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 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的火箭炮

  火箭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顯神威、立下功勳的新型火炮。這種火炮與榴彈炮、加農炮的構造和原理都不一樣。火箭炮發射火箭彈, 火箭炮沒有笨重的炮身、炮閂, 沒有巨大的反後坐裝置。火箭炮僅由發射裝置、瞄準裝置、發火裝置和控製係統組成。在發射前, 火箭彈放在發射導軌上。發射時, 發火裝置點燃火箭彈的火箭發動機, 火箭彈在發動機的推動下, 沿發射導軌加速運動, 火箭彈按照發射導軌的方向前進。

  火箭是中國人發明的。南宋時期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早期的火箭是在普通的箭杆上, 綁一個火藥筒。發射時用火點燃火藥筒裏的火藥, 火藥燃燒生成的氣體後噴出, 給箭向前的推力, 箭在這個推力下前進。現代的火箭, 導彈都采用了火箭原理。火箭彈與南宋時期製造的火藥箭原理相同, 都以火藥產生的氣體後噴產生的反衝力為動力, 向前加速運動。

  由於發射火箭彈十分容易, 隻需發射導軌和點火裝置就可以了, 所以火箭炮的構造很簡單, 也很輕便。同時, 隻要點燃火箭彈內的火藥, 火箭彈便可發射, 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射多枚火箭彈, 提高發射速度。

  現在的火箭炮大多裝在車上, 移動起來非常方便。同時, 大多采用多發聯裝, 高速發射火箭彈, 威力很大。例如, 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 每門炮有8 條發射導軌, 裝16 枚火箭彈。由18 門“喀秋莎”火箭炮組成的炮兵營,1 次齊射能發射288 枚火箭彈, 威力確實驚人。

  由於火箭彈自帶燃料, 在發射後依然可以加速前進, 所以火箭彈的射程比較遠。例如前蘇聯ЪM-27 式220 毫米火箭炮, 裝有16 枚火箭彈, 每枚火箭彈的質量300 千克。這種火箭炮能將火箭彈發射至40 千米遠處。

  為了打擊近距離的坦克、工事等目標, 人們製造了火箭筒。火箭筒由火箭彈和發射筒兩部分組成, 分為隻使用一次的彈、筒全備型, 可以多次使用的彈、筒分離型兩種。工作時, 先將火箭彈安裝在發射筒上, 然後對準目標扣動發射筒的板機, 點燃火箭彈的火藥, 便可將火箭彈發射出去。由於火箭靠噴出氣體的反衝力前進, 不使發射筒受到後坐力, 所以火箭筒使用安全、操作簡單。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 火箭筒已經成為步兵近程反坦克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