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納粹鐵蹄下的“歐洲新秩序”

  納粹德國是打著建立“歐洲新秩序”的旗號進行侵略擴張的。早在1936年3月,希特勒進軍萊茵非軍事區後就宣稱,“歐洲應該出現一種新秩序”,這可以看作是希特勒對日後納粹占領下歐洲治理結構的一種最初表達。希特勒在1940年的文告中宣稱,德國人是“為了建設一個新歐洲而戰的”,極力標榜德國正在“承擔起超出民族國家範圍內的責任”,而德國的侵略將給被征服國家和地區帶來“新秩序”的福音。1941年秋天,納粹德國通過武力征服,幾乎占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從此進入了全麵確立法西斯統治、建立“歐洲新秩序”的階段。

納粹德國的所謂“歐洲新秩序”,是為了適應建立“大德意誌帝國”的需要,全麵控製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對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在政治上進行奴役,在經濟上實施掠奪,在文化上力圖同化,在民族問題上推行種族主義的法西斯政策。

在政治上,納粹德國企圖把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納入法西斯體製,組成一個統一的大德意誌帝國。為了便於統治,考慮到戰時的特殊情況,並配合納粹的種族理論,納粹當局把所有占領區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合並區,即並入德國版圖的新行政區,由德國直接管轄。合並區主要是德意誌人占多數的國家和地區,如奧地利、蘇台德區、梅梅爾、但澤—西普魯士行政區等。第二類是保護國,又稱行政長官管轄區,在德國行政長官的監督下,表麵上是由本國的“自治”政府實行統治,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盧森堡、原波蘭的比亞威斯托克省等屬於這一類。第三類是總督轄區,或稱附屬區,由德國總督直接管轄,其地位與保護國、占領區相類似,主要有波蘭總督轄區、烏克蘭專員轄區、奧斯蘭專員轄區等。第四類是占領區,由德國武裝部隊實行軍管,直接控製。它包括除了上述三類地區之外的所有德軍控製區。如比利時、法國、荷蘭、丹麥、挪威、希臘、塞爾維亞等。此外,還有依附於德國的衛星國,或稱仆從國。它們參加軸心國的協定,經濟被納入德國的戰爭經濟體製,軍事和外交大都受製於德國,是德國的戰爭工具,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

為了鞏固對歐洲大陸的控製,納粹德國將其國內專製體製向境外延伸,在被占領的國家和地區建立起法西斯專製統治。德軍占領之處,通過公布大量的法令和條例,廢除被占領國家的各種法規,原來的議會遭到解散,各種進步政黨和群眾組織被禁止活動,軍警和特務分布在各個角落,嚴密監視和迫害被占領國家和地區人民的言行。在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勞動人民的民主權利被剝奪。在法國,無論是在德國占領區還是在非占領區的維希法國,所有政黨均被取締,愛國的民主人士尤其是共產黨,慘遭迫害。有的國家連勞動人民的生存權利也被剝奪。在波蘭,居民大量地被趕出家園,強行遷走,僅被趕出土地的農民就有200萬人之多。

對被占領國家和地區人民群眾的不滿和反抗,德國法西斯實行殘酷鎮壓。1941年12月7日,希特勒發布了一項“夜霧命令”。這項命令規定,“在被占領區犯有反對德國和占領當局並危及其安全和戰鬥力罪行的非德國平民原則上均應處以死刑”。德國法西斯還在占領國家和地區實行連坐責任製,濫殺無辜。連坐責任製規定,凡是發現一件被認為是針對德國占領當局或德軍的敵對行為,周圍居民都要受到處罰。如果占領軍軍官或占領當局官員被殺,就要槍殺幾十乃至幾百當地人作為報複。1941年10月,一名德國軍官在法國被殺,希特勒下令槍斃50名法國人。1942年5月26日,德國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長官海德裏希在捷克被炸身亡,德國法西斯實施瘋狂報複,總共槍殺了1288名捷克人,還有許多人被送進集中營。在抵抗組織十分活躍的南斯拉夫,有150萬至200萬人被殺害,占戰前南斯拉夫總人口的14%。

在經濟上,納粹德國企圖將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組成一個經濟共同體,使之成為德國經濟的附庸,利用整個歐洲大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侵略戰爭服務。按照德國戰前製訂的計劃,德國將成為歐洲大陸的工業中心,周圍是一些組織起來供應它所缺少的農產品和礦產品的國家。在所謂的專業分工的借口下,對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按照德國戰爭經濟的需要進行改組,致使一些國家經濟比例失調,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斯洛伐克、希臘、南斯拉夫等國,主要為德國提供糧食、礦產品以及化工原料。比利時和法國為德國提供鋼鐵、汽車、機器設備、有色金屬材料等工業產品。挪威和瑞典為德國供應鐵礦砂。衛星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為德國提供大量石油、糧食和戰略原料。

納粹德國還以各種方式,大肆掠奪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物資、錢財和勞動力。1942年8月6日,戈林在對德國占領軍和各級行政官員訓話時強調:“派你們到那裏去,不是去為你們管轄的人謀福利,而是去盡可能地榨取他們,使德國人能生活下去。”

德國法西斯從被占領國家和地區掠奪的物資既有農產品也有工業製品,僅掠奪來的糧食就可以滿足德國戰時需要的1/7到1/5,掠奪的武器裝備和軍用品,足以裝備數百個師。有證據表明,納粹德國對被占領地區的掠奪是有計劃進行的。在進攻蘇聯以前,德軍統帥部就曾指示部隊:“使德國得到盡可能多的糧食和石油,這就是戰爭的主要經濟目標。”為了進一步獲得有關蘇聯軍事工業、原料和燃料產地的詳細資料,並加以研究利用,德國戰爭經濟與軍備處還成立了一個代號為“奧爾登堡”的戰爭經濟參謀部。蘇德戰爭爆發後,該部又增設了5個經濟檢查處、23個經濟檢查隊及其分支機構,負責“開發”占領區的經濟。該部的文件規定,要將蘇聯貴重原料和設備立即運往德國,並奪取盡可能多的糧食和石油。僅僅在1943年該部的交貨清單中,就列有900萬噸穀物、200萬噸飼料、300萬噸馬鈴薯、66.2萬噸肉類。在工業發達的西歐,納粹德國所掠奪的主要是工業製成品。到1940年底,德國在法國和比利時占領區沒收了13.5萬噸鋼、2萬噸鉛、9500噸鋅、9000噸鎳和9000噸鋁。另外,僅僅掠奪到德國的法國汽車就可以裝備德國88個師。

納粹德國每占領一個國家,便馬上奪取這個國家的黃金、外匯和外國證券。例如,德國在奧地利就沒收黃金和外匯4.5億先令,後來又沒收了捷克、法國和比利時的部分黃金儲備,沒收了南斯拉夫國家銀行的全部資金。此外,德國占領區當局禁止一切外匯交易,對私人持有的全部黃金和外匯進行登記,限製使用敵方賬戶,要求個人把全部黃金和外匯賣給中央銀行或其他指定機構,最後由該銀行和指定機構轉讓給德國。至於集中營中囚犯的黃金、首飾,納粹一律沒收,甚至死人的金牙也要拔掉。

除了直接沒收外,向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勒索占領費,也是納粹德國搜刮錢財的一個重要方式。德國強迫被其占領的國家和地區,按照德國要求的標準負擔德國占領軍的全部費用。到1944年2月,德軍向法國、比利時、荷蘭三國分別征收占領費258.5億馬克、45.2億馬克和77.2億馬克,向挪威征收12.8億馬克。戰爭結束時,納粹德國共攫取占領費約600億馬克,其中僅法國就繳納了350億馬克,年均70億馬克,是實際軍事開支的10倍。

為了取得更多的資金,納粹當局還在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內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課處罰款。在挪威,1941年9月,斯塔萬格市當局因所謂的破壞電話線的罪名被迫向德軍繳納200萬克郎的罰款。在荷蘭,僅對62個市政當局課處的罰款就至少有2024.3萬盾。

隨著戰爭的深入和規模擴大,德國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被征入伍,造成勞動力日益短缺,嚴重影響到國內工農業的生產。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狀況,德國除了對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加強掠奪外,還強征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在當地或運到德國本土充當廉價勞動力。被強征的外國勞工,1940年10月為220萬,1942年為420萬,1943年達到630萬,1944年高達710萬,占德國民用勞動力的20%。納粹當局還違反《日內瓦公約》,強迫戰俘作為勞動力使用。1942年使用的戰俘是148.9萬人,1943年為162.3萬,1944年達到183萬人。

在文化領域,德國法西斯推行的是同化政策,對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民族文化遺產,如圖書館、博物館等進行大肆破壞,掠奪被占領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寶藏。為此,納粹當局還成立了一個名為“羅森貝格”的行動隊,專門從事掠奪各國藝術品的活動。希特勒、戈林等納粹頭子則把掠奪來的藝術品據為己有,充實私人收藏。為了達到長期奴役被占領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目的,德國法西斯在占領區推行愚民政策,禁止占領區人民學習本國曆史和文化,關閉高等院校,撤消科研機構,禁止開辦程度高於四年級以上的小學。同時,法西斯當局還在被占領國家和地區實行奴化教育,強製推行德語。如在法國占領區,禁止發行法語報紙和在公共場合使用法語。在捷克,宣布德語和捷克語都是官方語言,但德語必須放在捷克語之前。

種族主義是納粹的重要理論核心,其宗旨就是要在全歐洲範圍內消滅猶太人、斯拉夫人等“劣等”民族。受納粹種族主義迫害最深的是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希特勒就要求,一旦發生戰爭,就“消滅歐洲猶太人”。隨著占領地域的擴大,德國法西斯相繼在各被占領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猶太人隔離區。在隔離區內,猶太人的財產被沒收,行動受到限製,還要服勞役。從1940年6月起,德國法西斯在被占領國家和地區修建了大量的集中營,將猶太人集中關押,進行殘酷折磨。

1941年7月,希特勒做出了“最後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決定,由中央保安局局長海德裏希製定具體實施計劃。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近郊召開的“萬湖會議”上,通過了海德裏希製定的“最後解決猶太人問題計劃”,規定在歐洲範圍內對猶太人進行一次徹底清理,把他們全部送到東方占領區的奧斯威辛、貝爾塞克、錫比堡等集中營。在集中營裏的猶太人必須編隊參加勞動,以便“在勞動中自然淘汰”,而“最後能活下來的人”,“必須受到相應的處置”,所謂“相應的處置”,就是處決。計劃下達後,在德國占領國家和地區以及衛星國,掀起了追捕猶太人的狂潮。從1942年中期開始,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從歐洲各地運往奧斯威辛等集中營,予以消滅。身體強壯的猶太人先是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等他們體力耗盡,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便被處死。而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婦女、兒童及老弱病殘者,則一開始就被集體屠殺。盡管如此,德國法西斯仍然嫌殺戮的速度不夠快,他們在集中營裏興建了“死亡工廠”,用毒氣和火刑來大規模地處決猶太人。在德國法西斯種族滅絕政策下,德國在1939年有猶太人20萬,到戰爭結束時,隻剩下1.2萬人。捷克斯洛伐克原來有11.8萬猶太人,後來隻剩下6000人。在南斯拉夫,8萬名猶太人到解放後隻剩下1萬人。從1941年到1944年,整個歐洲被屠殺的猶太人至少有600萬人。

納粹德國所標榜的“歐洲新秩序”,實際上是德國奴役其他國家的專製體製。納粹德國之所以將其法西斯政策稱為“新秩序”,就是利用這一蠱惑人心的口號,千方百計地在歐洲建立新的殖民統治,實現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對歐洲大陸的絕對控製。這一專製體製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礎之上,靠恐怖手段來加以維持,因而是十分殘暴野蠻的統治。如果說“新秩序”的最初提出還能迷惑一部分對納粹心存幻想的人,那麽,隨著其壓迫、掠奪、歧視本質的不斷暴露,必將遭到被占領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反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