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無聲語言禮儀

  無聲語言是借助非有聲語言來傳遞、表達感情,參與交際活動的一種不出聲的伴隨語言。它可分為默語和體語兩大類。默語是話語中短暫的停頓或沉默,書麵形式用省略號表示;體語即人體語言的簡稱,它以人的動作、表情、界域和服飾等來傳遞信息,又稱態勢語、身勢語、體態語、動作語言和非語言交際等。

  一、默語

  默語既可以是無言的讚許,也可以是無聲的抗議;既可以是欣然默認,也可以是保留己見;既可以是威嚴的震懾,也可以是心虛的無言;既可以是毫無主見、附和眾議的表示,也可以是決心已定,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標誌。當然,在一定的語境中,默語的語意是明確的。默語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話語的交際效果。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必須予以控製,才能恰到好處地發揮默語的作用,並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效果。

  二、首語

  首語是通過頭部活動來傳遞信息的,包括點頭語和搖頭語。一般來說,點頭表示肯定,也可以表示致意、感謝、理解、順從等意思;搖頭則表示否定,還可以表示對抗、高傲的意思。

  首語有時是伴隨著同義的有聲語言出現的,有時則替代同義的有聲語言。然而,首語卻因文化和環境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保加利亞和印度的某些地方,他們的首語是“點頭不算搖頭算”,其形式恰好與常規相反。但不論表現形式怎樣,首語的動作幅度都不應過大,而應該優雅得體。

  三、手勢語

  手勢語是通過手和手指活動傳遞信息的。它包括握手、招手、搖手和手指動作等。根據手勢語意來劃分,可分為四類:表達講話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體化的手勢叫“情意手勢”;指示具體對象的手勢叫“指示手勢”;用來摹形狀物,給人一種具體感覺的手勢叫“象形手勢”;表示抽象意義的手勢叫“象征手勢”。

  雙手緊絞在一起,顯示的意義是精神緊張;雙手指尖相合形成“教堂塔尖”形,顯示的意義是充滿自信;用手指或筆敲打桌麵,或者在紙上亂畫,顯示的意義是不耐煩或無興趣;搓手,顯示的意義是有所期待或躍躍欲試;攤開雙手,顯示的意義是真誠和坦誠;將手放在臉頰邊,顯示的意義是懷疑或表示願意合作;把手插入口袋,顯示的意義是不信任;捏弄拇指,顯示的意義是心中緊張、缺乏自信;脫下帽子,用手將頭發往後一掠,抓抓後腦勺,顯示的意義是急於把事辦成;等等。

  握手的含義及禮儀要求,詳見本書第三章第三節。

  用手勢表達“請”的意思,或介紹某人某物或指示方向時,手指自然並攏,掌心向上,以肘關節為軸,指示方向,上身稍向前傾,以示敬重;而表示再見時,一般人習慣揮手,也可將右手手指自然並攏,掌心麵對客人,手指與耳部平齊,左右擺動。

  各國的文化習俗不同,所使用手勢的含義也各不相同。

  手指動作,如用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圈,其餘三指自然伸張,在美國表示“OK”,有讚揚和允許之意;在法國一些地方,有時可解釋為“毫無價值”;在日本可以代表“金錢”;在中國則表示“零”;而在拉丁美洲又成了一種下流的動作。

  “V”字形手勢,即伸直食指與中指做“V”字形狀,手心向外,美、英等國用此表示“勝利”、“成功”;在中國則用此表示數字“二”。

  在不少國家,常用蹺起大拇指表示誇獎,用左手的小指表示藐視;而日本人通常用大拇指表示“老爺子”,用小指表示“情人”。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蹺大拇指是攔車要求搭乘的手勢;在希臘,如果突然蹺起拇指,意思是要對方“滾蛋”。

  在我國伸出右手,將手心朝下和人打招呼,是請人過來,但在英國是表示“再見”。如果他們要招呼他人過來,則是手心朝上招手,而在日本做這個動作也許會遭人白眼,因為日本人以此手勢召喚狗。在中東各國做客,叫人時輕輕拍手,對方即會意而來。在非洲的不少國家,叫服務員通常是以敲打桌子為信號,否則服務員是不會理睬你的。所以,要想有效發揮手勢語的交際作用,就得了解、熟悉交際對象和環境的文化特性。

  四、目光語

  由於目光語在交際中是通過視線接觸來傳遞信息的,所以也稱之為眼神。目光語主要由視線接觸的時間長短、視線接觸的方向以及瞳孔的變化等三個方麵組成。

  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況下,目光表達的意思亦有所不同。見麵時,不論是熟人還是初次見麵之人,尤其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祝賀時,都應麵帶微笑,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尊敬和禮貌。在交談中,應經常與對方目光保持接觸,長時間回避對方目光而左顧右盼,是對對方不感興趣的表現;長時間地凝視、直視或上下打量對方,則是失禮的行為。

  雙方從不同的方向接觸視線,有不同的語意。說話人的視線往下接觸(即俯視),一般含有“愛護、寬容”的語意;視線平行接觸(即正視),一般多為“理性、平等”的語意;視線朝上接觸(即仰視),一般體現“尊敬、期待”的語意;視線斜行,則有表示“懷疑、疑問”的意思。

  瞳孔的變化,即視覺接觸時瞳孔的放大或縮小。美國心理學家赫斯經過長期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瞳孔的收縮與放大,既與光線刺激的強弱有關,也與心理活動機製有關,而且瞳孔的變化是無法自覺地和有意識地加以控製的。因此,瞳孔的變化如實地反映了大腦正在進行的活動,是折射興趣、偏好、動機、態度、情感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高度靈敏的顯像屏幕。當人們看到有趣的或心中喜愛的東西時,瞳孔就會擴大;而看到不喜歡的或厭惡的東西時,瞳孔則會縮小。

  目光凝視區域是指人的目光所落定的位置。一般劃分為三種情況:

  公務凝視區域。這是人們在洽談業務、磋商問題和貿易談判時目光所投向的區域,即以兩眼為底線、額中為頂角形成的三角區。如洽談業務時,你注視對方的這個區域,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對方也會覺得你有誠意。在交談過程中,如果你的目光總是盯在這個三角區,那麽你就有把握爭取到談話的主動權和控製權。因此,這種凝視在商務活動和外交活動中經常使用。

  社交凝視區域。是指在社交場所,與人交談時目光所投向的區域,即以兩眼為上線、唇心為下頂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區。當你與人談話凝視對方這個部位時,能給人一種平等、輕鬆感,從而創造出一種良好的社交氣氛。一般在雞尾酒會、茶會、舞會和各種類型的友誼聚會上,較適宜用這種凝視。

  親密凝視區域。是在親人之間、戀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使用的一種凝視,其區域是從雙眼到胸部之間。這種凝視往往帶著親昵愛戀的感情色彩,所以非親密關係的人不應使用這種凝視,以免引起誤解。

  在交際中,相互尊重的目光語是通過目光的正視來表達的,正視會使人感到你的自信和坦率。談話時,將視線停留在對方雙肩和頭頂所構成的一個正方形的區域內,可顯示你態度的真誠。

  五、微笑語

  微笑語是通過不出聲的笑來傳遞信息的。微笑是由從嘴角往上牽動顴骨肌和環繞眼睛的括紋肌的運動所組成的,並且左右臉是對稱的。

  微笑語在人類各種文化中傳遞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是真正的“世界語言”。微笑對自身而言,表示心情愉快;對他人而言,則表示尊重和善意。你向對方微笑,對方也報以微笑。他用微笑告訴你:你讓他體驗到了幸福感,因為你的微笑增強了他的自信。換言之,是你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價值。於是,有人把微笑這一體語比喻為交際中的“貨幣”,人人都能付出,人人也樂於接受。

  在交往中,微笑具有強化有聲語言溝通的功能,可增進友誼和交流;微笑還能與其他體語相結合,代替有聲語言的溝通,如在接見眾多賓客時,隻要邊微笑邊招手,也具有“歡迎您光臨”的作用,同樣會使客人感到熱情、有禮。在交談中,碰到不易接受的問題,邊微笑邊搖頭,委婉謝絕,也不會使人感到難堪。

  微笑時應目光柔和,神情友善、愉悅、自然、真摯。切不可假笑、皮笑肉不笑或輕浮地嬉笑,這不僅不會使人產生美感,反而令人厭惡和不適。

  六、界域語

  界域語是交際者之間利用空間距離所傳遞的信息。它在交際中的作用分別體現在位置界域和界域距離兩個方麵。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對於這個“範圍”每個人都像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保護它。在社交中,你是個受歡迎的人還是個惹人討厭的人,主要看你如何尊重他人的空間及處置屬於自己的空間。

  (一)位置界域

  它是指社交雙方所處位置的角度,或平行或相對或成交角。

  甲與乙談話,乙可以用四種不同的位置對之。相對於甲來說,乙1是社交位置,也是一種最策略、最巧妙的選擇,體現了一種誠摯、友善的社交氛圍,且有安全感、方便感。當需要保持距離時,所切三角可起屏障作用;如交談有進展時,還可隨時調整距離。乙2是友好位置,體現了一種平起平坐的親和、信賴的交談氛圍,最有益於顯示雙方親密、平等、合作的關係,適於領導與員工間的交談,以及征求消費者意見等場合。乙3是競爭位置,同對方隔桌相望而坐,有一種戒備、防範性的感覺,一般用於會談、談判。乙4是公共位置,一般為雙方無直接溝通需要的座位,如在飯店、圖書館等處,多是這樣擇位而坐。如有雅興,彼此亦可展開一些隨意性的交談。

  以上隻是從靜態加以分析的。社交中的位置界域及選擇要複雜得多,然而理解位置界域的個中道理,有助於我們在社交中選擇適當的位置,創造理想的社交氛圍。

  (二)界域距離

  它是指交際雙方之間的空間距離及所體現的意義。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教授愛德華·T。赫爾博士在研究人類對自己獨有空間的需求時,同時發現了四個界域區,並在《無聲的語言》中加以定義:即親熱界域、個人界域、社交界域、大眾界域。

  親熱界域。一般在15厘米以內,語意為“熱烈、親密”,隻適宜於至愛親朋之間或外交場合的迎賓擁抱、接吻等。而在其他社交場合,保持此種距離,非但不受歡迎,甚至會因侵犯了他人空間而遭譴責和抗議。

  個人界域。它的距離間隔在15~75厘米,語意為“親切、友好”。這個距離為偶然相遇的人提供了隱蔽處,也是一般熟人交往的空間,在社交領域往往適用於簡要會晤、促膝談心或握手等。

  社交界域。其距離間隔在75~210厘米,語意為“嚴肅、莊重”。在社交領域中,主要適宜於與用戶談生意、接見來訪者、企業之間的談判等。社交界域體現了一種較為正式的非私人交往關係,雙方很少情感滲透。

  大眾界域。它的距離在210厘米以外,這是人們在較大的公共場合內所應保持的距離間隔,比如作報告、發表學術性演講等。因其空間大,所以在這個界域裏並無特殊的心理聯係及特定的語意。在這個界域裏,人們可以“視而不見”,不發生任何交往。

  由於文化、習俗的影響,同一界域應保持的距離也不盡相同甚至相距懸殊。但是,界域及其相應的距離是客觀要求的。因此,在交往接觸之前,必須了解雙方的界域習慣,恰當地加以運用,從而使交往者處於一種和諧、協調的心理氛圍。當別人侵犯了自己的界域時,應慎重處之,以禮相待;當我們因不慎(應盡量避免)而侵犯了別人的空間範圍時,應立即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請原諒”,這樣有助於緩解或消除緊張情緒和不快。

  由於服飾、儀態等的禮儀要求在前麵已有敘述,這裏不再贅述。

  七、讀解無聲語

  (一)綜合觀察基礎上的讀解

  在許多情況下,人在產生某種思想意識的時候,身體的許多部分常常會采取“集體行動”,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麵傳達一種共同的信息。體態語在這一點上和口語、書麵語有相似之處。在一定的語境裏,單個的動作如單個的詞一樣,有時候也能獨立地傳達一種信息,表示一種意思。但在更多的時候,它必須把單個的動作組合成“句”,才能表達出完整的意義。

  (二)結合社會文化背景和具體語境特點來讀解

  人的動作、神態,因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性別,常會表示不同的意義。如凝眸對視這個動作,在美國人看來是關係密切的表示,英國人則把它視為一種禮貌,而我們中國人卻不習慣如此。

  動作語言所表示的意義還可以因地、因時、因人、因境而有所變化。如眼睛不敢直視對方可能是有什麽事要瞞著對方,但也可能是害羞、靦腆。

  因此,我們在讀解無聲語言時,不能把任何的動作表情、姿勢看得太絕對,必須結合具體的人、具體的情境、具體的文化背景去觀察、理解和判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