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概述

  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並在不斷認識世界、回溯曆史的過程中,展望和創造未來。然而,在對文化遺存的瞻仰與尋覓,對人文古跡的叩訪與品味,對自然風光的向往與陶醉中,免不了與曆史遺跡和風景名勝中的重要景觀——台壇發生著聯係。登臨古祭壇,總能感應到那無窮的信息:初民的祈盼、先祖的輝煌、民族的融合、河山的壯美、家園的秀麗……

  每一座台壇,無不在向人們訴說曆史的滄桑,強烈地吸引著人們去解讀那一部部中國文化史詩的瑰麗篇章。不難看出,台壇作為中國文化景觀中寶貴的積澱,有著中國文明起點、融合點、支撐點的特性。它既是中國眾多風景名勝中的亮點、精彩點、聚焦點,也是中國曆代人文景觀的重點、製高點、輻射點。它對於中華文明的承載和傳播所起的作用,在寥若煙海的曆代人文景觀中顯然處於非常特殊的地位。

  何謂“台”,辭書界定:“是高而平的建築物,一般供瞭望和遊觀之用”。古人說:“台,持也,築土堅,高能自身持也,”(《釋名》)“觀四方而高曰台”(《爾雅》)。

  台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乃至石器時代的後期。上古石器時代的建築遺址——台基,可稱得上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台了。傳說中的夏之瑤台、商之鹿台、周之靈台就都是高台建築了,即老子《道德經》中“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之高台。而這高台的全盛時期則當在春秋戰國,不僅各國君王有台,大臣府邸中也多有高台,時為風尚,並出現了一批大型群落的台基,如趙國的龍台、燕國的武陽台、吳國的姑蘇台、楚國的章華台等。後來一些沒有建築的台基直至自然處所也被稱為台,就像泰山的瞻魯台、徐州的戲馬台等。由此可見,台實際上既可是單獨的建築,也可是許多附屬建築物的台基,有些甚至是連建築物也沒有的台基或處所。

  中國築台之舉自上古始就有多種的作用,有在建造之初築台防潮,以作房舍之基,後來逐漸發展為高台基;也有堆土持高以為土圭,為測日影(稱晷影),是為日後觀象、觀星之天文台雛形;還有築台以登高號令,用以指揮軍事,發展至後來的瞭敵,直至烽火台成為傳報敵情的“工具”或點將檢閱等高台。可見從上古始築台之用途、功能及文化屬性就各有所趨。

  隨著時間的推移,台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使它在承載文明的傳遞和延續的過程中更多地表現出橫向的傳播,文韜武略、耕讀漁樵、天文格致、道釋六藝,各個門類幾乎無所不達,並引申到了政治生涯中的上台與下台;舊官吏稱呼的府台、道台,以及人們相互間的尊稱如兄台、甫台等等。人們甚至把像台一樣的地麵設施、物件或底座都與台聯係在一起,陽台、花台、井台、月台、燭台、硯台、講台、寫字台、梳妝台等等,不一而足。就連現代很多新興行業的新名詞如服務總台、電腦平台等也借用台的名稱,這就使台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可以說,台的本質似乎已成為人們的生息之地及活動的園地,成為人生的一種濃縮。

  當然,本書所要介紹的還是作為曆代人文景觀的那部分台,如像將台、炮台、烽火台、戒台、經台、煉丹台、琴台、博台、戲台、讀書台、釣魚台、會盟台、觀象台、測景台、觀景台……這些台涉及社會、曆史、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科技、宗教、藝術、自然、生活等眾多領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個性特征及文化內涵。

  壇,亦可稱為丘,原為土築高台。《史記》載,相傳黃帝軒轅氏曾多次封土為壇,祭祀天地,是謂“封禪”。有學者認為這“應是壇的開始”,可這畢竟隻是傳說。作為中華“人文初祖”的黃帝還隻是“半人半神”,並非有史可考的真實曆史人物,故難以定論。不過,壇源於祭祀,且首先用於祭天,這可以說是具有共識的。《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地。”

  可見壇是上古初民由崇天、祭天等觀念而產生的一種建築式樣。何以築壇以祭,是為天在上,登高祭祀人可親天。壇後來發展成為祭祀神靈天地一類的建築物,其祭拜對象有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土地以及農穀、水旱災變之神等,其文化屬性主要屬於自然崇拜。如明清北京之天壇,即是如此。

  古時候,壇也曾舉行登基、誓師、會盟等大典。至今除引用為指文藝界、體育界或輿論陣地(文壇、體壇、論壇等)以及花壇外,仍幾乎專指宗教信仰。壇與台的多樣性、廣泛性形成對照,愈發體現壇的神秘性與權威性,往往與政治思想密切相關,並成為文化的象征,從而在文化的演進與發展中發揮著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並進而成為祭祀、紀念、禮儀活動的主要場所而占據顯赫的地位。

  紅山文化祭壇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祭壇則又與其瑰麗的玉器及突然中斷之疑團成為華夏曆史中照亮東南夜空的彗星;封山拜將之壇,折射出秦皇漢帝祈求順天應時,貫通天地人三才,終成大中華一統的恢宏場景。本土的道教、西來的浮屠又無不以壇來強化教規教律,弘揚教義教法,並與捧上神壇的儒術三教合一、和而不同。精耕農業所產生的封建集權,天子設圜丘郊壇,祭天地社稷,祭先農神祇,自唐宋以來已成定製;至明清,京都以天壇、地壇為代表,集封建禮製之大成,體現了中國祭壇的最高水平。而今,昆明世博會的世紀時鍾花壇則是新時期中國人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和祝願;太湖之濱矗立起的中華統一壇又表現了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願望;北京的中華世紀壇顯示了新千年新世紀華夏文明的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昭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由此可見各個曆史時期的壇無一例外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反映著文明沿革一脈相承的軌跡。同時,也應看到壇因其深含祭祀及禮製性,又往往表現出崇拜和審美的雙重意義。人們把對自然、對祖先的敬重仰慕,融入祭祀神靈的活動中,從而產生宗教般的皈依感,達到文化崇拜、精神寄托及審美的交融,這無疑更加深著對壇的審美意境。

  中國的台和壇雖在承載中華文明之中各有側重,或廣泛親和,或稀貴顯要,或多姿多彩,或神秘莊重,但在繼承傳統、教化人民、培育民族德操和興趣習俗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遊覽、審美、教育、研究等方麵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中國的台和壇縱橫交錯、莊諧相宜,共同編織著中國文化的網絡,構築起了中華文明的梁柱。

  縱觀幾大異域文明,不是湮沒已久或殞滅中斷,就是中途夭折,為其他的或後來的文明所替代,惟有中華文明雖曆經磨難、跌宕起伏數千年,卻是綿延連續,曆久而彌新。

  積聚著中華民族萬餘年燦爛文化的台壇,是中華大地上極具典型代表的特定建築,集中反映了中華曆史的人文風貌及自然風貌。它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人們在台壇上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深邃與博大,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使人能從中感受到時代留下的傷痕甚至悲劇,受到種種警示教育:天災、人禍、國恥……當然,更多更主要的是接受其美的熏陶。人們正是在追索文明根基之淵源,探覓豐厚文化之底蘊,感悟祖先創造之艱難,以把握社會發展之方向,明曉宇宙人生之意義。

  悠悠曆史猶如漫漫長夜,人們上下求索,首先留意的自然會是那滿天星鬥,注目那感性豐富、儀態萬方的月亮,尋找那閃亮的啟明星、北鬥星,它們不就是台壇所蘊藏的豐富而神聖的內涵嗎?讓我們登台瞻壇,去切身感受它們的神奇美妙,不斷體味其豐富的自然和深邃的文化內涵,以及處處洋溢、時時散發出的華夏文明氣息。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