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九章 “禹墟”的傳說

  傳說禹率眾劈開山脈,黑雲壓頂、瘴氣翻滾,淮河水頓時傾瀉而出,順流而下,不再泛濫,劈開的山變成了如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的荊山和塗山。

  正在考古挖掘中的安徽蚌埠“禹墟”,有個叫“禹會”的村子,相傳是“禹會諸侯”的地方。

  被稱為“禹墟”的遺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渦淮交匯處塗山腳下的禹會村。當地有傳說認為,這裏是“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發生地,關於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娶妻“塗山氏女”並生兒子啟等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

  據村民講述,4000多年前,淮河泛濫成災,舜派大禹的父親鯀治水,鯀治了9年沒結果,最終被殺。

  其後,舜派大禹治水,大禹采取因勢利導方式,最終消除水患。現在,禹會村保留著一條路,叫走馬嶺,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到工地查看工程經常騎馬走的路;路的盡頭有一個池子,稱為飲馬泉;以前還有一口井,傳說是大禹捉住水怪大魔頭時用作囚牢的。

  治水過程中,禹娶塗山氏之女為妻,結婚第三天即離家治水,治理好淮河後又去治理長江。出發時帶走了塗山的一塊石頭,放在長江邊上,將那個地點當做“塗山”,就取地名當塗。

  大禹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生兒子啟,抱子望夫,最後化成一塊巨石,被稱為“啟母石”,現在仍屹立山中。大禹治水功績卓著,“萬國”諸侯“執玉帛”來朝,場麵壯觀。後人為了紀念大禹治水成功,興建了大禹廟,解放初期還存有大禹廟的遺跡。

  “當時,禹墟的麵積很大,建在大土堆上。上麵有兩個大石碑,還有一些廟宇的殘留石牆。”附所的村民回憶說。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廟宇被毀,成為廢墟,上麵栽著莊稼和果樹,立了一塊“禹會村遺址”石碑。

  此外,禹墟附近的水溝邊曾經有一塊500多斤重的黑色石頭,傳說是龜嶺聖母殘骸所化,被大禹放置在此。而這塊巨石則被村民們傳說為具有神性的“聖石”。據老一代的村民講這塊石頭非常神奇,動物身上有擦傷,便來到石頭邊摩擦,過了一會兒傷口便會愈合;大旱時,所有溝塘幹了,唯獨這裏的水仍是滿滿的。而且,牛在上遊盤水,渾濁的水經過石頭以後就變清了。據說後來,日本軍隊來過以後石頭就不見了。

  關於禹墟的傳說在禹會村代代相傳,但由於沒有確鑿的實物證據,“傳說”僅僅被當做“傳說”。直到1981年,當地文物部門在這裏發現了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址,使禹墟的傳說有了考古的印證。

  禹墟遺址時代被鑒定為與大禹所處的時代相同。禹會村遺址分布範圍自淮河東岸的大堤下一直到村中,南北長約2公裏,東西寬約300米,同時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殼、螺螄殼、紅燒土層、燒土塊、灰坑等。通過比較,其文化性質屬於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範疇。

  龍山文化因1982年首先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被發現而命名,泛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距今有4000多年曆史。傳說中的大禹剛好處於這一時期,這在時間上吻合。

  其次,考古人員的發掘現場與曆史記載的地點非常接近。從史料研究論證的結果,考古專家們普遍認為“夏之興以塗山”“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中的“塗山”在安徽蚌埠市境內。

  2006年10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人員在禹墟挖掘,發現“甲”字形遺址頭部是一處麵積達2000平方米以上的早期龍山文化大型建築基址時,“禹會諸侯”的曆史遺存似乎具備了可能性。

  事實上,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問題,曆來在史學界爭論頗多。從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八九千年的“先秦”曆史由於文獻資料匱乏,史前記載皆為傳說,故又稱為“傳說時代”。

  這個時代的英雄,形象人神相糅合,超越現實,所留下的史料隻言片語、歧義紛紛。大禹也是如此。

  根據史書記載,禹在舜死後,“即天子位,南麵朝天下,國號曰夏後”,正式開辟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將中國曆史帶入文明時代。

  而傳說中的“禹會”則是指大禹會諸侯的盛典,如果真能證明禹會村是當年大禹會諸侯的地方,那麽“禹墟”將成為一個重大發現。

  有關大禹治水的傳說很多,各地的禹王宮、禹王廟就是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所修建的,但是,以大禹會諸侯為名,叫“禹會”的地方並不多見。

  禹時“天下萬國”,絕大多數沒有留下曆史傳說,塗山氏屬於少數留下曆史傳說的氏族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有禹娶塗山氏這個曆史事件。史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塗山氏女是當年塗山氏國一位年輕“君主”,是雄踞淮上的一方諸侯,華夏族酋長之一的大禹通過與夷族世家塗山氏女的婚姻,尋求淮夷力量的支持。

  在禹會村中,尚存“啟母石”和“台桑石”,分別由塗山氏女望夫化石和“啟所生處”而來。作為大禹事業成功的基礎和背後的力量,並教育出中國第一個王朝的君主,塗山氏女充滿傳奇;啟“攻益而奪天下”,廢除禪讓製,實行帝王世襲製,並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為孟子、司馬遷所讚。

  關於禹墟的發掘,是否能發現大禹和塗山氏的遺跡,對於印證中國古老的神話和華夏民族的起源有著重大的意義,隨著考古人員的挖掘,人們正一步步接近曆史的真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3章澤
4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5從日記到作文
6西安古鎮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