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善結人緣事事圓

  回思善化館中,同車出入;萬順店內,徒步過從,疏野之性,肮髒之貌,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數人,亦未敢為此不近情之稱許。

  ——曾國藩

  人是社會中的人,越是走向高位,人際關係也越複雜。通常說人是最複雜的動物,實際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處理。曾國藩一路衝殺,從鄉野之民走向二品大員,在中央十餘個部門任職,在地方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要職,由此,可以推想,人際關係是他走向仕途最初的交際網絡以及各項原則。

  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春節,是曾國藩在京城度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為翰林院的一員,他要參加黎明時在太和殿舉行的朝賀大典。隆重的儀式舉行完畢後,曾國藩回到家中,拜見父親後,即去各處拜年。此後接連四天,曾國藩每天都是馬不停蹄,先走完內城,隨後走東城、西城。

  他拜年的順序是先拜老師,這些老師是曾國藩學習的榜樣,而且,也是朝中的大官員,他們多在內城居住,因此,曾國藩初一當天,即從棉花六條胡同的寓所,拜見了他十分敬重的老師們。這是曾國藩關係網中的第一個層麵。

  初二這一天,曾國藩前往各處拜訪湖廣同鄉。當時,湖南已是獨立的省份,但明朝時還歸湖廣省管轄,因此,曾國藩拜訪的同行不僅包括了寓居京師的湖南籍官員,而且,包括了湖北省籍人。這則是曾國藩交際圈中的第二個層麵。

  第三個層麵是所謂“同年”,即同學,按《曾國藩日記》載,這又包括甲午鄉試同年,及戊戌會試同年兩部分人。甲午年是道光十四年(1834),這一年曾國藩高中舉人。戊戌是道光十八年(1838),這一年曾國藩正式躋身士林,成為曾門的第一個進士。這也是曾國藩走向社會的關係基礎。

  對於師長輩的,曾國藩在交往中貫穿一個“敬”字,比如對他的老師吳文鎔,逢年過節,自然拜謝有加,吳升任江西巡撫赴任時,曾國藩早早起來,一直送到彰儀門外。

  祁雋藻,號春浦,當時頗得皇帝寵信,也屬師長輩,曾國藩自然少不了與之往來。他知道祁喜愛字畫,於是,親自到琉璃廠買了最好的宣紙,給祁寫了一寸大的大字二百六十個,恭恭敬敬送上,讓祁高興不已。

  對於鄉輩同僚,他在交往中貫穿一個“謹”字,即保持一定距離,不可過分親近,但必須盡職盡責。比如他主持湖廣會館事務,每逢節令時日,他都想得很周到。

  對於同年,他在交往中貫穿一個“親”字。曾國藩說,同學情誼在所有親情之外是最相親誼的。這種感情不源於天然,但又勝過天然。因此,他主張對同年要有求必應,盡己力而為之。

  如果說上述交待的是曾國藩在京師最初的人際關係和他的交際原則,那麽,他與穆彰阿的關係,便是成功的實例。

  其實,任何一個成功者,其發展都有軌跡可尋。尤其是關鍵時刻,必有人相助,才能破格升遷。曾國藩的“發跡”當然有其自身的因素,但也不排除他倚人而立這一原因。

  道光二十年(1840)是曾國藩而立之年。“彈指人間三十春”,歲月匆匆,懷抱“無窮誌願”的他或該有所作為了吧!

  5月18日,曾國藩迎來了庶常館散館考試之日,題《正大光明殿賦》,詩題《賦得“人情以為田”》。次日出單,得二等第19名,授翰林院檢討。檢討雖是小官,品秩不高(從七品),但卻是曾國藩入仕為官的開端。由此而起,他春風得意,左右逢源,仕途一帆風順,扶搖直上,不到十年連升十二級,成為二品大員,可謂幸運之至了。我們不妨順著曾國藩的《家書》、《日記》,勾勒出一幅“曾國藩的升官表”。

  道光二十一年(1841)11月8日,派國史館協修官。

  道光二十三年(1843)4月9日大考翰詹(翰即翰林院,詹即詹事府,原為皇室服務機構,雍正後與翰林院同為“儲才重地”,性質完全一樣,故並稱“翰詹”),臨考前,曾國藩如坐針氈,倉皇失措。他在《日記》中寫道:“初十日大考,聞之甚覺驚惶……恐進場難完卷也。”曾國藩何以如此“驚惶”?

  原來,道光年間最重翰詹,翰詹得第,要不了幾年,不是總督、巡撫,便是尚書、侍郎,所以,有人說,道光朝“好用翰詹,牧守缺放以翰詹,司道缺升以翰詹,督撫缺補以翰詹,一似翰詹皆能文能武者”。反之,一旦大考失敗,成為“窮翰林”、“黑翰林”,前途就渺茫了,因此,大考翰詹,對“天子門生”、“玉堂神仙”的翰林們來說,簡直成了命運攸關的大事,豈敢等閑視之!大考俗稱“翰林出痘”,升黜所係,麵對大考,無不誠惶誠恐,有詩雲:“金項朝珠掛紫貂,群仙終日任逍遙。忽傳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饒。”難怪曾國藩聞考失色,不知所措了。向來大考,一般六年一次,距上次大考僅滿四年,也大出曾國藩意料之外,因此,感到太突然。

  這次大考,曾國藩的“成績”完全出乎他自己預料之外。4月12日,忽得喜訊,曾國藩名列二等第一。第二天,以翰林院侍講升用。曾國藩喜不自勝,4月22日在給祖父母的信中說:“湖南以大考升官者,從前惟陳文肅公(名大受,乾隆朝宰相)一等第一,以編修升侍讀,近來胡雲閣(胡林翼之父)先生二等第四,以學士升少詹,並孫三人而已。孫名次不如陳文肅之高,而升官與之同,此皇上破格之恩也。”那種得意之形,顏喜之狀,如在目前。

  清代官員的官階分為九品,每品之中,又有正、從之別,人稱“九品十八級”。如果說曾國藩初官翰林院檢討,為從七品,那麽,翰林院侍講就是從五品了,三年之中連躍四級,官升得不可謂不快。此後,曾國藩更是官運亨通。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0月24日,道光帝禦門,曾國藩再升翰林院侍講學士(從四品)。皇上每年禦門不過四五次,在京各官出缺,往往在禦門之日簡放、補缺。曾國藩至此有三次升官(另外一次是1月14日轉補翰林院侍讀),是禦門時特耀的,這不能不使他感到“天恩高厚,不知所報”了。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7月13日,曾國藩再“蒙皇上破格天恩”,榮膺高官,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內閣學士為從二品,如兼侍郎銜,就是正二品,難怪曾國藩在《稟祖父》書中說:“由從四品驟升二品,超越四級,遷擢不次。”這年他僅37歲,“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2月14日,曾國藩升授禮部侍郎,此後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人稱“侍郎專家”。

  曾國藩從1840年入仕為官,到1847年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八年間連躍六品十二級,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這對生長在深山野嶺、從黃土地裏走出來的曾國藩來說,可謂“朝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這是曾國藩特別感到自負的。仕途如此順遂,連曾國藩本人也感到意外,他在給友人陳源兗(字岱雲,湖南茶陵人,曾任江西吉安知府、安徽池州知府)信中不無坦白地說:

  “回思善化館中,同車出入;萬順店內,徒步過從,疏野之性,肮髒之貌,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數人,亦未敢為此不近情之稱許。”

  曾國藩如此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當然不無原因,這原因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所謂內在的原因,即曾國藩本人學有專長,為士林所嘉許。所謂外在的原因;說俗了就是朝中有人幫忙。“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人”就是要有後台,不然,能耐再大,沒有機緣,也是枉然,這是帝製時代的一大特色。曾國藩官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人”緣引,這個人就是紅得發紫的朝廷重臣穆彰阿,因此,對穆、曾關係及穆在曾“速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不能不作些考察。

  穆彰阿(1782-1856年),字子樸,號鶴舫,別號雲槳仙人,滿洲鑲藍旗人。1805年(嘉慶十年)中進士,由翰林累官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文淵殿大學士等,最受道光皇帝信任,任軍機大臣達20餘年之久。雅片戰爭中,他包庇走私煙販,阻撓林則徐禁煙,誣陷林則徐、鄧廷楨,主張妥協投降,支持耆英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道光朝,“穆相最為貪黷”,後有人作詩雲:“名徇權利,昔聞順與彰”,把穆彰阿及肅順視為招權納賄的典型。穆彰阿不僅貪,而且頗善於玩弄權術,對上以欺罔蒙蔽為務,對下一意結黨營私。史載,穆彰阿“自嘉慶以來,典鄉試三,典會試五,凡複試、殿試、朝考、教正庶吉上散館考差,大考翰詹,無歲不與衡文之役”。他正是利用衡文大權,網羅私黨,培植親信的,以致於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人稱“穆黨”。1838年,曾國藩三上春鬧,穆彰阿為春鬧大總裁,二人從此有了師生之誼,曾國藩亦從此成為“穆黨”中人。在曾國藩《日記》中,曾、穆交往的記述,不絕如縷。穆位高權尊,曾托庇於他,是順理成章的,而曾既有才,當然,還有幾分阿諛奉迎的本領,自然深受穆的賞識。1843年大考翰詹,穆彰阿為總考官,交卷後,穆彰阿便向曾國藩索取應試詩賦,曾國藩隨即回住處謄清,親自送往穆宅。這次拜訪,成為曾國藩飛黃騰達的新起點。在此之前,曾的秩品一直滯留未動,從此之後,幾乎年年升遷,歲歲加銜,五年之內由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前後的變化是極為明顯的。一些稗史曾對曾國藩官運的這一轉機作過生動的描述:“一天,曾國藩忽然接到次日召見的諭旨,當晚便去穆彰阿家中暫歇。第二天到了皇宮某處,卻發現並非往日等候召見的地方,結果白白等了半天,隻好退回穆宅,準備次日再去。晚上,穆彰阿問曾國藩說:‘汝見壁間所懸字幅否?’見國藩答不上來,穆悵然曰:‘機緣可惜’。因躊躇久之,則召幹仆某諭之曰:‘汝亟以銀四百兩往貽某內監,囑其將某處壁間字幅炳燭代錄,此金為酬也。’明晨入覲,則皇帝所問皆壁間所懸曆朝聖訓也。以是奏對稱旨,並諭穆曰:‘汝言曾某遇事留心,誠然。’”從此以後,曾國藩便恩寵有加,平步青雲。不難想見,穆彰阿在曾國藩升遷過程中,起了何等重要的作用。若不是穆黨中人,他怎會有“速化”若此的官運!

  1850年,道光皇帝崩逝。鹹豐皇帝即位後,穆彰阿被罷免,永不敘用,曾國藩似乎沒受到牽連,因此,有人認為曾國藩不算穆黨。但整個鹹豐年間,清政府對他時冷時熱,忽信忽疑,遲遲不願把地方督撫大權交給他,使他在政治上事事棘手,處處碰壁,似乎又說明與“穆案”有關!

  立式大智慧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人”就是要有後台,不然,能耐再大,沒有機緣,也是枉然,這是帝製時代的一大特色。曾國藩官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善結人緣,“有人”緣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