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基督教禮儀

  一、簡況

  基督教是指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統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於公元1世紀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穌所創立。相傳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為聖靈降孕童貞女馬利亞生養成人。耶穌掌握許多神術,能使瞎子複明、跛子行走、死人複活,因得罪當權者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據傳在其死後第三天即複活,複活後第40天升天。耶穌的受難是因十二門徒中猶大的出賣造成的,受難之日為星期五。最後的晚餐連耶穌在內有13人,所以有些西方人將13日與星期五視為凶日。

  在基督教的曆史上,發生過兩次大的分裂,因而形成三個大的教派:羅馬公教、正教(又稱東正教)、新教。約在公元7世紀前後,基督教傳入中國。在我國,新教往往被獨稱為基督教,又叫耶穌教,羅馬公教則被稱為天主教,東正教人數不多,集中在東北和新疆一帶。

  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舊約聖經在中國稱《舊約全書》,新約聖經稱《新約全書》。

  由於基督教派係的原因,對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存在著理解上的不同。如天主教堅持《聖經》要由羅馬教廷解釋,而新教則主張《聖經》是它唯一的權威。但各派亦有信奉的一般準則,大體是:創世說,即宇宙是由一個神(或上帝、或天主)創造的,因而神是天地萬物的主宰。

  原罪與救贖說,即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旨意,偷吃了伊甸園中“知善惡樹”上的果子,形成了世代相傳的罪過,稱為原罪。所以,人們必須忍受一切苦難,靠救世主耶穌為人去贖罪。

  天堂地獄說,即現世是罪惡的淵藪,隻有信神,自甘屈辱,服從神的安排,死後靈魂才能升入天堂,否則,要受到末日的審判,被打入地獄。

  從形式上講,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也不一樣。比如:基督教《聖經》中的“舊約”有39卷,而天主教則有46卷;基督教稱至上的神為上帝,或就叫神,而天主教則稱之為天主或就叫主;基督教的十字架上沒有耶穌受難的形象,而天主教有;基督教不供奉聖母,而天主教則供奉聖母;基督教經常的崇拜活動為禮拜,形式靈活多樣,而天主教的主要崇拜活動為彌撒,程式是完全固定的;基督教禮拜的主要內容為講經,而天主教則每天都做彌撒,除正台彌撒外,平時一般不講經;基督教稱教堂為禮拜堂,且教堂內大多不設置聖所、聖台,僅有十字架、燭台、花瓶等簡單布置,而天主教稱教堂為天主堂,堂內設置聖所、祭台,點長明燈,普通教徒不得入內;基督教徒禱告時不一定要下跪,懺悔時不須向神職人員告解,畫十字時無須蘸聖水,而天主教堂內則必備跪凳、告解亭、聖水缸等設備,供教徒使用;基督教神職人員的聖衣,形式不一,比較簡單,而天主教神職人員的聖衣,則從形式到色彩,都有嚴格規定,總體說來比較華美。

  基督教的標記為十字架。因為耶穌被釘於十字架而死,以示信仰耶穌的主張和學說。在中國,基督教(新教)對其信奉的對象譯稱為“上帝”,天主教譯稱為“天主”。

  二、主要禮儀

  由於各派在信仰、教義方麵存在著差異,導致了各派的禮儀及教徒的習俗也不盡相同。下麵以新教和天主教為例分別說明。

  (一)基督教(新教)基本禮俗

  1.神職和稱謂

  基督教設有主教、牧師、長老、執事、傳道員等神職人員,其中主教是實行主教製的教派中職位最高的神職人員,有權主持各種宗教活動;牧師是大多數教派都設有的職位,是主持宗教儀式、管理教務的主要神職人員;長老是教會的負責人和領袖;執事一般不主持宗教活動,隻是協助教會牧師、長老管理教會事務;傳道員在教會中協助牧師、長老,其具體工作是傳道,向信徒和慕道友們講述、解釋《聖經》教義和信條。

  基督教內部教徒眾多,往往不以年齡、性別、輩分相稱,而自稱是上帝的罪人,教徒之間互稱兄弟姊妹或“同道”,但是非基督教徒卻不能以“同道”來稱呼。對教會的神職人員,可以他們所擔任的教內職位,再加上其姓氏相稱;對傳道員,分別男女稱先生、弟兄或小姐即可。

  2.告

  宗教各派都有禱告要求,這在基督教的信仰生活中,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儀式,它表示教徒與上帝講話。其內容為祈求、感謝、悔罪、懇求上帝賜福等。禱告沒有固定的形式,單個信徒內心默誦可,大家聚在一起朗誦也可。禱告有早禱、晚禱,或遇特定事禱告;需要有牧師作為領禱人主持的祈禱,祈禱完畢,參與者應同聲表示誠心所願,齊呼“阿門”(Amon,意為真誠,表示希望一切祈禱唯願如此、允獲所求)。

  3.拜

  禮拜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教活動,通常每星期日一次,在教堂進行。依據《聖經》記載,大多數宗派,都在耶穌基督星期天複活日進行禮拜,所以又稱為主禮拜日。禮拜由牧師主禮,內容包括唱讚美詩、讀經、祈禱、講道、祝頌等。除星期天的常規禮拜外,遇有一些特殊情況時,也可安排專門的禮拜,比如婚禮、葬禮、感恩等,所不同的是,比常規禮拜的規模要小一些。

  4.洗禮

  成為基督教徒,必須領受的第一件聖事,即為洗禮。經過洗禮之後,才可以成為基督教的正式教徒。據說,這是耶穌立定的聖事,可以赦免入教者的原罪等,並據此在今後有領受其他聖事的權利,接受上帝的恩寵。洗禮之前,必須經過基本教義的培訓和考試(考信德),合格後,方可接受洗禮。

  洗禮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注水洗禮,即主禮者(如牧師)用貝殼或淺碟往受洗者額上傾注少許水,讓水從額上往下流,同時,口誦經文;另一種是浸禮,又稱大水洗禮,即主禮者手扶受洗者,讓他全身慢慢浸入水池中片刻,同時,口誦經文;還有一種是點水禮,類似注水禮,即由主禮者口誦經文,用手蘸聖水,點在受洗者的額上或頭上。

  5.聖餐

  聖餐是基督教的主要儀式之一,起源於《聖經》中耶穌和眾門徒共進最後晚餐的故事。據傳,當時耶穌拿起餅和酒祝聖時,對大家說“這是我的身體和血,是為眾人免罪而舍棄和流出的”,然後,分給眾人領食,並要求後世信徒也要經常以這種方式來記住他。由此沿傳下來,成了基督教的主要儀式。其具體做法在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中各有差別,但都得經過主禮人對麵餅和葡萄酒進行祝禱,然後讓正式信徒領食(非正式信徒,一般不領聖餐)。主要差別在於:一是提法上有異。新教稱聖餐為“神交聖禮”,天主教稱之為“聖詩聖事”或“彌撒”,東正教稱之為“聖體血”。二是做法上有異。天主教堅持用無酵餅,東正教主張用有酵餅,而新教則認為有酵無酵的餅都可用。三是領受人員有區別。天主教堅持信徒和神職人員要有區別,認為非神職人員不能領受祝聖後的葡萄酒,而新教和東正教則主張教徒參加聖餐儀式後,都能同時領受麵餅和葡萄酒。

  (二)天主教(公教)基本禮俗

  1.神職及稱謂

  天主教(羅馬公教在中國的名稱)中心設在羅馬城西北的梵蒂岡,是一個具有嚴密組織的國際宗教團體。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首領,因為他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所以在信仰和倫理上都是“永無謬誤的”。

  凡有天主教徒的國家,均被教廷劃分為若幹個教省、教區,由教廷任命的神職人員管理。神職及稱謂主要有:樞機主教(又稱紅衣主教)、首席主教、祝聖總主教、總主教、主教、司鐸(又稱神甫、神父)和修士、修女等。樞機主教由教皇任命,可當選為新教皇,一般都擔任著各國教會的重要職務;首席主教在天主教勢力較大的國家裏任天主教會的首領;祝聖總主教有監督各級神職人員行使職權和批準主教會議決定的權力;總主教是負責一個教省的主教;主教是負責一個教區的高級僧侶;司鐸通常在基層教堂,直接管理教徒,進行傳教活動;修士、修女則是終身為教會服務的傳教人員。

  在通常情況下,平信徒(指通常的信徒,是與教會的神職人員相對而言的)遇見神父時應主動點頭問候,說聲“神父好”,神父也應禮貌地回答“教友好”。在神父與神父相遇時,以稱呼對方“神父”、“司鐸兄”、“神兄”來表示互致敬意,對於相互了解的也可直呼其名或洗禮聖名。平信徒與神父在遇到主教時,應主動招手致意或點頭致敬,或者趨前握手甚至親手。

  2.祈禱

  天主教的祈禱和基督教的禱告基本上相同,都是和耶穌(天主)交流,或呼求,或感謝,或讚美等,但禮儀要求比基督教禱告拘謹些。天主教徒祈禱時,基本的儀態為兩手合十,兩腳相並,端正跪地,將雙臂置於跪座上麵,心清意淨,口念經文。在教堂舉行祈禱時,則更講究儀態,信徒們要心專神注,坐有坐相,站有站樣,跪有跪法,必須儀態端莊。祈禱的儀式,可分為行聖號經、行屈膝禮、跪拜和拜聖體幾個部分。

  3.彌撒

  基督教稱此為聖餐,天主教則稱之為彌撒。他們認為舉行此儀式,是以不流血的方式,追憶耶穌在十字架上對聖父的祭獻。

  天主教規定,主教和神父在彌撒時即可領取聖體(無酵餅)與聖杯(葡萄酒),而教徒們則隻能領取聖體,不能領取聖杯。

  4.聖洗與堅振

  聖洗,亦即洗禮。天主教的聖洗大體分為六步,即考問禮、聖道禮、懺悔禮、注水(浸水)禮、敷油禮及最後的禮成式。

  堅振禮,意指堅固信仰,振奮信心,勇於為基督作見證的儀式,又稱堅信禮。一般在聖洗後不久進行。堅振禮的儀式,一般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覆手禮,第二階段是敷油禮。

  5.婚配、告解與終傅

  天主教認為,信徒的婚姻是件聖事,一般須在教堂內,由神父主禮,按教會規定的儀式進行才可結為正式夫妻。這種儀式,一般在彌撒中間舉行,也可在彌撒外單獨進行。婚配儀式的主要過程為:由神父分別詢問男方、女方是否願意結為夫妻,得到雙方肯定的回答後,主禮人即誦念規定的經文,宣告“天主所配合的人,不能分開”,接著為雙方祝福,新郎、新娘互換戒指、接吻並發誓。整個過程氣氛凝重而熱烈,教堂敲鍾,親友撒花,加念經文或歡唱聖歌。基督教雖也有此禮,但不視其為聖事。

  告解,是指真心悔罪、堅決改過之意。天主教信徒有違反良心、教規及紀律的行為時,按天主教要求,應該向神父講清告明,深刻反省,進行懺悔,以求得到天主的赦免,使自己得以解脫。神父有責任對告解內容保守秘密。

  終傅,是天主教信徒在臨終時,由神父代行為臨終人的額上和手上敷搽聖油的一種聖事。認為借此可賦恩於斯,赦免罪過,以減輕臨終的神形困苦,賜其內心平定,安心離開這個世界。

  (三)入教堂禮儀

  基督教禮拜時,非信教群眾進入教堂,一般不受阻止。但非教徒入內參觀,應保持衣著整潔、談吐文明,不可在教堂內外嬉笑打鬧,更不能對基督教徒的宗教活動評點譏諷;要注意禱告或祈禱時場內的氣氛,不要與基督教徒討論上帝或天主的可信與否,更不能以此為玩笑傷害基督教徒的感情;對講道,聽不聽,由各人自便,但不能在教堂裏喧嘩,更不要以自己的認識(如無神論思想),在教堂內與人辯論;如果覺得實在不合自己的意願,可悄靜、禮貌地退場。

  三、主要節日

  基督教的主要節日有聖誕節、複活節、受難節、主顯節等。

  (一)聖誕節

  聖誕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是基督教重要節日之一。因《聖經》沒有明確記載耶穌生日,所以教會規定:從公元354年開始,每年的12月25日為聖誕節(一般從12月24日的下午到1月6日)。這一天正是羅馬帝國太陽神的誕生日,意為耶穌的誕生,就是太陽的再生。依據耶穌是誕生在夜裏的說法,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從12月24日午後就開始了。聖誕夜是個狂歡夜、欣喜夜,有唱聖誕頌歌、扮聖誕老人等許多活動。據說,聖誕老人名叫聖尼古拉,他是一位白胡須、穿紅袍、戴大皮帽的胖老人,每逢聖誕夜,他就駕駛著鹿橇自北方來,從煙囪進入各家各戶,把孩子們喜歡的玩具、糖果等禮物悄悄地裝進掛在爐前的長筒襪內,最受兒童的歡迎。

  聖誕夜各家要聚餐一次,點亮聖誕樹,聆聽教堂洪亮的鍾聲,餐桌上布滿豐盛食品,其中火雞是聖誕大宴上必不可少的,所以又叫聖誕雞。此外,還有羊羔肉、葡萄幹、果餅、布丁等,可謂家家歡喜、戶戶開懷,歡樂之情,絕不亞於中國的春節。聖誕節本是一個宗教節日,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已成為大多數國家全民歡慶的民間節日。聖誕節期間,世界各地慶祝活動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二)複活節

  複活節是基督教的又一重要節日,是為紀念耶穌複活而進行的慶祝活動。據傳,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後,於第三天複活。公元325年基督教尼西亞會議規定每年的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為複活節(東正教則因曆法不同,約推遲兩個星期)。

  複活節在基督教國家中,是僅次於聖誕節的第二大節日。為了慶祝節日,許多國家都放假若幹天,家中親人得以團聚,好友之間互致祝賀,長輩們會買些雞蛋形、小兔形的巧克力糖等禮品,裝在小籃子裏送給孩子們。傳說雞蛋象征生命,兔子也常被看作是新生命的象征,以此寓意耶穌的複活。

  複活節期間,教會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紀念儀式,教徒們相遇時,都互道“主複活了”。複活節晚宴也是豐盛的,傳統主菜為羊肉和熏火腿。基督教徒把羔羊看作是耶穌獻身的象征,把豬看成是幸運的象征。現在每逢複活節,有些西方國家都舉行慶祝遊行活動,人們互相贈送象征生命和繁榮昌盛的複活節彩蛋,氣氛歡快熱烈。另外,教會吸收新教徒的洗禮儀式,也常安排在這一天舉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