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伊斯蘭世界舞蹈

  阿拉伯舞蹈在當今世界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種源於阿拉伯半島,又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兼容並蓄,不斷發展,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舞蹈體係,它對東西方舞蹈文化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不過,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舞蹈不像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舞蹈那樣種類繁多。它比較單一、薄弱,一直附屬於阿拉伯音樂之中。阿拉伯的音樂一般是指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確立以後的阿拉伯人的音樂,但它的根源卻迄始於阿拉伯沙漠地帶的原始音樂,阿拉伯的原始音樂節奏是伴隨著阿拉伯人的遊牧生活而產生,它表現了阿拉伯遊牧民族對無垠的沙漠、廣闊藍天的生存環境的一種簡樸讚美情懷。音樂曲調簡單,音域不超過六度,伴奏樂器隻有弦樂器鬆爾,鈴鼓杜弗,笛子米茲瑪爾,木棒、響板格迪卜。從阿拉伯遊牧民族的簡單的曲調和駱駝行進般的節奏以及樂器的狀況來看,這一時期的舞蹈還談不上藝術,也可能僅僅是“言之不足,歌詠之,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簡單表意的人體動作。

  蒙昧時期阿拉伯半島成為歐、亞、非必經的商業交通要道,麥加、漢誌一帶先後成為商業中心,商業的發展,隨著各國之間的物質交流,文化交流也隨之發展起來,音樂舞蹈藝術受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以及波斯和希臘樂舞的影響迅速發展起來。宗教儀式上,人們不僅吟唱宗教歌曲而且還有乞求神靈保佑的在祭祀音樂伴奏下的形體動作,這成為最早的宗教舞蹈動作。除此之外,舞蹈在商隊演唱的民謠、在遊吟詩人的歌謠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統治階級的宮廷官邸中已蓄養著一批專職的樂師舞女歌姬。艾布·法拉吉在他的《詩歌集》中對宮廷笙弦不斷,歌舞不停的情景有過真切的描述。

  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之後,舞蹈藝術進入漫長的沉默階段。舞蹈僅僅成為輔助伊斯蘭教傳布的手段,如波斯的一位詩人魯米所說:“擊起鼓來,笛聲共鳴!真主啊!跳舞吧,黎明正在搖曳,真主阿!萬物之主創造了太陽,星辰環繞著火焰般的天際主體旋轉!真主啊!人心和世界都沐浴了主的愛撫,不然你們的舞蹈隻是場虛幻情景,真主啊!萬眾虔愛的主走了出去,消逝在遠離太陽和黎明的地方。”由此來看,伊斯蘭宗教舞蹈是一個不停的、自轉的旋轉舞蹈,“這種旋轉是純真的,並且是執著的。……那足足半小時的旋轉就是進入‘忘我’。仔細地看,他們雙臂平舉,掌心向上,雖然無意但卻使人想象到與放開的姿勢。從他們身上沒溢出生殖的力量,而是等待占據著他們的肉體的動力的出現。這種力量能打破肉體的局限,把神靈灌注到他們的身上。旋轉式舞蹈是敬虔神靈的舞蹈最純真的一種形式。就信仰而言,它體現的是一種狂熱的虔誠;就舞蹈而言,它的旋轉技巧令人眩目。阿拉伯語中的‘轉動’一詞既用以說明繞圈揮劍,也可用以說明旋風,足見這動詞的形象感與力度感。”

  “環舞”是類人猿留給人類的遺產,各國古代人民對此進行不斷地變化發展。在阿拉伯半島由於先民對多神崇拜的癡迷,這種不停旋轉的舞蹈有了技巧性的發展。不停地旋轉達半小時以上,表演者若不經過長年累月的練習是做不到的。阿拉伯人出於宗教的需要發展了這種舞蹈,它類似古代康國地區的胡旋舞。伊斯蘭宗教舞蹈影響了中世紀歐洲盛行的瘋狂旋轉的宗教舞蹈。世界舞蹈史學家庫爾特在開羅觀摩伊斯蘭教舞蹈之後,對伊斯蘭教徒的舞蹈這樣描繪:

  ……在寺院的庭園中有一所奇特的房屋,修建得像一間八邊形的、舉行接納入教儀式的教堂。底下一層的四周嵌著拱形木板,是個圓形舞場,上麵的一層是個圓形的陽台,一部分給男人用,另一部分用布帷嚴密地隔開給女人用,平台部分歸音樂家獨用。17個僧人坐成一圈,大多數已上了年紀,全都戴著高聳的氈帽。在平台上,一位德高年邁的僧人用鼻音不斷背誦著古蘭經裏的祈禱文。一刻鍾後,一位吹笛手用動聽的、延續的即興吹奏代替了老僧的誦經,不時地還插入第二位吹笛手的連綿不斷的低音。再過一刻鍾,蹲在地上的眾僧身體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而卷進此禮儀。時而樂曲變得更為激昂,三支笛子和一把小提琴統率著旋律,這些旋律明顯地蕩漾著古代土耳其的音符,一隻手鼓和兩隻銅鼓擊打出極為狂熱的節奏。接著在地上的僧侶中有13個立起身來以逆時針方向徐徐地成一圓形移動著。他們肅穆地跨著步伐,走了些時候,前麵的僧侶轉向後麵的僧侶彼此一躬到底。此時樂曲改變了節奏,他們全都扔掉了鬥篷,其中10個人內著白色長袍,其餘三個,一個著黑色,一個著墨綠色,一個著灰色。著灰色的那位是阿訇,恰好站在我所在地的下方,其餘的僧人走向他,依次向他鞠躬繼而吻他。然後著白長袍的10個人像飛一樣地衝向前,雙臂水平線地外伸,好似飛機的翅膀,他們開始旋轉,速度之快使得許多重疊套在一起的長袍鼓得猶如一口大鍾罩在身上。4個人組成一個小圓圈,另外六個人組成一個大圓圈,當他們不斷旋轉時,穿黑色長袍的最年長者處在這兩圈之間,他以逆時針方向緩慢地不停頓地移動著。這些年長者張開雙臂像陀螺一般地旋轉了足足半小時——這是一種令人吃驚的、不可思議的表演。從這裏可看出這個舞蹈已使人類的姿態和活動的天然紐帶斷裂了。在昏昏然狀態中,跳舞的人已喪失對自己的身體和自我的感覺;他們隻有使身體鬆懈才能戰勝眩暈。……這些僧人在跳舞時都進入“瑜伽”境界。這種舞蹈的本意顯然旨在表現天體:日、月和輪轉的星辰。……這種舞蹈具有原始社會的風味,是出現伊斯蘭教的幾千年之前就繼承了中亞細亞的巫教衣缽……

  庫爾特先生所指出的這種伊斯蘭教舞蹈在我國新疆喀什地區仍然存在。在喀什最大的清真寺廟前的廣場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匍匐在地上做禱告,禱告之後,便是狂歡活動,寺廟前的大廣場被人分割成幾大塊區域,每一塊區域都有很多圍觀的人群,觀看一個由不同年齡層次的男人組成的大圓圈舞蹈。舞蹈動作單一重複,雙手臂前後圍腰,做隨著一腳向前踏步再退回的動作同時變換手臂動作。在寺廟高高的屋頂上,坐著幾個樂器演奏員,他們猛勁地敲擊著手鼓、吹嗩呐、彈冬不拉琴。廣場上的人們隨節奏舞蹈。在喀什地區,還有室內的這種伊斯蘭教徒舞蹈,屋子中間地氈上圍圈坐著幾位中老年男子,他們先是不動地禱告,然後,慢慢地身體隨著禱告節奏搖動起來,身體左右搖動先是緩慢地、微弱地動作,然後搖動動作越來越大,最後他們站立起來,身體擺動加上腳步和雙手前後變換圍腰的動作。隨著動作幅度的加大人們神誌似乎進入癡迷狀態。每人振振有詞的禱告,身體隨著禱告的節奏搖晃擺動,各顧各的,互不幹擾,他們好像忘掉了四周的一切,完全喪失自我地進入氣功境地。

  筆者在衝繩那霸市劇場見過伊斯蘭教的旋轉舞蹈,它由突厥斯坦演出團演出。舞蹈由一群男子表演,他們身穿黑色長袍,一上台就開始旋轉,黑色長袍隨著身體鼓脹起來。舞蹈差不多有十幾分鍾,演員們從開始到結尾就是忘我地不停地旋轉,各種不同的手臂動作都在旋轉中完成。突厥斯坦,在曆史上曾與阿拉伯帝國有過交往,伊斯蘭教也普及到了中亞的突厥地區,因此,舞蹈有相同之處。

  伊斯蘭教的這種旋轉舞蹈後來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傳統舞蹈。在倭馬亞王朝時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不僅限於半島上,還擴充至印度、西班牙。遷都大馬士革之後,又與波斯、拜占庭交往密切,這樣一來,在印度、西班牙、波斯、拜占庭都有了伊斯蘭教徒,這些不同地區的文化藝術也給予伊斯蘭舞蹈新的養分,促使伊斯蘭舞蹈更加豐滿。

  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伊斯蘭音樂達到全盛時期,這時出現兩個音樂中心,一個是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再一個是以西班牙為中心倭馬亞王朝的科爾多瓦城。以這兩個中心為基點,阿拉伯與波斯、希臘、羅馬、印度、中國不斷交流,它們相互滲透、融合,後來發展成為世界性阿拉伯——伊斯蘭宗教舞蹈體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