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品嚐初為人母滋味

  1905年的一天晚上,鄧肯在柏林演出。但她似乎預感到,有一個奇遇在等著她。

  盡管和平時一樣,她演出時從不注意觀眾。但她卻意識到在前排坐著個什麽特殊人物。她並沒有去看,或者看見那是誰,但她心理上感覺到這個人就在麵前。

  演出結束後,果真有一個長得很漂亮的男子來到她的化妝室。

  但是,他怒氣衝衝,大聲對鄧肯說:“你的舞蹈非常出色!可是,您幹嗎要剽竊我的思想?你的布景是竊了我的。”

  鄧肯反駁說:“您說什麽?這藍色幕布是我自己的,我發明它的時候才5歲。我從小一直都用這種背景來跳舞!”

  那人說:“不!這是我的布景,我的思想!不過,您正是我想象的在這樣的布景中間跳舞的人兒!不可能有這麽一致,除非你是我一切夢幻的活的化身。”

  鄧肯反問道:“那!可您是誰?”

  “克雷格。我母親也是一位像你一樣真正的、優秀的女性,我是艾琳·特裏的兒子。”

  鄧肯的眼前掠過一道強光:艾琳·特裏,這是她心目中最完美最理想的女人!她是莎士比亞的曠世知己,將莎劇中的女主角一個個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歐洲具有崇高的聲譽。

  克雷格本人是當時英國最富有創造性的舞台設計家,他的舞台設計以其“象征的詩意”而創立一個嶄新的流派,這位“渾身散發著火光和閃電”的中年人最早衝開了舊現實主義的樊籬,成為萊茵哈特、雅克·科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先驅者。

  鄧肯的母親說:“啊,既然您對伊莎多拉的舞蹈這麽感興趣,請您一定賞光到我家裏吃晚飯!”這還是母親頭一遭親自邀請一個陌生人到家裏吃飯。

  她與克雷格滔滔不絕地談起了她的藝術理想。克雷格是一個才華出眾的熱血男子,他興奮之極,向鄧肯解釋著他對藝術的全部理想,他自己的雄心壯誌。描繪起他的藝術來,他眉飛色舞、指手畫腳。

  克雷格身材挺拔,麵貌極像他那完美的母親。近視鏡後的眼睛中蘊藏著灼人的熱情。周身卻有那麽點女人味兒,尤其那薄薄的嘴唇很是性感。

  他對鄧肯說:“我是唯一發現您、創造您的人,您是屬於我的布景,我的布景。”

  鄧肯迅速地墜入到與克雷格的愛戀之中。有一段時間,鄧肯晚上就住在克雷格的工作室裏,那裏沒有床榻,沒有桌椅,隻得在地板上睡了兩個星期。

  克雷格身無分文,鄧肯又不敢回家去取錢。想吃飯的時候,他就去賒購一餐飯,讓人給送來。鄧肯躲在陽台上,等到飯送來以後,再躡手躡腳地走進來同他一起吃。

  鄧肯的母親急得團團轉,她找遍了警察局和大使館,說女兒被一個壞蛋拐跑了。鄧肯的經紀人更是不知所措。大多數觀眾都轉向別處了,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不過幾家報紙聰明地刊登了一條消息,說鄧肯小姐患了嚴重的扁桃腺炎。

  兩周之後,鄧肯和克雷格才回到母親那兒,想找點吃的東西。克雷格受到了一生中最嚴厲的斥責:“滾!該死的騙子,給我滾出去!”

  克雷格為人很風趣,他從早到晚都精神飽滿,並常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喜悅。他興趣廣泛,充滿想象。

  可是,他一開始工作,就回到冷靜、嚴肅之中,愛情所喚起的女性的溫柔看來已經成為克雷格這個工作狂的絆腳石。他麵對著鄧肯的時候,越來越多地顯露出痛苦的表情,揪住自己的頭發,對著鄧肯吼道:“你是一個討厭鬼,隻會幹擾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我的工作!該死的討厭鬼,你煩不煩?”

  鄧肯這時也想起了自己的學校,她的激情和克雷格的藝術靈感簡直成了一對勢不兩立的天敵。

  盡管克雷格比任何人都更欣賞她的藝術,但他的自尊心,作為藝術家的嫉妒心,根本不允許他承認一個女人的確能夠成為一個藝術家。

  他常常說:“你可以不幹了嗎?老在舞台上胡亂揮舞你的手臂,沒有用的。你應該賢惠地留在家裏,給我削削鉛筆。伊莎多拉,女人是不可能成為藝術家的,你要相信這一點。”

  鄧肯反駁說:“胡亂揮舞,你對舞蹈就是這樣理解的嗎?我留在家裏是賢惠,但舞蹈呢?對舞蹈就是一次殘忍的背棄。克雷格,你太自私了。我就是藝術家,而你不一定是,如果你抱著這麽庸俗的觀點。克雷格,我不隻是你布景中的一個人物,或者一種裝飾,我屬於舞蹈,舞蹈就是我的生命。你不能理解它就無法接受我!”

  同時,他們的行為在社交界引起軒然大波。伊麗莎白為舞蹈學校組成了一個委員會,由一群貴婦人組成。當她們知道了鄧肯跟克雷格的風流韻事後,便給她送來一封信,以莊嚴的措辭表示譴責。

  這些女人大大地激怒了鄧肯。於是,她借了愛樂協會的大廳專門作了一次講演,專講舞蹈是解放了的藝術,最後講到婦女享有自由戀愛和自由生育的權利。

  一直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種種艱辛的鄧肯母親,開始覺得生活非常沒有意義。也許是由於她的愛爾蘭人性格,對於成功不能像經受災難一樣堅毅,她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她常常心情不好,什麽也不能叫她高興。從離開美國以來,她第一次開始表露出想念美國的情緒,並且說那兒的一切都好得多:食物,還有別的,哪兒也比不上。

  母親這麽多年來,把精力全部獻給了自己的孩子們,而現在他們忙於各自的利益,離她也就越來越遠了,於是她覺得枉費了自己全部大好年華,卻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東西。而且因自己年歲漸大,怕成為子女的拖累,這種變化無常的心情有增無減,她經常表示想回美國老家。

  鄧肯和伊麗莎白姐妹倆把她送到了碼頭。她們含淚告別。母親在甲板上看見鄧肯伏在圍欄上嘔吐不已。她大聲喊道:“伊莎多拉,你懷孕了,注意身體。”

  鄧肯對懷孕溢滿了幸福的感覺。她渴盼著孩子降生後會帶給她快樂和勞累。

  她仍然繼續在公眾之前跳舞,教她的小學生,愛她所愛的人。

  但克雷格顯然對鄧肯的懷孕措手不及,他十分煩躁,坐立不安,嘴裏叫嚷著:“我的工作,我的工作。”

  1906年的春天到了,鄧肯簽訂了一個合同到丹麥、瑞典、德國各處旅行表演。她不得不這樣做,因為學校的費用太大了。她把全部的儲蓄都用在了學校上,但仍然不夠。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鄧肯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首演結束後,體育學院的女學生們送她回旅館,一路上在她的馬車旁邊跑著跳著,表達她們的歡樂。

  鄧肯參觀了她們的體操學校,很不讚成她們的那種訓練方法,她覺得瑞典那種鍛煉身體的方法,隻是為靜止的呆滯的身體製定的,而沒有考慮到活動的身體。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沒有顧及想象,把身體當成一個物體,而不是一種活力量。

  她把她的觀點盡力解釋給學生聽。但是她們卻未理解她的理論。

  在斯德哥爾摩成功地演出了一季以後,由於身體的原因,鄧肯終止了她的演出,6月,匆匆看了看舞蹈學校後,鄧肯急於想到海濱去。她首先到了海牙,接著從那裏到了北海海濱的一個叫拉德維克的小村。她在那裏租了一所小別墅。

  鄧肯以為生孩子是一個完全自然而然的過程。她搬到這間離最近的一個城鎮都有100多千米的別墅裏,而且隻請了一位鄉村醫生為生孩子做準備。

  時間慢慢地過著,鄧肯完全一人獨自生活,不會見客人。每天在海濱散步。

  她一直渴望見到大海,現在一個人住在小小的白色別墅裏,美麗的鄉村兩側是連綿數千米的沙丘。

  晚上,鄧肯躺在床上,感覺著肚子裏胎兒的活動,回味著夾雜在陣痛中的甜蜜。

  她現在有時間就回想自己少年時、青年時在異國的漂泊,還有對舞蹈藝術的發展。

  鄧肯獨自以大海、沙丘和肚子裏的孩子為伴。她從6月一直住到8月。期間,一直是姐姐代她負責管理著舞蹈學校。

  7月間,她在日記本上寫下了學校教學的各種設想,還編出了一整套500多個練習,這些練習包括從最簡單到最複雜的正規的舞蹈動作。

  母親因為不能接受女兒不結婚便生孩子的事實,因此也沒有來侍候鄧肯。

  8月間,鄧肯非常好的朋友瑪麗·德斯蒂前來看護她。鄧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耐心、和藹、好心腸的人。瑪麗給了她莫大的安慰。

  9月份的一天下午,陣痛持續了兩天兩夜,依然不見動靜。那位鄉間醫生在邊上耐不住了,他一不做,二不休,拿了一對大夾鉗,麻藥都不用,就把嬰兒強行拽出。

  在這次經曆中,鄧肯險些喪生。經過生與死的掙紮,她終於享受到了為人母的快樂與甜蜜。這是一個女孩,有著一雙與愛神一樣的藍眼睛,棕色的頭發。

  孩子的到來使鄧肯忍受了一切,也忘記了一切。在最初的幾個星期內,鄧肯總是靠在床上,把孩子摟在懷裏,久久地側躺著,看著她睡。從這可愛的嬰兒凝視母親的目光中,鄧肯覺得非常接近生命的玄妙邊緣,領悟到生命的奧秘,也許是生命的知識。

  鄧肯的全部心靈都被一種偉大的愛占據著,這就是宇宙間最偉大的愛——母愛。

  身體恢複正常後,鄧肯帶著女兒和瑪麗·德斯蒂一起回到了格呂內瓦爾德的舞蹈學校。學校裏的女孩們看見了小寶寶都高興得不得了。鄧肯對伊麗莎白說:“她是我們最小的學生。”

  克雷格給他們的女兒起了個愛爾蘭名字迪爾德,是“愛爾蘭所愛”的意思。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