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三章 中條山血戰與曆史的昭示

  湯明珠

中條山位於晉南豫北交界處,橫亙於黃河北岸,東北與太行山相連,西北與呂梁山相望,瞰製豫北、晉西,屏蔽洛陽、潼關,是扼守南北交通、封鎖秦晉往來的咽喉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爆發後,中條山由第一戰區衛立煌部駐守。日軍曾對其發起過13次進攻,均被我軍擊退,不得已投入4個師團的兵力環繞山外駐紮,與中國守軍形成對峙狀態。1941年5月,日軍再次大規模調兵遣將,向中條山地帶猛撲,中日雙方發生血戰。由滇省各族子弟組成的國民黨中央軍第3軍在血戰中寧死不屈,協同友軍奮勇殺敵。由於國民黨當局采取避戰方針,大敵當前疏於防禦,日軍以近於1:20的極小代價擊敗了中國軍隊。《蔣介石對於晉南作戰失敗之檢討》(1941年5月28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日子裏,重溫這段曆史,緬懷為國捐軀的英烈,將使我們從曆史的昭示中受到教育,得到啟迪。

一、中條山戰役的背景

1940年秋,經八路軍“百團大戰”沉重打擊後的日軍,再也不能容許4個師團的兵力繼續受衛立煌部的牽製,決定首先擊破晉南中條山區的中國軍隊,再全力對付八路軍。1941年5月,侵略者從華中、華北抽調了8個師團、9個旅團、1個騎兵團,共21萬人,加上空軍飛機300餘架,獨立山、重、野炮兵約五六個聯隊,瓦斯部隊、降落傘部隊各若幹進犯中條山。

這時,中國方麵駐守陣地的是曾萬鍾(雲南大關人)第5集團軍所轄唐淮源第3軍、高桂滋第17軍、孔令恂第80軍,劉茂恩第14集團軍所轄武庭麟第15軍、裴昌會第43軍、劉戡第93軍、馮欽哉第98軍,以及由山西憲兵第12支隊改編的第196旅和梅軒遊擊縱隊等部。這些部隊屬第一戰區司令衛立煌所轄,總兵力約17萬餘人,與日軍人數相比,所差甚遠。

在當時條件下,兵員數量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強敵壓境,本應加強中條山的防護力量,但因此時國民黨的政略已發生變化,大批部隊被抽調去進攻八路軍,所以衛立煌多次請求增派兵力的報告,“終以後方無兵而未果”。國民黨當局的政策,對中條山防務所取的態度,直接影響了中條山守軍的戰前準備。4月28日,各種跡象已清楚表明,日軍有由濟原、橫皋大道進犯垣曲的企圖,中條山各軍對敵仍“毫無萬分之一準備”。各路守軍“因屢挫進犯之敵,每謂中條山有金湯之固,恃而無恐。驕怠一生,戒備遂疏,敵諜混入。”同上。

1941年5月7日,日軍地麵部隊在大批空軍的支援下從三麵分四路向中條山發起攻擊,中條山血戰由此開始。據衛立煌報告,日軍進攻的步驟是:“(一)入犯之敵分編多數縱隊,成為正麵鑽隙迂回,並利用漢奸、快速小部隊,襲截我通信聯絡及各級指揮部,打破我戰鬥組織,增大我指揮上之困難。(二)將重兵分置於各交通要點,構築工事,斷我軍聯絡,各個擊破之。(三)封鎖山口、渡口,逐步緊縮包圍圈,完成分進合擊式殲滅戰。”戰鬥開始,敵人來勢凶猛,雙方“戰鬥慘烈,為抗戰數年來所未有。每日自拂曉起至黃昏止,平均無一分鍾天空不見敵機活動;陣地所在,無尺寸不為敵炮煙、毒氣所籠罩。”

8日,敵人占領了中條山的中心垣曲,將中國軍隊截為互無聯係的東、西兩部。10日,日軍分別向東、西兩麵進擊,包圍了曾萬鍾的第5集團軍和劉茂恩的第14集團軍。整個戰局十分危急。

二、唐懷源、寸性奇率部血戰中條山

曾萬鍾第5集團軍下轄的第3軍是堅守中條山的主力,在與日軍的多次交鋒中一直保持不敗的記錄。日軍圍攻中條山時將其列為主要的攻擊對象,調集超過第3軍數倍的兵力,對其猛攻。戰鬥開始時,唐懷源軍長特別強調保住全軍防地的重要性,命令各師,必須死戰,決不退讓。

唐淮源(1884—1941年),字佛川,雲南江川人。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後投入滇軍,加入同盟會,曾參與雲南辛亥起義、護國首義及北伐戰爭等。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唐懷源以師長身份參與晉北忻口保衛戰,後調往中條山參與建立中條山遊擊根據地,1939年升任第3軍軍長,仍防守中條山。是年,其母去世,唐懷源趕往家中奔喪,事畢返晉前向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告別時說:“本人此去晉南,回守原防,已抱定必死決心。前有母親所念,尚存顧慮,今已安埋就緒,戰死無他矣!”早在中條山血戰之前,唐懷源已下定為國報效的決心。

唐懷源所率第3軍下轄第7、第12、第34三個師。其中,由寸性奇率領的第12師因打仗守必固、攻必克,為第3軍主力。

寸性奇(1893—1941年),字念潔,雲南騰衝人。1909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雲南重九起義、護國首義、北伐戰爭等。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34旅旅長北上抗日,旋升第3軍第12師師長,防守中條山。正值國難當頭之時,叮囑其子要奉養好祖父及母親,使自己能安心前方殺敵,他說:作為一名軍人,應為正義而參戰。現在正是報效國家的時刻,自己雖然以身殉國也在所不惜。

戰鬥打響後,第3軍將士在唐懷源、寸性奇等愛國將領的率領下士氣高昂,誓與中條山共存亡,堅決抗擊侵略者。5月8日淩晨,第7師的澗底河陣地被日軍攻破,接著,師部所在地王家河又遭到日軍的猛烈攻擊。唐軍長接到報告後,立即派預備隊前往增援,經數小時血戰,擊潰來犯之敵,奪回了陣地。被擊退的日軍,很快又發動了更加瘋狂的反撲,以一部攻擊第7師陣地,以另一部攻擊設在唐回的第3軍指揮部,並乘隙襲擊第5集團軍司令部。唐軍長緊急調回軍預備隊,親自指揮隊伍尾追攻擊敵人,順利解除了日軍對集團軍司令部的威脅。第12師的任務是堅守唐王山陣地,寸性奇指揮全師官後英勇抗敵,來犯之敵雖有空軍的配合,進攻了一天一夜,毫無收獲。

第3軍官兵奮力苦戰,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但中國軍隊“會戰前地域條件太缺……完全處於內線,形成被包圍之形態”。中條山戰局,已非第3軍所能扭轉。當第7師恢複了原陣地,第12師鞏固唐王山後,中條山的中心部位垣曲卻落入敵手。得知此情的唐軍長為了保衛中條山這一華北“鎖鑰”,及時變更部署,將所部全部轉移到第二道防線。同時,集中主力,沿唐回大道前進,攔截深入之敵。

第3軍直屬隊從5月9日起,在縣山東麵陣地與敵人展開激戰。他們在軍長率領下,以一當十,頑強奮戰,給敵人以大量殺傷。但當第80軍的防線被敵人突破後,戰況就進一步惡化。5月9日,日軍占領了中條山的重要渡口五福澗。至此,我軍南渡黃河的渡口全部被敵人封鎖,唐軍長尚不知曉,仍命令各師向五福澗前進,以執行戰區長官部的命令,渡過黃河、加強南防。5月10日晨,部隊運動到溫峪大道,與由馬村北犯之敵遭遇,雙方展開激戰,“肉搏之久,死傷甚重,血流成渠”。第3軍的轉移完全受阻。

第3軍經過左衝右突,始終無法擺脫困境,唐軍長深感局勢的嚴重性,立即召集三個師長舉行緊急會議,他說:“情勢惡劣,三位都看到了。軍人信條,不成功,便成仁。三位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的軍、師長,……隻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話音剛落,寸師長就堅定地表示:請軍長放心,我們決不會為國家民族丟臉!最後,唐軍長命令各師以團為單位,分道突圍。

會後,三位師長分別率部突圍。經過兩天血戰,至11日晚,各部均被日軍截回,援軍及補給線也都被截斷。戰至12日上午,全軍各師均殘破不全。唐軍長直接率領的直屬部隊,已大部傷亡,僅存的少量官兵被圍困在縣山陣地,進行著頑強的最後抵抗。第3軍盡管已危在旦夕,唐軍長仍號召官兵堅守陣地,與中條山共存亡。正午12時,一股日軍逼近了縣山陣地,敵我雙方互擲手榴彈,並開始拚刺刀,展開激烈的肉搏戰。當時大雨滂沱,道路泥濘,唐軍長和死守在縣山陣地的直屬隊已處於絕境。這時,唐軍長以突圍受阻,官兵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恨怨自己未能完成保衛中條山的職責,有負於國家民族。為了不當俘虜,為了保持國格、人格,他遣開左右,自戕殉國於縣山之頂。

此時,12師陣地也受到日軍的重重包圍,大部戰死,少數存活者正與敵人拚殺。師長寸性奇向部下說:“我們有槍在手,有劍在腰,寧願挺胸麵死,不願低頭求生,希望各位不要做俘虜!無論勝敗,都千萬不可使國家蒙羞!”

就在唐軍長殉職的當天,第12師的左翼陣地水骨朵高地被日軍突破了,全師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下。寸師長麵對險境沉著指揮,同時親率師部特務連的幾十名士兵,向左翼高地發起反衝鋒。不幸,敵彈射中他的胸部,衛士們及時攙扶,幫他撤退下來。當參謀向他報告了唐軍長以身殉國的消息後,寸師長“壯誌益張,大呼殺賊,聲掩巨炮飛機步槍轟炸聲”。纏好胸前的傷口,寸師長立即指揮部隊反攻胡家峪日軍陣地。副師長楊玉琨見師長傷勢過重,乃要身旁的營長將其護送撤退,寸師長卻揮手說:“不成功,便成仁,這是軍人的信條,不要管我,快去參加戰鬥。”血戰繼續進行到13日晚上,日軍密集的炮火,擊中了師指揮所,又有一批人員傷亡,寸師長的右股被炸傷。身負重傷的寸師長,這時坦然地對副師長說:“我是不行了,不得不先走一步,你們可要打到底,衝不出去就死,萬不可做俘虜!”說罷,拔出腰刀向喉頭一刺,又一位抗日名將倒下了。

唐懷源、寸性奇二位將軍,相隔一天,先後殉國。在中條山戰役中,第3軍犧牲的還有第36團團長、共產黨員、雲南昌寧人黃仙穀,第34團副團長、雲南南華人潘書柏等及其以下官兵數千人。他們英勇抗敵以身殉國的愛國精神為世人稱道,其英名永垂青史。

為了紀念唐淮源、寸性奇兩將軍及第3軍的抗日英烈,1942年6月16日,由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領銜,在城固縣舉行了有1萬多人參加的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蔣介石、林森、於右任等國共兩黨首腦均贈送了挽聯。1942年6月6日,在雲南昆明舉行了“雲南省追悼唐淮源、寸性奇將軍大會”,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敬獻了花圈並即席致詞。

陪都重慶於9月29日公開廣播國民政府命令:“故中將唐淮源追晉陸軍上將。”並以《國土未複失壯士,碧血千載染中條》為題撰文頌揚了第3軍南滇將士在抗擊日軍侵略和中條山守衛戰中所建的功績。抗日戰爭勝利後,唐懷源家鄉的父老鄉親“欽忠烈之高節,表景行之休美”,在他的故裏雲南江川縣修建祠堂,“備物鑄器,銘德記功,樹茲方石,垂世寵光”。

三、曆史的昭示

中條山血戰距今已64周年,今天,我們重溫這段曆史,悼念第3軍英烈,是要吸取曆史向我們展現出的各種有益啟示,以之鞭策、鼓舞我們開辟未來,實現民族振興的偉大理想。

中條山戰役雖以中國的戰敗告終,但參戰各軍卻在人數、武器裝備及戰爭手段等方麵都遠弱於日軍的條件下給予來犯敵人重大殺傷。尤其是唐懷源、寸性奇為代表的第3軍將士,寧死不屈,堅守陣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保衛祖國神聖領土的新的長城。在僅僅一禮拜的血戰中,打死打傷日軍1萬3千多人,打出了中國的軍威,代表滇省人民在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義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唐、寸二將軍的錚錚話語感人肺腑,以身殉國的壯舉催人淚下,以二位將軍為代表的第3軍滇省子弟在中條山血戰中表現出了中華民族不屈服於外來侵略,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表現出了中華兒男對偉大祖國的高度責任感和獻身精神,這種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子孫為之撼動,為之驕傲。曆史告訴我們,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強烈愛國之心的中國人民麵前,一切企圖亡我中華的侵略者,最終都逃脫不了曆史的懲罰,終將落得徹底失敗的可恥下場。

中條山會戰之所以失敗,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與國民黨的抗戰政策發生逆轉,從進步的抗日政策逐步倒退下來有直接聯係。1939年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反動方針。會後,加強了反共宣傳,加緊了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封鎖,不斷與八路軍、新四軍製造摩擦。至1939年底和1940年初,終於造成國民黨軍隊對八路軍的大規模武裝進攻,八路軍被迫還擊,日軍乘機進逼中條山。1941年3月,日軍企圖大舉進犯中條山的跡象已很明顯,各地不斷上報敵情,蔣介石依舊置之不理,一再抽調衛立煌部入冀進攻八路軍。4月,日軍開始向中條山周圍地區集結,18日,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何應欽到洛陽召開研究中條山地帶作戰計劃的軍事會議,在日軍進攻迫在眉睫的形勢下,他竟然還提出:“先將晉南方麵敵情、匪情及該方麵地形詳細報告,然後再謀防匪驅敵之方。”公然把敵情、“匪情”(誣指八路軍)相提並論,大敵當前,仍把注意力集中在瓦解共產黨和八路軍上。長期堅持反共,臨戰無精神、物質準備,為國民黨軍隊在中條山的潰敗埋下了禍根。中條山血戰的曆史向我們表明: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是戰勝一切敵人,克服一切困難的最重要的保證。我們要牢記曆史教訓,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與一切破壞這種統一和團結的言行鬥爭到底。

中條山戰役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武器裝備的落後。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在檢討中條山會戰的經驗教訓時,對比了敵我雙方武器裝備的情況,說:“晉南各部隊武器大半使用過久,雖奉有撥發,究屬為數太少。炮兵則極度缺乏,無以維持火力上之骨幹。若以敵方編製論,其此次使用炮數二公分以上,概約八百門,七公分五以上,概約五百門左右。而我晉南各部,每師不過一門餘,且彈藥極少,觀測器材缺乏,真正能用之亦不過卜福斯之九門耳。”武器裝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又一重要條件,日軍依仗著武器裝備的優勢,對中條山守軍日夜狂轟爛炸,致使我方“陣地摧毀,人馬傷亡,補給斷絕,增援不及”,“交通上停止一切活動”,“部隊行動完全陷於停頓中”。我軍將士雖奮力拚殺,最後終究避免不了失敗的厄運。中國武器裝備的落後,與中國當時積弱積貧,經濟、科技、國防力量都處於劣勢是緊密聯係的。中條山血戰的曆史再次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經濟和科技的實力是國防的基礎,沒有發達的經濟和科技,就不會有強大的國防,就難保國家的獨立與安寧。現今,日本對其在二戰期間的侵略行為不僅不肯承認,作出反省,而且散布美化侵略的觀點,政府要員不斷參拜靖國神社,右翼學者再三修改嚴重歪曲曆史事實的教科書,對於強製勞工賠償、慰安婦賠償、化學武器等戰後遺留問題至今不作解決。事實說明,日本社會的右傾化和敵視中國的傾向日益明顯。與此同時,日本還重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核能力,其自衛隊已完全具備了獨立進行戰爭的實力。對於這樣一個與中國一衣帶水,在曆史上曾多次發動過侵華戰爭,至今又不肯認罪的國家,我們必須百倍地提高警惕,增強憂患意識,牢記曆史教訓,理直氣壯地進行經濟建設,不斷提高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水平,以先進的國防力量迎擊一切敢於來犯之敵,決不讓曆史的悲劇在中華大地上重演。

中條山會戰的失敗,是國民黨采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略的結果。在國民黨的抗日政策逐步倒退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堅持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階級矛盾服從於民族矛盾的政略思想,為維護國共合作,團結蔣介石繼續抗日,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及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方針。由於中國共產黨執行了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才使得以蔣介石為首的一派力量,雖然堅持反共政策,但始終留在抗日陣營裏,國共合作始終未能破裂,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曆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回顧曆史,我們更加熱愛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依靠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的心聲和堅定不移的決心。

(作者單位:雲南民族大學)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