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禮儀

  一、日本(Japan)

  (一)簡況

  日本是日本國(Japan)的簡稱,意為“日出之國”、“太陽升起的地方”。日本古稱“和”、“大和”,民族主要為大和族。居民多信奉佛教、神道教。日本國語為日語。首都東京。其貨幣稱日元(Japanese Yen),縮寫為。國花是櫻花,國鳥是綠雉,國石是水晶。主要名勝有東京塔、富士山、琵琶湖等。日本有“櫻花之國”、“造船王國”、“貿易之國”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日本人性格內向,感情不外露,愛麵子,自尊心強,重視人際關係,講信用,重禮節。

  日本人見麵時互相行鞠躬禮,並致“您好”、“請多關照”的謙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握手禮逐漸成為日本常用的禮節,但通常與對方握手後還要行鞠躬禮,特別是道別時。

  人們初次見麵時,要交換名片。日本人的姓名排列順序和我國相同,即姓在前,名在後,一般稱呼時隻稱姓,在正式場合稱全名。對男子可在姓後麵加“君”,隻有對教師、醫生、年長者、上級和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稱“先生”,對德高望重的女子也稱“先生”。對其他人均以“桑”(“桑”在日語中兼含“先生”、“老×”、“小×”等意)相稱。另外,還可稱其職務或用其職務加上“先生”相稱。“您”這個稱呼隻用於夫妻之間,或被長輩用來稱呼小輩。

  除非受到日本人的邀請,否則不要登門拜訪。到日本人家中做客,要事先約定時間並按時赴約。按慣例要帶上禮品,日本人送禮時不送雙數,而喜歡送單數禮物,可送3、5、7件;日本人不喜歡在禮品包裝上係蝴蝶結,用紅色的彩帶包紮禮品象征身體健康;不要給日本人送有動物形象的禮品;梳子在日本不宜作禮品(在日文中梳子的發音與“苦死”相同,意為極其辛苦)。客人進門前應先按門鈴並通報姓名,進門後主動脫下外衣、帽子,換上拖鞋;就座時,應坐在背對著門的位置上,隻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移向尊貴的位置——擺著各種工藝品的壁龕前的位置;不可參觀主人的臥室,男士不可進入廚房,上衛生間必須征得主人同意。交談時,令人愉快的話題是你對日本和日本文化、壘球、高爾夫球、食品和旅行的印象。在閑談時,應看著對方的脖子,盯著對方被人認為是不禮貌的。

  (三)衣食禮俗

  在日本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西裝,參加娛樂活動時可著便裝。

  日本民族服裝為和服,亦稱“著物”。日本人在舉行婚禮、慶祝重要節日、出席茶道等活動時常穿和服,以示莊重。

  日本人的飲食分為三種:和食(日本飯菜)、洋食(西餐)、中華料理(中餐)。早餐多為牛奶、麵包、稀飯等;午餐、晚餐的主食多為米飯。他們喜歡吃瘦豬肉、牛肉、生魚片、生雞蛋、筍、豆腐、醬湯、泡菜和各種時鮮蔬菜。日本人酷愛喝酒,即使喝得大醉,也不為失禮。在飲酒時,不要自斟自飲;斟酒時,應右手拿酒壺,左手從下麵托著壺底,但千萬不能碰著酒杯。客人也要右手拿著酒杯,左手托杯底接受對方斟酒。

  日本人十分重視茶道。茶道會多為款待尊貴客人而舉行,正式的茶道會要在專用茶室中舉行。茶室中間放著用以燒水的陶製炭爐和茶壺,爐前陳列著各種十分精致的茶具。由於茶道的儀式十分煩瑣,所以精於茶道便被認為是對一個人的身份、修養的肯定。一般茶道中,飲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每位客人各飲一碗;另一種是一碗茶每人隻飲一口,由全體客人輪流飲用。

  (四)禁忌

  日本人忌數字“4”(在日語中與“死”諧音)、“9”(與“苦”發音相似)和“6”,敬重“7”這一數字;忌黑白相間色、綠色、深灰色、紫色,喜愛紅、白、藍、橙、黃色;忌送菊花(十六瓣菊花是日本皇室專用花)、荷花(祭奠死者用)、仙客來、山茶花等;忌三人合影(中間人有受製於人的兆頭);忌獾和狐狸(這兩種動物都象征狡猾);忌頭朝北睡覺(在日本,人死後停屍時,死者頭朝北);忌倒貼郵票(暗示斷交);忌婦女盤腿而坐;忌舔筷、迷筷、移筷、扭筷、掏筷、插筷、跨筷、剔筷。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成人節(1月15日,年滿20歲男女取得成人地位)、建國紀念日(紀元節,日本紀元的開始,2月11日)、春分節(3月21日,天皇、百姓祭祖)、櫻花節(3月15日至4月15日)、憲法紀念日(5月3日)、兒童節(5月5日)、中元節(7月15日)、敬老節(9月15日)、秋分節(9月23日,天皇秋季祭祖)、體育節(10月10日)、文化節(11月3日)、勞動感謝日(11月23日)、國慶日(12月23日)等。

  二、新加坡

  (一)簡況

  新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簡稱。居民中主要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華人和斯裏蘭卡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國語為馬來語。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但通用語言實為英語和華語。新加坡不設首都,行政中樞新加坡市。新加坡一詞來自梵文,“新加”在梵文中為獅子之意,“坡”在梵文中為城之意,故新加坡市又叫獅城。古稱單馬錫,意為“湖泊、海城”。國徽格言是:前進吧,新加坡。其貨幣稱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縮寫為S$。國花是蘭花(卓錦·萬代蘭)。主要名勝有天福勝、裕華園等。

  新加坡有“花園之國”、“公園國家”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新加坡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講究禮貌已成為新加坡人的行為準則。

  因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人通常的見麵禮是握手,但新加坡人仍保留著各民族的傳統習慣。如華裔老年人還有相互作揖的習慣,印度血統的新加坡人仍見麵行合十禮等。稱呼上,不論什麽民族的人,都可以“先生”、“小姐”、“太太”相稱。商務交往中名片交換必不可少,但政府規定,官員不使用名片。談話時,可以談旅行見聞以及新加坡的經濟成就等,避免談論政治和宗教。

  到新加坡人家中做客,宜帶上鮮花或巧克力等禮物。在你進入主人家的屋內之前,要注意看看他們的家人是否在屋內也穿著鞋,如果他們沒有穿,你也得把鞋脫掉。應邀赴約要準時,如果不能準時到達,必須預先通知對方,以示尊重。

  (三)衣食禮俗

  在新加坡,參加社交活動和商務活動,男士一般著白襯衣、打領帶,穿長褲、皮鞋,會見政府官員時,宜穿西裝。

  新加坡華人飲食習慣與我國基本相同,菜肴以閩粵風味為主,主食為米飯、包子等,副食有魚、蝦、肉等。

  有印度血統者忌食牛肉,忌用左手進食;穆斯林忌食豬肉。

  (四)禁忌

  新加坡人忌諱數字“4”、“7”、“13”、“37”和“69”;到清真寺參觀,忌穿鞋進入;討厭男子留長發和胡子,在一些公共場所,常見到“長發男子不受歡迎”的告示牌;視黑色、紫色為不吉利,喜歡紅色;禁說“恭喜發財”(他們認為“發財”兩字有“橫財”之意,而“橫財”就是不義之財);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征性標誌;忌諱烏龜(認為這是不祥的動物,給人以色情和汙辱的印象),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忌大年初一掃地(認為這一天掃地會把好運氣掃走);忌諱有人口吐髒言;虔誠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伊斯蘭教徒恪守他們的宗教禁忌。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勞動節(5月1日)、衛塞節(5月10日)、開齋節(5月)、國慶節(8月9日)、燈節(又稱屠妖節,10~11月)、聖誕節(12月25日)等。

  三、泰國

  (一)簡況

  泰國是泰王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的簡稱,原名暹羅(Siam),1939年改名泰國。泰語意為“自由之國”。泰國有傣族、老撾族、馬來族、高棉族等30多個民族。居民中大多信奉佛教,佛教為國教。國語為泰語。首都曼穀,具有“天使之城”的含義,其泰文全稱譯成拉丁文共有142個字母,是世界首都中名稱最長者,素有“東方威尼斯”、“東方門戶”之稱。其貨幣稱泰銖(Thai Baht),縮寫為B。國花是睡蓮,國樹是桂樹,國獸是白象。主要遊覽勝地有芭堤雅海灘、鱷魚湖、大王宮等。

  泰國有“黃袍佛國”、“千佛之國”、“白象之國”、“微笑之國”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泰國人注重人際關係,講禮貌,處事小心謹慎,不喜冒險。除了非常西化的場合,泰國人與人見麵或告別時一般不握手,而是行合十禮。在泰國,若對方先向你行合十禮,你也應還以合十禮,唯獨和尚不受約束,可不必向任何人還合十禮,與人見麵隻點頭微笑致意。泰國人將名放在姓之後,稱呼時,無論男女,一般隻叫名字不叫姓,並在名字前麵加“坤”(Khan),意為您。如果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可以簡單地用“坤”稱呼他們。常用的問候語是“你到哪裏”,這是一種習慣,並不要求作答,而“上街去”,則是一個有禮貌的回答。談話的話題最好為泰國的食品、氣候和對該國的一些良好印象,應避免的話題是政治、王室和宗教。像“你收入多少”或者“你多大年齡”這樣的個人問題,隻是表示友好的關心,這在泰國並非不禮貌。

  到泰國人家中做客,進屋時要先脫鞋,千萬不要踩踏門檻兒(認為門檻兒下住著神靈);可以送給主人水果、糕點、鮮花(不要送康乃馨或萬壽菊);傳遞禮品或其他物品時用右手,不要用左手吃東西或拿東西給別人。如果你喜愛某些裝飾品,不要對主人過分地讚美它們,否則,主人可能會因不把它們送給你而感到過意不去。

  到泰國寺廟燒香拜佛或參觀,必須衣冠整潔,進入寺廟時要摘帽脫鞋,以表示對神佛的尊重,嚴禁穿背心、短褲進入,否則會被視為玷汙聖堂。

  泰國人非常重視頭部,而輕視兩腳。他們認為頭是智慧所在,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若被他人觸摸是奇恥大辱,同時也切記勿觸摸別人的頭,即使是小孩也不行。如果是長輩在座,晚輩必須坐在地下或者蹲跪著,以免高於長輩的頭部,否則就是對長輩不尊敬。泰國人忌他人拿著東西從自己頭上通過。如用腳給人指示東西,用腳踢門,坐著時鞋底朝向他人等,都是不能容忍的。泰國人喜愛紅、黃色,並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

  (三)衣食禮俗

  泰國男子通常打扮是穿長褲、襯衫,尤其是花襯衫很受歡迎,隻有參加宴會時才穿深色套裝;女子喜穿裙子和寬大的短外套。在服裝顏色方麵,紫色為寡婦在哀悼時所穿;黑色表示悲痛,隻在參加喪禮時穿。泰國男女青年都喜歡佩戴項鏈、戒指等首飾。

  飲食方麵,泰國人的主食是大米。早餐多為西餐,午餐、晚餐為中餐。他們喜歡吃魚、蝦、羊肉、雞、辣椒等,也喜歡用味精和魚露調味,而最愛吃的是具有民族風味的“咖喱飯”(用大米、魚肉、香料、椰醬及蔬菜等烹製而成),不愛吃紅燒菜肴,忌食牛肉。泰國人進餐用叉子和勺(右手拿勺,左手拿叉),不習慣用筷子,有的人樂於以手抓飯取食。泰國人喜歡喝啤酒,不喝熱茶,並習慣在喝的茶裏放塊冰,喝飲料時也同樣配上冰塊。

  (四)禁忌

  泰國人忌對僧侶態度不恭;睡覺時,忌頭朝西(因為西方是日落之處,隻有停屍時才頭朝西);忌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用紅筆在棺材上寫死人的名字);禁用手撫摸寺廟中的佛像;忌家庭種植茉莉花(在泰語中,“茉莉”與“傷心”諧音)。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宋幹節(佛曆新年,4月13日至15日)、勞動節(5月1日)、加冕典禮節(5月5日)、春耕節(5月9日)、國慶日(12月5日)、憲法節(12月10日)、水燈節(泰曆12月15日)等。

  四、馬來西亞

  (一)簡況

  馬來西亞(Malaysia)的“馬來”二字在馬來語中意為“黃金”。馬來半島有“黃金半島”之稱。國徽格言是:團結就是力量。居民中大多數為馬來族人和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占很少部分。伊斯蘭教為國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國語為馬來語,通用語言為英語、華語、泰米爾語。首都吉隆坡。其貨幣稱林吉特(Ringgit),簡稱馬元,縮寫為M$。國花是扶桑花。主要遊覽勝地有極樂寺、三保山、黑龍洞、青雲亭、國家清真寺等。馬來西亞素有“熱帶旅遊樂園”、“錫和橡膠王國”之美稱。

  (二)交往禮節

  馬來西亞人平易近人,愉快樂觀,無憂無慮。他們喜歡開玩笑,認為“笑口常開”是一種社交禮貌。

  馬來人在相互見麵時,要按不同的年齡、性別等行不同的握手禮。同輩之間相遇時,行握手禮後還要把右手收回到自己的胸前輕輕拍一下;晚輩見長輩時要雙手緊握長輩的手,收回雙手後還要在胸前作抱狀,同時身體朝前彎下,如同鞠躬;婦女與男人行見麵禮時,要先用手巾將自己的手掌蓋住,再同男人的手接觸,然後收回胸前雙手作抱狀,同時彎身鞠躬。此外,馬來人還有一種奇特的施禮方式:雙方見麵時,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攏,然後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觸摸,再用手在臉部由上而下輕輕一抹,最後向胸前一點,彼此互相說:“願真主保佑你!”在與外國人或非伊斯蘭教徒見麵時,馬來人一般行西方國家的握手禮。稱呼方麵,華人、印度人可稱“×先生”、“×小姐”、“×太太”等;穆斯林則在男子名前加“恩錫克”,在女子名前加“錫克”。馬來人有名無姓,通常是起個名字,後麵再加上父名,男的中間加“賓”字,女的中間加“賓蒂”兩字。

  在馬來西亞,最好的話題是談論對方的商務活動或社會成就、足球比賽、馬來西亞的文明史和各地區的烹飪方法等,不喜歡人們把他們的生活與新加坡人相比較。最好不要談論宗教和種族問題。

  馬來西亞人愛宴請,通常在飯店舉行。馬來西亞人的時間觀念較強,會見最好事先聯係,準時赴約。應邀去馬來西亞人家裏做客,進入主人家裏前,要先脫鞋,並摘掉太陽鏡。賓客在主人家不吃不喝,是對主人的不敬,並會引起主人的反感。如果你在主人家見到《古蘭經》,絕不能摸它,還要注意不能踩在或坐在祈禱用的小地毯上。任何人都不可觸摸馬來人的頭和背部,因為那會被看成是對他人的嚴重侵犯和給他人帶來厄運。在馬來西亞,左手被認為是不潔之手,吃飯也好,遞東西也好,絕對不能用左手。

  (三)衣食禮俗

  馬來西亞居民最具代表性的衣著是“巴迪”——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即使在正式場合也可以穿著。馬來人還有一種傳統服裝:男子上身穿無領長袖外衣,下身圍一大塊布,叫“紗籠”;女子穿“克巴亞”,即無領長袖連衣長裙。在公共場所,馬來人不論男女,衣著都不得露出胳膊和腿。

  馬來人的主食以大米、糯米糕、椰漿、咖喱為主,喜歡吃牛肉、羊肉、雞、鴨、魚及蔬菜,還有帶辣味的菜肴。風味食品以“沙爹”(即烤雞、烤羊肉)最為有名,是各種宴會不可缺少的佳肴。馬來人習慣用手抓飯進食,進餐時,桌子上有兩杯水,一杯供飲用,一杯用於清洗手指。如果給你一隻勺子和一把叉子,則用右手拿勺子,左手握叉子,先用叉子把食物撥到勺子內,然後再食用。馬來人禁酒,通常以熱茶或白開水招待客人。

  (四)禁忌

  馬來人忌數字“0”、“4”、“13”等;忌穿黃色服裝(認為黃色象征死亡);忌豬、狗等動物,也忌烏龜,但卻喜歡貓。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年節(1月1日)、聯邦國土節(2月1日)、勞動節(5月1日)、感恩節(6月30日)、國王生日(6月6日)、宰牲節(7月14日)、解放日(又名國慶節,8月31日)、聖誕節(12月25日)等。

  五、菲律賓

  (一)簡況

  菲律賓是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的簡稱。居民主要由馬來人、印尼人、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等組成。華人多信奉佛教,其他居民多信奉天主教。菲律賓有“亞洲唯一天主教之國”之稱。國語為菲律賓語(他加祿語),通用英語。首都馬尼拉。其貨幣稱菲律賓比索(Philippines Peso),縮寫為P-。國花是茉莉花,國樹是納拉樹,國果是芒果,國石是珍珠。主要旅遊勝地有馬榮火山、塔爾湖、碧瑤、百勝灘等。

  菲律賓有“太平洋的果盤”、“世界椰王”、“花園之島”、“東方之珠”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在菲律賓,美國的生活方式得到仿效。菲律賓人和藹可親,愉快樂觀,善於交際,作風大方,但時間觀念不強。

  菲律賓人,不分男女,見麵都握手,男人之間有時也拍對方的肩膀,表示問候。稱呼上與西方人相同,但晚輩見長輩時,可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

  應邀到菲律賓人家中做客,至少要得到三次邀請,才可上門,否則就不要接受邀請。在一些人家,習慣於進屋前脫鞋,作為客人,要學著主人的樣子做。如果要送禮,比如花,要在一到達時就送。參加宴請,應遲到15~30分鍾,否則被視為不禮貌,席間要盡量放鬆,若過於嚴肅,反而會使主人擔心。飲酒過量被認為貪婪。禮物不能當麵打開。菲律賓人家庭觀念強,喜歡別人談論他們的家庭。

  (三)衣食禮俗

  菲律賓人在大多數場合都衣著整潔。商務活動中,男子穿白色或花色襯衫,配以長褲;女子穿西裝或襯衣、裙子、長襪。外賓在拜訪政府官員或商界人士時,宜穿保守式西裝。

  在菲律賓,稍為正式一點的宴請,請柬上都會注明“必須穿無尾禮服等正裝”。假如沒有無尾禮服,則可穿當地的正裝——香蕉纖維織成的“巴隆塔卡樂”褲和襯衫。

  菲律賓人的飲食風味受西班牙影響較大,烹調時愛用香辣調料。主食以大米、玉米為主,米飯放在竹筒裏煮,用手抓飯進食;副食有肉類、海鮮、蔬菜等。代表性的名菜有咖喱雞肉、蝦子煮湯、肉類燉蒜等。不論男女都愛喝啤酒。待客時,總少不了用檳榔來招待。

  (四)禁忌

  菲律賓人忌諱數字“13”和星期五;菲律賓規定,選舉期間禁止喝酒,商店也禁止售酒;忌用左手遞物、進餐;交談時,忌談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該國政治紛爭、宗教、腐敗現象和外國援助等話題;忌用手摸頭部和背部;忌長時間用眼光與人對視,這種對視會被認為是向對方挑釁而往往導致暴力行為;召喚人時,伸出胳膊,手掌朝下,手指上下擺動,不可彎曲一個手指召喚人;站著雙臂交叉在胸前,表示生氣;不可窺視主人的臥室、廚房,去衛生間應征得主人同意。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自由日(2月25日)、濯足節(3月23日)、耶穌受難日(3月24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血盟節(5月18日)、獨立日(國慶節,6月12日)、民族英雄日(8月27日)、感恩節(9月21日)、萬聖節(11月1日)、聖誕節(12月25日)、黎薩爾紀念日(12月30日)等。

  血盟節。每年從5月18日開始,菲律賓東明都洛省卡拉潘市都要舉行一周盛大的血盟節慶祝活動,這是紀念菲中人民友好交往的節日。古代的中國和菲律賓都有“歃血為盟”的習俗。這一慶祝活動連續舉行一周,最後一天,當地的政府官員和群眾都參加化裝遊行,並舉行別開生麵的血盟節儀式,把活動推向高潮。

  六、印度尼西亞

  (一)簡況

  印度尼西亞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的簡稱。其名稱是由印度(梵文為“海”)和尼西亞(在希臘語中為“島嶼”)組成。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國徽格言是:殊途同歸。印度尼西亞有100多個民族,主要有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等。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通用英語。首都雅加達。雅加達曾名“巽他加拉巴”,意為“椰子密林的世界”,所以又稱為“椰城”。貨幣名稱為印度尼西亞盧比(Indonesian Rupiah),通稱盾,縮寫為Rp。國花是茉莉花。主要遊覽勝地有婆羅浮屠佛塔、覆舟火山、縮影公園、茂物植物園等。印度尼西亞有“金雞納霜大本營”、“千島之國”、“火山之國”、“南洋翡翠”等美稱。

  (二)交往禮節

  印度尼西亞人重深交,講舊情,熱情好客,講禮貌,愛笑。他們把笑看成是一種交際語言。

  印度尼西亞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麵時,一般慣以握手為禮。常用的還有擁抱、貼臉、拍打對方的肩膀等。與熟人、朋友相遇時,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也可以點點頭。對男士一般稱先生,女士稱夫人。在普通場合,男人之間打招呼可稱兄弟。商務交往一定要互送名片,否則會遭受冷落。

  印度尼西亞人不喜歡別人問他的名字。名字的長短往往能表明一個人的地位和富裕程度,有錢人的名字往往很長。多數中層人士有兩個名字,下層人士隻有一個名字。印度尼西亞人“明天”一詞,並不表示第二天,而是將來某一天的意思。

  印度尼西亞人有進寺(清真寺)脫鞋之俗,現在他們一般的家庭居室都有地毯,所以有脫鞋入屋的習慣。印度尼西亞人喜歡客人到他們家中做客,而且在一天中任何時間去,都是受歡迎的。應邀做客時,可以給主人帶去一束鮮花,不一定非要送禮,但最好說幾句感謝的話,或寫個便條表示謝意。

  印度尼西亞人有崇拜蛇和敬蛇的習俗,視蛇為“德性”、“善長”、“智慧”與“本領”的象征,有些地方還設有蛇舍,內設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風俗習慣千差萬別。如米囊加堡人的婚姻習俗是女娶男嫁;克諾伊族人把房子建在樹上;巴厘女子愛赤膊露背,以示聖潔;客人到沙羌族住地時,要大喊大叫,否則會被認為來意不善;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談誕辰。

  (三)衣食禮俗

  在印度尼西亞,一般場合穿襯衫、打領帶、穿長褲,而拜訪政府官員則要穿西裝,並事先預約,準時赴約。

  在飲食上,印度尼西亞人以大米為主食,以魚類、蔬菜、肉類等為主要副食,不吃豬肉,不喜歡烈性酒,常用飲料有紅茶、葡萄酒、香檳酒等。除在官方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匙或筷子外,人們一般都習慣用右手抓取食物享用。在拜訪印度尼西亞人時,如遇到主人正在吃飯,他們會邀請你共同進餐,這時你不可推辭,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

  (四)禁忌

  印度尼西亞人忌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忌摸小孩的頭;忌諱烏龜和老鼠;忌談論政治類、國外援助等話題。

  (五)主要節日

  印度尼西亞除宗教節日外,主要的節日有國慶日(8月17日)、建軍節(10月5日)、英雄節(又稱青年節、烈士節,11月10日)等。

  七、韓國

  (一)簡況

  韓國是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的簡稱。全部都是單一的韓族人。韓族人,其實就是朝鮮族人。居民多信仰佛教,也有信奉基督教、儒教的。官方語言是韓語,亦即朝鮮語。首都首爾,因宮殿眾多,故被稱為“皇宮之城”。其貨幣稱圓(Won),縮寫為W。國花是木槿花,國鳥是喜鵲,國獸是虎,國樹是鬆樹。主要遊覽勝地有首爾的三角山、冠嶽山、景新宮、昌德宮、奧林匹克體育場及附近的世界藝術公園等。

  韓國有“白袍之國”之稱。

  (二)交往禮節

  韓國人注重禮節,講究尊卑。

  韓國人見麵時通常打招呼,互相鞠躬並握手。在韓國家庭中,還保留著小孩向尊貴的客人行跪拜禮的習俗。韓國的女士很少與人握手,除非別人先伸出手來;晚輩與長輩握手時,常以左手置於對方右手之上,表示尊敬;對長輩、上級和初次見麵的客人要用敬語問候。社交中,人們樂於交換名片。韓國有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樸,稱呼時,最好以頭銜相稱。

  到韓國人家中做客,進門後都要脫鞋。上門做客,宜帶上鮮花或其他小禮物,進門後雙手遞給主人,主人不當著客人的麵打開禮物。韓國家庭中的餐桌為矮腿方桌,賓主盤腿席地而坐,不可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視為無教養。與長輩同坐時,韓國人總是保持一定的姿勢,不敢掉以輕心。欲抽煙時,一定要得到長輩的允許。

  (三)衣食禮俗

  在韓國從事商務活動,宜穿西服。韓國本民族的服裝,男士為高雅的長袍,女士則為輕盈的闊裙。服裝顏色以白色為主。

  韓國人飲食口味偏清淡,不喜油膩,但特別喜歡吃辣味菜肴。辣泡菜是韓國傳統菜肴;湯餃子是傳統的接待客人的食品之一。韓國人不愛吃羊肉、肥豬肉、鴨子,愛喝啤酒。用餐時,如有長輩同桌,晚輩不可先動筷子,小孩子吃飯時不可以比父母快。宴請客人,一般在飯館或酒吧進行。

  (四)禁忌

  韓國人忌數字“4”(在韓語中發音、拚音與“死”完全一樣),喜歡單數,不喜歡雙數。絕不能將“李”這個姓氏稱為“十八子”,因在韓語中“十八子”與一個Y蕩詞相近,聽起來令人反感。在對其國家或民族進行稱呼時,不要將其稱為“南朝鮮”、“南韓”或“朝鮮人”,而宜分別稱“韓國”或“韓國人”。逢年過節,忌諱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生氣、吵架;正月頭三天不能殺生,不能掃地倒垃圾;寒食節忌生火;生肖相克者忌婚配。忌談的話題有:政治腐敗、經濟危機、南北分裂、韓美關係、韓日關係及日本之長等。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民俗節(陰曆正月初一)、獨立紀念日(3月1日)、植樹節(4月5日)、兒童節(5月5日)、光複日(8月15日)、中秋節(陰曆八月十五)、國軍節(10月1日)、開天節(10月3日)、聖誕節(12月25日)等。

  八、澳大利亞

  (一)簡況

  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的簡稱。拉丁文語意為“南方大陸”。居民主要是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土著人及華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堪培拉,有“花園都城”之譽。其貨幣稱澳大利亞元(Australian Dollar),縮寫為$A或A$。國花是金合歡花,國鳥是琴鳥,國樹是桉樹,國石是蛋白石。

  澳大利亞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牧羊之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島大陸”、“南方大陸”、“古老土地上的年輕國家”、“淘金聖地”等別稱。

  (二)交往禮節

  澳大利亞人性格開朗、坦率,強調友善與公平,重視人道主義精神,追求享樂。

  澳大利亞流行西方禮儀。人們見麵或告別時,總喜歡熱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稱;喜歡與陌生人交談,而且很快能交上朋友。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強,赴約準時;重視辦事效率,不喜空談;商談中盡量避免把時間花在討價還價上。

  到澳大利亞人家中做客,可以給主人送葡萄酒或鮮花。澳大利亞的商務活動大多在小酒店進行。自古至今,澳大利亞人一直嚴守周日做禮拜的習慣,每周日上午,人們一定要去教堂,這一習慣絕對不可改變。因此,交往中要避免在周日邀請他們參加別的活動。

  (三)衣食禮俗

  澳大利亞人沒有傳統服裝,平時穿著比較隨便,隻是在參加正式會見或商務活動時才穿西裝,比較講究。

  澳大利亞人飲食習慣主要吃英式西餐,口味清淡,忌食辣味菜肴;就餐時,調味品放在桌上,客人根據自己的愛好選用。澳大利亞人對動物蛋白的需求量很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羊肉,雞、鴨、蛋、乳製品及新鮮蔬菜,不吃狗肉、貓肉、蛇肉,不吃動物的內髒與頭、爪。澳大利亞人喜喝啤酒、葡萄酒和咖啡,愛吃水果。

  (四)禁忌

  澳大利亞人忌數字“13”與星期五;忌諱兔子(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看到它會倒黴);忌諱自謙的客套語言(認為這是虛偽和無能或看不起人的表現)。

  (五)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元旦(1月1日)、國慶節(1月26日)、聖誕節(12月25日)等。

  澳大利亞的聖誕節,獨具特色。因為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當歐美國家在凜冽的寒風中歡度聖誕節的時候,這裏卻是在陽光灼人的仲夏迎接聖誕老人。所以,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到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著超短裙的姑娘,與在商店櫥窗裏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及穿大紅襖的聖誕老人形成鮮明的對比,構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聖誕節日景象。聖誕弄潮也是澳大利亞聖誕節的一大活動,因此,孩子們最希望得到的聖誕禮物是一副小水劃。節日的晚上,人們到森林裏舉行“巴別居”野餐,在露天灶中煮一鍋由香腸、牛肉、鮮魚等食品做成的雜燴,人們在品味美味佳肴和歡樂的迪斯科或“袋鼠舞”中迎接新年的到來。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要想一一了解所有國家、所有民族的禮俗,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學習了解各國民族習俗禮儀時,要注意根據以下幾個特點去加以概括總結,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習俗禮儀受宗教信仰的影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果宗教信仰相同,習俗禮儀就會有許多相近或相似之處。

  習俗禮儀與民族和種族有關。習俗禮儀固然和國家有關,但與民族、種族的關係更為密切。生活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隻要是同一民族或同一種族,其習俗禮儀亦往往相同。

  習俗禮儀受語言的影響。語言是傳播習俗禮儀的工具,使用同一語種或語言的人,習俗禮儀往往類似或相同。

  習俗禮儀有同化現象。在不同民族的混合居住區,人們在習俗禮儀方麵也互相效仿。在現代,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和各國、各民族相互交往的增多,一些先進的、文明的習俗禮儀,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也加快了習俗禮儀的同化現象。

  [思考題]

  禮賓次序的排列方法有哪些?

  迎送國賓的儀式包括哪些內容?

  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和禮節禮儀與歐洲國家有哪些不同?

  英國、德國、法國在禮節禮儀、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和忌諱方麵有哪些異同點?

  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在禮節禮儀、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和忌諱方麵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在學習了解各國民族習俗禮儀時,應根據哪些特點去加以概括總結,做到觸類旁通?

  §§第十章 宗教禮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