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回 殺親子禍起骨肉 投明主初試經綸

  卻說舒爾哈齊,自從跟努爾哈赤到明朝去進貢回來,眼見明朝那種繁華情形,心中說不出的十分羨慕。那時他得了神宗皇帝的賞賜,自己覺得十分榮耀,回家來,便不把努爾哈赤放在眼裏。又見努爾哈赤大建宮室,他便想起做皇帝的快樂:又想自己和他哥哥一般是塔克世的兒子,他怎麽可以享福?我怎麽替他做牛馬?努爾哈赤幾次帶著他出兵去,他又立了許多戰功,越發膽大起來。見了努爾哈赤,漸漸地沒有規矩。努爾哈赤看在從小患難弟兄麵上,便不和他計較。誰知舒爾哈齊竟暗暗地在那裏調兵遣將,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阿敏,第二個兒子名濟爾哈朗。他們手下,都有一二千兵士養著。還有那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隻因父親寵愛代善和皇太極,心中十分怨恨,也暗暗地養著兵士,和舒爾哈齊父子三人打成一氣。他們原都住在興京城裏的,隻因鬧起事來十分不便,便悄悄地打發人到黑扯木地方去大興土木,蓋起宮殿來,和努爾哈赤的屋子一模一樣。他們和褚英約定,侯他父子三人搬到黑扯木去以後便帶領人馬打到興京城來。這裏褚英也在城中埋伏兵士,隻聽得一聲炮響,便裏應外合地大鬧起來。

這個消息傳到阿巴泰耳朵裏,忙去告訴他母親。伊爾根覺羅氏正因努爾哈赤新娶了烏拉氏,自己失了寵,如今得了這個消息,她要討好丈夫,便叫兒子悄悄地去告訴他父親。

當下努爾哈赤聽了阿巴泰的話,立刻發作起來。這時肩爾古已把兵馬點齊,進來複命。努爾哈赤吩咐他:“快調四千兵進城來,把城門關了,再把二貝勒父子三人,和那大公子褚英,一齊捉來見我。”努爾哈赤說話的時候,滿臉殺氣,扈爾古見了,十分害怕。當下也不敢多說話,隻是是的答應著。扈爾古正要轉身出去,努爾哈赤又把他喚回來說道:“要是他們不奉命,你便砍下他們的腦袋來見我!”

息爾古應著,跳上馬,趕出城去,點齊了四千人馬,飛也似的跑進來,立刻把城門閉上。分二千兵士看守四門,一千兵士看守都督府;自己卻帶著一千兵士,趕到舒爾哈齊府中,把前後門圍得鐵桶相似。帶著三百親兵,闖進門去,把全府的人,嚇得個個兩隻腳好似釘住在地麵上一般,動也不敢動。扈爾古喝一聲:“綁起來!”那兵士們一擁上前,把全家老少都推在院子裏。一片號哭的聲音,好不悲慘。隻有那舒爾哈齊,他仗著自己有功,便不肯奉命。他手裏擎著大刀,見人便砍,那兵士們被他砍倒的不少。扈爾古十分惱怒,忙從腰間扯出一張令旗來,喝一聲:“殺!”便有三五十兵士,割下舒爾哈齊的腦袋來;一麵趕著老小出門去。走過褚英的家門口時,扈爾古進去,把褚英傳出來綁上了,一塊兒送進府去。到了努爾哈赤跟前,褚英仗著自己是一個大兒子,想來總有父子之情。便搶上前去,撲地跪在地下,大聲哭嚷道:“父親饒了孩兒罷!”

誰知努爾哈赤一見了褚英,不覺無名火冒十丈!他想:“別人計算我倒也罷了,你是我親生的兒子,也打著夥兒計算起我來!”便不由分說,找出馬刀來,隻一刀,可憐褚英立刻殺死在他父親腳下了。那邊阿敏、濟爾哈朗見了,嚇得魂不附體;忙也上去跪倒。努爾哈赤見了,氣得兩眼冒火,擎起那口刀,正要砍下去,忽然想起舒爾哈齊來,忙間時,那雇爾古忙送上首級來。看時,隻見他雙眼緊閉,血肉模糊。努爾哈赤不覺心中一動,想起從前他們弟兄三人,被父親趕出家門,在路上吃苦的情形,如今落得這樣下場。又想起自己一時之憤,殺死了親生的兒子。因想起褚英,便又想起他母親那時和他恩愛的情形,不覺落下眼淚來。忙上去扶起兩個侄兒,勸他們好好地改過為善,從此饒了他們以前的罪惡。當下阿敏兄弟兩人,給他伯父磕過頭謝了恩,哭著回去了。

努爾哈赤因連殺了子弟兩人,心中鬱鬱不樂,便也無心和明朝去打仗了。他住在府中,天天和幾位大臣戰將,商量改變兵製。商量了許多日子,便定出一個八旗的製度來。他的軍隊,是拿旗色來分別的。滿洲兵製,原有黃色、白色、藍色、紅色四旗;如今又拿別的顏色鑲在旗邊上,稱做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是八旗。那武官分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梅勒額真四等。每一牛錄手下,領三百名兵丁;每一甲喇,又領著五個牛錄;每一固山,又領五個甲喇;每個固山手下,又管著兩個梅勒。出兵的時候,地麵闊寬,便把八旗的兵排成一條橫線;地麵狹窄,便排成一條直線,不能亂走的。到打仗的時候,便把穿堅甲拿長槍快刀的兵充前鋒,穿輕甲拿弓箭的兵走在後麵。另外又有一隊騎兵,在步兵前後照看著。堅甲便是鐵甲,拿緞子或是木棉做成衣服,裏麵縫著二寸或一寸四分厚的鐵板;輕甲便是棉甲,是拿緞子或是木棉做成,卻沒有鐵板的。兵製編定了,便分給各大將,日日操演著。又叫額爾德尼巴克什,和噶蓋劄爾克齊兩人,仿著蒙古字音,造出滿洲文字來。

這時建州占據的地方,除去開原附近以南,遼河內邊,由連山關附近通鳳凰城一帶外,凡是廣寬的南北滿洲平原肥地,都在努爾哈赤一人掌握之中。便是那朝鮮的北部,也被建州占了去,講努爾哈赤的兵力,單是蘇子河穀一帶,已有精兵八萬。那時明朝人有一句俗話道:“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看看努爾哈赤的行為,卻是一個有大誌的人。這個消息傳到明朝宰相葉向高耳朵裏,不覺嚇了一跳,說道:“我們得趕快防備著!”當下提起筆來,向皇帝寫上一本。說道:

竊念:今日邊疆之事,惟以建州夷最為可患,其事勢必至叛亂。而今日九邊空虛,惟遼左為最甚。李化龍為臣日:此酉一動勢必不支,遼陽一鎮,將拱手而授之虜;即發兵救援,亦非所及。且該鎮糧食罄竭,救援之兵,何所仰給?若非反戈內向,必相率而投於虜。天下之事,將大壞而不可收拾!臣聞其言,寢不安席,食不下咽,伏希講備禦之方為要。

神宗皇帝看了奏章,也不禁嚇了一跳,忙把兵部尚書宣進宮去,吩咐他趕速多添兵馬,把守關隘。那兵部尚書領旨出來,便打發頗延相去充遼陽副將,蒲世芳去當海州參將;帶兵一萬,駐紮在撫順、遼陽兩處。這時廣寧總兵張承蔭和廣寧巡撫李維翰,也接到兵部尚書的加急文書,叫他們隨時察看建州情形,報告消息。

誰知明朝上下正忙亂的時候,那努爾哈赤自己稱金國,登上了汗位了。這時候是明朝萬曆四十四年,興京大殿造成,由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許多貝勒,帶領各大臣,站在殿前,按著八旗的前後,立在兩旁。努爾哈赤全身披掛,坐上殿來。禮官喝聲行禮,那些貝勒大臣,帶著文武官員,一齊跪倒,黑壓壓地跪滿在殿下。靜悄悄地一起一起地跪倒,行著三跪九叩首的禮。滿院子隻聽得袍褂靴腳悉索的響聲,帶著那朝珠微微磕碰的聲音。大家磕下頭去的時候,努爾哈赤在寶座上望下去,隻見滿地的翎毛,根根倒豎著,好似一座菜園,他心中便有說不出的一陣快樂。行禮已畢,那領著八旗的八位大巨,出班來跪在當地,兩手高捧著表章;當有侍衛阿敦巴克什額爾德尼,下來接過表去,搶上幾步在寶座前跪倒,高聲朗讀表文,稱努爾哈赤為複育列國英明皇帝。英明皇帝聽罷了表文,便走下寶座來,當天燒著三灶香,告過天,又帶著全殿官員,行過三跪九叩首的禮。禮畢,皇帝又升寶座,許多貝勒和大臣,都分著班兒上去行禮道賀。當殿傳下聖旨來,改年號稱天命元年。退朝下來,便在東西兩偏殿賞文武官員領吃酒,英明皇帝也退入後殿去,自有那繼大妃繼妃和庶妃等,帶各公主各福晉上來道賀。行過家禮,在內殿上擺著酒席。大家陪著皇帝吃酒。努爾哈赤到了此時,便開懷暢飲,不覺酩配大醉;那宮女上來扶著皇帝,到烏拉納喇氏宮裏去睡。這一夜,他和納喇氏不用說得,自然是顛鴦倒鳳,百事都有了。

第二天五更時分,英明皇帝便起來坐朝。從此他在宮殿各處,都仿著明朝的格式;又時時召各貝勒大臣進宮來遊玩,又和文武官員商量國家大事。英明皇帝這時深恨明朝欺他,常常和大臣提起,便切齒痛恨。這時有把守邊關的來報說:明朝沿邊的百姓,每年越界來偷采人參東木。英明皇帝便立刻下聖旨,著達爾漢、侍衛扈爾漢,帶領兵隊到邊界地方去巡查,見了明朝人,抓住便殺。那侍衛奉了聖旨,趕到邊地上去,殺死明朝五十個人。英明皇帝又打發綱古裏、方吉納兩人,去見廣寧巡撫李維翰,責問明朝人越界采參的事體。

李維翰聽說殺了自己的百姓,便大怒,喝叫把金國來的兩個使臣和九個侍衛,一齊捆綁起來。一麵修書信給努爾哈赤,要他償命。努爾哈赤心下雖然憤恨,但自己的使臣被明朝捉住了,也無法可想,隻得把自己以前從葉赫部捉來的十個犯人,送到撫順關去,一齊殺死,算是抵了明朝的人命。那綱古裏、方吉納兩人,才得逃著性命回來。英明皇帝雖說一時忍辱含垢,但他報仇的念頭,越是深一層了。

天命三年正月,有一天黎明,努爾哈赤起來準備坐朝。推窗一望,隻見那邊掛著一個淡淡的明月,有一道黃氣橫遮著月光,有二尺多寬,四尺多長。英明皇帝見了,不禁哈哈大笑。說道:“這是明朝的氣數完了,我金國氣數旺盛的預兆呢!”那繼大妃也站在他身後,一同看著,聽英明皇帝說了這句話,便接著說道:“陛下這話可有什麽憑據?”英明皇帝說道:“你不看見嗎?那一輪明月,不是明朝嗎?這光淡淡的,不是衰亡的預兆嗎?你再看看那道黃光,不是我們金國嗎?那金子不是黃色的嗎?這黃光如此發旺,不是我國應該興盛的預兆嗎?再者,這黃光罩住在明月上麵,不是金國滅去明國的預兆嗎?”

繼大妃聽了這番話,心下恍然大悟,爬在地下,連呼萬歲。英明皇帝笑著,把妃子扶起,一麵催宮女,快快幫著披掛,踱出殿去。那文武百官朝賀已畢,英明皇帝便慢慢的把天象說出來。又說道:“天意已定,諸卿勿疑;聯計已定,今歲必伐明矣!”當時殿下許多武將,聽說皇帝要去伐明,快活得也個個摩拳擦掌。有三位固山額真出班奏請皇帝調遣。皇帝諭諸卿且退,待聯與法師計議妥善,自有調遣諸卿之處。

到了第二日,果然宮裏傳出旨意來:宣老法師幹祿打兒罕囊素進宮去,商議軍國大事。這位法師,自從西藏步行到滿洲地方,道行高深,說法玄妙。英明皇帝十分敬重他,特為他建造一座極大的喇嘛寺,遇有疑惑難決的事,都去請教老法師。當時英明皇帝和老法師談了許多時候,便越發有了主意。老法師擇定二月十四日這天,英明皇帝親自擺駕出城,調齊八旗人馬,在大教場聽點。英明皇帝周身戎裝,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揀了二萬精兵,帶到祖廟裏行禮。那班隨征貝勒和文武大臣都行過禮,轉身出去,整頓隊伍。頓時族旗蔽日,槍戟如林,浩浩蕩蕩殺奔撫順關來。

大軍過界凡山,忽然先鋒軍士捉住一個漢人,押解到大營裏來。英明皇帝親自審問,那軍士把漢人推進帳來。英明皇帝向他上下一打量,見那人蓄著一部短須,麵貌十分清秀,望去便知道是一個讀書種子。英明皇帝是最愛讀書的人,當下便吩咐解綁,又賞他坐下,細細的盤問著。漢人說道:“下臣姓範,名文程,字憲鬥,原是宋朝文正公仲淹之後。自幼博覽群書,上解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韜略。隻因屢次上書明皇,明皇不用,落拓一生,飄落到此。又見黃光貫月,知道滿洲出了真主。因此不避斧袱,來見陛下。陛下倘有知人之明,下臣便當竭盡畢生之能,上輔明主。”英明皇帝聽了這一番話,心中大樂,忙吩咐侍衛敬他酒肉。又對範文程說道:“聯與明朝有七大恨事,其餘小怒且不用說。先生既有意來此,總該明白聯的心事。”範文程聽了,請過紙筆,便在當筵寫成《七恨》道:

我之祖父,未曾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唾,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圍;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詎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於明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裏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伴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士之眾。耕田藝穀,明不容劉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遣書垢置,肆行淩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炙;明又黨之,脅我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略。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天厭馗倫起釁,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判斷,恨七也。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範文程寫成,由阿敦巴克什額爾德尼譯成滿文,朗聲誦讀一遍。英明皇帝連連讚歎道:“範先生真是聯心腹之臣。”從此拜文程做寫師,隨營參讚。英明皇帝稱他範先生,各貝勒大臣都稱他先生。滿朝文武,都十分敬重他。這時大隊人馬已到古勒,英明皇帝吩咐紮營。當晚在曠場上,擺下香案,馬步八旗兵丁,四麵密密層層的圍定。英明皇帝帶著貝勒大臣文武百官,踱出帳來,向空中一齊跪倒,行過三跪九叩首的禮兒。範文程捧著七恨告文,高聲朗讀一遍。便在當地豎起一杆龍旗。四麵樂器齊起,皇帝退進營去。

第二天,皇帝登上將台,發下號令:“大軍分做兩路,左翼四旗,兵取東州、馬報單兩地;皇帝和諸貝勒帶著右翼四旗兵八旗護軍,取撫順關。”一聲號炮,拔寨都起。右翼四旗到了幹渾鄂漠一片曠野地方安營。範文程進帳去見了皇帝,奏道:“臣仰察天象,不久便有大雨。大軍駐在平原,怕有困水之慮。此去西南有一座高山,名叫福金嶺,頗可以安插人馬。望陛下立刻下令,移軍山上去。”英明皇帝聽他的話,立刻拔營前進。那兵隊走至半路,雨點已連珠似的下來了,待到得上山紮住營盤,外麵雨勢和移山倒海一般。皇帝在帳中歎道:“範先生真神人也!”

誰知這一陣雨,一連下了十多天,兀自不肯住點。從山上望去,那平原上頓成了一片大湖,把這一座山四麵圍住,好似大海中的一座孤島。英明皇帝悶坐在軍帳裏,心中十分焦急。有一天夜裏,許多貝勒大臣陪著皇帝。皇帝說道:“天下大雨,怕不能進兵。聯意欲回軍,好嗎?”當時大貝勒代善奏道:“不可!我們這一回去,還是再和明朝講和呢還是結怨呢?況且大軍已到明朝疆界,不戰而退,何以服眾?”範文程也說:“臣察天象,三日以內便當晴朗,請陛下再忍耐幾時!”皇帝便問道:“範先生,你看我們大軍幾時可以行動?”範文程說:“後天亥刻進兵。”

諸將聽了他的話,十分詫異。聽聽外麵狂風大雨,正來得猛烈。皇帝卻信範文程的話,傳下令去,後天亥時進兵,向撫順關進發。到了這一天傍晚時候,還是傾盆似的大雨。到了亥時,果然風停雨止,濕雲四散,天上推出一輪皓月來,照在人臉上,好似白晝一般。皇帝在馬上打著鞍子說道:“範先生真神人也!”大軍選通行去。到第三天微明時候,前麵隱隱露出一帶城池來,便是撫順城了。皇帝下令把人馬散開,在撫順關前橫著,有一百裏長。這時撫順城裏,有一個農人出城來砍柴,被巡邏兵捉住,送來見皇帝。皇帝好言撫慰他,問他城內有多少人馬?那農人說:“隻有遊擊李永芳,帶著一千人馬。”皇帝便命範先生寫一封招降書,交給這個農人叫他送進城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