,前身是學物理的。物理和營銷究竟有多大的關聯?我們不得而知。如果說,用理科的邏輯思維來解析文科,會更透徹、更嚴密,那麽盧泰宏的“中國營銷之父”的鍛造之路,更應是文理兼修。盧泰宏的文學功底並不亞於他的邏輯推理能力,他文科式浪漫的想像力和極具表現力的文字讓他的理性思維顯得更為流暢和通俗,在思想與文字的修煉歲月裏,他一路走來,隨心應手也順理成章。

不知道他的出生年月,不知道他的來由籍貫,盧泰宏是一個低調而不事張揚的人,他對名利似乎並不熱衷,一個人悄然度身於喧囂的世界之外,卻又以一雙慧眼冷靜地俯視和聆聽著世事的滄桑變幻。他有一顆學者秉性的同情心,他深刻地體驗著商界的疾苦,並試圖用他獨有而擅長的方法,尋找並冰釋這份疾苦。

能夠知道的有關他的最早一篇文章,是盧泰宏在1980年11月與一個名叫史忠良的人合著的一部專著,那本書是《論技術的先進性與經濟的合理性》。這是一本曾經獲得江西省1949—1983年優秀論文乙等獎的作品。很顯然,盧泰宏從物理到營銷的跨越,並不是一條直線。盧泰宏很少接受媒體的采訪,即使有,他也會盡量避免涉及他個人信息的曝光,在他所有的訪談錄、講話和書稿文章中,盧泰宏字裏行間除了企業,還是企業,他是一個將社會安危淩駕於私人情感之上的人。

中國經濟改革的發端,是從技術引進開始的,盧泰宏敏銳的經濟嗅覺使他一開始就站在了整個經濟改革的最前沿。之後的1980—1987年長達7年的歲月裏,我們所知道的盧泰宏,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動靜全無,喜歡思考並用一支素筆發表見解的盧泰宏好像失蹤了似的,今天的記憶裏早已找尋不到那段時間他絲毫的蹤跡。

一直到1987年,盧泰宏在一本《Information Science》(信息科學)的英文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ajor Features of

Infrastructure of China's Sci Tech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科技信息係統內部結構的主要特征),這是迄今所看到的有關盧泰宏的第一篇外文論文。一個極有可能的推測是,盧泰宏在這7年閉關的日子裏,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惡補外文,並仔細地觀察著國際經濟和技術的最新走勢。

當國人還在為“幾鬥米”折腰奔波時,盧泰宏早已推開窗戶,把眼睛瞄到了國外。

1989年,在《情報學報》上,盧泰宏將關注的重點正式轉向了信息技術,他認定,信息技術和管理將是未來中國競逐世界的絕命武器。理科的出身背景,使盧泰宏對充滿符號和數字的信息科學並不排斥,他一點都不覺得那是“艱深枯燥,毫無興趣”的,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的刊發和肯定,讓盧泰宏更覺鼓舞,他決心繼續研究下去,拓寬研究的層次和領域。

盧泰宏的研究速度和領悟能力堪稱驚人,最開始他是幾年或一年出一本,到後來他創作的高峰期,經常能一年推出好幾本重要的營銷專著,他到底用一種什麽方法和思想在指導自己的一切?僅僅一年的時間,盧泰宏的《信息文化導論》在吉林教育出版社付梓出版。《信息文化導論》是盧泰宏的第一本研究信息領域的專著,幸運的是,4年後,他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廣東省優秀社科研究成果學術著作二等獎。

那一年,盧泰宏的研究觸角初次探尋到了信息科學的高端領域——“情報科學”,他的一篇“情報科學發展中的四個裏程碑”兩年後獲得了廣東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這一論文發表在《情報學報》上。

轉型廣告

中國經過數年的經濟改革後,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由原來粗放式的引進和照搬、照用轉為了引進、吸收、消化和改進,發達國家領會了發展中中國需求的迫切,他們在趁中國不顧一切囫圇鯨吞時,把一些發達國家二流甚至不入流的技術和產品,悄悄丟給了中國,中國淪為了發達國家“垃圾產品的排泄地”。一直對中國經濟脈搏密切關注的盧泰宏,心裏滿是焦慮,長此以往,中國在未來將何以立足?

一個學者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滿腹才華與中國的深層焦慮融合在一起,那還會有什麽大的發展嗎?經曆了中國近代種種辛酸與苦難的盧泰宏,將一個學者應有的良知深深銘刻在心。縱觀盧泰宏一生的學術軌跡,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主線,他一直緊緊地貼著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軸,隨中國經濟脈搏的跳動而努力。當中國經濟的發展轉換為另一個主題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放棄自己原有的領域,迅速投入新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即使他在原有領域早已造詣深厚,著述甚豐。

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後,珠江三角洲一帶經濟沸騰了,成批成批的人下海,成批成批的企業開始崛起,成批成批的產品走向市場,也有成批成批的產品開始滯留在庫房,眼睜睜看著變成廢品。到1993年,計劃向市場的多年轉型使得供不應求的狀況徹底打破,無數的企業開始觸碰到自己前所未遇的“天花板”——打開市場。

這一年,盧泰宏在完成了一部早已準備好的《信息分析方法》之後,開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這股異動趨勢關注起來。盧泰宏的直覺告訴他,一個比信息和技術更為迫切的任務正在召喚著他,呼喚著他和一大批像他一樣的人去完成。在趨勢嶄露頭角還未演化為潮流的時候,需要有人站在城頭上搖旗呐喊,引起更多人的深切關注。運用在信息技術領域摸索成熟的研究方法,以及自己長期積累的“信息分析方法”,盧泰宏很順利地進入到了新的領域。

接觸廣告,應該是盧泰宏平生最早的與營銷握手。1993年的時候,中國企業界早已群體告別了最初的單兵推銷時代,開始采用更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方法,借助經銷商和一些地區小分銷商的勢力,迅速打開一片江山。然而,中國市場的誠信從一開始就缺少文化底蘊的積累,企業在征戰異地市場的過程中,無一不麵臨著“如何說服分銷商”的誠信困擾,要讓分銷商們相信自己的實力和承諾,怎麽辦?

廣告——天才的企業家們總能想到的最實用的脫困方法。

盧泰宏對中國市場和長年耕耘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企業家們,一直抱著深深的敬畏。2001年的時候,在首屆華人管理本土化國際研討會上,盧泰宏將多年對中國企業家的獨特情結,集合成了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胡雪岩模式:中國企業家行為之解讀》。至此,他才暢快淋漓地長舒了一口氣,因為對中國企業的責任感使他的內心深處對勤勉耕作的中國企業家有著一種深深的“愧疚”。他覺得,自己應該說點什麽,但又不知道能說些什麽,在香港城市大學的那一天,他終於說出了口,借助胡雪岩這樣一個紅頂商人。

盧泰宏注意到,嶺南一帶的市場氣候似乎有所變化,“忽如一夜春風過,千樹萬樹梨花開”,嶺南的廣告熱潮轉瞬之間呼嘯而起,引起了華南一帶的極大震動,盧泰宏立即給予了熱切的關注。深入調查之後,盧泰宏發表了一篇文章《嶺南廣告潮透視》,對嶺南一帶的異動給予了深刻的剖析。調查的間隙,盧泰宏隱約感到,中國市場環境要開始變化了,自己務必要迅速地迎合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並與之緊緊擁抱。

“從傳統老字號走向現代品牌”,1993年,台灣自創品牌協會訪問大陸時開了一場主題研討會,由於在學術界素有“薄名”,盧泰宏參加了那次研討會,研討會上的激烈交鋒使他開始認識到,中國的市場走勢必有一天會向早已市場化的台灣靠攏。之後,盧泰宏打定主意,決心把研究的方向轉向廣告,中國人需要廣告!

盧泰宏並不想轉型太急,他希望找到一種中間狀態,能夠將信息學與廣告學進行交叉研究,那樣既可以發揮已有所長,也可以將現有學科的成熟研究成果嫁接到新的廣告學研究中去。於是,盧泰宏在完成《國家信息政策》的同時,開始著手觀察廣告業。他決定從中國兩岸三地的廣告業開始研究,如果單純研究中國本土的廣告市場,由於尚未發育成熟,眼光會變得狹隘,而我國台灣和香港早已經市場化,同樣是中華後裔,血統的相連注定了文化的同根,進行比較研究,無疑更有意義。

1994年,盧泰宏在台灣《廣告雜誌》上發表了《兩岸三地廣告發展比較》,這是當時中國首次進行廣告地域化的比較研究,從地域化的差異中分析廣告受眾的心理差別,盧泰宏首開風氣之先。同時,盧泰宏從1993年開始,就以《珠江三角洲》雜誌為陣地,對珠三角經濟的整體脈動和趨勢進行了展望,多年的經濟觀察積澱,使得他的洞見足可入木三分,對宏觀經濟和政策的準確把握,使他獨具慧眼地看到了《中國廣告法的三大缺陷》(1995年,這篇文章在香港公開發表)。

學者的責任

僅僅從宏觀上診斷中國廣告業內在的病痛,是遠遠不夠的,“知道了病理,還要能準確地開出藥方”,“高屋建瓴有助於直接俯視”,盧泰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之所以寬泛,是因為他一直遵循著一些最基本的研究準則,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學者,心胸要開闊,思想要開闊,眼界也要開闊,“眼光能放出去,也能收回來,能仰視,也能俯視,能坐看風雲,也能見微知著”。

盧泰宏把眼光收回來,讓思想之翼歇腳在了“廣告創意”的枝葉上。他知道,當時中國廣告人最大的苦惱就是“不懂廣告”。中國第一代廣告人是喝奧美的奶水和奧格威的口水長大的,中國廣告界常常會歎息,中國為什麽沒有本土優秀的廣告大師可以借鑒和模仿,中國本土廣告應該如何實現突破,創意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上又該如何生根發芽?

的確,《奧美的觀點》不錯,但是太瑣碎,空有皮毛和形式,學不到創意的精髓。盧泰宏的《廣告創意100》則不同,在這本書裏,盧泰宏將廣告本土創意的各種技法一一列明,給中國廣告人指出了一條明路。不少人評價說:“將《廣告創意100》沉下心來一讀,卻是滿口生津,決然拋卻了洋書裏麵的浮躁和膚淺。”

盧泰宏在短短幾年之間,已然深得廣告學之奧妙。在他的那本《廣告創意100》裏,廣告公司裏麵的各種角色,可謂描寫得活靈活現。比如,他說客戶部總監“大腕如武林高手一樣,一味地遊走,不先出招,投石問路,意在後發製人”;說創作部一流文案“欲參詩律似參禪,妙趣不由文字傳,個裏稍關心有會,發為言句自超然”;說媒介部三流攝影師夢寐以求的工作單是“體態曼妙,柔聲細語,笑容可掬,萬般風情,一絲不掛”;說創意境界“千傾碧水之上,一葉扁舟,微風漣漪,碧波不興,山色空蒙,物我兩忘”。道心巍巍啊!

盧泰宏說,廣告沒有固定的模式,隻有順應消費者需求與競爭對手的狀況、產品生命周期和產品特點,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為萬變不離其宗,廣告界由此而掀起了一場“創意大風暴”。

自從台灣自創品牌協會第一次訪問大陸之後,盧泰宏一直在思考,大陸是否也有自己的自創品牌?自創品牌的生存處境又如何?麵對跨國品牌的衝擊,它們又將何去何從?

1996年的時候,盧泰宏在中山大學學報上發表了《我國自創品牌的進展與展望》,該篇文章成為我國學術界關注和研究自有品牌最早的學術文獻之一。

也許是對信息管理還有難以割舍的情絲,盧泰宏在緊密跟蹤中國廣告和品牌發展走向的同時,也分出一些精力,為我國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他的《論發展信息服務業的政策保障》在當時中國經濟改革界也引起了不小反響。

盡管盧泰宏在信息管理原有領域的發展得心應手,但有著強烈憂患意識的盧泰宏,還是毅然選擇了“訣別”,但他沒有徹底斬斷最後殘存的一絲微小的聯係,因為他發現,信息管理與廣告、品牌甚或後來興起的營銷,並非毫無瓜葛,至少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對信息管理領域研究的一些心得一直讓他獲益不菲。

1996年,國外的一股營銷新風狂飆突起,營銷界走向“整合”,多年來一直關注著國外動向的盧泰宏,再次敏感地把握住了這次難得的機遇,他認定,中國的營銷界迫切需要“整合”

……中國廣告傳播資源的浪費過於嚴重,這是不合理甚至畸形的,將來如果跨國公司群湧而入,在勞動力成本兩相抵消的情況下,受損挨打的一定是中國。中國營銷界的“IMC洗禮”勢在必行。

事不宜遲,盧泰宏以立足中外交流的《國際廣告》為陣地,開始為中國廣告界擂鼓助威。他在《國際廣告》發表了一係列代表當時最先進營銷思想的《整合營銷傳播IMC係列》,並時不時在公開場合和輿論之下熱情地推介這一最新的營銷思潮。很快,一批先知先覺者旋即跟入,有人開始內部試驗“整合營銷傳播”了。盧泰很激動,無論當時實踐中的效果如何,畢竟中國營銷行動了。

盧泰宏很清楚,整合營銷傳播於當時中國整體的營銷環境,並不適合,有點超前,他隻是希望中國營銷人能夠感受到國外營銷發展的最新趨向,並有意識地改善和建構健康有序的營銷環境。他知道,哪怕是“品牌”和“名牌”的區別,中國營銷界都還沒區分清楚。1997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界對“什麽是名牌”討論得很熱烈,盧泰宏感覺到應該出來說說話了,爭論並無益於發展,他在人民日報華南版上,對“名牌”一詞的使用作了若幹說明,事後,輿論界的爭執果然少了許多。

盧泰宏並無意於爭論,在國內的學者和實業界、谘詢界將廣告熱炒得沸騰之後,他又將專注的焦點轉移到了品牌上。在當時,品牌在國內還是一塊寸土不生的“戈壁灘”,國內鮮有人涉足於品牌,更別提在那裏“安營紮寨”,他們的理由是,中國企業界連廣告觀念都還隻是剛剛培育成熟,談品牌,他們接受得了嗎?對這種觀點,盧泰宏並沒有認同,他有種很強的預感,中國企業家們是非常善於學習的,“以廣告打天下”的時代終將過去,一個新的品牌時代即將來臨。

大師之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盧泰宏對全球的品牌趨勢和方法進行了全麵係統的研究。他的《品牌延伸的評估模型》、《品牌文化的研究》、《整體品牌設計》等係列研究成果相繼出爐,並在理論界披荊斬棘,殺出了一條血路,盧泰宏之後,又有很多人幡然醒悟,快步跟了上來。

最前沿的改革者往往是站在風口上,最出風頭,也最容易倒下。“先驅”成“先烈”,古往今來已沒什麽稀奇。盧泰宏深諳營銷的個中滋味,也一直將營銷的基本準則身體力行。在盧泰宏從信息管理領域跨入廣告界的時候,他是先信息後廣告,然後信息廣告並重,緊接著是先廣告後信息,同樣的,當他從廣告升級為品牌時,也暗合了這種遞承的邏輯。

轉型品牌的時候,盧泰宏在廣告領域取得了更為長足的發展,這種發展與他當年在信息領域的成就足可兩相媲美。他的《廣告創意——個案與理論》緊承著前一階段的《廣告創意100》,也是一部應景之作,該書創造了營銷理論書籍的“不老傳說”,首版5年來5次再版增印,在圖書市場上一直是暢銷不衰。其間,盧泰宏對中國廣告界《廣告市場的結構特征》、《廣告業的不均衡結構》等的解讀,在兩岸三地同樣引起了強烈反響。

過人的精力成就了盧泰宏的博學。

有熟悉他的學生說,盧泰宏有每日堅持長跑的習慣,任嚴寒酷暑,絕不放棄。盧泰宏治學很嚴謹,一直都很注意學習,他經常請教他的學生,絲毫不會顧及自己一代名師所謂的“尊嚴”,他每天晚上都會堅持看書寫作,幾十年來一直從未懈怠……很多人難以理解一個“神話般的盧泰宏”,他“高產而又高質”,也許真理仍然在於,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

對品牌領域的探索,讓盧泰宏對營銷大殿的雄偉感到新奇不已。對促銷的關注讓他與其博士生一起編寫了一本一版再版的《實效促銷SP》。他醉心於渠道,並指導他的諸多博士進行經銷商管理、渠道構建和衝突管理的研究。營銷是一門溝通的學問,單純的閉門造車於營銷學的推動毫無助益,多年的營銷理論修習,使盧泰宏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瓶頸。

盧泰宏決心不再拒絕一些“找上門的企業老總”的盛情邀請,將自己的知識通過合適的方式,如課題承包、培訓和谘詢等,反饋和奉獻給企業,於是,潤順、廣東郵電、美的等相當一批珠三角知名企業和廣告公司,成了盧泰宏最實在的受惠者。但是經過幾年理論與實踐的親密接觸,盧泰宏給自己打的分並不高,他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企業的操盤高手,企業運作需要多種能力的綜合,很多問題並不是營銷策略所能解決的。

盧泰宏自覺年事已高,不可能再像年輕小夥子一樣奔波在營銷的第一線上,他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了最擅長的部分:對中國本土營銷的總結和創新。然而,他又不能放棄實踐,他不能“閉門造車”而與企業界脫節,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中應運而生,他決定成立一個由自己的博士、碩士和少許優秀本科生組建的團隊,在致力於營銷理論研究的同時,大膽地走出去,深入到那些需要他們幫助的企業,而他則可以通過他的學生和同事們搭起的橋梁,與企業界建立起血肉相生的聯係。

盧泰宏知道自己擅長研究,他決心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來做研究。CMC(中國營銷研究中心)誕生之後,盧泰宏非常高興,一是高興自己給大家搭建了一個如此好的平台,二是自己今後,可以好好地集中精力於自己的研究了。“一滴水放到大海裏才不會幹涸”,盧泰宏深有所感,今天的社會,一個人單打獨鬥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成氣候。

在有了CMC後的幾年裏,盧泰宏和他領導的團隊的重量級研究成果,一個個推陳出新,速度驚人。從《跨國公司行銷在中國》到《營銷中國》,再到2004年推出的掀起翻天巨浪的三本新作:《中國消費者行為報告》、《解讀中國營銷密碼》和《中國營銷25年》,盧泰宏看到,他在4年前組建一個團隊的構想,成功了。

佛家有言:“不度己,何以度人,不成人,又何以成仁。”盧泰宏在營銷別人成功的同時,也營銷了自己的成功。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營銷大師。

對中國營銷的影響和貢獻:

尋找“營銷之匙”

一名搞物理的學者最後卻“搖身一變”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營銷學大師,相信這樣大跨度的轉變,連盧泰宏本人最初也完全沒有意想到。如今的盧泰宏教授已經擁有了眾多頭銜,但最顯赫的還是被傳媒稱為“中國營銷之父”、“營銷學泰鬥”、“中國品牌研究第一人”的這樣一些稱號。這些稱呼充分顯示了盧泰宏在當今中國營銷領域不可動搖的領袖地位。

20世紀80年代,盧泰宏編寫的一本關於廣告操作的《廣告創意100》(這本書在後來再版時更名為《廣告創意——個案與理論》),在市麵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許多人正是在這本書的影響下走上了廣告創意的道路。

這本書的成功,讓盧泰宏有了更大的信心,他關注和研究的領域也越來越精深。正如他的一名學生所評價的,盧泰宏是一名非常善於學習的學者,從最初的廣告、傳播、CI等,一直到品牌的塑造,內容之廣之深令同時代甚至後來者都讚歎不已。而這又與當年企業界、輿論界品牌討論熱,大家都急於探索品牌成功之道的大環境契合在一起,使他成為了一名品牌研究的大師。如今隨著中國營銷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從傳統的4P式產品營銷到新營銷理論的問世,盧泰宏也在此時恰到好處地轉向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這使他再一次站在了時代的前沿。

盧泰宏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一方麵他非常注重中國營銷理論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麵又特別注意與當代中國市場麵臨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對中國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營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理論上的指導之外,盧泰宏還積極參與到許多具體的項目中去,體驗中國營銷第一線所麵臨的問題。他曾經為摩托羅拉、海爾、TCL、平安保險、中央電視台、廣州日報等數十家企業做過專題谘詢和培訓工作。

迄今為止,盧泰宏做過的影響最大的事,就是他親自參與撰寫的《營銷中國》係列叢書的出版。該叢書現已成為在中國從事營銷工作的人最重要的指南之一。這套叢書“以廣闊的視角審視了中國國內大型企業及跨國集團的營銷實踐……提供了在中國成功進行營銷、提升業務的一把必要的鑰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