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

  戰車、炮車、滿載兵員的大卡車沒日沒夜地湧過南帕卡,向著緬甸南方奔去。

  孫立人在南帕卡召開了一次團以上指揮員參加的軍事會議。

  孫將軍在會上談了當前國內的戰況以及新1軍麵臨的重任。他說道,從東南亞全局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一敗塗地,其大陸侵略政策變本加厲,在我國則發動對豫、湘、鄂、桂、黔的攻勢,威脅貴陽和重慶,妄圖征服中國,將東南亞戰場連成一片。日軍也決不甘心中印公路暢通無阻,他們眼下在南帕卡以南地區憑險據守,就是企圖爭取時間,卷土重來。

  孫立人強調,新1軍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肅清緬北日軍殘餘,確保中印公路的行車安全。

  此次會議作出決定,各部抓緊時間進行整補,然後,以攻占臘戍為新1軍的下一個主要軍事目標。

  一提到打臘戍,全軍官兵無不異常亢奮。這首先是出自於感情因素。

  尤其是老兵們的心靈上都刻著一道深深的傷痕,那就是第一次入緬戰時,正是由於日寇第56師團在渡邊近夫的指揮下千裏奔襲奪取了中國遠征軍的後勤基地臘戍,才造成了中國軍隊的大潰敗,10萬雄師出國,隻剩下39000人生還。雖然孫立人的新38師是當時遠征軍中唯一常勝不敗的勁旅,但那場慘敗畢竟是國家和整個中國軍隊的奇恥大辱。而眼前臘戍守軍的主力,又恰好是換了主帥的第56師團主力,隻有徹底殲滅這支凶悍的日軍,重新奪回臘戍,才是一雪心中之恨的最好方式!

  臘戍的戰略意義對兩軍而言都極其重要,中國軍隊一旦攻下臘戍,不僅可使緬甸舊都曼德勒受到致命威脅,矛頭所向還可直指緬中心髒地區棠吉,南下同古,東逼景棟而取泰國、越南,使整個東南亞戰局大為改觀。反之,如果敵軍穩踞臘戍,則直接威脅滇西、緬北。小小臘戍的得失,事關中、緬、印、泰、越諸國之安危。

  會議結束後,各軍主帥紛紛領命趕回前線,率部揮戈南下,乘勝挺進。

  就在南帕卡,已被打殘的高軍武的特務大隊又接受了800名剛從國內趕來的新兵。他們雖然已經在雲南的基地裏接受過美軍教官嚴格的野戰訓練,但要達到特務大隊的要求,還為時尚早。

  2月9日,高軍武率領著這支煥然一新的隊伍,登上了南下的車隊。

  麵對物資、兵員得到充分補充的新1軍的進攻,連戰連敗的日軍驚魂未定。尤其是中國兩支勁旅在芒友會師之後,打通了陸路交通線,補給充沛,後勁十足,使日軍官兵的士氣以驚人的速度嚴重受挫,失敗主義的情緒迅速蔓延。曾經不可一世天下無敵的大日本皇軍,麵對中國軍隊無堅不摧排山倒海的攻勢,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的情形層出不窮,比比皆是。

  從南帕卡到新維,新1軍的進攻猶如猛虎驅羊,一口氣進展了150多公裏,接連攻占曼拉馬、南倉、何西、康馬、南巴蘭、貴街、南約溫、新維等大小村落據點140多處。防守日軍不是被殲,便是棄城而逃,各地日軍殘部紛紛被趕到了臘戍。使這座小城,一下子集中了萬餘名日軍。此時臘戍的指揮官為日軍第33軍參謀長山本清衛中將。

  2月24日,新1軍主力分3路長軀南下。3月2日,陳鳴人112團與高軍武特務大隊、徐小冬獨立團打到了南姚河北岸。

  3名主官立即登上山頭,用高倍望遠鏡把飛機場、火車站、老臘戍和新臘戍的地形地物看了個清清楚楚。

  4日夜間,三支先頭部隊在不同的河段上偷渡南姚河成功,並迅速建立了橋頭堡陣地。讓他們感到驚奇與慶幸的是,日軍竟然沒有組織像樣的反擊。

  與此同時,趙狄率113團冒險孤軍深入,將臘戍通往南杜的公路切斷,絕了日軍的南逃之路,臘戍守軍,頓成甕中之鱉。

  臘戍四周群峰環抱,地勢險峻,係日軍長期經營的緬北重要戰略基地。

  因此日本緬甸方麵軍命令山本清衛必須竭力死守。接到這樣的命令,山本清衛本人就喪失了信心。因為他十分清楚,雖然集中到他麾下的軍隊不少,卻都是中國軍隊手下的殘兵敗將,不僅兵力對比與武器裝備上處於絕對劣勢,更重要的是士氣低落,戰鬥力已嚴重下降。

  臘戍是緬甸鐵路的終點,滇緬公路的運轉中心,南姚河流經城北。該城分為新城與老城兩個城區,新城位於海拔300米的高地上,老臘戍在其東北的山腳下,火車站在老臘戍的正西。新老臘戍與火車站呈等邊三角形,各相距5華裏,互為犄角。新臘戍居高臨下,可俯瞰老臘戍和火車站,所以山本清衛將主力集中在此,並在城中修建了許多鋼筋水泥堡壘。

  5日下午,孫立人將軍帶著幕僚也乘飛機趕到了南姚河邊。他與史說參謀長召來趙狄、陳鳴人、高軍武、徐小冬4名戰將,一起登上飛機,在臘戍城區上空盤旋偵視,回來後大家詳細討論,對於步炮戰車的協同攻擊,作了周密部署。

  會議剛剛結束,軍部戰車營與重炮營也先後趕到了。38輛14噸和30噸的坦克,“嘎啦啦”地沿著公路開了上來,步兵弟兄們都揚起手來向坦克兵歡呼,有了這些威猛的大家夥作後盾,他們就更不把日本皇軍放在眼裏了。中國坦克兵也都得意洋洋地向步兵弟兄們揮手。這些大家夥,都在炮塔上用紅白漆料塗畫著各種各樣猙獰的麵孔,車身上還用楷字大書“先鋒”、“掃蕩”、“突襲”和許多其他耀武揚威的名字。無線電天線杆上飄揚著醒目的國軍團隊戰旗。

  重炮營也立即在河岸上部署起了火炮陣地。

  6日拂曉,112團、特務大隊、獨立團分三路渡河,在坦克、重炮的有力支持下,向著飛機場和火車站發起攻擊。各路大軍,分進合擊,勢如驟風暴雨,不可抵擋,激戰24小時後,各處守敵紛紛被殲,飛機場、火車站、老臘戍相繼落入中國軍隊手中。

  孫立人趁熱打鐵,不給日軍任何喘息之機,得知第一波攻擊成功,立即下達總攻擊命令。重炮一頓猛轟後,38輛坦克如入無人之境,大搖大擺爭先恐後地向著新臘戍城區衝去,步兵恰似洶湧澎湃的怒潮,呐喊著緊緊跟進。

  日軍企圖用炮火摧毀中國坦克,但目標一旦暴露,中國軍隊的重炮立即噴吐出團團火焰,打得日軍炮兵陣地地覆天翻,火炮連同屍體不斷地飛上半空。

  三支擔任主攻的英雄部隊很快衝破日軍的第一道防線,突入了市區。

  已無退路的日軍憑借鋼筋水泥工事和街壘,繼續負隅頑抗,與中國軍隊逐街逐屋地展開慘烈的肉搏戰。

  為了避免巷戰造成更大的傷亡,重炮營和坦克也全都進入了市區參與進攻。再堅固的堡壘,也難以承受重炮的抵近射擊,一座座堡壘和樓房在“咚咚”的巨響聲中坍塌在濃煙烈火之中。步兵則以壓倒一切的淩厲攻勢向前疾速推進。槍炮聲響徹全城,徹夜不止,戰至8日上午,新臘戍之敵完全被肅清。

  這一仗中國軍隊繳獲的戰利品多得驚人,僅工兵器材便多達萬噸以上。但山本清衛和鬆山佑三等2000餘人於8日淩晨混戰中漏網逃脫。雖然途中大部為潘裕昆的新50師官兵截殺,兩名指揮官最終還是逃到了曼德勒。

  臘戍日軍鋼筋水泥堡壘堅固程度遠勝於八莫的竹木地堡,守衛部隊也比八莫原好三部多出許多,可是攻克臘戍僅僅用了一天一夜,實在大出高軍武、徐小冬等中國軍官的預料。新1軍從南帕卡出發前,日軍第2師團殘部還逗留在臘戍一帶,但自孫立人揮戈南下後,第2師團師團長崗崎清三郎竟然不顧方麵軍要他死守臘戍的命令,率部聞風而逃了,讓從芒友敗退的鬆山佑三的第56師團在新維、臘戍當了替死鬼。以往進攻日軍據點時,日軍一旦丟失陣地,必然瘋狂進行反撲、逆襲。但自從中國軍隊芒友勝利會師,“史迪威公路”通車後,日軍官兵的頑強精神便不複存在,即使遭遇中國軍隊重創的日軍,也顯得毫無鬥誌不堪一擊。

  過去日軍寧願戰死也不投降,這給中國官兵造成了很重的心理負擔,但自從攻取芒友、南帕卡以後,打新維、打貴街,投降的日軍比比皆是,遠遠超過了“玉碎者”。甚至還出現了成建製小隊、中隊放下武器的現象。日本俘虜在中國官兵麵前也再無半分驕狂之態,被罰做苦役時一個個低眉順眼,點頭哈腰,百般討好。此時此刻。他們才清楚地意識到,緬甸日軍見大勢已去末日將臨,武士道精神熏陶出來的永不言敗之意誌和爭強好勝之血性,也隨著敗勢而消去了。

  順利攻下臘戍,對中國官兵的心理上是極大的滿足。孫立人趁熱打鐵,命令新38師與軍部特務大隊、獨立團沿滇緬公路繼續攻擊前進。此路主力於3月23日攻占康沙,與潘裕昆將軍的第50師會師。會師後的新1軍繼續向南挺進,於30日攻下了臘(戍)—曼(德勒)公路上的小城皎梅,並於次日在此與英軍第36師會師。

  此時在左翼南進的英印軍已於3天前攻下了曼德勒。

  4月2日,孫立人也將指揮部前移到皎梅。

  此時日軍已呈全麵瓦解之勢,稍一接觸,即行潰逃。中國軍隊豪情萬丈,勇氣逼人。正欲向對中國軍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同古進軍,然後與在左翼推進的英印軍一起揮戈南下,攻下仰光,收複全緬。

  然而就在此時,身處前線的團級以上軍官被火速召到皎梅。孫立人將軍向他們宣布了一道大出他們意料的命令:停止進攻,暫駐各據點,等候英軍接防。

  到了會上,高軍武、徐小冬等軍官才明白,中國軍隊於芒友勝利會師,不僅強烈地震撼了日本人,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士氣,同時也讓自己的英國盟友提心吊膽,驚恐不安了。

  由於英國政府始終對中國軍隊在緬甸的存在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允許中國軍隊進入緬甸,於他們來說本已是迫不得已之事。中國遠征軍在芒友會師,30萬大軍一旦浩浩蕩蕩開進緬甸,倘若勝利後一旦盤桓不去,豈不是趕走日本狼,再來中國虎,英國人辛苦一番,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隨著緬甸日軍的節節敗退,勝利已經指日可待時,中、英之間的深層矛盾再一次暴露出來。

  蔣介石對英國人的想法早就心知肚明,既為避免矛盾激化,更不願為英國人火中取栗,就在遠征軍芒友會師兩天後,軍委會即下令:“在英軍對緬實施全麵攻勢之前,駐印軍之攻擊應適可而止。占領臘戍、皎梅後,即停止推進,改取守勢,就地整訓”;又令“滇西遠征軍以第11集團軍留駐國境線內,實施補訓,並構築堅固防線,掩護中印公路,其餘調回”。

  麵對著濟濟一堂,驚詫莫名的前線國軍指揮員的疑惑,孫立人也不便作更多的解釋。因為他十分明白,大國之間的博弈,其核心價值就是國家利益之所在。而中國人與英國人之間的這種明爭暗鬥,在長達三年多的緬甸戰役期間,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此時此刻,他手裏還捏著一份蔣委員長以個人名義給他的指示電:“國軍深入緬境作戰,英方疑忌甚多,勉強行之,在政略、戰略上均屬害多利少……”,等等。

  當然,此類屬於國家高層秘密的電文,他是不可能當眾向軍官們宣示的。

  §§尾聲

  ……隻有士兵才是最為渴望和平的一個群體……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衍生出奇怪的現象,中國久經戰火淬礪的數萬精兵強將呆在戰場上隻能隔岸觀火,而被盟軍剝奪了對日本人的最後一擊的權力……

  軍官會議結束後,各部主官紛紛趕回駐地休整待命。特務大隊駐紮在皎梅,獨立團駐紮在20公裏外一片密林中的昔卜,隊伍除了例行的訓練,便是休息。

  長久伴隨著中國軍人的激烈的槍炮聲,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滿地血淋淋的屍體暫時離他們遠去了。對高軍武、徐小冬來說,這是自反攻緬北作戰開始以後最為愜意的一段時間。

  新1軍6萬餘下層官兵的心情卻與中上級指揮員們截然不同,他們無權得知內情,所以沒有那樣多的疑問。聞知緬甸戰事已經結束,他們立即表現出了一種喜極欲狂的興奮感。畢竟,隻有士兵才是最為渴望和平的一個群體。

  他們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保衛自己的親人、家園和祖墳,長期殺伐征戰,滅敵無數,雖常常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等詩句來激勵自己的鬥誌,需要犧牲的時候隻要長官一聲令下,人人勇往直前決不退縮。但卻沒有一個人真正地願意拋屍國外,作一個孤魂野鬼。中國官兵都自豪地認識到,他們是中國最精銳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日本人還占據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現在最急切地盼望著的就是盡快地返回國內,毫不留情地打擊敵人,把苦難中的祖國和親人從日寇的鐵蹄下解放出來!

  就在新1軍奉命原地整訓的時候,向緬中、緬南的戰鬥正在進行,乘勝挺進收複失地的當然是這片土地上過去的“主人”英國軍隊。而日軍則是全線崩潰,一片混亂,各自奪路而逃,各級指揮官無法統率指揮自己的部隊,日軍已呈現出兵敗如山倒的狀況。

  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衍生出奇怪的現象,中國久經戰火淬礪的數萬精兵強將呆在戰場上隻能隔岸觀火,而被盟軍剝奪了對日本人的最後一擊的權力。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德欽昂山領導的緬甸國防軍卻突然倒戈,加入了英軍的陣營,對日本人發起了進攻。

  呆在異國的兵營裏,依靠現代化的通訊工具,高軍武、徐小冬等中國軍官對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重大消息仍然清清楚楚。

  進入5月,捷報頻傳。繼攻占曼德勒後,英軍又一鼓作氣拿下了平滿納、同古,於5月1日將殘敵追趕到了仰光城下的錫唐河邊。

  發生在錫唐河上的這場慘劇冥冥之中似乎有著不同尋常的意味。3年前,日軍入侵緬甸之初,成千上萬的英國士兵、印度士兵在這條河裏被淹死或者是被殺死。現在,日軍在他們取得入侵緬甸後首場勝利的同一個地方遭到了滅頂之災。被斯利姆將軍的坦克集群趕到錫唐河邊的日軍發現,因為雨季的到來,河水暴漲,被籠罩在猛烈炮火之中的日軍在試圖渡過這麽寬闊的江麵時很多都被淹死了。日軍逃到錫唐河邊時尚有20000餘人,但活著逃過河的不到6000人。

  他們有幸逃進了仰光,但兩天後隨著仰光的失守,他們仍然成為了英軍的俘虜。

  5月8日,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國家成為歡樂的海洋:德國政府向盟軍簽署了投降書,美、英、蘇三國領導人同時發布了勝利宣言。

  裕仁天皇比自己的敵人還要清楚,達摩克斯之劍高懸頭頂,日本的末日也快降臨了!

  中國戰場的形勢也如同緬甸一樣令人振奮,戰局向著有利於國軍的方向發生著急劇的變化。

  這一變化始於4月份。當時,崗村寧次發起了一次針對中國西部的進攻,目標是中國的芷江,魏德邁和何應欽指揮全部美械裝備的國軍在美軍第14航空隊的支援下,成功地粉碎了日軍的進攻。中國軍隊的步炮協同,與美軍的空地協同發揮出來的威力,讓日軍官兵魂飛魄散。

  5月9日,中國軍隊在湖南的芷江取得了雪峰山戰役的勝利,全殲日軍4萬餘人。

  廖耀湘將軍指揮的新6軍,也在此役中立下殊勳。

  6月,美軍經過血戰後,突破日軍防線攻下了衝繩島。日軍第32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衝繩之戰,日軍傷亡慘重,整個第32軍全軍覆沒,10萬餘名官兵喪生,7400餘人被俘。7萬多當地老百姓或死於戰火,或跳崖蹈海自殺。美軍占領衝繩島後,打開了通往日本的門戶,達到了為爾後進軍日本本土建立戰略基地的目的。

  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還有更令新1軍官兵自豪的消息傳來,孫立人軍長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赴歐考察歐洲戰場—這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亞洲戰場的將軍。

  在激動人心的情緒之中,新1軍已於1945年6月陸續開始奉調回國,於廣西南寧一帶集結,準備參加魏德邁將軍製訂的新一輪反攻戰役。戰役計劃已傳達到新1軍團級以上軍官。該計劃決定向中國的南方發起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在廣州—香港一帶奪占一個港口,在中國和外部世界之間建立海上的聯係。這次行動將是盟軍在中國進行的一次重大的行動。正如計劃所說“此次行動的目標是為在亞洲大陸上徹底消滅日軍打下基礎,防止日軍從中國調集部隊防禦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

  每一個新1軍的官兵都清楚地知道,勝利就在眼前,就在他們的心中!

  6月中旬,高軍武的特務大隊奉調移駐密支那。此時,新1軍除特務大隊外,其餘各部均已開始經空運或是通過陸路向祖國開拔。

  高軍武被留在緬甸,是為了實現孫立人當初的一個承諾,也是為了完成一項極其神聖的任務:在新平洋、於邦、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等中國駐印軍曾付出慘重代價的地方,為戰死的中國官兵修建一座座烈士墓。為方便他到各處巡視與督察,美軍還專門為他派來了一架輕型飛機。

  一次次的祭拜,一次次的掃墓,完成這樣的任務,既是生者對死者的責任和深情,同時也是對生者心靈的一種折磨和洗禮。

  7月12日,特務大隊在密支那南窪機場登上了前來接他們的運輸機,登上了回國的征程。

  飛機升空後,高軍武和戰士們臉頰貼著舷窗,用浸潤著迷蒙淚光的雙眼俯視著逐漸遠去的緬甸戰區,酸甜苦辣,一齊湧上心頭……

  他將裝有蕭玉骨灰的盒子捧到胸前,喃喃地說:“小玉,我們回家了。我帶你回家了……再見了,緬甸,再見了,長眠在這裏的小曼、白老師、嘉陵、古良、永誌、麻哥、喜子、邵大隊長!我們終於勝利了!你們的英靈,可以安息了!”

  §§後記

  從開始策劃到動筆寫作,反複修改,幾易其稿,直至完成,這部以宣傳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為主旨的長篇曆史小說《中國遠征軍》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出版了,欣喜之餘感慨萬千,回首整個創作過程,諸般細節曆曆在目。

  三年前到昆明,十分驚訝巫家壩機場竟然位於市區,城市祥和的車水馬龍,繁華喧囂近在咫尺。朋友告訴我們,那就是曾經穿梭於駝峰航線運送抗戰物資的飛虎隊軍用機場。冥冥中一種意念便在胸中湧動。是劉放先生的創意,他的激情有力地推動了這部長篇著作的產生;是周榮蜀先生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的積極組織和策劃,支持我們進行史料查閱,素材整理,采訪聯係、考察。沒有二位熱情推動的義舉,就不會有這部小說的誕生。

  創作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卻無法衝淡心中的激情。不少真實的人物經曆讓我們一再被震撼,一段段史事讓人無法不去正視。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寫作的過程變得不再艱苦,已經成為了一種厚重的使命。

  所幸一切的挑戰都已經隨著小說的脫稿完成而告結束,寄托著再現曆史真實,展現中國抗戰軍人形象的長篇著作終於在抗戰爆發70周年快到來之際出版了,也算是對所有長眠於異國戰場的壯麗軍魂的一種告慰吧。

  我們尤其要感謝王楚英老先生的鼎力相助。王老眼疾未愈,帶病為我們通閱全稿,提出詳細修改意見,提供大量史實、文字資料,並幫助聯係相關人物後代、專家學者。在此,對王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此外,我們還要對彭訓厚先生、劉偉民先生對本書出版給予的極大鼓勵與支持,戴複東院士、戴澄東先生、戴藩籬女士提出的諸多寶貴意見,西南大學譚剛博士在全書創作過程中在史實上的嚴格把關,重慶出版集團和周顯軍先生的鼓勵支持深表感謝!是他們始終不渝地熱情相助,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動力,推動著我們克服一切困難,順利完成寫作。

  願小說的出版能較為客觀、公正地再現這段壯烈的抗戰曆史,告別所有的狹隘與偏見,為和平而祈禱。

  作者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於重慶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