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宋希濂與滇西抗戰

  摘要:宋希濂是滇西抗戰的重要將領。他親臨滇西前線指揮怒江惠通橋激戰,處理保山“五四”被炸後事宜,數次挽救滇西時局於危難之中,力主怒江設防,率十一集團軍反攻鬆山、龍陵縣城,對滇西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宋希濂滇西抗戰惠通橋保衛戰怒江設防滇西大反攻

一、惠通橋阻敵,部署怒江設防

1942年5月,日軍由緬甸入侵滇西,先後占領畹町、芒市,沿滇緬公路向龍陵前進。5月3日,宋希濂接到蔣介石急電:“火速調部,疾進滇西,堵截日軍”。宋希濂連夜進行軍事部署,調先頭部隊三十六師坐汽車從祥雲晝夜兼程開赴滇西前線。5月5日,中國守軍炸毀怒江咽喉惠通橋,500日軍渡江至惠通橋東岸,中國軍隊100餘人奮起還擊,正當惠通橋保衛戰萬分危急之際,三十六師一零六團及時趕到,與敵展開激烈戰鬥。稍後一零七團、一零八團也參加戰鬥,血戰三晝夜,成功地堵截了日軍,解了惠通橋之危。當時師長李誌鵬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親自趕到現場,參與指揮並重新部署火力。形勢轉危為安後,宋希濂才返回離惠通橋隻有70公裏的保山。惠通橋戰鬥打響了滇西抗戰的第一槍,此戰繳獲敵輕重機槍、步槍80餘支,不僅打擊了日軍繼續東進的企圖,保住了保山這個重要基地,造成了敵我怒江對峙的形勢,同時爭得了準備反攻的時間。這一仗雖然是個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卻是很有戰略價值的。

與此同時,宋希濂率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八十八師、預備二師趕赴怒江東岸,沿線構築工事,阻敵東進,並渡過怒江,反攻日軍。由於日軍大批援軍趕到,奉命除預備工師留守騰衝堅持敵後遊擊戰爭外,全部撤回東岸,沿怒江設防,形成舉世聞名的怒江防線,敵我對峙達兩年之久,使長驅直入、不可一世的日寇不能越過怒江天塹一步。當時國民政府軍委會由於對滇西形勢不太了解,一度有放棄怒江沿瀾滄江一線設防的打算,宋希濂讚同雲貴監察使李根源怒江設防主張,兩人聯名多次電告重慶軍委會,闡述了怒江設防的重要性、可能性與必要性,重慶軍委會終於同意了他們的建議,並加強了怒江防線的力量。

二、安撫地方民眾,收拾緬戰殘局

遠征軍在緬甸失敗後,引起了全國震動。宋希濂奉命到滇西組織救援,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予以挽救。

(一)掩埋屍體

1942年5月4日至5日,日軍出動飛機108架次對保山進行了轟炸,史稱“五四”被炸。幾千間房屋被毀,近萬人被炸死炸傷,城內城外屍橫遍野。5月5日,宋希濂至保山,責令地方政府掩埋屍體,妥善處置善後事宜。

(二)派出軍、地醫務人員對民眾注射疫苗

日軍除轟炸保山外,還投放了細菌彈,並收買漢奸在滇緬公路河流水井投毒,導致鼠疫、霍亂盛行,受災死亡的群眾達五六萬人,有的村寨人員全部死亡,極為悲慘。宋希濂與李根源組織昆明有關專家到保山調查疫情,發放藥品,派出軍地醫務人員為群眾打防疫針,控製了疫情擴散,減輕了人民痛苦,穩定了社會治安。

(三)收編散兵遊勇,懲治失職脫逃軍官

當時從緬甸敗退下來找不到建製的散兵,因生活無著落四處騷擾百姓,宋希濂下令收編散兵遊勇5000餘人,既給散兵再次報國的機會,也減輕了群眾不應有的負擔。

另外,在板橋郎義村召開軍事緊急會議,召集從緬甸敗退回來的遠征軍參謀團和各部隊官長,對緬戰失敗的原因進行深刻檢討反省,當場解除了在緬戰中不戰而逃的六十六軍軍長張軫、二十九師師長劉伯龍、二十八師師長馬維驥的職務,押送後方機關處理。同時撤銷已無一兵一卒的六十六軍二十九師建製,改原二十八師為新編第二十八師,留待下一步收容整編,從而有效維持了社會治安。

(四)及時召開軍民大會,達成堅守保山共識

宋希濂率十一集團軍及時配合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在保山金雞召開軍民聯席會議,召集保山黨政軍要員及社會名流三百餘人,對堅守保山的必要性與可能性進行了廣泛討論,達成共識。會後公推李根源與宋希濂作為保山軍政代表致電重慶軍委會,詳述保山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力陳地方軍民堅守保山,加強怒江防務的決心和願望,促使軍委會最終作出堅守保山、沿怒江設防的決定,為確保大西南後方安全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五)積極安置華僑難民

日軍入侵緬甸後,大批華僑為免遭日寇殘害,紛紛拋棄家業,投奔祖國,但兵荒馬亂,屢遭劫難。有的人錢財喪盡,衣食無著,沿路乞討或露宿街頭。宋希濂下令責成地方政府開展救濟,伸出援助之手,動員社會各界捐款捐糧,或幫助他們租房安頓,或派車送往內地投靠親友,從而使不少麵臨絕境的難民重新找到了生活出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使人道主義精神得到發揚。

三、隔江對峙,確保後方安全

1942年8月,宋希濂率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移駐大理,所屬七十一軍、第六軍及獨立三十六師全部推進怒江沿線的雲龍、保山、施甸駐紮,確保大後方安全,敵我隔江對峙達兩年之久。

(一)強化怒江防線

將北起栗柴壩、南至三江口的200公裏怒江防線,分成四段,分別由第七十一軍騎兵團、新三十九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依山構築工事,監視對岸日軍的一舉一動,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有效保障了大西南後方安全。

(二)派出部隊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爭

先後抽調預備第二師和獨立三十六師兩個師的兵力,深入騰衝及梁河一帶,開辟遊擊根據地,在敵後地方民眾的支持下,開展了廣泛的遊擊戰爭,牽製敵人,擾亂後方,粉碎了敵人無數次掃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死打傷日偽軍上千人,極大地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三)舉辦大理幹訓團,為滇西反攻培養軍政人才

緬甸滇西淪陷後,大批難民湧入保山至大理一帶,不少青年淪落街頭報國無門。宋希濂與李根源聯名電請重慶軍委會獲準在大理三塔寺舉辦“滇西戰時幹部訓練團”,對這些青年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確定幹訓團的教育方針為“對滇西青年施以三民主義的政治教育和必要的軍事訓練,培養他們成為保衛國家的幹部”。幹訓團共創辦兩期,招收學員2000餘人,為滇西大反攻培養了一批軍政人才。

(四)帶頭創辦學校,恢複滇西教育事業

保山“五四”被炸,幾所中小學遭到毀滅性破壞。學校普遍關閉,變為蓬蒿之地,宋希濂組織了七十一軍等部隊在保山創辦了保山中正小學、中正中學等一批部隊子弟學校,同時恢複了保山省立中學、縣立中學等一批學校,並在學校開展時政教育和軍事訓練,對地方教育事業作出了一定貢獻。

四、統率十一集團軍展開滇西大反攻

1944年5月11日至1945年1月20日,滇西大反攻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宋希濂統率十一集團軍攻擊鬆山、龍陵等據點,攻克左翼,先後消滅日軍16000人。在滇西戰場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一)穿插迂回,切斷敵人交通線

根據遠征軍長官部的戰略部署,反攻初期,十一集團軍的主要任務是實施穿插作戰,切斷敵人在滇西各據點的主要聯係,使之不能首尾相顧。1944年5月中旬該部組織了三個加強團,分別從惠人橋、惠通橋、打黑渡等處渡江,搶占灘頭陣地,打開前進通道。隨後又組織七萬大軍一舉過江,分五路對騰衝、鬆山、龍陵、平戛、芒市各大據點的聯係通道進行全麵穿插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相繼占領了敵人後方通道上的騰龍橋、鎮安街、黃草壩、猛冒、象達等交通要塞,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為擊破各據點敵人創造了條件。

(二)攻克平戛,拔掉前進道路上的重要據點

平戛今稱平達,位於龍陵東南部怒江西岸,是施甸、永德通往龍陵、芒市的交通要道,日軍於1942年占領滇西後,派五十六師團一四六聯隊主力駐紮,作為與遠征軍隔江對峙的主陣地之一。十一集團軍渡江後,先派一部繞過正麵直接進攻敵後的象達等地,切斷了該處守敵與芒市大本營的聯係,接著1944年7月中旬集中兩個師的兵力對平戛之敵實施全力圍攻,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複爭奪,終於在8月下旬攻克平戛。

(三)攻克鬆山、龍陵

龍陵地處滇緬公路要道和騰龍公路交會處,乃戰略要地,日軍占領滇西後,經過兩年的經營,修築了鬆山和龍陵縣城核心據點,以四周高山為依托的嚴密防禦體係,易守難攻。十一集團軍渡江後,集中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和新六軍第三十九師圍攻龍陵縣城,皆因兵力不足遭敵人前後夾攻而失敗。宋希濂因誤報已攻占龍陵縣城而被撤職,總司令一職由黃傑接替。後來長官部將二十集團軍一部和戰略預備隊第八軍、第五軍二零零師也投入戰鬥,共10萬大軍從東、北、南三麵包圍龍陵,經過五天激烈戰鬥,最後攻克鬆山和龍陵。

(四)乘勝追擊,會師芒友

龍陵被攻克後,日軍主力被殲,我軍乘勝追擊,頑強奮戰,1944年11月22日收複芒市,1945年1月20日攻克畹町,1月27日與中國駐印軍在芒友會師,滇西抗戰以全國最早收複國土而載入史冊。

宋希濂率十一集團軍數萬將士英勇奮戰,不怕犧牲,取得了重大勝利,功不可沒。在總結滇西抗戰經驗時,宋希濂指出,首先是滇西人民的大力支援,其次是中國遠征軍廣大官兵的頑強戰鬥意誌,最後是同盟國的大力協助。宋希濂客觀地對滇西人民的支援給予了肯定。他指出,滇西反攻戰中絕大部分糧食是由滇西老百姓拿出來的,從昆明運濟的隻有很少一部分,有了糧還得送到部隊所在地去。同時打仗還需要大批彈藥來補充,當時投入運糧運彈的滇西老百姓,至少有二三十萬人,他們真是辛苦萬分,“因為他們知道對日本帝國主義打仗是一場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隻有把日本帝國主義消滅了或趕出國土,才能安居樂業。所以他們一方麵忍受痛苦,一方麵以極大的熱情來支援這一場反攻,這是這場戰爭所以獲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