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諾貝爾硝化甘油帶來的輝煌人生

  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從小身體瘦弱,也不合群,經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捉小蟲,撿小石頭賞玩。他最高興的時刻就是聽外婆講故事,腦海裏充滿了無盡的遐想。上學後,他也經常遠離同學,獨自坐在樹蔭下看看天空中的雲彩,望望地上跑的昆蟲,老師說他將來有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家。

諾貝爾的父親是個發明家。有一次,諾貝爾看見父親在研製炸藥,就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問:“爸爸,炸藥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為什麽要製造它呢?”

父親回答說:“它可以用來開礦、築路,許多地方需要它啊!”

諾貝爾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那好,我長大了也要做炸藥。”

諾貝爾八歲那年,他父親發明了一種水雷,被俄國公使知道了,盛情邀請他前往俄國工作。一年後,就在諾貝爾過生日那天,母親帶著他們一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聖彼得堡出發,與先期到達那裏的父親會合。

來到俄國後,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進不了當地的學校,父親就請來一位家庭教師,輔導諾貝爾和他的兩個哥哥學習文化。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就學會了俄語,接著又學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習興趣很廣泛,不僅閱讀有關機械、物理、化學方麵的書籍,還喜歡文學,時不時還作出幾首詩來。學習之餘,他喜歡跟著父親在工廠裏做些零活。

沒過多久,他就在工廠裏發現了很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藥。他偷偷地將火藥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地帶回家中,模仿父親的發明,嚐試著做地雷玩。

他用紙把火藥粉包成圓團,裝進一個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用韌性較強的紙搓成長條,做成導火線。他點燃了導火線,隻聽“砰”的一聲巨響,罐子炸裂了,蓋子飛了起來。這件事情很快就被父親知道了,他嚴厲禁止諾貝爾再玩火藥,諾貝爾再也偷不到火藥了。諾貝爾心裏想:“火藥不是人製造出來的嗎?我為什麽不能試一試呢?”他找來化學課本一看,原來製造火藥的方法很簡單,把硝石、木炭和硫黃混合到一起就行了。

諾貝爾把火藥做出來了,開始玩起了煙火,又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中發現了火藥包紮的鬆緊與爆炸強度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父親沒有讓他像兩個哥哥那樣進工廠上班,而是讓他以工程師的名義遠渡重洋,前往美國,在有名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裏實習。實習期滿後,他又到歐美各國考察了四年,深入了解各國工業發展的情況,這才回到聖彼得堡家中。

這時候,俄國和英法聯軍開戰,諾貝爾家工廠生產的水雷供不應求。沙皇政府想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就派出兩位化學專家找到諾貝爾的父親,想製造出威力強大的炸彈。那兩位專家留下一個裝著透明液體的瓶子,給他們做試驗用。諾貝爾一見便知,那裏邊裝的是硝化甘油,是1847年意大利科學家沙布利諾發明的,他因為因試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傷,從此便停止了實驗,所以它的威力無法確定,有無實用價值也沒有把握。諾貝爾當時不會想到,就是這憑硝化甘油給他帶來了輝煌無比的人生。

諾貝爾和父親立即開始研究硝化甘油。它呈液化狀態,稍微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可怕的爆炸,製造、存放和運輸都很危險。

過去人們是用點燃導火索的辦法來引起黑色火藥爆炸的,但是這種辦法不能使硝化甘油發生爆炸,這就需要發明新的引發裝置。他們的研究還沒有絲毫頭緒的時候,俄國戰敗了,諾貝爾家的工廠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1859年,諾貝爾的父母搬回瑞典,諾貝爾和兩個哥哥仍留在聖彼得堡。

父母走後,諾貝爾並有放棄對硝化甘油的研究。經過多次實驗,諾貝爾找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硝化甘油裝進小玻璃管中,再放進一個鐵罐裏,四周塞滿黑色火藥,再用導火線點火。這種能使火藥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諾貝爾發明的“雷管”。1862年初夏的一個清晨,諾貝爾兄弟三人一起來到一條小河邊。由阿爾弗萊德點燃導火線,將裝滿火藥的鐵罐丟入水中。猛然間,傳來了一聲刺耳的金屬爆裂聲,水麵上騰起巨大的水浪,顯然它的威力要遠遠大於一般火藥。

這次實驗的成功堅定了諾貝爾研製烈性炸藥的決心。他和父親打算成立一個硝化甘油公司。為了籌措資金,諾貝爾前往法國,四處遊說,但沒有一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他。拿破侖三世對他的發明很感興趣,認為硝化甘油在軍事上將有廣泛用途,諾貝爾因此獲得了10萬法郎的貸款。拿到這筆錢後,諾貝爾和父親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建起了一個小型工廠,這就是諾貝爾火藥工業公司的前身。

1863年秋天,工廠正式開工了。諾貝爾的弟弟艾米爾也是個炸藥迷,每天都泡在工廠裏,給父親和哥哥當幫手。不料想天有不測風雲,9月3日這天,工廠突然發生爆炸,成了一片火海。當諾貝爾和父親趕到出事現場時,工廠已成了一片廢墟。

他們從殘留的灰燼中找到了五具遺骸,其中一具便是諾貝爾最疼愛的小弟艾米爾。

不幸發生後,父親悲傷過度,因腦溢血而病倒了,母親終日以淚洗麵。悲痛萬分的諾貝爾卻沒有倒下,他立下一個宏願:“我一定要想辦法,讓人們能夠安全地使用硝化甘油!”

要繼續實驗就得有實驗場所,可是當地警察機關嚴禁諾貝爾家的工廠複業,而且做出嚴格規定,凡是距離斯德哥爾摩市區5000米的地方,都不準進行這項危險的實驗,以免悲劇再次發生。諾貝爾隻得到郊區去碰碰運氣,可是人家一聽說他要搞炸藥實驗,全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諾貝爾萬分無奈,隻好用高價租了一條船,把設備搬到上邊,到一個大湖上做試驗。時間不長,別的船主知道他們這條船是幹什麽的,都不許諾貝爾的“水上工廠”靠近,諾貝爾隻好不停地改變停泊位置。經過上千個日日夜夜的奮戰,失敗了幾百次,諾貝爾用矽藻土吸收硝化甘油,製成了固體炸藥,最終解決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問題。新炸藥試製成功以後,但沒有人敢購買,諾貝爾又親自去各處做表演,用事實證明新炸藥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們的疑慮。

1867年7月14日,在英國北部一處礦石貯存場的平地上,擠滿了企業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觀眾,他們躲在一道攔水壩的後邊,驚恐不安地向前方望去。隻見諾貝爾的幾個助手用廢枕木點燃一堆篝火,諾貝爾拿起10多磅重的炸藥,居然放到熊熊燃燒的烈火上。圍觀的人們一個個心驚膽戰,有的人嚇得閉上了眼睛,可是諾貝爾安然無事。接著,諾貝爾把一個10磅多重的炸藥箱丟到二三十米深的斷崖下邊,許多人嚇得臥倒在地,可還是沒有聽到爆炸聲。諾貝爾又將炸藥埋入一個廢洞裏,用引爆劑引爆,頓時碎石亂飛,新炸藥卻沒有被引爆。

新炸藥終於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先是德國的礦業界人士前來大批訂購硝化甘油炸藥。有了新型的烈性炸藥,采礦的效率成倍提高,而且從未發生過意外,礦主們全都眉開眼笑。1872年,穿越阿爾卑斯山的聖哥達鐵路隧道開工,由於使用了新炸藥,這條長達14.5千米的隧道提前好幾年被打通,節約開鑿費用500多萬美元。一度被視為可怕的危險物品,現在成了賜福人類的大功臣,諾貝爾由此名揚天下,英國、法國都為他簽發了發明專利,瑞典政府也收回了當初的禁令,向他采購新炸藥。諾貝爾高興地說:“我總算能夠為祖國盡一點心力了!”

諾貝爾靠經營硝化甘油炸藥發了大財,成為世界聞名的大富豪,可是他的生活仍然像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還經常對慈善事業一擲千金。他的慷慨之名很快就傳遍了各地,要求他接濟的窮人絡繹不絕,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幫助。他曾在寄給哥哥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兩萬克朗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朗。長此下去,恐怕世上最富有的人也招架不住了!”盡管他這樣說了,但他從來沒有終止過自己的善行,一直堅持到去世。

科學家逸聞

不同的誌向

諾貝爾一家在聖彼得堡安頓下來後,有一天,父親對三個兒子說;“今後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習,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來。”接著,父親問大兒子羅伯特:“你長大後打算做什麽?”

羅伯特說:“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

父親又問二兒子路德依希:“你呢?”

路德依希說:“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家,賺很多很多的錢。”

諾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著說:“爸爸,我將來要當發明家!”

科學家逸聞

造福還是造禍

在諾貝爾沒有發明出新炸藥之前,硝化甘油曾製造出一起起災難。1865年12月,一名商人帶著10磅硝化甘油住進紐約一家旅館,突然發生爆炸,造成屋毀人亡,連地基也炸出一米多深的大坑。1866年4月,一艘巴拿馬“歐羅巴”號輪船運載硝化甘油因爆炸而沉入海底,船上人員無一幸免。聽到這些駭人聽聞的消息,硝化甘油最早的發明人沙布利諾震驚地說:“我怎麽會造出這種殘害生靈的罪惡物品來呢?我真後悔呀!”

普法戰爭爆發後,普魯士使用新的硝化甘油炸藥,炸死炸傷了大量法國士兵,法國無法抵擋,隻得向普魯士投降。聽到這個消息,諾貝爾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他深深地責備自己說:“硝化甘油炸藥竟然給人類帶來痛苦,帶來不幸!我有罪呀……”他的朋友勸慰他說:“您千萬不要這麽想,炸藥本身無罪,是戰爭帶給了人類痛苦。炸藥用來開礦、鋪路、搞建築,不是為人類造福嗎?”聽了朋友的話,諾貝爾的心情才稍稍好受了一些,但籠罩在他心頭的陰影總是揮止之不去。

科學小常識

諾貝爾獎由來及其他

諾貝爾逝世的前一年,留下了一份著名的遺囑。在這份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當時合920萬美元)作為基金,進行低風險的投資,以其每年的利潤和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項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中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或組織。

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準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第二年諾貝爾逝世五周年紀念日這一天(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都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諾貝爾其他五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讚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麵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三萬多美元,到了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的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金質獎章重約半鎊,內含黃金23克,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麵是諾貝爾的浮雕像。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至1800人之間,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上所用的鮮花都是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的,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第十章 荷蘭科學朝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